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玉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濯玉君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他正说着,领头的少年突然站了起来,面向大门的方向,握住剑鞘,蓄势待发,另两人也察觉不对,同样作出迎敌的姿势。
不一会儿,他们听到驿夫开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介绍道:“我家爷是从徐州来的新任光禄少卿于澄,还不速速让开。”
三人对视一眼,将武器放下,原来是赴任的官员在驿站中歇脚,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尤其是这雪天,再继续赶路也不可能。
驿夫端着吃食过来,见状顿在原地,以为是嫌弃自己怠慢,迟迟不敢上前。
这一队人进来,瞬间填满了大堂中大部分空隙,但是他们始终一言不发,气氛为之一凝,反而比进来前还显冷清。
景珩微微蹙眉,不卑不亢道:“右金吾卫中郎将李钦。”
两人不说话,他也放下了筷子,往四周看看,愤慨道:“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这趟出来的蹊跷?那姓李的才来了半个月,却已经将兄弟们折腾得不轻,这回陛下出巡在即,他竟然派大人您到这地方来查案,这不是故意针对您嘛。”
人群中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双方全都兵刃出出鞘冷光四射,战作一团。
领头的少年略一点头,他也听出不对,环顾四周,指着最角落的桌子说:“我们过去坐,不管他有什么古怪,暂时先不要与他们起冲突。”
两人目光相撞,没由来的都由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友善的气息,青年眉头蹙起,他的侍从察言观色,一把拽过驿夫,低声询问道:“那三人是什么人?”
他扫了一眼大堂,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状况,战斗力锐减,因此虽然自己这边人数多出几倍,却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
青年点了点头,忽然向角落里的三人看了过来,他的视线一一扫过小伍和秦叔,最后落在领头的少年身上。
驿夫在大堂中忙里忙外,伺候着众人都吃饱喝足了,又忙活起房间的事来,他小心翼翼地走到青年跟前。
两人称是,于是移步别桌,刚刚坐下,大门就被新来的这队人推开,寒风裹着雪花吹进屋内,堂中火堆险些熄灭,驿夫赶紧补救,总算让火又重新燃了起来。
“有刺客,救驾。”
年长之人沉声阻止道:“小伍,不可多言。”
“景珩?”青年终于开口说话,声音就如他的面容一般冷,他好似并不相信这番说辞,语气中透着浓浓的古怪,“金吾卫不待在长安城中,跑到这里来?”
那年长之人将托盘中的食物一一摆到桌上,几张胡饼,一只烧鹅,还有一盘桃酥,看着让人胃口大开。
长安城往东出城门五十里之地有一小山,山虽矮小,却也有几条溪流,一处泉水,植了些珍奇树木,经年常绿。
外面虽然寒风凛冽,驿馆内门窗紧闭,又在大堂内生了一盆火取暖,反而让人感觉有些热。
《良辰妙景》
峥然一声,青年已拔剑出鞘,向上斜砍,削铁如泥的宝剑将斗笠斩作两半,寒光从斗笠之后袭来,青年抬剑格挡,与那人兵刃相抵,两人均被震得虎口发麻。
他这一走,青年的表情却更加阴郁,墨色的瞳眸中黑云翻滚,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小伍闻言有些恼怒,刚要起身,又被秦叔一把按了下去。
刚开了口,就被青年打断,青年环视四周,冷声道:“此地靠近长安,你这也非是小驿,按照律法,至少应配备十名驿夫,怎么就你一个人,驿长何在?”
与他们一同进来的,还有一股肃杀之气,那是真正经历过尸山血海的人才会带有的,三人在角落里瞧见,这会更加确定,虽然他们都打扮得像是普通侍从护卫,却多半是军人。
“大人……”
当香客们等待着僧侣将下山的道路疏通之时,山脚下的驿站附近,两队人马从道路的两头相对而行,一个从长安城出来,一个往长安城而去。
在火焰的噼啪声中,那解下腰牌的少年将佩剑往桌上一放,震得杯中酒洒了一半,他看了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抹去嘴角残留的水迹,又将酒杯重重放下,举止间透露出浓浓的不满来。
青年盯着斗笠下的半个下巴,手指握住剑柄,指节捏得泛白,他沉声道:“抬起头来。”
此驿站建于兰若寺下,又在从东边进长安的必经之路上,平日里往来行人络绎不绝,今日因大雪封路,却冷冷清清。
小伍得了命令,迫不及待地胡吃海喝起来,待吃了个七八分饱,一抬头发现领头的人和年长之人一口也没动,杯中的酒也原封不动。
驿夫白着脸呐呐不言,侍从眼神一寒放开他,却另有两人上前来一把架住他,长刀往地上一放,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青年讽道:“你们真是如出一辙的蠢货。”
那人快步走到青年面前,大声说道:“大人,小人便是这驿站驿长,先前因为有人被大雪困住,带人前去救人,因此怠慢了大人,望大人海涵。”
驿夫连连称是,退了出去,将门关好,偌大的大堂中就只剩下了这三人。
接着又起身走到驿夫面前,接过他手中的托盘,吩咐道:“这里不需要人伺候了,你先下去吧。”
那人闻言气得满脸通红,手上发力,举刀便向青年劈了下去,青年正待继续格挡,忽然觉得头疼欲裂,竟险些没有挡住,还好他的心腹侍从过来奋力挡下,才让他有喘息的机会。
建兴十二年十一月底,一场大雪覆盖了整座长安城,城郊的兰若亦不能幸免,这场雪来得又急又快,寺中的香客不及反应,皆被困在了山上。
侍从适时俯身半跪在地上,听青年在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转头向最近的一个“护卫”说了几句,于是那“护卫”挑选了五人,也走了出去。
而被他们拱卫在中间的,是个身披鹤氅的俊秀青年,约摸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身华服犹显贵气,却眼神冰冷,表情阴郁,叫人望之生畏。
被唤作小伍的少年早饿坏了,此时也顾不上不满,盯着盘中美食垂涎欲滴,但他毕竟还未失去理智,领头的没有发话,他也不敢妄动。
驿夫吓得腿软,要不是被人架住,立刻便要瘫倒在地,正在这时,领头的少年看不过去,走了过来行礼道:“于大人,何必为难一个驿夫,下官乃是右金吾卫郎将景珩,今日奉命前来兰若寺查案,为了查案方便,才拜托他们保密。”
景珩道:“军令在身。”
三人将要坐下,年长之人忽然咦了一声,向那领头的少年说:“大人,不太对,我听他们步伐整齐,行走锵然,像是兵卒。一个文官赴任,怎么会带这么多兵?”
吃的都有人试过,没有问题,那就只有可能是——他命令侍从挡住那人,自己快
此山旧日的称呼已不可考,数年之前,一座佛寺在此拔地而起,因取名叫兰若寺,前来拜谒的信众便将此山称作兰若。
坐在少年身边的人要年长许多,眼角的皱纹中满是风霜的侵蚀,他皱了皱眉,宽厚的大掌拍在少年肩上,暗含警告,“小伍。”
小伍显然越说越气愤,哪还听得进去他的劝阻,继续道:“秦叔,我又没有说错,我们的职责是护卫陛下的安全,查案不该是大理寺和刑部来?”
青年紧盯着眼前的刺客,了然道:“果然是你,你竟然还不死心,跑到长安来送死。”
领头的人摘下帽子,露出大半张脸来,却是个和小伍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只是他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带着一股和小伍截然不同的沉稳气质,叫人不敢轻视。
这是在赶他走了,景珩仍旧蹙着眉,心里暗道,新任的光禄少卿,从徐州来的,自己从来不曾识得,何以与自己针锋相对?
有人来了,而且人数不少。
“谁的命令?”青年质问道。
驿夫往火盆中又添了柴火,火势越来越旺,加之人多了起来,屋内比刚才更热了几分,甚至暖得人头昏脑胀。
不过,这句话还是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他又说:“于大人说的是,下官这就去。”说罢向小伍和秦叔招了招手,三人又重新踏入风雪之中。
驿夫问及他们是何官职,其中一个少年解下腰间玉牌一晃,并不言语,驿夫已心领神会,忙招呼着他们进去,奉上好酒好菜。
他纳闷道:“大人,秦叔,你们怎么不动筷子?”
那人缓缓抬头,就在即将露出上半张脸时,忽然将手放在斗笠帽檐,摘下斗笠朝青年扔了过去。
驿夫顿时抖如筛糠,结结巴巴地说道:“小、小的这就将驿长请来。”
得到青年的首肯,他径直出去了,再回来时,身后跟着几人,都做驿夫打扮,走在最前面的那人带着斗笠看不清脸。
他面前的人三十左右,留着络腮胡,眼睛狭长有光,鼻梁微塌,满脸都是愤恨,双目射出愤怒的火焰 ,仿佛要将人灼烧殆尽,“狗贼,今日我必取你性命,为兄长报仇。”
青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点儿淡淡的笑容,“原来是他,我和他有些渊源,既是他的命令,何不快去执行,却在驿馆逗留?”
大堂之中除了驿夫再无闲杂人等,青年表情略放松下来,心腹侍从便赶紧招呼剩下的人都坐下,又让驿夫端上酒菜,先用银针试过毒,自己又都试吃了一遍,等了一会儿,确认没什么问题,青年这才动了筷子。
阴郁青年在正中央的桌子旁坐下,他没发话,其他人也不敢动,一人侍立在他身旁,面白无须,似乎是他的亲信,那人轻轻开口道:“爷,此地离长安不到百里,雪停之后,只需半日便可进城去。”
“吃吧。”
出来的那队在晌午时分到了驿站,一行三人,骑着黑马,皆穿褐色布衣,腰间各别一把兵器,行走如风,丝毫不受这天寒地冻影响。
] 他正说着,领头的少年突然站了起来,面向大门的方向,握住剑鞘,蓄势待发,另两人也察觉不对,同样作出迎敌的姿势。
不一会儿,他们听到驿夫开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介绍道:“我家爷是从徐州来的新任光禄少卿于澄,还不速速让开。”
三人对视一眼,将武器放下,原来是赴任的官员在驿站中歇脚,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尤其是这雪天,再继续赶路也不可能。
驿夫端着吃食过来,见状顿在原地,以为是嫌弃自己怠慢,迟迟不敢上前。
这一队人进来,瞬间填满了大堂中大部分空隙,但是他们始终一言不发,气氛为之一凝,反而比进来前还显冷清。
景珩微微蹙眉,不卑不亢道:“右金吾卫中郎将李钦。”
两人不说话,他也放下了筷子,往四周看看,愤慨道:“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这趟出来的蹊跷?那姓李的才来了半个月,却已经将兄弟们折腾得不轻,这回陛下出巡在即,他竟然派大人您到这地方来查案,这不是故意针对您嘛。”
人群中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双方全都兵刃出出鞘冷光四射,战作一团。
领头的少年略一点头,他也听出不对,环顾四周,指着最角落的桌子说:“我们过去坐,不管他有什么古怪,暂时先不要与他们起冲突。”
两人目光相撞,没由来的都由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友善的气息,青年眉头蹙起,他的侍从察言观色,一把拽过驿夫,低声询问道:“那三人是什么人?”
他扫了一眼大堂,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状况,战斗力锐减,因此虽然自己这边人数多出几倍,却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
青年点了点头,忽然向角落里的三人看了过来,他的视线一一扫过小伍和秦叔,最后落在领头的少年身上。
驿夫在大堂中忙里忙外,伺候着众人都吃饱喝足了,又忙活起房间的事来,他小心翼翼地走到青年跟前。
两人称是,于是移步别桌,刚刚坐下,大门就被新来的这队人推开,寒风裹着雪花吹进屋内,堂中火堆险些熄灭,驿夫赶紧补救,总算让火又重新燃了起来。
“有刺客,救驾。”
年长之人沉声阻止道:“小伍,不可多言。”
“景珩?”青年终于开口说话,声音就如他的面容一般冷,他好似并不相信这番说辞,语气中透着浓浓的古怪,“金吾卫不待在长安城中,跑到这里来?”
那年长之人将托盘中的食物一一摆到桌上,几张胡饼,一只烧鹅,还有一盘桃酥,看着让人胃口大开。
长安城往东出城门五十里之地有一小山,山虽矮小,却也有几条溪流,一处泉水,植了些珍奇树木,经年常绿。
外面虽然寒风凛冽,驿馆内门窗紧闭,又在大堂内生了一盆火取暖,反而让人感觉有些热。
《良辰妙景》
峥然一声,青年已拔剑出鞘,向上斜砍,削铁如泥的宝剑将斗笠斩作两半,寒光从斗笠之后袭来,青年抬剑格挡,与那人兵刃相抵,两人均被震得虎口发麻。
他这一走,青年的表情却更加阴郁,墨色的瞳眸中黑云翻滚,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小伍闻言有些恼怒,刚要起身,又被秦叔一把按了下去。
刚开了口,就被青年打断,青年环视四周,冷声道:“此地靠近长安,你这也非是小驿,按照律法,至少应配备十名驿夫,怎么就你一个人,驿长何在?”
与他们一同进来的,还有一股肃杀之气,那是真正经历过尸山血海的人才会带有的,三人在角落里瞧见,这会更加确定,虽然他们都打扮得像是普通侍从护卫,却多半是军人。
“大人……”
当香客们等待着僧侣将下山的道路疏通之时,山脚下的驿站附近,两队人马从道路的两头相对而行,一个从长安城出来,一个往长安城而去。
在火焰的噼啪声中,那解下腰牌的少年将佩剑往桌上一放,震得杯中酒洒了一半,他看了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抹去嘴角残留的水迹,又将酒杯重重放下,举止间透露出浓浓的不满来。
青年盯着斗笠下的半个下巴,手指握住剑柄,指节捏得泛白,他沉声道:“抬起头来。”
此驿站建于兰若寺下,又在从东边进长安的必经之路上,平日里往来行人络绎不绝,今日因大雪封路,却冷冷清清。
小伍得了命令,迫不及待地胡吃海喝起来,待吃了个七八分饱,一抬头发现领头的人和年长之人一口也没动,杯中的酒也原封不动。
驿夫白着脸呐呐不言,侍从眼神一寒放开他,却另有两人上前来一把架住他,长刀往地上一放,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青年讽道:“你们真是如出一辙的蠢货。”
那人快步走到青年面前,大声说道:“大人,小人便是这驿站驿长,先前因为有人被大雪困住,带人前去救人,因此怠慢了大人,望大人海涵。”
驿夫连连称是,退了出去,将门关好,偌大的大堂中就只剩下了这三人。
接着又起身走到驿夫面前,接过他手中的托盘,吩咐道:“这里不需要人伺候了,你先下去吧。”
那人闻言气得满脸通红,手上发力,举刀便向青年劈了下去,青年正待继续格挡,忽然觉得头疼欲裂,竟险些没有挡住,还好他的心腹侍从过来奋力挡下,才让他有喘息的机会。
建兴十二年十一月底,一场大雪覆盖了整座长安城,城郊的兰若亦不能幸免,这场雪来得又急又快,寺中的香客不及反应,皆被困在了山上。
侍从适时俯身半跪在地上,听青年在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转头向最近的一个“护卫”说了几句,于是那“护卫”挑选了五人,也走了出去。
而被他们拱卫在中间的,是个身披鹤氅的俊秀青年,约摸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身华服犹显贵气,却眼神冰冷,表情阴郁,叫人望之生畏。
被唤作小伍的少年早饿坏了,此时也顾不上不满,盯着盘中美食垂涎欲滴,但他毕竟还未失去理智,领头的没有发话,他也不敢妄动。
驿夫吓得腿软,要不是被人架住,立刻便要瘫倒在地,正在这时,领头的少年看不过去,走了过来行礼道:“于大人,何必为难一个驿夫,下官乃是右金吾卫郎将景珩,今日奉命前来兰若寺查案,为了查案方便,才拜托他们保密。”
景珩道:“军令在身。”
三人将要坐下,年长之人忽然咦了一声,向那领头的少年说:“大人,不太对,我听他们步伐整齐,行走锵然,像是兵卒。一个文官赴任,怎么会带这么多兵?”
吃的都有人试过,没有问题,那就只有可能是——他命令侍从挡住那人,自己快
此山旧日的称呼已不可考,数年之前,一座佛寺在此拔地而起,因取名叫兰若寺,前来拜谒的信众便将此山称作兰若。
坐在少年身边的人要年长许多,眼角的皱纹中满是风霜的侵蚀,他皱了皱眉,宽厚的大掌拍在少年肩上,暗含警告,“小伍。”
小伍显然越说越气愤,哪还听得进去他的劝阻,继续道:“秦叔,我又没有说错,我们的职责是护卫陛下的安全,查案不该是大理寺和刑部来?”
青年紧盯着眼前的刺客,了然道:“果然是你,你竟然还不死心,跑到长安来送死。”
领头的人摘下帽子,露出大半张脸来,却是个和小伍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只是他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带着一股和小伍截然不同的沉稳气质,叫人不敢轻视。
这是在赶他走了,景珩仍旧蹙着眉,心里暗道,新任的光禄少卿,从徐州来的,自己从来不曾识得,何以与自己针锋相对?
有人来了,而且人数不少。
“谁的命令?”青年质问道。
驿夫往火盆中又添了柴火,火势越来越旺,加之人多了起来,屋内比刚才更热了几分,甚至暖得人头昏脑胀。
不过,这句话还是正中他的下怀,于是他又说:“于大人说的是,下官这就去。”说罢向小伍和秦叔招了招手,三人又重新踏入风雪之中。
驿夫问及他们是何官职,其中一个少年解下腰间玉牌一晃,并不言语,驿夫已心领神会,忙招呼着他们进去,奉上好酒好菜。
他纳闷道:“大人,秦叔,你们怎么不动筷子?”
那人缓缓抬头,就在即将露出上半张脸时,忽然将手放在斗笠帽檐,摘下斗笠朝青年扔了过去。
驿夫顿时抖如筛糠,结结巴巴地说道:“小、小的这就将驿长请来。”
得到青年的首肯,他径直出去了,再回来时,身后跟着几人,都做驿夫打扮,走在最前面的那人带着斗笠看不清脸。
他面前的人三十左右,留着络腮胡,眼睛狭长有光,鼻梁微塌,满脸都是愤恨,双目射出愤怒的火焰 ,仿佛要将人灼烧殆尽,“狗贼,今日我必取你性命,为兄长报仇。”
青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点儿淡淡的笑容,“原来是他,我和他有些渊源,既是他的命令,何不快去执行,却在驿馆逗留?”
大堂之中除了驿夫再无闲杂人等,青年表情略放松下来,心腹侍从便赶紧招呼剩下的人都坐下,又让驿夫端上酒菜,先用银针试过毒,自己又都试吃了一遍,等了一会儿,确认没什么问题,青年这才动了筷子。
阴郁青年在正中央的桌子旁坐下,他没发话,其他人也不敢动,一人侍立在他身旁,面白无须,似乎是他的亲信,那人轻轻开口道:“爷,此地离长安不到百里,雪停之后,只需半日便可进城去。”
“吃吧。”
出来的那队在晌午时分到了驿站,一行三人,骑着黑马,皆穿褐色布衣,腰间各别一把兵器,行走如风,丝毫不受这天寒地冻影响。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