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长亭渡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能把人请出来吗?要知道当初那么多学子前赴后继的去拜访他,都被拒之门外了,他们这宋大人真的能行?
“而这蒙学班,就是来教授学童们读书的, 虽说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 但孩子们年纪小, 也可以放到一起读书。如果介意,也可以分开进行教学。当然, 此举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咱们肃昌的孩童都能够读书识字, 为他们参加科举奠定基础。”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书院的班级组建好,各位该怎么做可千万不要忘了。”
宋声问道:“你说的这个大儒叫什么名字?”
他们府城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不说那些虚的,最起码有八成以上全都仰赖于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
考上秀才的就更少了,更别说考上进士了,四五年内能出一位举人就不错了。他们肃昌做小官的本地人还是还有几个,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官全都是外地的。
“你这话说的可就有些杞人忧天了,想那么多干嘛?还是想想眼前的事要紧。怎么说,真给钱?”
这些几乎都是城里最有钱的人家了,他们自然有这样的心思,只是想让他们出钱,还是得拿出一些让他们值得信任的成本出来。
“如果宋大人真有本事把慈溪先生请出山,不管他请谁来书院当夫子,我都给他出钱!”
“大人,您要说开设书院我是支持的,需要我们几位奉献点钱出来没问题,可这蒙学班……”他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大人能否说仔细一点?”
他想要找一位有名望的大儒来担任院长,有些发愁该找谁,甚至动了去别的州府挖人的心思。
话说到这里,这几个人心里多少也明白了不少,听宋大人这意思,是铁定要办这蒙学班了。
如今他们商人也都能参加科举了,虽说商人行商赚的钱多,可是家里不想供出一个当官的出来。甚至有些有钱的商户人家举全家之力都要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就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够考上各功名,以后能有个一官半职的,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宋声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如果能把慈溪先生请来教书,他这次的改革应该能成功一半。
“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各位的帮助了。”
“咱们这位宋大人如今越来越有威严了,年纪轻轻,说起话敲打起人来让人发怵。要知道从前那个梁文昌在这里的时候我都没这种感觉过。”
但你看宋大人经营的粉条厂和砖厂,就知道跟着他的步子走定是没错的。看看原先的刘员外,当初宋大人找他合作的时候他坐地起价,没能算上这杯羹。现在看着粉条厂发展的这么好,他每天都在痛心疾首。
要知道慈溪先生已经归隐山林多年, 他可是一代大儒, 还曾经闻名江南。后来不知发生了何事, 慈溪先生便回了祖籍老家肃昌归隐了。
“至于这教书的夫子, 本官打算请慈溪先生出山,由他来担任教书先生,另外聘请他作为肃昌书院的名誉院长。”
这些问题加起来有不少,都是宋声需要操心解决的。所以说来说去,除了慈溪先生不好请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愿意来书院教书的夫子不好找。
第296章 第 296 章
慈溪先生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夫人陪在他身边。在山林里住久了,慢慢与外界的来往就少了。又过了几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是他们看不起宋声,宋声虽然年轻,资历尚浅,但自从他来到肃昌之后,所作所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他们几个虽是城里的富户,但比着其他州府的员外来说那是差远了。
宋声撂下这话,其他人面面相觑。随后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们都记着呢。”
宋声想把这两段空白填上,尽量完善一下这里的教育制度。
“各位员外,你们都是咱们肃昌府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也应该都知道, 即便不为了科举,能够读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示有多么的重要。本官听说有些家中还给女儿和哥儿专门请西席先生回来教授学问,让他们读书识字。”
自从这里的书院倒闭之后,他们整个肃昌科举的步伐就十分缓慢。尤其是这近十年里,读书人也有,但是并不多,几乎数都能数得过来。
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家贫但骨子里清高的,这种最是瞧不起出身。到时候书院学子多种多样,农家子就不说了,商户子说不准还要受到歧视。
但宋声不是个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不好找并不一定找不到,难请也不一定请不来。
一是如何请慈溪先生出山,这个他还得打听一下具体的情况才能想出对策出来试试。按照崔海的说法,这个事情是很有难度的。
即便愿意回来吃苦,肃昌书院到时候也是新建的班底,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学校刚刚起步,对于一个举人来说,去哪个书院教书都比在这里稳定。
崔海感叹着:“要是他愿意下山担任院长就好了,大人便不用再为此事发愁了。只是可惜啊,曾经那么有名的人,听说他还教过不少弟子呢,说放弃就放弃,也是个有魄力的人。”
等到从宋家离开以后,这几个人在回去的路上说着悄悄话。
他们心里除了震惊,还有好奇,因为这是一项非常特立独行的举动。据他们所知,其他的州府并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女人和哥儿都去跟着读书识字的。况且还是免费进去读,一读就是四年,这一听就是亏本买卖啊。
然而肃昌虽然这两年发展迅速,可前面几十年积贫羸弱,并不是这两年就能扭转局面的。再加上这里还偏僻,但凡能够考出去的举人,有哪个愿意回到这穷乡僻壤吃苦的?
“本名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叫慈溪先生。”
只是人家已经隐居这么久了,那么多人想去拜他为师他都拒绝了,说明这是一个很难请动的人。宋声想要把人请出来,就得好好想办法。
其中一个人犹犹豫豫的开口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帮您,您想开免费的蒙学班,底下那么多个县,都要仰赖您这边,要投入的钱必定是不少的。我们几个心里也没底,如果您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来有学问的先生当教书夫子,我们几个肯定支持您把蒙学班开起来。”
宋声来这里做官已经三四年了,他们早就打听过,这位宋大人可是当年的状元郎,还在翰林院待过三年。翰林院虽然是个清水衙门,手里没实权,也没什么油水可捞,可这地方清贵啊!
宋声之前也不知道肃昌这般贫瘠偏僻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一个隐居的大儒,还是他有了想要重开书院和蒙学班的想法之后才得知的。
正因如此,在座的几个员外爷虽然惊讶于宋声想请的人是慈溪先生,但惊讶过后更多的是质疑。
说白了,肃昌天高皇帝远,这里的所有事情几乎都由宋声全权做主,更别提他还有金牌御令和尚方宝剑了。
只是如此一来,宋声便遇到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就在这时,年长一些的崔海提醒了他,说是东边的古稼山上隐居着一位大儒,曾经很多人排队请他下山都被拒绝了,如今已经多年不问世事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赶紧附和,说白了他们还是想要看到宋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如果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一些好老师来,那书院复兴就有望了。如果书院能够开起来,他们家里的孩子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去别的州府书院求学,再加上有慈溪先生这样好学问的大儒在,回去去别的地方舍近求远?
肃昌这里穷乡僻壤,地方虽然大但百姓们还算淳朴,而且他现在深得百姓们的信任, 由他来主导进行一部分的革新和改变要相对好做一些。
可现在不是全靠这位宋大人就能行的,这个慈溪先生他们早有耳闻,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请他出山担任院长,在他们眼中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前和秀才之后这段时间的教育其实是空白的,全靠家里供着,或者勤奋好学才行。
所以他想要改革,先说通的并不是下面那些做官的,而是成立的这些富商们。这些人这么多年攒的家底有不少,如果有他们的帮忙,事情肯定能进展的顺利一些。
他们是做生意的,损失点钱不算什么,又动不了筋骨,钱没了还能挣,还能在宋大人面前露个脸换个人情。
他们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年轻,自古历朝历代都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按照这宋大人为官的经历,状元郎这个名字本就是极好的出身,后又入翰林院做了三年官,如今外放到地方上一路做到知府,以后说不定就要进内阁了。
“可不是嘛,咱们这位宋大人可不是池子里的鱼,咱们肃昌这地方留不住人哪,说不准再过两年人家就要调到京中去了。”
宋声把他的话放在了心上,专门让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慈溪先生曾经在江南杏坛之中闻名一时,江南的教育一直都比北方的出色,能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说明这个慈溪先生的确是个很厉害的大儒。
宋声知道想要打破这里人们固有的思想很难, 就像历史上的大人物想要革新总是会遇到重重阻碍。
慈溪先生就在古稼山隐居,在他刚回去头几年, 还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想要拜师,都被拒绝了。本来他是在山脚下住的,后来因为总是被人打扰,干脆住进了山林里。
可如今再次提起,天下人依旧知道他的盛名,这就是一代大儒的影响力。
听到他说会请慈溪先生出山, 他们纷纷惊讶不已。
在座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今天被叫过来的用意了。
二是请问一些有学问的教书先生,而且全都是举人,这个也不容易办。蒙学班的小孩子还好说,有秀才功名的就可以教。但书院的学子不行,最低得是举人才行。
] 这么多年过去了,真的能把人请出来吗?要知道当初那么多学子前赴后继的去拜访他,都被拒之门外了,他们这宋大人真的能行?
“而这蒙学班,就是来教授学童们读书的, 虽说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 但孩子们年纪小, 也可以放到一起读书。如果介意,也可以分开进行教学。当然, 此举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让咱们肃昌的孩童都能够读书识字, 为他们参加科举奠定基础。”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书院的班级组建好,各位该怎么做可千万不要忘了。”
宋声问道:“你说的这个大儒叫什么名字?”
他们府城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不说那些虚的,最起码有八成以上全都仰赖于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
考上秀才的就更少了,更别说考上进士了,四五年内能出一位举人就不错了。他们肃昌做小官的本地人还是还有几个,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官全都是外地的。
“你这话说的可就有些杞人忧天了,想那么多干嘛?还是想想眼前的事要紧。怎么说,真给钱?”
这些几乎都是城里最有钱的人家了,他们自然有这样的心思,只是想让他们出钱,还是得拿出一些让他们值得信任的成本出来。
“如果宋大人真有本事把慈溪先生请出山,不管他请谁来书院当夫子,我都给他出钱!”
“大人,您要说开设书院我是支持的,需要我们几位奉献点钱出来没问题,可这蒙学班……”他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大人能否说仔细一点?”
他想要找一位有名望的大儒来担任院长,有些发愁该找谁,甚至动了去别的州府挖人的心思。
话说到这里,这几个人心里多少也明白了不少,听宋大人这意思,是铁定要办这蒙学班了。
如今他们商人也都能参加科举了,虽说商人行商赚的钱多,可是家里不想供出一个当官的出来。甚至有些有钱的商户人家举全家之力都要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就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够考上各功名,以后能有个一官半职的,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宋声综合考虑了一下,觉得如果能把慈溪先生请来教书,他这次的改革应该能成功一半。
“只是这样一来,就需要各位的帮助了。”
“咱们这位宋大人如今越来越有威严了,年纪轻轻,说起话敲打起人来让人发怵。要知道从前那个梁文昌在这里的时候我都没这种感觉过。”
但你看宋大人经营的粉条厂和砖厂,就知道跟着他的步子走定是没错的。看看原先的刘员外,当初宋大人找他合作的时候他坐地起价,没能算上这杯羹。现在看着粉条厂发展的这么好,他每天都在痛心疾首。
要知道慈溪先生已经归隐山林多年, 他可是一代大儒, 还曾经闻名江南。后来不知发生了何事, 慈溪先生便回了祖籍老家肃昌归隐了。
“至于这教书的夫子, 本官打算请慈溪先生出山,由他来担任教书先生,另外聘请他作为肃昌书院的名誉院长。”
这些问题加起来有不少,都是宋声需要操心解决的。所以说来说去,除了慈溪先生不好请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愿意来书院教书的夫子不好找。
第296章 第 296 章
慈溪先生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夫人陪在他身边。在山林里住久了,慢慢与外界的来往就少了。又过了几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是他们看不起宋声,宋声虽然年轻,资历尚浅,但自从他来到肃昌之后,所作所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他们几个虽是城里的富户,但比着其他州府的员外来说那是差远了。
宋声撂下这话,其他人面面相觑。随后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们都记着呢。”
宋声想把这两段空白填上,尽量完善一下这里的教育制度。
“各位员外,你们都是咱们肃昌府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也应该都知道, 即便不为了科举,能够读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示有多么的重要。本官听说有些家中还给女儿和哥儿专门请西席先生回来教授学问,让他们读书识字。”
自从这里的书院倒闭之后,他们整个肃昌科举的步伐就十分缓慢。尤其是这近十年里,读书人也有,但是并不多,几乎数都能数得过来。
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家贫但骨子里清高的,这种最是瞧不起出身。到时候书院学子多种多样,农家子就不说了,商户子说不准还要受到歧视。
但宋声不是个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不好找并不一定找不到,难请也不一定请不来。
一是如何请慈溪先生出山,这个他还得打听一下具体的情况才能想出对策出来试试。按照崔海的说法,这个事情是很有难度的。
即便愿意回来吃苦,肃昌书院到时候也是新建的班底,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学校刚刚起步,对于一个举人来说,去哪个书院教书都比在这里稳定。
崔海感叹着:“要是他愿意下山担任院长就好了,大人便不用再为此事发愁了。只是可惜啊,曾经那么有名的人,听说他还教过不少弟子呢,说放弃就放弃,也是个有魄力的人。”
等到从宋家离开以后,这几个人在回去的路上说着悄悄话。
他们心里除了震惊,还有好奇,因为这是一项非常特立独行的举动。据他们所知,其他的州府并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女人和哥儿都去跟着读书识字的。况且还是免费进去读,一读就是四年,这一听就是亏本买卖啊。
然而肃昌虽然这两年发展迅速,可前面几十年积贫羸弱,并不是这两年就能扭转局面的。再加上这里还偏僻,但凡能够考出去的举人,有哪个愿意回到这穷乡僻壤吃苦的?
“本名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叫慈溪先生。”
只是人家已经隐居这么久了,那么多人想去拜他为师他都拒绝了,说明这是一个很难请动的人。宋声想要把人请出来,就得好好想办法。
其中一个人犹犹豫豫的开口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帮您,您想开免费的蒙学班,底下那么多个县,都要仰赖您这边,要投入的钱必定是不少的。我们几个心里也没底,如果您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来有学问的先生当教书夫子,我们几个肯定支持您把蒙学班开起来。”
宋声来这里做官已经三四年了,他们早就打听过,这位宋大人可是当年的状元郎,还在翰林院待过三年。翰林院虽然是个清水衙门,手里没实权,也没什么油水可捞,可这地方清贵啊!
宋声之前也不知道肃昌这般贫瘠偏僻的地方竟然会有这么一个隐居的大儒,还是他有了想要重开书院和蒙学班的想法之后才得知的。
正因如此,在座的几个员外爷虽然惊讶于宋声想请的人是慈溪先生,但惊讶过后更多的是质疑。
说白了,肃昌天高皇帝远,这里的所有事情几乎都由宋声全权做主,更别提他还有金牌御令和尚方宝剑了。
只是如此一来,宋声便遇到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就在这时,年长一些的崔海提醒了他,说是东边的古稼山上隐居着一位大儒,曾经很多人排队请他下山都被拒绝了,如今已经多年不问世事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赶紧附和,说白了他们还是想要看到宋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如果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一些好老师来,那书院复兴就有望了。如果书院能够开起来,他们家里的孩子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去别的州府书院求学,再加上有慈溪先生这样好学问的大儒在,回去去别的地方舍近求远?
肃昌这里穷乡僻壤,地方虽然大但百姓们还算淳朴,而且他现在深得百姓们的信任, 由他来主导进行一部分的革新和改变要相对好做一些。
可现在不是全靠这位宋大人就能行的,这个慈溪先生他们早有耳闻,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请他出山担任院长,在他们眼中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前和秀才之后这段时间的教育其实是空白的,全靠家里供着,或者勤奋好学才行。
所以他想要改革,先说通的并不是下面那些做官的,而是成立的这些富商们。这些人这么多年攒的家底有不少,如果有他们的帮忙,事情肯定能进展的顺利一些。
他们是做生意的,损失点钱不算什么,又动不了筋骨,钱没了还能挣,还能在宋大人面前露个脸换个人情。
他们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年轻,自古历朝历代都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传统,按照这宋大人为官的经历,状元郎这个名字本就是极好的出身,后又入翰林院做了三年官,如今外放到地方上一路做到知府,以后说不定就要进内阁了。
“可不是嘛,咱们这位宋大人可不是池子里的鱼,咱们肃昌这地方留不住人哪,说不准再过两年人家就要调到京中去了。”
宋声把他的话放在了心上,专门让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慈溪先生曾经在江南杏坛之中闻名一时,江南的教育一直都比北方的出色,能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说明这个慈溪先生的确是个很厉害的大儒。
宋声知道想要打破这里人们固有的思想很难, 就像历史上的大人物想要革新总是会遇到重重阻碍。
慈溪先生就在古稼山隐居,在他刚回去头几年, 还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想要拜师,都被拒绝了。本来他是在山脚下住的,后来因为总是被人打扰,干脆住进了山林里。
可如今再次提起,天下人依旧知道他的盛名,这就是一代大儒的影响力。
听到他说会请慈溪先生出山, 他们纷纷惊讶不已。
在座的大家都是明白人,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今天被叫过来的用意了。
二是请问一些有学问的教书先生,而且全都是举人,这个也不容易办。蒙学班的小孩子还好说,有秀才功名的就可以教。但书院的学子不行,最低得是举人才行。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长亭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