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狮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青玉狮子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又以礼部侍郎程珌、吏部侍郎朱著并兼侍读;工部侍郎葛洪、起居郎乔行简、李宗政、少卿陈贵谊并兼侍讲;召魏了翁为起居郎。
现在呢,邓若水既未受到任何打压迫害,“悲情英雄”的形象,就立不起来,就难以号召后来者走上同一条反抗暴政的道路呀。
照他们的计划,史弥远杀掉邓若水最好,如此一来,必然激起大范围的愤怒,引发对史弥远的更猛烈的攻击,甚至,有人可能暗中做武力反抗的准备。
这自然也很糟糕,十年寒窗,所为何来?然只要性命无虞,时移势易,再严重的处分,也是可以取消的;而上了这个奏章之后,一来,邓若水必然“直声满天下”,二来,必深为一众理学大佬激赏,朝中有人好做官, 处分一取消,立即鱼跃龙门,不但之前的损失都可以补回来,更可以摁下“快进键”。
因此,风险评估,最坏的结果,以“褫夺出身,交地方编管,终生不得复用”可能性为最大,也即剥夺功名,打回原籍,做一辈子白丁。
……
首先,劝新君“褒表老儒”。
*
理学一派,既略略消停(就算你们还要继续攻讦我,总也得讲究个节奏嘛),史弥远便开始往皇太后身上使劲儿了。
理学一派,互相埋怨:攻讦史某,本该徐徐谋之,层层递进,不该一出手就如此之重的!
史弥远沉吟良久,笑一笑,“欸,一狂生耳,诸君又何必在意呢?”
不管咋说,奏章已经递上来了,“底稿”,更是已满世界的传开了,咋办?
虽说本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韩侂胄算不算士大夫?不也杀了嘛!
这——
有人发狠:不能不杀一儆百了!
囚攘的!
男人嘛,就是要对自己狠些。
理学一派的路数很明白:找个小角色,照你的心窝一刀捅下去,你就算砍了他的脑袋,这一刀,也是已经插在你的心窝里了;同时,你砍他的脑袋,再溅你一身血, 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犹如拼尽气力一拳击出,却打在了一团棉花里头。
史弥远的亲信,也即邓若水指名道姓的那几位,不算吴浩,宣缯、薛极、王愈、盛章、李知孝、夏震、冯榯几个, 连夜聚在一起商议。
争执不下,最后,自然还是要请丞相定夺。
“是,什么处分都不必给——就当没看见这个人好了。”
啊?
理学一派,更加意外。
诸亲信愕然:啥?您的意思,非但不“杀一儆百”,甚至——
史弥远拈须说道,“这种人,你愈搭理他,他跳的愈欢——由得他,莫搭理他!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嘛!”
既不能免后患,又违了祖训,授人以柄,划不来呀!
既挡住了理学一派的一板斧,史弥远开始从容施为了。
譬如唱歌,若一张嘴就是个最高音,往后,还怎样唱下去呢?再也高不上去了呀!
于是,人们愈发赞叹:史同叔气度宽宏,顾全大局,光明磊落!
还是“褫夺出身、交地方编管、终生不得复用”吧——也能起到一定阻吓作用罢?
有人不同意:杀韩侂胄,一是金人的要求,不杀韩,和议不成;二是为免后患——目下,我等之“后患”,并不在这个小角色身上,杀了他,就能免除后患了?
所以,虽兵行险着,却未必不是条终南捷径啊!
邓若水的奏章,固然震动朝野,但史弥远的应对,却也是大出众人之意料。
“褫夺出身、交地方编管、终身不得复用”也不坏,如此一来,邓若水“直声震天下”,成为反抗史弥远黑暗统治的标志性符号,自有人步武邓贤,前仆后继。
所谓“无以为继”。
于是,诏起傅伯成为显谟阁学士,杨简为宝谟阁学士,俱奉朝请。
而且,史弥远还在一个半公开的场合,微笑说道:
对于邓若水来说,做大佬们的刀子,自然有极大的风险——换个朝代,换个皇帝,十颗脑袋都砍了;但本朝不同,“不杀士大夫”是本朝的祖训, 况乎进谏的士大夫?那相当于言官, 杀言官,本朝没有这样的先例!
接下来该咋办呢?
你还赖不到俺们这班大佬身上——你有证据是我们教唆的吗?
这班人——傅伯成、杨简、程珌、朱著、葛洪、乔行简、李宗政、陈贵谊、魏了翁,皆为理学大佬,其中,一定有参与策划邓若水事件者,但史弥远一副“不计前嫌”的模样,统统“褒表”。
诸亲信不解:啥意思?
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理学一派对史弥远的观感,但俗话说,“巴掌不打笑脸人”,个别的理学大佬,也有点儿犹豫:史同叔其人,或者,也能处?
史弥远以柔克刚,连吴浩都佩服,宁宗不是傀儡,杨皇后又强势,史弥远虽有党羽,却无私军,在这种情形下,独掌大权十数年,迭经风波而岿然不动,权相果然是权相,自有他的道理。
“不过,”史弥远又一笑,“这道奏章,倒不能装作没看见,不然,不成了蒙蔽天听了吗?奏章,还是要上呈御览,只不过,劝两宫将之留中就是了。”
主张“杀一儆百”的冷笑:世上总有一种人,你杀他的头,他都不一定怕,但至少可以吓到看戏的;不见血,连看戏的都吓不倒!
留意,新君的老师郑清之,在教授龙潜时的新君之前,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混了二十几年,还只是个图书管理员呢。
“弥远不敢闭塞天听,不过,诸君也晓得的,这道奏章里头,狂悖的言辞不少,若一字不漏上呈御览,只怕不是保全邓某之道——到时候,不重加处分,亦不可得矣!因此,有污圣目之处,都叫我提前拿笔抹去啦!再说一遍,这可不为蒙蔽天听啊!诸贤见谅!诸贤见谅!”
许多人都赞叹:史同叔的气量真好!
“两宫”,皇帝+皇太后,皇太后不是“垂帘同听政”吗?“留中”,就是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发有司,不做任何处理。
] 又以礼部侍郎程珌、吏部侍郎朱著并兼侍读;工部侍郎葛洪、起居郎乔行简、李宗政、少卿陈贵谊并兼侍讲;召魏了翁为起居郎。
现在呢,邓若水既未受到任何打压迫害,“悲情英雄”的形象,就立不起来,就难以号召后来者走上同一条反抗暴政的道路呀。
照他们的计划,史弥远杀掉邓若水最好,如此一来,必然激起大范围的愤怒,引发对史弥远的更猛烈的攻击,甚至,有人可能暗中做武力反抗的准备。
这自然也很糟糕,十年寒窗,所为何来?然只要性命无虞,时移势易,再严重的处分,也是可以取消的;而上了这个奏章之后,一来,邓若水必然“直声满天下”,二来,必深为一众理学大佬激赏,朝中有人好做官, 处分一取消,立即鱼跃龙门,不但之前的损失都可以补回来,更可以摁下“快进键”。
因此,风险评估,最坏的结果,以“褫夺出身,交地方编管,终生不得复用”可能性为最大,也即剥夺功名,打回原籍,做一辈子白丁。
……
首先,劝新君“褒表老儒”。
*
理学一派,既略略消停(就算你们还要继续攻讦我,总也得讲究个节奏嘛),史弥远便开始往皇太后身上使劲儿了。
理学一派,互相埋怨:攻讦史某,本该徐徐谋之,层层递进,不该一出手就如此之重的!
史弥远沉吟良久,笑一笑,“欸,一狂生耳,诸君又何必在意呢?”
不管咋说,奏章已经递上来了,“底稿”,更是已满世界的传开了,咋办?
虽说本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韩侂胄算不算士大夫?不也杀了嘛!
这——
有人发狠:不能不杀一儆百了!
囚攘的!
男人嘛,就是要对自己狠些。
理学一派的路数很明白:找个小角色,照你的心窝一刀捅下去,你就算砍了他的脑袋,这一刀,也是已经插在你的心窝里了;同时,你砍他的脑袋,再溅你一身血, 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犹如拼尽气力一拳击出,却打在了一团棉花里头。
史弥远的亲信,也即邓若水指名道姓的那几位,不算吴浩,宣缯、薛极、王愈、盛章、李知孝、夏震、冯榯几个, 连夜聚在一起商议。
争执不下,最后,自然还是要请丞相定夺。
“是,什么处分都不必给——就当没看见这个人好了。”
啊?
理学一派,更加意外。
诸亲信愕然:啥?您的意思,非但不“杀一儆百”,甚至——
史弥远拈须说道,“这种人,你愈搭理他,他跳的愈欢——由得他,莫搭理他!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嘛!”
既不能免后患,又违了祖训,授人以柄,划不来呀!
既挡住了理学一派的一板斧,史弥远开始从容施为了。
譬如唱歌,若一张嘴就是个最高音,往后,还怎样唱下去呢?再也高不上去了呀!
于是,人们愈发赞叹:史同叔气度宽宏,顾全大局,光明磊落!
还是“褫夺出身、交地方编管、终生不得复用”吧——也能起到一定阻吓作用罢?
有人不同意:杀韩侂胄,一是金人的要求,不杀韩,和议不成;二是为免后患——目下,我等之“后患”,并不在这个小角色身上,杀了他,就能免除后患了?
所以,虽兵行险着,却未必不是条终南捷径啊!
邓若水的奏章,固然震动朝野,但史弥远的应对,却也是大出众人之意料。
“褫夺出身、交地方编管、终身不得复用”也不坏,如此一来,邓若水“直声震天下”,成为反抗史弥远黑暗统治的标志性符号,自有人步武邓贤,前仆后继。
所谓“无以为继”。
于是,诏起傅伯成为显谟阁学士,杨简为宝谟阁学士,俱奉朝请。
而且,史弥远还在一个半公开的场合,微笑说道:
对于邓若水来说,做大佬们的刀子,自然有极大的风险——换个朝代,换个皇帝,十颗脑袋都砍了;但本朝不同,“不杀士大夫”是本朝的祖训, 况乎进谏的士大夫?那相当于言官, 杀言官,本朝没有这样的先例!
接下来该咋办呢?
你还赖不到俺们这班大佬身上——你有证据是我们教唆的吗?
这班人——傅伯成、杨简、程珌、朱著、葛洪、乔行简、李宗政、陈贵谊、魏了翁,皆为理学大佬,其中,一定有参与策划邓若水事件者,但史弥远一副“不计前嫌”的模样,统统“褒表”。
诸亲信不解:啥意思?
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理学一派对史弥远的观感,但俗话说,“巴掌不打笑脸人”,个别的理学大佬,也有点儿犹豫:史同叔其人,或者,也能处?
史弥远以柔克刚,连吴浩都佩服,宁宗不是傀儡,杨皇后又强势,史弥远虽有党羽,却无私军,在这种情形下,独掌大权十数年,迭经风波而岿然不动,权相果然是权相,自有他的道理。
“不过,”史弥远又一笑,“这道奏章,倒不能装作没看见,不然,不成了蒙蔽天听了吗?奏章,还是要上呈御览,只不过,劝两宫将之留中就是了。”
主张“杀一儆百”的冷笑:世上总有一种人,你杀他的头,他都不一定怕,但至少可以吓到看戏的;不见血,连看戏的都吓不倒!
留意,新君的老师郑清之,在教授龙潜时的新君之前,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但混了二十几年,还只是个图书管理员呢。
“弥远不敢闭塞天听,不过,诸君也晓得的,这道奏章里头,狂悖的言辞不少,若一字不漏上呈御览,只怕不是保全邓某之道——到时候,不重加处分,亦不可得矣!因此,有污圣目之处,都叫我提前拿笔抹去啦!再说一遍,这可不为蒙蔽天听啊!诸贤见谅!诸贤见谅!”
许多人都赞叹:史同叔的气量真好!
“两宫”,皇帝+皇太后,皇太后不是“垂帘同听政”吗?“留中”,就是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发有司,不做任何处理。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收个皇帝做小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青玉狮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收个皇帝做小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