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踏高枝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鹤踏高枝折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袁崇焕挺担忧的是,虽然王喇嘛给出的借口很不错,可自己如果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稍微转了个弯儿,会不会引起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袁崇焕笑了笑,用无声来表示怀疑,他觉得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对蒙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他知道后来的“惠蒙”政策是袁崇焕负责的,但是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他觉得他把握不住阉党。
一是因为历史上孙承宗跟袁崇焕在天启年间的对蒙外交政策大体是一致的,总是恩威并施,充满了“皇汉”气息。
骚鞑子总得图点儿什么,一旦一个蛮夷开始不图钱不图利,一心就为了“保我大明边疆”了,那他一定所求甚大,一定是图着比钱财、官位更令人痴迷的东西。
王喇嘛怔了一怔,问道,“什么‘大撒币’?”
能练出所向披靡的八旗军队,却对垂垂老矣的李成梁千依百顺,这样迎合“皇汉”对蛮夷要求的努尔哈赤才是反常而稀有的。
王喇嘛道,“我方联蒙抗金,主要是为了平衡边境势力,但是在陛下看来,大明与蒙古人合作,是咱们抬举蒙古,蒙古是为我方仆从,因此联姻是不可能的,一成婚就变翁婿了嘛。”
“这时候马世龙趁后金防守松懈率军偷袭耀州,结果被后金发觉反而中了伏击损失四百人,陛下那时准了孙督师的辞呈,就是因为顾忌我方与蒙古、后金同时发生冲突嘛。”
袁崇焕刚想解释,一回首,却见周围人都一脸迷惑地看着自己,终是摆了摆手,道,“没什么。”
他总怕阉党拿捏住这件事大作文章,以蒙古意图趁火打劫为名,把蒙古这位盟友给搅和散了。
袁崇焕觉得王喇嘛这人有点儿意思,虽然他实际上更崇尚现代国家之间的平等外交,但王喇嘛这样一说,他却不免起了几分好奇心,“什么叫将陛下的面子给足了?”
所谓物以稀为贵,这种符合“皇汉”标准的异族温驯在事后看来显得是多么阴险而包藏祸心。
“给钱就不一样了,给钱就说明蒙古人穷,咱们富,蒙古人需要咱们施舍,陛下就喜欢这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姿态,所以蒙古人凶狠一点儿是不要紧的,只要这种凶狠是可以被收买的,陛下就愿意在抚蒙上花这笔钱,与天子之尊比起来,钱是小事,所以袁臬台,你不要为陛下不舍得这份钱。”
“而且孙督师是既防又抚,没有孙督师软硬兼施,那广宁就算不落到后金手里,也迟早给蒙古人占了去,嗳,我就不说天启三年的时候,奴酋要从喜峰口借道入关那事了,到底是亏得陛下顾全大局。”
满桂出声道,“事实上,我不认为孙督师的抚蒙政策有错,先前款蒙这一块是王象乾主管的,每年给蒙古人送上大笔大笔的财物,岁赏百万,说得不好听一点儿,王象乾在的那几年,咱们给蒙古人送的钱,比两宋时还多。”
或者更刻薄一点儿来说,他觉得整个明廷在对待蒙古问题上都显得十分“牌坊精”,把道德牌坊看得比国家的现实利益还重要,这在明初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一个小骚鞑子征服天下的野心,是明廷无论出多少金银财宝都不能买断的。
袁崇焕道,“那像现下这种情形,林丹汗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榜样。”
这两位皇帝都没把跟蒙古联盟当成一件头等大事来看待,还没到达能破釜沉舟突破道德底线的程度。
何况魏忠贤还真不一定懂外交,袁崇焕头疼地想,以魏忠贤和客氏对后宫和皇嗣的控制程度,他们必定不会支持天启皇帝去迎娶蒙古公主。
袁崇焕笑笑,他知道满桂是把“大撒币”这个梗当成了一种北方人没听过的广东方言,“现在的情况是,钱大把大把地花出去了,蒙古人还不把大明当回事儿,实际的领土收不回来,光要一个以大明为尊的名号有什么用呢?”
财政拨款下去,总要见到效果。
王喇嘛继续道,“去年八月,敖汉部的歹青借酒醉带人跑到白塔峪寻求赏钱,然后咱们不但不给,还一不小心把歹青与他手下四人打死了,后来他儿子来要求赔偿,咱们又没给,于是东部蒙古诸部以歹青之死为要挟,将协守的蒙古士兵全部撤走。”
二则是因为他知道在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重用之后,又特地把王象乾给请回来了,等于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花大价钱给蒙古人送岁赏的办法,他现在一说话就总感觉像是在自打脸。
正常的汗王就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对大明伏低做小的,因此林丹汗的反应才是可信的,是不加矫饰的。
倘或“惠蒙”政策不能转向,那么蒙古给明廷的印象就最好是可以利用且目光短浅,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通的。
袁崇焕怔了一怔,他在现代只听说过孙承宗是因为受阉党迫害而辞职的,还真没听说过蒙古人的原因。
“结果换来了什么呢?天启三年,王楹参将出边巡历的时候,被朗素部杀了,王楹死后,王象乾竟然还想继续提高岁赏,这时候孙督师就把他给弹劾了,他是天启四年的时候,以丁忧归乡的,怎么说也不算亏待罢?”
王喇嘛道,“收买林丹汗,是给蒙古诸部树立一个榜样,跟我大明合作,就能吃香喝辣,倘或倒向后金,则是兵戎相见。”
袁崇焕笑了一下,道,“我懂了,总之就是‘大撒币’呗。”
“因为陛下是大明天子,天子是不与那些无知蛮夷计较的,只要这一点把握好了,将陛下的面子给足了,袁臬台尽可以将蒙古人作为借口,并不需要担心内廷或者外朝的那些人。”
倘或是朱元璋和朱棣来处理明末的蒙古政策呢,如果联姻有用,别说近亲结婚了,就算要他们效仿蒙古的“收继婚”,把老中青三代的蒙古公主都一块儿娶了,他们肯定也一口答应了,爱新觉罗家娶几个,他们朱家就翻倍娶嘛,这要放在明初那两代帝王身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
满桂在旁边笑,“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这广东人说话,有时候忒得刻薄。”
在联姻机会渺茫的前提下,要是阉党再从中作梗,收回“惠蒙”的财政拨款,那蒙古这位盟友就当真要倒向后金了。
“那我说呢,陛下要当真想跟蒙古人翻脸,那孙督师辞职的那会儿,就该翻脸了,孙督师走的时候,陛下没有跟蒙古人翻脸,那到今天肯定也不会因为蒙古人要趁火打劫而翻脸。”
王喇嘛道,“这要看怎么讲了,要求林丹汗事事顺从于大明,并不现实,上一个对大明百依百顺的是当时还是建州卫指挥使的奴酋……”
袁崇焕的内心正在摇摆不定,他想利用穿越者的历史知识去救下觉华岛军民的意愿是无疑的,只是此事牵涉到对蒙古的外交,于是他便犹豫起来。m.wangzaishuwu.com
即使历史上的蒙古的确是趁后金来袭,乘机进犯平川和三山堡了,但是如果没有蒙古这位亦敌亦友的帮手,明军在山海关外面临的情形只会更加糟糕。
努尔哈赤当时愿意百依百顺,那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异常情况,而林丹汗和他的祖先成吉思汗一样,将自己的野心袒露得一清二楚,他才是一个正常的汗王。
再譬如割地同议和,皇太极议和时,只是想要明廷承认满清打下的地盘确为满清所有,崇祯皇帝都不肯答应,而朱棣当年为了靖难大业,二话不说,就把大宁卫割让给朵颜三卫的蒙古人,那时他甚至都没把握能成功当皇帝,这是何等的气魄?
关键就在于要花钱。
说到底还是太爱立牌坊,还是儒家的牌坊,这道德牌坊一立,在顾全大局之前,不免就要先忙着顾全牌坊,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当然我这话不是说,阉党在孙督师辞职的事上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我是觉得罢,陛下是综合考虑了种种因素,才同意孙督师辞职的,不仅仅是因为柳河之败,这里面肯定包括了抚蒙,所以蒙古的凶悍和不驯,陛下都了解。”
王喇嘛这时却举了一个出乎袁崇焕意料的例子,“就说孙督师先前被迫辞职,陛下能准允,不就是有蒙古人的缘故在么?”
王喇嘛道,“我不是在评价外交政策,我是在回答袁臬台的问题,我知道袁臬台是在顾虑什么,他是怕陛下觉得蒙古人不知好歹,没有合作价值,陛下又不清楚前线的情形,说不定一受谁的挑唆就跟蒙古人彻底翻脸了。”
满桂纠正道,“当年的奴酋也不是对我大明百依百顺,他是对李成梁百依百顺,这压根就不是一码事。”
袁崇焕满腹心事,他思来想去,最后开口时却是道,“就是因为要顾忌陛下的想法,所以……我总怕陛下觉得蒙古人不驯顺,主要是这联蒙抗金,本来就有前车之鉴,南宋就是因为联蒙,联着联着就把自己给联成蒙元了,陛下必定对此心怀芥蒂。”
明廷受了努尔哈赤的教训之后总算明白了,不图钱又不图利的蛮夷是不正常的。
譬如就联姻来说,努尔哈赤一家娶六个科尔沁公主,父子兄弟全部近亲结婚算什么,朱元璋当年北伐的时候喊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结果不是照样能接受蒙古姑娘当儿媳?
王喇嘛笑道,“对,反正对于这些手下有精兵猛将的汗王而言,‘百依百顺’就相当不正常,无论大明给多少钱,都不可能让林丹汗放弃统一草原的梦想,这是他的野心。”
袁崇焕一噎,不太敢接满桂的话茬。
袁崇焕微笑,他懂王喇嘛的意思,与野心外露的林丹汗相比,起兵叛明前的那个努尔哈赤才不正常。
而如果魏忠贤不支持,那么阉党肯定更加反对,毕竟天启和崇祯两朝的主基调还是“皇汉天下”、“泱泱大国”,在外交上总是崇尚八方来朝,蒙古即使想“进贡”一个公主,天启皇帝还不一定能答应纳入后宫呢,何况是联姻?
王喇嘛笑道,“陛下虽然心怀芥蒂,但一定会顾全明蒙之盟。”
] 袁崇焕挺担忧的是,虽然王喇嘛给出的借口很不错,可自己如果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稍微转了个弯儿,会不会引起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袁崇焕笑了笑,用无声来表示怀疑,他觉得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对蒙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他知道后来的“惠蒙”政策是袁崇焕负责的,但是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他觉得他把握不住阉党。
一是因为历史上孙承宗跟袁崇焕在天启年间的对蒙外交政策大体是一致的,总是恩威并施,充满了“皇汉”气息。
骚鞑子总得图点儿什么,一旦一个蛮夷开始不图钱不图利,一心就为了“保我大明边疆”了,那他一定所求甚大,一定是图着比钱财、官位更令人痴迷的东西。
王喇嘛怔了一怔,问道,“什么‘大撒币’?”
能练出所向披靡的八旗军队,却对垂垂老矣的李成梁千依百顺,这样迎合“皇汉”对蛮夷要求的努尔哈赤才是反常而稀有的。
王喇嘛道,“我方联蒙抗金,主要是为了平衡边境势力,但是在陛下看来,大明与蒙古人合作,是咱们抬举蒙古,蒙古是为我方仆从,因此联姻是不可能的,一成婚就变翁婿了嘛。”
“这时候马世龙趁后金防守松懈率军偷袭耀州,结果被后金发觉反而中了伏击损失四百人,陛下那时准了孙督师的辞呈,就是因为顾忌我方与蒙古、后金同时发生冲突嘛。”
袁崇焕刚想解释,一回首,却见周围人都一脸迷惑地看着自己,终是摆了摆手,道,“没什么。”
他总怕阉党拿捏住这件事大作文章,以蒙古意图趁火打劫为名,把蒙古这位盟友给搅和散了。
袁崇焕觉得王喇嘛这人有点儿意思,虽然他实际上更崇尚现代国家之间的平等外交,但王喇嘛这样一说,他却不免起了几分好奇心,“什么叫将陛下的面子给足了?”
所谓物以稀为贵,这种符合“皇汉”标准的异族温驯在事后看来显得是多么阴险而包藏祸心。
“给钱就不一样了,给钱就说明蒙古人穷,咱们富,蒙古人需要咱们施舍,陛下就喜欢这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姿态,所以蒙古人凶狠一点儿是不要紧的,只要这种凶狠是可以被收买的,陛下就愿意在抚蒙上花这笔钱,与天子之尊比起来,钱是小事,所以袁臬台,你不要为陛下不舍得这份钱。”
“而且孙督师是既防又抚,没有孙督师软硬兼施,那广宁就算不落到后金手里,也迟早给蒙古人占了去,嗳,我就不说天启三年的时候,奴酋要从喜峰口借道入关那事了,到底是亏得陛下顾全大局。”
满桂出声道,“事实上,我不认为孙督师的抚蒙政策有错,先前款蒙这一块是王象乾主管的,每年给蒙古人送上大笔大笔的财物,岁赏百万,说得不好听一点儿,王象乾在的那几年,咱们给蒙古人送的钱,比两宋时还多。”
或者更刻薄一点儿来说,他觉得整个明廷在对待蒙古问题上都显得十分“牌坊精”,把道德牌坊看得比国家的现实利益还重要,这在明初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一个小骚鞑子征服天下的野心,是明廷无论出多少金银财宝都不能买断的。
袁崇焕道,“那像现下这种情形,林丹汗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榜样。”
这两位皇帝都没把跟蒙古联盟当成一件头等大事来看待,还没到达能破釜沉舟突破道德底线的程度。
何况魏忠贤还真不一定懂外交,袁崇焕头疼地想,以魏忠贤和客氏对后宫和皇嗣的控制程度,他们必定不会支持天启皇帝去迎娶蒙古公主。
袁崇焕笑笑,他知道满桂是把“大撒币”这个梗当成了一种北方人没听过的广东方言,“现在的情况是,钱大把大把地花出去了,蒙古人还不把大明当回事儿,实际的领土收不回来,光要一个以大明为尊的名号有什么用呢?”
财政拨款下去,总要见到效果。
王喇嘛继续道,“去年八月,敖汉部的歹青借酒醉带人跑到白塔峪寻求赏钱,然后咱们不但不给,还一不小心把歹青与他手下四人打死了,后来他儿子来要求赔偿,咱们又没给,于是东部蒙古诸部以歹青之死为要挟,将协守的蒙古士兵全部撤走。”
二则是因为他知道在袁崇焕被崇祯皇帝重用之后,又特地把王象乾给请回来了,等于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花大价钱给蒙古人送岁赏的办法,他现在一说话就总感觉像是在自打脸。
正常的汗王就是不可能仅仅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对大明伏低做小的,因此林丹汗的反应才是可信的,是不加矫饰的。
倘或“惠蒙”政策不能转向,那么蒙古给明廷的印象就最好是可以利用且目光短浅,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通的。
袁崇焕怔了一怔,他在现代只听说过孙承宗是因为受阉党迫害而辞职的,还真没听说过蒙古人的原因。
“结果换来了什么呢?天启三年,王楹参将出边巡历的时候,被朗素部杀了,王楹死后,王象乾竟然还想继续提高岁赏,这时候孙督师就把他给弹劾了,他是天启四年的时候,以丁忧归乡的,怎么说也不算亏待罢?”
王喇嘛道,“收买林丹汗,是给蒙古诸部树立一个榜样,跟我大明合作,就能吃香喝辣,倘或倒向后金,则是兵戎相见。”
袁崇焕笑了一下,道,“我懂了,总之就是‘大撒币’呗。”
“因为陛下是大明天子,天子是不与那些无知蛮夷计较的,只要这一点把握好了,将陛下的面子给足了,袁臬台尽可以将蒙古人作为借口,并不需要担心内廷或者外朝的那些人。”
倘或是朱元璋和朱棣来处理明末的蒙古政策呢,如果联姻有用,别说近亲结婚了,就算要他们效仿蒙古的“收继婚”,把老中青三代的蒙古公主都一块儿娶了,他们肯定也一口答应了,爱新觉罗家娶几个,他们朱家就翻倍娶嘛,这要放在明初那两代帝王身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
满桂在旁边笑,“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这广东人说话,有时候忒得刻薄。”
在联姻机会渺茫的前提下,要是阉党再从中作梗,收回“惠蒙”的财政拨款,那蒙古这位盟友就当真要倒向后金了。
“那我说呢,陛下要当真想跟蒙古人翻脸,那孙督师辞职的那会儿,就该翻脸了,孙督师走的时候,陛下没有跟蒙古人翻脸,那到今天肯定也不会因为蒙古人要趁火打劫而翻脸。”
王喇嘛道,“这要看怎么讲了,要求林丹汗事事顺从于大明,并不现实,上一个对大明百依百顺的是当时还是建州卫指挥使的奴酋……”
袁崇焕的内心正在摇摆不定,他想利用穿越者的历史知识去救下觉华岛军民的意愿是无疑的,只是此事牵涉到对蒙古的外交,于是他便犹豫起来。m.wangzaishuwu.com
即使历史上的蒙古的确是趁后金来袭,乘机进犯平川和三山堡了,但是如果没有蒙古这位亦敌亦友的帮手,明军在山海关外面临的情形只会更加糟糕。
努尔哈赤当时愿意百依百顺,那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异常情况,而林丹汗和他的祖先成吉思汗一样,将自己的野心袒露得一清二楚,他才是一个正常的汗王。
再譬如割地同议和,皇太极议和时,只是想要明廷承认满清打下的地盘确为满清所有,崇祯皇帝都不肯答应,而朱棣当年为了靖难大业,二话不说,就把大宁卫割让给朵颜三卫的蒙古人,那时他甚至都没把握能成功当皇帝,这是何等的气魄?
关键就在于要花钱。
说到底还是太爱立牌坊,还是儒家的牌坊,这道德牌坊一立,在顾全大局之前,不免就要先忙着顾全牌坊,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当然我这话不是说,阉党在孙督师辞职的事上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我是觉得罢,陛下是综合考虑了种种因素,才同意孙督师辞职的,不仅仅是因为柳河之败,这里面肯定包括了抚蒙,所以蒙古的凶悍和不驯,陛下都了解。”
王喇嘛这时却举了一个出乎袁崇焕意料的例子,“就说孙督师先前被迫辞职,陛下能准允,不就是有蒙古人的缘故在么?”
王喇嘛道,“我不是在评价外交政策,我是在回答袁臬台的问题,我知道袁臬台是在顾虑什么,他是怕陛下觉得蒙古人不知好歹,没有合作价值,陛下又不清楚前线的情形,说不定一受谁的挑唆就跟蒙古人彻底翻脸了。”
满桂纠正道,“当年的奴酋也不是对我大明百依百顺,他是对李成梁百依百顺,这压根就不是一码事。”
袁崇焕满腹心事,他思来想去,最后开口时却是道,“就是因为要顾忌陛下的想法,所以……我总怕陛下觉得蒙古人不驯顺,主要是这联蒙抗金,本来就有前车之鉴,南宋就是因为联蒙,联着联着就把自己给联成蒙元了,陛下必定对此心怀芥蒂。”
明廷受了努尔哈赤的教训之后总算明白了,不图钱又不图利的蛮夷是不正常的。
譬如就联姻来说,努尔哈赤一家娶六个科尔沁公主,父子兄弟全部近亲结婚算什么,朱元璋当年北伐的时候喊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结果不是照样能接受蒙古姑娘当儿媳?
王喇嘛笑道,“对,反正对于这些手下有精兵猛将的汗王而言,‘百依百顺’就相当不正常,无论大明给多少钱,都不可能让林丹汗放弃统一草原的梦想,这是他的野心。”
袁崇焕一噎,不太敢接满桂的话茬。
袁崇焕微笑,他懂王喇嘛的意思,与野心外露的林丹汗相比,起兵叛明前的那个努尔哈赤才不正常。
而如果魏忠贤不支持,那么阉党肯定更加反对,毕竟天启和崇祯两朝的主基调还是“皇汉天下”、“泱泱大国”,在外交上总是崇尚八方来朝,蒙古即使想“进贡”一个公主,天启皇帝还不一定能答应纳入后宫呢,何况是联姻?
王喇嘛笑道,“陛下虽然心怀芥蒂,但一定会顾全明蒙之盟。”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振皇明从天启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鹤踏高枝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重振皇明从天启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