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划时代的厘金税
作家Fwmn5P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作家Fwmn5P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感觉有点类似后世高速的收费站啊。朱由检默默的在心里念叨了一句。
“陛下,这厘金税虽好,然针对之意过于明显,那些豪商大贾可不是什么安分的人,届时万一造成运河沿岸或者京畿四周动荡,只恐与国事不利啊。”
两百年后的清朝可以,现在的大明自然也可以。
据后世史料记载,清朝同治三年,厘金税一年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六十万两,同治朝的最高纪录更是达到过将近两千万的天文数字。而这项税种的最高收入记录,出现在清代灭亡前夕,宣统三年的厘金税竟然破纪录的达到了四千三百万两。
如果桑弘羊这项建议再晚上一两年,届时周延儒、陈演等人相继入阁,那内阁里可就是江南士子占了上风,想要再这么名正言顺对豪商大贾们开刀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朱由检只是眉头略微一皱,就知道薛国观的担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自古就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习俗,这项政策一旦推广,那些大商人起初必然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发起抗争。而这么多年下来,能在地方盘根错节发展起来的豪商,背后不是豪门就是官僚,如此错综复杂的层层勾连之下,倘若再有一二有心人略作煽动,纵然不至于酿成像白莲教、天师教等教派起义那样的大祸,就算是重演当年万历时期苏州抗税打死税官的事件,也足以让这项政策中道崩殂。
“其次,臣以为,只要盐政稍加整顿,纵然不能收足应尽之数额,便是恢复到神宗时期,也足以弥补削减三饷的影响。此外,臣还有一策可供陛下斟酌。”
商定了相关安排,朱由检这才看向桑弘羊,示意他继续往下说。www.linghunshuxuan.com
如果能顺利铺开,不说像后来满清那样一年上千万两,但一年收个二三百万两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内阁诸人之所以陷入沉默,也就是因为他们也能算明白这笔账。
朱由检其实并不知道,在历史上,这项政策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厘金税。
对于桑弘羊所说的这项政策,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臣以为,朝廷可在京畿、长江、珠江等水陆要道设立一个机构,每百里一处,行人不收,粮食不收,专收过路商税,税率可定为一厘,奢侈用品、非民生用品者,可酌情增加。据臣所知,如今江河两岸,京畿四周,往来驱驰的商队何止万千?商人往来贸易,其利丰厚,区区一厘之税收,于彼等不过九牛一毛,然朝廷聚沙成塔,便可多出数百万两的收入。然此举似有违祖制,故臣言尚需陛下斟酌。”
“既然税率为一厘,不如便叫厘金税?”左右是个名字,桑弘羊既然这么说了,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
如果真的按桑弘羊所说双管齐下,两项举措加起来保底也能给朝廷增加三四百万两的年收入,而三饷加征所带来的年收入增加,基本也就是这个数字。
而到了那个时候,皇权和豪商们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这和如今朝堂百官一切以稳定为先的执政思路有悖。
当然了,清末厘金税之所以能有这么爆发式的增长,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清政府在执行这项政策的时候继承了封建王朝横征暴敛的本色,弄出了“十里一卡,二十里一局”,满清有八旗和绿营作为军事基本盘敢这么玩,朱由检可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冒天下之大不韪,桑弘羊就更不会提这种没有操作可行性的建议了。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当中,厘金税最早出现在清代咸丰三年,是清代政府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新征的税种。在整个江南被太平天国搅得地覆天翻、江南财税无法供应朝廷之时,正是厘金税撑起了清朝的财政,让清政府得以度过了最危险的几年,从而坚持到了和洋人合作对太平天国展开反攻的时候。而再往后,有了海关税收的支撑,再不济还有洋人可以贷款,满清的财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危机。
只可惜朱由检眼下没工夫搭理他,否则非得给他赐个“杠精”的名号不可。怎么每次出来提意见对着杠的都有你?真把自己当杠精了是吧?
“爱卿只管畅所欲言。”朱由检倒是没有太多顾忌。毕竟,和亡国比起来,些微反抗和他这个君王的名声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没必要为了庇护商人得罪同僚,但薛国观想了想,还是决定指出这项政策的纰漏。
“此举何名?”提问的是首辅薛国观。
更重要的是,三饷针对的是农民,这帮人逼急了就会投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麾下变成流贼,而厘金税和盐政改革针对的都是商人,一旦三饷被废除,农民不愿意去造反,那么再借商人群体十个胆子,他们也绝不敢主动造反。
考虑到大明民众尤其是这帮豪门大族的消费能力,如果当真能按桑弘羊的说法抽税的话,别说数百万两,就算是上千万两也未必没有可能。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崇祯皇帝凭借着四百万两的财政年收入,在明末这个风雨飘摇的政局下支撑了十七年。如果让他把十年的财政收入汇集到一年,那真是用钱砸都能把农民军给砸死。
按照他的设想,应该是五十里一巡哨,一百里一局。当然,如果反抗实在是过于激烈,放宽到一百里一巡哨、二百里一局也不是不能商量。
其实薛国观也猜到了,以如今大明四处漏风的财政情况,皇帝陛下是一定会对这项厘金税动心的。而如果皇帝陛下一旦明确的对这项政策表示了支持,那他想要再从中斡旋就再无可能。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死寂,内阁诸人彼此对视,各自眼前一亮的同时集体陷入了沉默。
说来也是凑巧,眼下的内阁诸人当中,薛国观是陕西人,张四知是山东人,姚明恭是湖广蕲水(今湖北)人,魏照乘是直隶大名府(今河南安阳)人。这四人当中恰好无一是南方人,不至于无脑袒护那些集中在南方的大商人。
“此外,臣尚有一问。”趁着桑弘羊正在思考薛国观的担忧,张四知又跳了出来。
] 这……感觉有点类似后世高速的收费站啊。朱由检默默的在心里念叨了一句。
“陛下,这厘金税虽好,然针对之意过于明显,那些豪商大贾可不是什么安分的人,届时万一造成运河沿岸或者京畿四周动荡,只恐与国事不利啊。”
两百年后的清朝可以,现在的大明自然也可以。
据后世史料记载,清朝同治三年,厘金税一年可以达到一千三百六十万两,同治朝的最高纪录更是达到过将近两千万的天文数字。而这项税种的最高收入记录,出现在清代灭亡前夕,宣统三年的厘金税竟然破纪录的达到了四千三百万两。
如果桑弘羊这项建议再晚上一两年,届时周延儒、陈演等人相继入阁,那内阁里可就是江南士子占了上风,想要再这么名正言顺对豪商大贾们开刀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朱由检只是眉头略微一皱,就知道薛国观的担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自古就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习俗,这项政策一旦推广,那些大商人起初必然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发起抗争。而这么多年下来,能在地方盘根错节发展起来的豪商,背后不是豪门就是官僚,如此错综复杂的层层勾连之下,倘若再有一二有心人略作煽动,纵然不至于酿成像白莲教、天师教等教派起义那样的大祸,就算是重演当年万历时期苏州抗税打死税官的事件,也足以让这项政策中道崩殂。
“其次,臣以为,只要盐政稍加整顿,纵然不能收足应尽之数额,便是恢复到神宗时期,也足以弥补削减三饷的影响。此外,臣还有一策可供陛下斟酌。”
商定了相关安排,朱由检这才看向桑弘羊,示意他继续往下说。www.linghunshuxuan.com
如果能顺利铺开,不说像后来满清那样一年上千万两,但一年收个二三百万两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
内阁诸人之所以陷入沉默,也就是因为他们也能算明白这笔账。
朱由检其实并不知道,在历史上,这项政策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厘金税。
对于桑弘羊所说的这项政策,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臣以为,朝廷可在京畿、长江、珠江等水陆要道设立一个机构,每百里一处,行人不收,粮食不收,专收过路商税,税率可定为一厘,奢侈用品、非民生用品者,可酌情增加。据臣所知,如今江河两岸,京畿四周,往来驱驰的商队何止万千?商人往来贸易,其利丰厚,区区一厘之税收,于彼等不过九牛一毛,然朝廷聚沙成塔,便可多出数百万两的收入。然此举似有违祖制,故臣言尚需陛下斟酌。”
“既然税率为一厘,不如便叫厘金税?”左右是个名字,桑弘羊既然这么说了,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
如果真的按桑弘羊所说双管齐下,两项举措加起来保底也能给朝廷增加三四百万两的年收入,而三饷加征所带来的年收入增加,基本也就是这个数字。
而到了那个时候,皇权和豪商们的冲突也就不可避免。这和如今朝堂百官一切以稳定为先的执政思路有悖。
当然了,清末厘金税之所以能有这么爆发式的增长,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清政府在执行这项政策的时候继承了封建王朝横征暴敛的本色,弄出了“十里一卡,二十里一局”,满清有八旗和绿营作为军事基本盘敢这么玩,朱由检可没有这么大的勇气冒天下之大不韪,桑弘羊就更不会提这种没有操作可行性的建议了。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当中,厘金税最早出现在清代咸丰三年,是清代政府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新征的税种。在整个江南被太平天国搅得地覆天翻、江南财税无法供应朝廷之时,正是厘金税撑起了清朝的财政,让清政府得以度过了最危险的几年,从而坚持到了和洋人合作对太平天国展开反攻的时候。而再往后,有了海关税收的支撑,再不济还有洋人可以贷款,满清的财政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危机。
只可惜朱由检眼下没工夫搭理他,否则非得给他赐个“杠精”的名号不可。怎么每次出来提意见对着杠的都有你?真把自己当杠精了是吧?
“爱卿只管畅所欲言。”朱由检倒是没有太多顾忌。毕竟,和亡国比起来,些微反抗和他这个君王的名声确实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没必要为了庇护商人得罪同僚,但薛国观想了想,还是决定指出这项政策的纰漏。
“此举何名?”提问的是首辅薛国观。
更重要的是,三饷针对的是农民,这帮人逼急了就会投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麾下变成流贼,而厘金税和盐政改革针对的都是商人,一旦三饷被废除,农民不愿意去造反,那么再借商人群体十个胆子,他们也绝不敢主动造反。
考虑到大明民众尤其是这帮豪门大族的消费能力,如果当真能按桑弘羊的说法抽税的话,别说数百万两,就算是上千万两也未必没有可能。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崇祯皇帝凭借着四百万两的财政年收入,在明末这个风雨飘摇的政局下支撑了十七年。如果让他把十年的财政收入汇集到一年,那真是用钱砸都能把农民军给砸死。
按照他的设想,应该是五十里一巡哨,一百里一局。当然,如果反抗实在是过于激烈,放宽到一百里一巡哨、二百里一局也不是不能商量。
其实薛国观也猜到了,以如今大明四处漏风的财政情况,皇帝陛下是一定会对这项厘金税动心的。而如果皇帝陛下一旦明确的对这项政策表示了支持,那他想要再从中斡旋就再无可能。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死寂,内阁诸人彼此对视,各自眼前一亮的同时集体陷入了沉默。
说来也是凑巧,眼下的内阁诸人当中,薛国观是陕西人,张四知是山东人,姚明恭是湖广蕲水(今湖北)人,魏照乘是直隶大名府(今河南安阳)人。这四人当中恰好无一是南方人,不至于无脑袒护那些集中在南方的大商人。
“此外,臣尚有一问。”趁着桑弘羊正在思考薛国观的担忧,张四知又跳了出来。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作家Fwmn5P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崇祯:拯救大明从刷副本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