长安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长安笑生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种需求,那是天性所致。要满足这些需求,两种食粮必不可少。一种是物质食粮,一种是精神食粮。
众学生一听,都哄堂大笑,严先生听了,又好笑又气恼,难道这学生,还要把百家姓改成千家姓不成。要是叫外人听了,有伤大雅,还坏了自己的名声。便提起戒尺,叫刘三鬼到讲台前来,大家知道这刘三鬼是要挨板子了,吓得个个都不敢吱声。
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好多人是富而不贵,强而不义。这些道理太深奥,等以后你们多念点书,多经些事,说不定就知道了,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
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只能算是饱食终日,不思饥寒。还得有语言和文字,没有语言和文字,人们之间就无法往来,也没有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这就是精神食粮。念书就是要获取精神食粮。
李四密听了,心中那个自豪还说不出来,便是左顾右盼,看了大家好一阵子,才坐了下来。
这人要活着,就得吃饭,穿衣,还要有个住处,平时还得活动,这就叫衣食住行。穿衣是为了避寒遮羞。吃饭是为了滋养精气神,饱充饥肠,维持生存。安居才能休养心神,充实精力。行者就是为衣食住而劳作。这叫物质食粮,是生存必需的条件。
李四密眼见得好多学生都不念书了,回到家里躺在炕上,心里一直在想,读书不就是用个脑筋的事吗,抓笔写字总比握铁锨把好些。背书不就是个嘴上的功夫,只要口齿伶俐,还有什么背不来的书。识字不就是和认人一样,脸耳眼鼻嘴,头臂身脚腿,不就是和点横竖撇捺一样,见的次数多了,就认识了。
严先生讲到这里,然后再问大家:“你们说,要是人不会说话,会是个啥样子。”龚三辩连手都没有举就随口说:“那就是哑巴。”刘三鬼说:“猪狗鸡,羊牲口都不会说话。”新学生都就笑了起来。
一时间,听说宋先生带着助教,也返回到这里,再坐阳坡庙私塾。严先生便在闲暇之际,来拜会这宋先生,与宋先生说了自己的想法,两地私塾分类授课,都以严法施教。
然后立即举手回答:“人人都想富强。富人家就不愁吃喝穿戴,强人就不怕别人欺负。”龚三辩没有举手就说:“不强就受别人欺负,强了还可以欺负别人。”严先生听了说:“你以后长大了,只能富,可不敢强。”
刘三鬼一听,心里在想,他这哪里是师傅讲过的。照这样都得了赏,我也能背好多,立即举手要背百家姓,严先生许了。
只听李四密说:“我觉得这鸡狗猪羊和牲口,也有自己的语言,要是喊上一声喽喽,那猪就跑的飞快,缸茬一响直线跑。要是叫上一声呪呪,那鸡就知道是在叫它们,而且是争先恐后。”大家又笑了起来,先生说:“大家不要笑,他说的有道理。”
再看这农家人宁愿自己受穷,也要供给后代念点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自己也是个童生,恐怕在这山沟里,教不出个秀才来,但也得上心点才是,决不能愧对这里人们的一片苦心。
李四密坐下来又仔细一想,头悬梁,锥刺骨,那是治瞌睡病的办法,倒好办。这废寝忘食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妨请教一哈先生。就再一次举手请教。
龚三辩听了,立即举手说:“苦苣菜,榆树钱,槐树花好吃,这我都记着呢,估计一辈子都忘不掉。”先生笑着说:“赶紧坐下,听我给你们讲。”
在这山沟里,因地域偏僻,信息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甚少。因此,在读书人的脑海里,什么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还是记忆犹新。那里知道,这些称呼早已成了历史的陈迹。
龚三辩站了起来,左顾右盼,磨叽了一会,便开始背诵:“人之初,天旱了,时逢灾荒人散了,炕桌子背上不念了。性本善,情断了,只因缸里没麵了,两口子当下不愿了。”
话说这严先生再次来到这里教书,走进学堂,打眼一看,新学生很多,老学生不少,心里自是喜悦。这学生之间年龄、天赋、家教差异悬殊。严先生心想,灾荒期间自己幸免还活了下来,如今还能坐在这私塾讲堂,不得不感谢各位学子家的束脩施舍。
话说这年头,“科举制”早已经废止,当下开始实行的是“壬戌”学制,但这地方的学堂里,所用的书籍,学习的内容还是儒家学说,并没有多少变化。读经尊孔,四书五经,各类杂字,仍然是先生讲授的主要内容。
先生解释道:“书上说的都是平常情况,前几年那是出奇的灾荒,不是正常情况。”大家心想,这地方不正常的情况多,正常的情况少。
刘三鬼挨了五六板子刚回了坐,这时候,大家怕点到自己的名,都不敢抬头,只有这李四密虽也低着头,但贼眉溜眼不时地窥视严先生,严先生看见了,便叫李四密背一段听听。
严先生继续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你们都经历了灾荒,到底得到了些啥教训,谁能说一哈听听。”
严先生解释说:“废寝者,就是顾不上睡觉,忘食者,就是连吃饭都忘记了,说明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严先生听了这些,半天沉默不语,众学生猜想,这李四密也要挨板子了,个个是胆战心惊。严先生在想,自己好像在哪里读过这些学问,只因这几年忙于糊口,书上的东西都忘记了,就是死活想不起来,还不便贸然裁断。便问李四密:“你背的这些是什么书,那一卷,那一篇。”
只听刘三鬼背诵:“赵钱孙李一斗米,周吴郑王背不起。冯陈诸卫背过河,蒋沈韩杨打着夺。朱秦尤许要上告,何吕施张赶紧叫。孔曹严华忙来劝,金魏陶姜围着转。”
严先生接着讲,富强是人们的主观向往,但必须遵循天地人三才之道。富而不强,难保其财,等于不富。强而不富,难固其基,等于不强。拥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算得上富。保持生理上强和心理上强,势能强和道义强,体力强和智力强,才能算得上强。
李四密听见先生这样的抬举,当下激动地不知自己到底是李四还是张三。嘴里顺便又补了两句:“仁义礼智信,信真不信假。温良恭俭让,让利不让本。”从此立下宏志,要向古人学习,头悬梁,锥刺骨,废寝忘食,苦度寒窗。宁可倾家荡产,至少也得中个举人,不中举誓不为人。
先生所说,那只是鼓励鞭策之语,且不知科举早已废止,秀才,举人已经是过去了的事。但这里的读书人,向往的还是秀才,举人。只要是读书多的,人们都认为是秀才,要是做了官,估计一定是举人。
李四密回答:“窥天鉴地书,日晒胶泥卷,风吹柳叶片。”这可把严先生惊诧得不轻,心想这山沟里的娃娃,那里得来这些学问。便随口赞赏说:“这道沟里要是能出个秀才,中个举人,那只有看你的造化了。”
小一点的学生听不懂,啥叫个教训,就问大点的学生,大点的就小声解释说:“先生问你们在灾荒中,记住了些啥?”
有好几个挨不住板子的学生,便自己放弃了读书,老老实实回家放牛羊去了,也有大一点的就跟着前辈们务地种庄稼去了。只有这李四密等,几个有想法的学子,宁愿挨板子,也要读点书。
严先生说:“你们愿意变成哑巴和猪狗鸡,还是愿意变成羊牲口呢?”老学生没有人吭气,新学生中有胆大的就说:“那就要经常受人欺负的。”李四密这就忍不住,就举手要冒个尖,先生许了。
严先生最后说,我先把字典怎么个用法,教给你们,以后念书的时候,还要按字典上说的,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理解句子,最后理解文章的意思。先生就教着大家,先背了一阵四角号码查字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随后交代说,回去以后先背熟练。以后再教你们如何查法。
严先生接着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富和强。”坐在刘三鬼旁边的一个新学生悄悄问,啥叫个强,刘三鬼瞪了一眼说:“瓜子,强就是攒劲人。”
严先生一听,背的不是书上写的文,说的都是经历过的事。要是前些年,龚三辩挨板子,肯定是铁板上钉子的事,没有啥说的,但如今这严先生还竖起大拇指,赞赏了龚三辩。
这李四密站起来,不知背什么书才好,脱口便道:“一龙二虎横三山,四水清流过八仙,五湖四海为朋友,九走八十到四川。”严先生一听,这倒有点文脉,但不是自己讲过的。随问还有吗,李四密接着说:“才秀严生教学开,开学教生有人来。来人有生童见我,我见童生严秀才。才子读书来,来到百花开,开学如选我,我做状元才。”
再说那刘三鬼,虽然前面挨了板子,但听了先生如此的解释,还要提问质疑。就站了起来说:“前些年把人饿得瞌睡都睡不醒,只要醒着,就想的是吃点东西,那里还能忘掉。”
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化的生活,首先是从语言开始的,那是人类的智慧。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交流的必不可缺少的,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仅有语言还不够,还需要文字,这简单的点横竖撇捺,起初可能是符号,图形和一些象形的标志,经过古圣先贤的创造,后来逐步形成了文字。有了文字,才会有我们今天要念的书。
严先生说:“今天开学,首先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人类的需求和向往,怎么样的状况才能算得上是富强。为啥要念书,这是你们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懂得的道理,不然的话,以后就把书念到肚子里面去了,弄不好还会误入歧途。”
原来这严先生是板子不离手,认为不打不成才。那宋先生是任凭自然造化,从来不用板子。学子们都愿意到宋先生塾堂去念书。如今这宋先生听了严先生的主意,也开始用起板子来了,打起来还多使点劲,比严先生还厉害。
等学生都坐定,严先生就先开始提问:“前些年我们讲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弟子规等,现在还有谁能记得吗?”新学生没有念过这些书,自然不在话下,老学生一个也不敢吭气。严先生就叫龚三辩背一下三字经听听。
] 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种需求,那是天性所致。要满足这些需求,两种食粮必不可少。一种是物质食粮,一种是精神食粮。
众学生一听,都哄堂大笑,严先生听了,又好笑又气恼,难道这学生,还要把百家姓改成千家姓不成。要是叫外人听了,有伤大雅,还坏了自己的名声。便提起戒尺,叫刘三鬼到讲台前来,大家知道这刘三鬼是要挨板子了,吓得个个都不敢吱声。
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好多人是富而不贵,强而不义。这些道理太深奥,等以后你们多念点书,多经些事,说不定就知道了,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
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只能算是饱食终日,不思饥寒。还得有语言和文字,没有语言和文字,人们之间就无法往来,也没有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这就是精神食粮。念书就是要获取精神食粮。
李四密听了,心中那个自豪还说不出来,便是左顾右盼,看了大家好一阵子,才坐了下来。
这人要活着,就得吃饭,穿衣,还要有个住处,平时还得活动,这就叫衣食住行。穿衣是为了避寒遮羞。吃饭是为了滋养精气神,饱充饥肠,维持生存。安居才能休养心神,充实精力。行者就是为衣食住而劳作。这叫物质食粮,是生存必需的条件。
李四密眼见得好多学生都不念书了,回到家里躺在炕上,心里一直在想,读书不就是用个脑筋的事吗,抓笔写字总比握铁锨把好些。背书不就是个嘴上的功夫,只要口齿伶俐,还有什么背不来的书。识字不就是和认人一样,脸耳眼鼻嘴,头臂身脚腿,不就是和点横竖撇捺一样,见的次数多了,就认识了。
严先生讲到这里,然后再问大家:“你们说,要是人不会说话,会是个啥样子。”龚三辩连手都没有举就随口说:“那就是哑巴。”刘三鬼说:“猪狗鸡,羊牲口都不会说话。”新学生都就笑了起来。
一时间,听说宋先生带着助教,也返回到这里,再坐阳坡庙私塾。严先生便在闲暇之际,来拜会这宋先生,与宋先生说了自己的想法,两地私塾分类授课,都以严法施教。
然后立即举手回答:“人人都想富强。富人家就不愁吃喝穿戴,强人就不怕别人欺负。”龚三辩没有举手就说:“不强就受别人欺负,强了还可以欺负别人。”严先生听了说:“你以后长大了,只能富,可不敢强。”
刘三鬼一听,心里在想,他这哪里是师傅讲过的。照这样都得了赏,我也能背好多,立即举手要背百家姓,严先生许了。
只听李四密说:“我觉得这鸡狗猪羊和牲口,也有自己的语言,要是喊上一声喽喽,那猪就跑的飞快,缸茬一响直线跑。要是叫上一声呪呪,那鸡就知道是在叫它们,而且是争先恐后。”大家又笑了起来,先生说:“大家不要笑,他说的有道理。”
再看这农家人宁愿自己受穷,也要供给后代念点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自己也是个童生,恐怕在这山沟里,教不出个秀才来,但也得上心点才是,决不能愧对这里人们的一片苦心。
李四密坐下来又仔细一想,头悬梁,锥刺骨,那是治瞌睡病的办法,倒好办。这废寝忘食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妨请教一哈先生。就再一次举手请教。
龚三辩听了,立即举手说:“苦苣菜,榆树钱,槐树花好吃,这我都记着呢,估计一辈子都忘不掉。”先生笑着说:“赶紧坐下,听我给你们讲。”
在这山沟里,因地域偏僻,信息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甚少。因此,在读书人的脑海里,什么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还是记忆犹新。那里知道,这些称呼早已成了历史的陈迹。
龚三辩站了起来,左顾右盼,磨叽了一会,便开始背诵:“人之初,天旱了,时逢灾荒人散了,炕桌子背上不念了。性本善,情断了,只因缸里没麵了,两口子当下不愿了。”
话说这严先生再次来到这里教书,走进学堂,打眼一看,新学生很多,老学生不少,心里自是喜悦。这学生之间年龄、天赋、家教差异悬殊。严先生心想,灾荒期间自己幸免还活了下来,如今还能坐在这私塾讲堂,不得不感谢各位学子家的束脩施舍。
话说这年头,“科举制”早已经废止,当下开始实行的是“壬戌”学制,但这地方的学堂里,所用的书籍,学习的内容还是儒家学说,并没有多少变化。读经尊孔,四书五经,各类杂字,仍然是先生讲授的主要内容。
先生解释道:“书上说的都是平常情况,前几年那是出奇的灾荒,不是正常情况。”大家心想,这地方不正常的情况多,正常的情况少。
刘三鬼挨了五六板子刚回了坐,这时候,大家怕点到自己的名,都不敢抬头,只有这李四密虽也低着头,但贼眉溜眼不时地窥视严先生,严先生看见了,便叫李四密背一段听听。
严先生继续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你们都经历了灾荒,到底得到了些啥教训,谁能说一哈听听。”
严先生解释说:“废寝者,就是顾不上睡觉,忘食者,就是连吃饭都忘记了,说明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严先生听了这些,半天沉默不语,众学生猜想,这李四密也要挨板子了,个个是胆战心惊。严先生在想,自己好像在哪里读过这些学问,只因这几年忙于糊口,书上的东西都忘记了,就是死活想不起来,还不便贸然裁断。便问李四密:“你背的这些是什么书,那一卷,那一篇。”
只听刘三鬼背诵:“赵钱孙李一斗米,周吴郑王背不起。冯陈诸卫背过河,蒋沈韩杨打着夺。朱秦尤许要上告,何吕施张赶紧叫。孔曹严华忙来劝,金魏陶姜围着转。”
严先生接着讲,富强是人们的主观向往,但必须遵循天地人三才之道。富而不强,难保其财,等于不富。强而不富,难固其基,等于不强。拥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算得上富。保持生理上强和心理上强,势能强和道义强,体力强和智力强,才能算得上强。
李四密听见先生这样的抬举,当下激动地不知自己到底是李四还是张三。嘴里顺便又补了两句:“仁义礼智信,信真不信假。温良恭俭让,让利不让本。”从此立下宏志,要向古人学习,头悬梁,锥刺骨,废寝忘食,苦度寒窗。宁可倾家荡产,至少也得中个举人,不中举誓不为人。
先生所说,那只是鼓励鞭策之语,且不知科举早已废止,秀才,举人已经是过去了的事。但这里的读书人,向往的还是秀才,举人。只要是读书多的,人们都认为是秀才,要是做了官,估计一定是举人。
李四密回答:“窥天鉴地书,日晒胶泥卷,风吹柳叶片。”这可把严先生惊诧得不轻,心想这山沟里的娃娃,那里得来这些学问。便随口赞赏说:“这道沟里要是能出个秀才,中个举人,那只有看你的造化了。”
小一点的学生听不懂,啥叫个教训,就问大点的学生,大点的就小声解释说:“先生问你们在灾荒中,记住了些啥?”
有好几个挨不住板子的学生,便自己放弃了读书,老老实实回家放牛羊去了,也有大一点的就跟着前辈们务地种庄稼去了。只有这李四密等,几个有想法的学子,宁愿挨板子,也要读点书。
严先生说:“你们愿意变成哑巴和猪狗鸡,还是愿意变成羊牲口呢?”老学生没有人吭气,新学生中有胆大的就说:“那就要经常受人欺负的。”李四密这就忍不住,就举手要冒个尖,先生许了。
严先生最后说,我先把字典怎么个用法,教给你们,以后念书的时候,还要按字典上说的,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再理解句子,最后理解文章的意思。先生就教着大家,先背了一阵四角号码查字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随后交代说,回去以后先背熟练。以后再教你们如何查法。
严先生接着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富和强。”坐在刘三鬼旁边的一个新学生悄悄问,啥叫个强,刘三鬼瞪了一眼说:“瓜子,强就是攒劲人。”
严先生一听,背的不是书上写的文,说的都是经历过的事。要是前些年,龚三辩挨板子,肯定是铁板上钉子的事,没有啥说的,但如今这严先生还竖起大拇指,赞赏了龚三辩。
这李四密站起来,不知背什么书才好,脱口便道:“一龙二虎横三山,四水清流过八仙,五湖四海为朋友,九走八十到四川。”严先生一听,这倒有点文脉,但不是自己讲过的。随问还有吗,李四密接着说:“才秀严生教学开,开学教生有人来。来人有生童见我,我见童生严秀才。才子读书来,来到百花开,开学如选我,我做状元才。”
再说那刘三鬼,虽然前面挨了板子,但听了先生如此的解释,还要提问质疑。就站了起来说:“前些年把人饿得瞌睡都睡不醒,只要醒着,就想的是吃点东西,那里还能忘掉。”
一个人要适应社会化的生活,首先是从语言开始的,那是人类的智慧。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交流的必不可缺少的,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仅有语言还不够,还需要文字,这简单的点横竖撇捺,起初可能是符号,图形和一些象形的标志,经过古圣先贤的创造,后来逐步形成了文字。有了文字,才会有我们今天要念的书。
严先生说:“今天开学,首先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人类的需求和向往,怎么样的状况才能算得上是富强。为啥要念书,这是你们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懂得的道理,不然的话,以后就把书念到肚子里面去了,弄不好还会误入歧途。”
原来这严先生是板子不离手,认为不打不成才。那宋先生是任凭自然造化,从来不用板子。学子们都愿意到宋先生塾堂去念书。如今这宋先生听了严先生的主意,也开始用起板子来了,打起来还多使点劲,比严先生还厉害。
等学生都坐定,严先生就先开始提问:“前些年我们讲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弟子规等,现在还有谁能记得吗?”新学生没有念过这些书,自然不在话下,老学生一个也不敢吭气。严先生就叫龚三辩背一下三字经听听。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