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梦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修梦山人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泰儿将头低下道:“这个……我也说不上来。”
“不知夫子有多少学问。”白儿跳过一块裸石说。
李白谢过师傅,独自往青莲镇走去,抬头看看,象耳山已遥遥在望。笔者有诗吟道:
泰儿恭谨回答:“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大概指的是基本知识和书写计算能力。”
夫子正色道:“你们听着,所谓‘六甲’,就是四时六十甲子之类;所谓‘五方’,就是九州岳渎列国之名;所谓‘书’,就是六书;所谓‘计’,就是九数。总之一句话,你们来这里,就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书写计算技能。”
不知白儿回家有何遭遇,请看下回。
一切安排妥当,已是又一个冬去春来,再不能让泰儿、白儿自己在家盲目诵读,该送两个孩子出去接受系统教育。
“这是应该的。”梁二若有所思,“说也奇怪,今天头午来个陌生男子,看去不像当地人,在咱们这个宅院四周逡巡好长时间,向人打听主人是谁。我觉得可疑,就赶过去相问,他却掉头就走。”
岳氏领着三个孩子走进门房,见庭院北侧是一溜青砖黛瓦的正房,两侧是直棂窗式回廊,形成一个方形的大四合院。院内掘土作池,叠石为山,植荷种竹,布置得井然有致,与碎叶城内的宅院相比,还要气派许多,孩子们见了,自然欢喜无限,岳氏两眼也溢满欢笑。
一步登天说痴俟。
夫子叹息数声,见果如自己所料,只好亲自送他下山,回青莲镇去。临别的时候,夫子说:“李白,你是个早慧的孩子,心里颇有主意,凡事别人不能强求。我相信你能想明白,会回到山上来完成学业的,学馆的门随时都对你敞开着。”
李客带着家人,万里迢迢来到西蜀绵州彰明县清莲乡,在象耳山下别过武婆婆,来到事先购置好的大宅院门前,见有好多人迎向前来,不知出了什么事。
李客立刻收敛笑容,一时想到很多很多。前有阴定,后有刘五,到底和他们有没有关系呢?不管是也不是,小心为好。他留下摩咄拔和另一个镖师作护院,让其他两位带上足够的银两,回碎叶去了,跟那里的镖主交差,顺便说明原委。接着让梁二帮助老家院熟悉情况,找工匠,雇仆人,置办所需物品,围建宅后花园。
“呵!”刘敢不知白儿厉害,立刻凑上前去,“你是从哪里跑出来的,番腔还没脱净呢,敢来管小爷的事!”
老夫子已年届七十,仍鹤发童颜,待李客报过姓名,说明来意,将目光转向两个孩子。“嗯,”他注视一下白儿,立刻点头道,“是儿龙眉虎睛,灵气逼人,敢说是个慧童?孩子,你知道什么是《六甲》吗?”
“呔!拿去!”他把书摔在刘敢脚下,“我不是怕你,这事要是被夫子知道,你我在这里都学不成,你好自为之!”
“先生自然是饱学,这个何须多问!”李客道,“只是夫子名下弟子济济,你等恐怕难得这个福分呢!”
搬完东西,一切安置妥当,李客点头道:“嗯,梁二,一切井井有条,你做得不错。”
“弟子谨记。”两个孩子一齐道,白儿说得特别响亮。
白儿说的是心里话,第二天早晨,去告别夫子。
“我也是。”泰儿跟在父亲身侧说。
“呵,弟子!我答应收下你们了吗?这两个小机灵!”夫子看着李客笑了,“这两个孩子,看着叫人喜欢。我这个学馆本来已经人满为患,不过我还是决定把他们收下了。”
上置珍宝成霓彩。
“‘起于垒土……’夫子,我不想再听那些老生常谈。”
“只《六甲》就学这么长时间,太乏味了,我实在学不下去。”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中年汉子,头戴青幞头,上着圆领右衽窄袖袍,下穿褶式裤,腰系革带,打扮得齐齐整整。
第7回上匡山白儿废学回青莲恩师殷嘱
“刘敢,你不要欺负元丹丘!”他瞪视对方说。
那日晌午,饭后得闲,孩子们在崖头玩耍,凶神恶煞般的刘敢不慎把书本丢到崖下,立命胆小的元丹丘下到崖底取来。那刘敢是县令的儿子,元丹丘不敢不依,可往崖下一看,又吓得浑身乱抖,哭个不住。白儿见了,走上前来。
李客听了,心头一阵轻松。谢过夫子,又对两个孩子嘱咐一番,便告别下山去了。经夫子提问,白儿才晓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这也正是夫子的成功之处——因材施教,他一眼就看出白儿是个侍慧傲物的孩子,甫一见面,即加引导。学馆里的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当地名望之家,殊难驯顺。哪知新来的白儿更是个性桀骜,不久就生出事来。
自此以后,元丹丘跟白儿形同莫逆,刘敢恨恨的,总想伺机报复。泰儿背后跟白儿说:“你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还学会了打架斗狠,看我不告诉父亲!”白儿不说话,悄悄带着那把木剑,总找没人的地方练。
“老爷,可把你盼到了,”他满面喜色地对李客道,“乡邻们听说您举家迁来,又帮助官兵捉住匪首刘五,已经迎在这里多时啦!”
泰儿见了,心里更是着急,对白儿道:“弟弟,你忘了夫子说的六甲五方书计之事?你不好好向学,将来怎能像父亲那样,经商记帐做买卖?”
李客一听,决定立即领着泰儿、白儿到那里碰碰运气。
白儿立刻朗声道:“‘六甲’就是六十花甲,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夫子发蒙时一定有此课程。这是父亲告诉我和哥哥的。”
李客笑着点点头,向上望望,透过松间小径,依稀看到山顶的石塔,再往上走一走,石塔旁边的书馆也显现出来,是一趟青砖瓦舍,院内有三两课古松,朗朗的读书声隐约传来。
【著后手记】李白小时曾一度废学,各种研究李白的资料几乎都有记载,可详情无从考证。本回出场的刘敢等人物属虚构,是为下文李白去岷山等地设伏。过小匡山,穿佛爷洞,即到达大匡山,据说李白曾在此度
逐级攀缘总有望,
“不错。”夫子满意地微笑道,“那么,六甲、五方、书、计又各指什么呢?”
“噢?为什么!”
(太白编年:中宗神龙2年/6岁)
“夫子,”李白站在夫子面前,深施一礼,“我不想读书了,是来向你告别的。”
“百尺高台,起于……”
万丈云梯立高台,
一天,夫子下山办事,孩子们在山上自行修读。淘气些的,未免无故跑动;惯于颐指气使的,就要做出些霸道的事情。穿戴寒怆的元丹丘本来家贫,当初夫子见他颇有慧根,便破格领上山来,可在师兄师弟里面,总受欺侮,又不敢告诉夫子,很是可怜。
话没说完,拳头已向白儿脸上挥去。白儿从小偷学父亲练剑,惯于腾挪跳跃,轻轻闪过,顺势抓住对方手腕,往外一扭,将其掀翻在地。刘敢恼羞成怒,往起一滚,就要和白儿拼命,哪知一不小心,滚到悬崖边上,眼看就要落下去,白儿冲上前,一把将他拉住。刘敢脱离险境,竟然恩将仇报,出其不意地将白儿往崖下一推,白儿便失身跌下去。其他的孩子吓坏了,元丹丘和泰儿扑到崖边一看,白儿已将崖边的一根紫藤抓住,可是,他没上来,顺着藤蔓一直坠到崖底,把刘敢的那本书取上来。
是日,风和日丽。李客带着泰儿、白儿,坐着宝马华车,沿驿路出江油,行了约有五六里路程,来到平通河边,向对面望去,一座小山孤峰秀丽,宛如文笔。时已向午,山上风扫晴岚,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蔚如画屏。李客看在眼里,不禁颔首,速速过河,领着两个孩子步行上山,一边游目观瞧。但见:绿冠如盖,柯似巨掌撑万柱;花草依依,藤葛如人强牵衣;目开满眼翠,一吸盈鼻香;山光悦鸟,潭影空人;不闻钟声响,已生出尘心。
原来,此人是当地人氏,名叫梁成,熟悉的人都叫他梁二,李客当初置下这个宅院,见他为人忠厚,便雇其携家眷住进里面看管,如今院子里已经被他伺弄得花木扶疏。李客不胜感激,乡邻们纷纷嚷嚷,帮助搬东搬西,煞是热闹。
“那你为什么?”
“泰儿,白儿,”李客将两个孩子揽在左右,嘱咐道,“为师的虽然职在传道授业,但弟子要懂得学而不倦,才能克有所成。最要紧的凡事要听老先生的话,特别是白儿,你个性太过张扬,要学会内敛,借以修身养德。”
“好。《汉书食货志上》说,‘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你试着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夫子感兴趣地说。“
这个……我说不好。”白儿大大方方地承认道。
“是啊,那个人我也看到了,走路很轻捷的样子。”在场的一个乡邻补充说,其他几个人也跟着点头。
“那么,你呢?”夫子将目光转向泰儿。
夫子洗漱完毕,在书房里刚刚坐下,听见敲门声,不慌不忙地说:“进来。”见李白走进房间,并不感到惊讶。
梁二听说,来见李客道:“小匡山有个匡学书馆,是隐士吴道逢开办的私学,他饱读诗书,听说州官太守、长史,小时都在他那里开蒙,当地的名望之家,全把孩子送往那个学馆读书,只是学有限额,不知两位小公子能否入得进去。”
“如果我坚持让你学下去呢?”
“我的心已经不在学习上,你这样做,根本没用。”
说着,已经来到学馆门前。等到下课休息,李客才敢领着儿子叩门请见。
“哼,”白儿狠劲挥一下木剑道,“要是记这些只是为了做商人,我早就不学了!”
“是为了胸中的文章和手里的宝剑!可是,什么六甲、五方、书呀计的,我越来越觉得枯燥无味,离我想要学到的东西越来越远,还不如回家练练剑呢,将来也好多教训教训刘敢那样的人!”
“父亲,我愿意在这里读书!”白儿蹦蹦跳跳地叫道。
] 泰儿将头低下道:“这个……我也说不上来。”
“不知夫子有多少学问。”白儿跳过一块裸石说。
李白谢过师傅,独自往青莲镇走去,抬头看看,象耳山已遥遥在望。笔者有诗吟道:
泰儿恭谨回答:“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大概指的是基本知识和书写计算能力。”
夫子正色道:“你们听着,所谓‘六甲’,就是四时六十甲子之类;所谓‘五方’,就是九州岳渎列国之名;所谓‘书’,就是六书;所谓‘计’,就是九数。总之一句话,你们来这里,就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书写计算技能。”
不知白儿回家有何遭遇,请看下回。
一切安排妥当,已是又一个冬去春来,再不能让泰儿、白儿自己在家盲目诵读,该送两个孩子出去接受系统教育。
“这是应该的。”梁二若有所思,“说也奇怪,今天头午来个陌生男子,看去不像当地人,在咱们这个宅院四周逡巡好长时间,向人打听主人是谁。我觉得可疑,就赶过去相问,他却掉头就走。”
岳氏领着三个孩子走进门房,见庭院北侧是一溜青砖黛瓦的正房,两侧是直棂窗式回廊,形成一个方形的大四合院。院内掘土作池,叠石为山,植荷种竹,布置得井然有致,与碎叶城内的宅院相比,还要气派许多,孩子们见了,自然欢喜无限,岳氏两眼也溢满欢笑。
一步登天说痴俟。
夫子叹息数声,见果如自己所料,只好亲自送他下山,回青莲镇去。临别的时候,夫子说:“李白,你是个早慧的孩子,心里颇有主意,凡事别人不能强求。我相信你能想明白,会回到山上来完成学业的,学馆的门随时都对你敞开着。”
李客带着家人,万里迢迢来到西蜀绵州彰明县清莲乡,在象耳山下别过武婆婆,来到事先购置好的大宅院门前,见有好多人迎向前来,不知出了什么事。
李客立刻收敛笑容,一时想到很多很多。前有阴定,后有刘五,到底和他们有没有关系呢?不管是也不是,小心为好。他留下摩咄拔和另一个镖师作护院,让其他两位带上足够的银两,回碎叶去了,跟那里的镖主交差,顺便说明原委。接着让梁二帮助老家院熟悉情况,找工匠,雇仆人,置办所需物品,围建宅后花园。
“呵!”刘敢不知白儿厉害,立刻凑上前去,“你是从哪里跑出来的,番腔还没脱净呢,敢来管小爷的事!”
老夫子已年届七十,仍鹤发童颜,待李客报过姓名,说明来意,将目光转向两个孩子。“嗯,”他注视一下白儿,立刻点头道,“是儿龙眉虎睛,灵气逼人,敢说是个慧童?孩子,你知道什么是《六甲》吗?”
“呔!拿去!”他把书摔在刘敢脚下,“我不是怕你,这事要是被夫子知道,你我在这里都学不成,你好自为之!”
“先生自然是饱学,这个何须多问!”李客道,“只是夫子名下弟子济济,你等恐怕难得这个福分呢!”
搬完东西,一切安置妥当,李客点头道:“嗯,梁二,一切井井有条,你做得不错。”
“弟子谨记。”两个孩子一齐道,白儿说得特别响亮。
白儿说的是心里话,第二天早晨,去告别夫子。
“我也是。”泰儿跟在父亲身侧说。
“呵,弟子!我答应收下你们了吗?这两个小机灵!”夫子看着李客笑了,“这两个孩子,看着叫人喜欢。我这个学馆本来已经人满为患,不过我还是决定把他们收下了。”
上置珍宝成霓彩。
“‘起于垒土……’夫子,我不想再听那些老生常谈。”
“只《六甲》就学这么长时间,太乏味了,我实在学不下去。”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中年汉子,头戴青幞头,上着圆领右衽窄袖袍,下穿褶式裤,腰系革带,打扮得齐齐整整。
第7回上匡山白儿废学回青莲恩师殷嘱
“刘敢,你不要欺负元丹丘!”他瞪视对方说。
那日晌午,饭后得闲,孩子们在崖头玩耍,凶神恶煞般的刘敢不慎把书本丢到崖下,立命胆小的元丹丘下到崖底取来。那刘敢是县令的儿子,元丹丘不敢不依,可往崖下一看,又吓得浑身乱抖,哭个不住。白儿见了,走上前来。
李客听了,心头一阵轻松。谢过夫子,又对两个孩子嘱咐一番,便告别下山去了。经夫子提问,白儿才晓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这也正是夫子的成功之处——因材施教,他一眼就看出白儿是个侍慧傲物的孩子,甫一见面,即加引导。学馆里的这些孩子,大都来自当地名望之家,殊难驯顺。哪知新来的白儿更是个性桀骜,不久就生出事来。
自此以后,元丹丘跟白儿形同莫逆,刘敢恨恨的,总想伺机报复。泰儿背后跟白儿说:“你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还学会了打架斗狠,看我不告诉父亲!”白儿不说话,悄悄带着那把木剑,总找没人的地方练。
“老爷,可把你盼到了,”他满面喜色地对李客道,“乡邻们听说您举家迁来,又帮助官兵捉住匪首刘五,已经迎在这里多时啦!”
泰儿见了,心里更是着急,对白儿道:“弟弟,你忘了夫子说的六甲五方书计之事?你不好好向学,将来怎能像父亲那样,经商记帐做买卖?”
李客一听,决定立即领着泰儿、白儿到那里碰碰运气。
白儿立刻朗声道:“‘六甲’就是六十花甲,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夫子发蒙时一定有此课程。这是父亲告诉我和哥哥的。”
李客笑着点点头,向上望望,透过松间小径,依稀看到山顶的石塔,再往上走一走,石塔旁边的书馆也显现出来,是一趟青砖瓦舍,院内有三两课古松,朗朗的读书声隐约传来。
【著后手记】李白小时曾一度废学,各种研究李白的资料几乎都有记载,可详情无从考证。本回出场的刘敢等人物属虚构,是为下文李白去岷山等地设伏。过小匡山,穿佛爷洞,即到达大匡山,据说李白曾在此度
逐级攀缘总有望,
“不错。”夫子满意地微笑道,“那么,六甲、五方、书、计又各指什么呢?”
“噢?为什么!”
(太白编年:中宗神龙2年/6岁)
“夫子,”李白站在夫子面前,深施一礼,“我不想读书了,是来向你告别的。”
“百尺高台,起于……”
万丈云梯立高台,
一天,夫子下山办事,孩子们在山上自行修读。淘气些的,未免无故跑动;惯于颐指气使的,就要做出些霸道的事情。穿戴寒怆的元丹丘本来家贫,当初夫子见他颇有慧根,便破格领上山来,可在师兄师弟里面,总受欺侮,又不敢告诉夫子,很是可怜。
话没说完,拳头已向白儿脸上挥去。白儿从小偷学父亲练剑,惯于腾挪跳跃,轻轻闪过,顺势抓住对方手腕,往外一扭,将其掀翻在地。刘敢恼羞成怒,往起一滚,就要和白儿拼命,哪知一不小心,滚到悬崖边上,眼看就要落下去,白儿冲上前,一把将他拉住。刘敢脱离险境,竟然恩将仇报,出其不意地将白儿往崖下一推,白儿便失身跌下去。其他的孩子吓坏了,元丹丘和泰儿扑到崖边一看,白儿已将崖边的一根紫藤抓住,可是,他没上来,顺着藤蔓一直坠到崖底,把刘敢的那本书取上来。
是日,风和日丽。李客带着泰儿、白儿,坐着宝马华车,沿驿路出江油,行了约有五六里路程,来到平通河边,向对面望去,一座小山孤峰秀丽,宛如文笔。时已向午,山上风扫晴岚,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蔚如画屏。李客看在眼里,不禁颔首,速速过河,领着两个孩子步行上山,一边游目观瞧。但见:绿冠如盖,柯似巨掌撑万柱;花草依依,藤葛如人强牵衣;目开满眼翠,一吸盈鼻香;山光悦鸟,潭影空人;不闻钟声响,已生出尘心。
原来,此人是当地人氏,名叫梁成,熟悉的人都叫他梁二,李客当初置下这个宅院,见他为人忠厚,便雇其携家眷住进里面看管,如今院子里已经被他伺弄得花木扶疏。李客不胜感激,乡邻们纷纷嚷嚷,帮助搬东搬西,煞是热闹。
“那你为什么?”
“泰儿,白儿,”李客将两个孩子揽在左右,嘱咐道,“为师的虽然职在传道授业,但弟子要懂得学而不倦,才能克有所成。最要紧的凡事要听老先生的话,特别是白儿,你个性太过张扬,要学会内敛,借以修身养德。”
“好。《汉书食货志上》说,‘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你试着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夫子感兴趣地说。“
这个……我说不好。”白儿大大方方地承认道。
“是啊,那个人我也看到了,走路很轻捷的样子。”在场的一个乡邻补充说,其他几个人也跟着点头。
“那么,你呢?”夫子将目光转向泰儿。
夫子洗漱完毕,在书房里刚刚坐下,听见敲门声,不慌不忙地说:“进来。”见李白走进房间,并不感到惊讶。
梁二听说,来见李客道:“小匡山有个匡学书馆,是隐士吴道逢开办的私学,他饱读诗书,听说州官太守、长史,小时都在他那里开蒙,当地的名望之家,全把孩子送往那个学馆读书,只是学有限额,不知两位小公子能否入得进去。”
“如果我坚持让你学下去呢?”
“我的心已经不在学习上,你这样做,根本没用。”
说着,已经来到学馆门前。等到下课休息,李客才敢领着儿子叩门请见。
“哼,”白儿狠劲挥一下木剑道,“要是记这些只是为了做商人,我早就不学了!”
“是为了胸中的文章和手里的宝剑!可是,什么六甲、五方、书呀计的,我越来越觉得枯燥无味,离我想要学到的东西越来越远,还不如回家练练剑呢,将来也好多教训教训刘敢那样的人!”
“父亲,我愿意在这里读书!”白儿蹦蹦跳跳地叫道。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