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洪山诗人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那就换成卤菜,就是要卤味重的那种,反正是重口味,人家才喜欢。何况,那些民工们,有几个不吃辣椒呢?她还有个绝招,不是晚上有民工过来吃晚饭,照例要喝点酒。她怎么样?就是进的农村土酿的高度白酒,成本也便宜,十块一斤那种,但是正宗的粮食洒,她不卖全,她送。而且上菜也有讲究,最开始的菜是清淡的,最后,就越上越咸,越来越辣了。”
冬子问到:“把菜的味道搞好,不就行了,还有什么生意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姐对冬子的防备之心,已经基本没有了。比如中午罗哥喝了酒,说的那大单子的利润,黄姐当时是清醒的,就没有掩饰或者辩解,冬子听了就听了,何必防他呢?
“就是辛苦钱,有人挣得到,有人还挣不到呢。我不是厨艺不好吧?我就有时候找三嫂子问,她也教,但我也学不会,这东西是天生的,你不会炒就是不会,学不来。但是,她说的生意经,我倒是觉得,她是个能干的人。”
“按你说,那生意一般,养活两家人,也叫一般?”冬子的问题是有道理的。如此辛苦地养活两家人,行利每月至少得两万吧?这种估算不过分,冬子有依据。按三嫂她家这四个人的年纪和身体来看,每个人,找一个每月四五千的工作不成问题,再加上如果把这门面租出去,每月总收入也超过两万了。按成本倒推的方式,冬子心里大概有个底数。
冬子觉得,黄姐炒不好菜,不是她不聪明,也不是她不愿意学。有可能,是她内心中就厌恶炒菜,所以潜意识中抵触这件事。
不喜欢的事干不好,这与聪明无关。
“你莫说,我不问,我都不知道,还有那多名堂。三嫂子跟我熟,我又不开餐馆,她找我借过钱,所以她愿意告诉我。”黄姐对自己的人缘和处事,稍微有点骄傲。“光把菜味道炒好,就能够赚钱?哪个厨师不会?如果你是老板,不会算成本账,是不行的。”
当然,当时普通话并没在中国普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而今天,听到黄姐顺口出来的这句话,冬子当时假装表情惊异。其实,冬子卖羊肉串时就知道,做餐饮,毛利对半是基本行情。所谓对半,就是利用一百块钱的材料,做出两百块钱的食品卖出去而已。中间包括加工的技术及人工水电等各项成本。
过了一会,黄姐洗完碗过来了。冬子此时已经是个有心人了,会在有意无意间,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这生意场上的潜规则。
罗哥虽然平时也带冬子送货,但生意上的关节点,冬子缺少了参与机会,冬子觉得自己可以主动想办法打听些什么。黄姐,因为冬子帮着做饭,本身就对冬子比较信任。
“生的煮熟,对半出头。”黄姐突然冒出这句话来,这句话如果用武汉话来讲,是押韵的。因为,在武汉把这个“熟”字要停念成“shou”。
冬子觉得有意思,毕竟父亲当年卖羊肉串或者自己卖的时候,由于产品单一,为保障品质,倒没算过什么成本账。当然,冬子知道,父亲肯定是算过,只是没有告诉他。他本人呢,只是照着父亲的模式做就行了。
对于黄姐来说,这是小钱,她完全可以不上心。平时,基本上连这些账都不看,钱也不数。但是,黄姐把这件事,作为考察冬子的办法。她倒是去过几次菜市场,核对过冬子的账单,也检查过零钱的数目,冬子没有骗她。
黄姐看到冬子好像不太懂的样子,好为人师的习惯就出来了。“你今后如果办餐馆就晓得了,那是个辛苦活,表面看起来利润高,但菜是一锅一锅炒出来的,油烟不说,特累人,不好干。”
“这个厨师都知道,我也知道,并不稀奇。”冬子想了解更我东西,采用了激将法。
冬子问到:“那要是有人不吃辣椒呢?”毕竟,他卖羊肉串的时候,有人专门要求不辣的。
“这又是什么讲究呢?”
当年,冬子英语不好,只不过是因为初中英语老师,在冬子第一天初中英语课时,批评了冬子。冬子从此就讨厌这个英语老师,由此而来,冬子的英语成绩就差起来了。
黄姐问冬子:“让罗哥睡你的床,行不行?”
其实这种地方特色的语言艺术,即使在最严肃的场合,偶尔也能够遇到。当年,伟人在武汉写“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葛校长就专门解释过。伟人写诗,是按湖南话来押韵的。在湖南,国家念“gue”,与后面一句的北字,相对应,湖南人念“bie”。所以,听起来是押韵的。
黄姐继续说到:“比如说肉吧,肥的用来炒回锅肉,先把肉煮熟,不容易坏,今天卖不完明天还可以卖,光放冰箱的是瘦肉,因为要新鲜。就是瘦肉,也先用油锅炸一下,一整天就可以摆在那里,既不坏,客人点了,出锅也快,这只是工序问题,倒并没什么难的。”
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卖菜这事,都是冬子包干在做,每天一百元的菜钱,冬子就从来没用完过,还把伙食搞得很好。虽然黄姐不要求冬子记账,但冬子仍然要把每天买菜的情况,用一张纸详细记下来,包括剩下的钱,一并交给黄姐。
“你要酒喝多了一点,舌头麻了,一般的味道,根本吃不出感觉,就必须将味道越加越重了呗。”
姐说到:“我想睡一下”。
“黄姐,你刚才说的那个开餐馆的三嫂,是不是斜对面,最近经常关门的那家?”其实冬子是明知故问,那家餐馆的灯箱上,明明就写着“三嫂美食”。
“对啊,她们家,两口子,还有他小叔子两口子打下手,共四个人,这餐馆也不大,平时生意就那样,好在不交房租,自家的房子,门面是他们卖下来的。”
冬子以前不理解的事,终于有了答案。
“那是,这也算是挣辛苦钱。”
她其实跟菜场好几个菜贩子都熟悉。冬子去得多了,就有很多人认识他了,黄姐找别人了解情况,也就更详细了。最让黄姐放心的是,冬子每次买菜都跟小贩们讲价,讲出的价钱与小贩们叫出的价是有差额的,而冬子,从来没有贪污这些差额。他所记的账,都是实打实的。
冬子笑着对正在收拾碗筷的黄姐说到:“这是你家,随便呢。”说完,冬子就到商店外面,守顾客去了。
黄姐好像要显示自己知道得多,就继续说到:“还有你不知道的。比如说她的主要顾客,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怎么办?肉不能给多了,但要有肉的感觉,就多加肥的。民工饭量大,就多加一些米饭,这成本不高,但人家吃得饱。更何况,民工流汗多,体力劳动后,吃东西,就得多加盐。好多菜,要让民工们感觉有意思,就多把辣椒,这辣椒一多,人家觉得够味道,口碑就起来了。其实,辣椒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可以掩盖其它味道,存久了的肉,如果辣椒放得多,别人也吃不出味道来。当然,三嫂子还算是老实人,她倒不会把已经坏了的肉,拿出来卖。”
在这种情况下,冬子终于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事关罗哥做生意的关节点,是黄姐无意识中告诉他的。
] “那就换成卤菜,就是要卤味重的那种,反正是重口味,人家才喜欢。何况,那些民工们,有几个不吃辣椒呢?她还有个绝招,不是晚上有民工过来吃晚饭,照例要喝点酒。她怎么样?就是进的农村土酿的高度白酒,成本也便宜,十块一斤那种,但是正宗的粮食洒,她不卖全,她送。而且上菜也有讲究,最开始的菜是清淡的,最后,就越上越咸,越来越辣了。”
冬子问到:“把菜的味道搞好,不就行了,还有什么生意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姐对冬子的防备之心,已经基本没有了。比如中午罗哥喝了酒,说的那大单子的利润,黄姐当时是清醒的,就没有掩饰或者辩解,冬子听了就听了,何必防他呢?
“就是辛苦钱,有人挣得到,有人还挣不到呢。我不是厨艺不好吧?我就有时候找三嫂子问,她也教,但我也学不会,这东西是天生的,你不会炒就是不会,学不来。但是,她说的生意经,我倒是觉得,她是个能干的人。”
“按你说,那生意一般,养活两家人,也叫一般?”冬子的问题是有道理的。如此辛苦地养活两家人,行利每月至少得两万吧?这种估算不过分,冬子有依据。按三嫂她家这四个人的年纪和身体来看,每个人,找一个每月四五千的工作不成问题,再加上如果把这门面租出去,每月总收入也超过两万了。按成本倒推的方式,冬子心里大概有个底数。
冬子觉得,黄姐炒不好菜,不是她不聪明,也不是她不愿意学。有可能,是她内心中就厌恶炒菜,所以潜意识中抵触这件事。
不喜欢的事干不好,这与聪明无关。
“你莫说,我不问,我都不知道,还有那多名堂。三嫂子跟我熟,我又不开餐馆,她找我借过钱,所以她愿意告诉我。”黄姐对自己的人缘和处事,稍微有点骄傲。“光把菜味道炒好,就能够赚钱?哪个厨师不会?如果你是老板,不会算成本账,是不行的。”
当然,当时普通话并没在中国普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而今天,听到黄姐顺口出来的这句话,冬子当时假装表情惊异。其实,冬子卖羊肉串时就知道,做餐饮,毛利对半是基本行情。所谓对半,就是利用一百块钱的材料,做出两百块钱的食品卖出去而已。中间包括加工的技术及人工水电等各项成本。
过了一会,黄姐洗完碗过来了。冬子此时已经是个有心人了,会在有意无意间,通过聊天的方式,了解这生意场上的潜规则。
罗哥虽然平时也带冬子送货,但生意上的关节点,冬子缺少了参与机会,冬子觉得自己可以主动想办法打听些什么。黄姐,因为冬子帮着做饭,本身就对冬子比较信任。
“生的煮熟,对半出头。”黄姐突然冒出这句话来,这句话如果用武汉话来讲,是押韵的。因为,在武汉把这个“熟”字要停念成“shou”。
冬子觉得有意思,毕竟父亲当年卖羊肉串或者自己卖的时候,由于产品单一,为保障品质,倒没算过什么成本账。当然,冬子知道,父亲肯定是算过,只是没有告诉他。他本人呢,只是照着父亲的模式做就行了。
对于黄姐来说,这是小钱,她完全可以不上心。平时,基本上连这些账都不看,钱也不数。但是,黄姐把这件事,作为考察冬子的办法。她倒是去过几次菜市场,核对过冬子的账单,也检查过零钱的数目,冬子没有骗她。
黄姐看到冬子好像不太懂的样子,好为人师的习惯就出来了。“你今后如果办餐馆就晓得了,那是个辛苦活,表面看起来利润高,但菜是一锅一锅炒出来的,油烟不说,特累人,不好干。”
“这个厨师都知道,我也知道,并不稀奇。”冬子想了解更我东西,采用了激将法。
冬子问到:“那要是有人不吃辣椒呢?”毕竟,他卖羊肉串的时候,有人专门要求不辣的。
“这又是什么讲究呢?”
当年,冬子英语不好,只不过是因为初中英语老师,在冬子第一天初中英语课时,批评了冬子。冬子从此就讨厌这个英语老师,由此而来,冬子的英语成绩就差起来了。
黄姐问冬子:“让罗哥睡你的床,行不行?”
其实这种地方特色的语言艺术,即使在最严肃的场合,偶尔也能够遇到。当年,伟人在武汉写“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葛校长就专门解释过。伟人写诗,是按湖南话来押韵的。在湖南,国家念“gue”,与后面一句的北字,相对应,湖南人念“bie”。所以,听起来是押韵的。
黄姐继续说到:“比如说肉吧,肥的用来炒回锅肉,先把肉煮熟,不容易坏,今天卖不完明天还可以卖,光放冰箱的是瘦肉,因为要新鲜。就是瘦肉,也先用油锅炸一下,一整天就可以摆在那里,既不坏,客人点了,出锅也快,这只是工序问题,倒并没什么难的。”
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卖菜这事,都是冬子包干在做,每天一百元的菜钱,冬子就从来没用完过,还把伙食搞得很好。虽然黄姐不要求冬子记账,但冬子仍然要把每天买菜的情况,用一张纸详细记下来,包括剩下的钱,一并交给黄姐。
“你要酒喝多了一点,舌头麻了,一般的味道,根本吃不出感觉,就必须将味道越加越重了呗。”
姐说到:“我想睡一下”。
“黄姐,你刚才说的那个开餐馆的三嫂,是不是斜对面,最近经常关门的那家?”其实冬子是明知故问,那家餐馆的灯箱上,明明就写着“三嫂美食”。
“对啊,她们家,两口子,还有他小叔子两口子打下手,共四个人,这餐馆也不大,平时生意就那样,好在不交房租,自家的房子,门面是他们卖下来的。”
冬子以前不理解的事,终于有了答案。
“那是,这也算是挣辛苦钱。”
她其实跟菜场好几个菜贩子都熟悉。冬子去得多了,就有很多人认识他了,黄姐找别人了解情况,也就更详细了。最让黄姐放心的是,冬子每次买菜都跟小贩们讲价,讲出的价钱与小贩们叫出的价是有差额的,而冬子,从来没有贪污这些差额。他所记的账,都是实打实的。
冬子笑着对正在收拾碗筷的黄姐说到:“这是你家,随便呢。”说完,冬子就到商店外面,守顾客去了。
黄姐好像要显示自己知道得多,就继续说到:“还有你不知道的。比如说她的主要顾客,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怎么办?肉不能给多了,但要有肉的感觉,就多加肥的。民工饭量大,就多加一些米饭,这成本不高,但人家吃得饱。更何况,民工流汗多,体力劳动后,吃东西,就得多加盐。好多菜,要让民工们感觉有意思,就多把辣椒,这辣椒一多,人家觉得够味道,口碑就起来了。其实,辣椒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可以掩盖其它味道,存久了的肉,如果辣椒放得多,别人也吃不出味道来。当然,三嫂子还算是老实人,她倒不会把已经坏了的肉,拿出来卖。”
在这种情况下,冬子终于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事关罗哥做生意的关节点,是黄姐无意识中告诉他的。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