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处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沈处默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虽说他是因私怨报复,但是他的确帮助我国减轻了来自楚国的压力。所以,能有此次弭兵之会,屈巫要记上一功。”士燮说道。
“士伯伯好厉害。”赵武由衷的钦佩起士燮来。从前只觉得这位伯伯沉稳不凡,是位磊落君子,想不到,才干也如此出众。晋楚两国战争频仍,听说父亲在世时整日出战就是为了对付楚国。父亲走后,叔叔们也经常提起对楚作战。而今,两国竟能休战,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
“贤侄莫急,”士燮不紧不慢的说道:“为了达到目的,屈巫跟君主提议,对楚不能仅凭我国的力量,要借助外力才行。”
“正是。”士燮重新接回话题,“屈巫为了报复楚国的灭族之仇,向我国君提出,要亲自去到吴国,帮助吴国训练军队对抗楚国。于是,国君给了他三十辆战车和两千名训练有素的军士。屈巫去到之后,教习吴国用兵之术、车战之法,还安排他儿子做了吴国的行人。”
“所以,国君便接受了这个提议?”赵武问道。
“韩将军过奖。为此事出过力的何止在下,在座的两位将军也一直从旁协助,都有功,都有功啊。”士燮不敢居功。
“前一年,我娘告发两位叔祖父谋反。于是,君主派人清剿,赵氏反贼被消灭殆尽。之后,十二卿之位留下数个空缺,国君下令,军制改为四军八卿。”一字一句,赵武说得不慌不忙。只有他自己清楚,说得如此平稳,不知背后费了多少力气,努力平抑内心波涛汹涌,最终勉强达成。
“是,居功甚伟。”韩厥点头道:“吴国很快崛起,并且开始不间断的侵扰楚国,对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屈巫是楚人,熟识楚人的作战方法,由他亲自教授,吴国对楚国是知己知彼,战无不利。”
“达成了。”韩厥兴奋的说道:“现在是水到渠成,只差约定时间地点议和了。所以我才说,今日是找到大功臣亲自与你授课来了。”说罢,韩厥拍拍士燮的肩膀。
“这个外力便是吴国。”智罃插话。
“吴国位于楚国东侧,与楚国接壤。其先祖是周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从泰伯到今,已经传位十九世。一直偏居一地,甚少和中原往来。自从我国派兵过去,他们才渐渐和中原有了往来,还与我国结了盟。”
“比如?”赵武听得很专注,适时发问。
“还有其三——”韩厥继续道:“因为夏姬之事,子重、子反对屈巫恨之入骨。庄王薨逝,其子继位国君,时年十二三岁。新任楚王对两位叔叔十分倚重——子重任令尹,子反任司马。二人年长资深,霸道异常。”
“不背弃根本即是仁;不忘记故旧是守信;没有私心便是忠诚;提及辅政二卿,真呼其名,说明他尊崇君王。仁以行事,信以坚守,忠以成事,敏以实施。具体这样的品行,不管多大的事情,一定能达成。所以,我便请君主将此人放回去,让他致力晋楚两国的友好。”
“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能完全压制谁,所以没必要再打。”士燮说道:“当然,还有一些事情的发生,推动了议和的最终达成。”
“有劳士伯伯,对我说说契机和中间人的事情吧。”此时的赵武象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催促先生给他解答深埋心中多年的困惑。
“为了报复屈巫,他们请楚王给我国国君送礼,目的是请我国国君不要重用屈巫。如此一来,屈巫便走投无路,他们就泄了愤。本以为年轻的楚王会听他们摆布,不想楚王并没有这么做。二人恼羞成怒,合谋杀害屈巫的族人,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也被连累。这还不算,还夺取他们的家财,霸占良田。?”
“现在,这两个条件都达成了吗?”赵武又问。
“后来,经不住国君再三追问,他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事奉他。每天早晨,他向辅佐大臣令尹子重请教。晚上,则向司马子反讨教,学而不倦。至于其他的事,我就不清楚了。’”
“武儿言过其实。”士燮用力摆摆手,“实在不是在下的功劳。是君主本就有了停战的念头,不过是经由我之口说了出来。”
“士将军一席话扭转乾坤,在下听闻,佩服得五体投地。”智罃啧啧称赞。
“有一日,国君去到军库视察,见到一名戴着南冠的囚犯。异服殊音,引起国君的注意。一问才知,他是郑国献给我国的楚国俘虏。国君命人将他释放并召见了他。此人颇知礼仪,国君便与他攀谈起来——”
“如何疲于奔命?”赵武着急想知道答案。
“啊?”赵武大惊,“怎会如此暴虐?”
“首先是契机——”士燮喝下赵武命仆人新斟的茶,娓娓而来,“三年前,郑国倒向楚国,我国便趁郑国国君拜见我国国君时将他扣押。郑国派人出使我国,我国竟将来使斩杀。从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正是因为这个提议,屈巫得到了先君更进一步的信任和重用,这便是我刚才提到的其三。”韩厥补充道:“‘邲之战’后,我国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改变。兵败过后,齐国第一个表现出对我国不满。时任中军佐郤克将军出使齐国,遭到羞辱,为此,两国还爆发了战役。再者——”
“屈氏是楚国望族,屈巫是屈氏的后人,此其一。”韩厥说道:“其二,全赖郤至从中牵线。郤至执掌我国南面外交,与楚国上下关系熟稔,有了他的举荐,屈巫在我国谋个职位,并非难事。最终,便被封在邢地做大夫。”
“国君问他,从事何种营生,他说他是乐人,名叫钟仪。国君问他是否仍会奏乐,他说自己继承先人遗志,何敢从事其它?于是,国君命人把琴给到他,命他演奏。他便弹奏了一首南方的乐曲。国君又问起楚王,他说他不清楚。”
“比如,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让双方国君都意识到,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然后,还需要有个中间人来促成此事,才算圆满。”智罃也在一旁引导。
“士伯伯一定说了什么不得了的话,才能一下子打动国君。”赵武一脸敬仰的看向士燮。
停顿片刻,韩厥继续道:“秦国与楚国早已结盟,我国本就西面、南面受敌。东面的齐国虽被我国打败,然而,只要有机会便跃跃欲试。如此看来,三面受敌对我国是诸般不利。”
“这么说,这位屈大夫立了大功啊。”赵武感叹道。
“是啊,”士燮说道:“区区私怨,何至于灭族杀人?简直太过蛮横残暴。屈巫得知后,给司马子反写了一封信,末了还恶狠狠的警告他,一定要他付出代价,疲于奔命。”士燮主持晋楚和议之事,故此跟屈巫变得熟识,所以一清二楚。
“看来弭兵会盟乃是楚国不愿意,也不能打,我国也是不想打,不能打了,这才应时而生。”赵武总结道。
见三人都很困惑,他解释道:“在此之前,我国与楚国又一次相互攻伐时,秦国趁机联合狄国在西北给我国制造混乱。再加上之前一年——”士燮没有往下说,懂的人自然是懂。
“如今屈巫已是大夫,他是如何得到景公信任的?”赵武问道。
“短短数语就能让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士伯伯真乃神人也。”赵武钦佩不已。
“不过是据实分析而已。”士燮轻描淡写道:“我说,这名楚囚是位君子。他提及先人时,先列举他们的职业,说明他不忘根本;奏乐时演奏的是家乡的乐调,说明不忘故里;如实说出楚王做太子时的行事,没有故意夸大或贬损,以便讨好我国国君,说明他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
“接下来发生的事,士伯伯可能不好意思说,我帮他说。”韩厥插嘴,忍不住笑了笑,然后又板起面孔,一本正经道:“事后,国君把他与钟仪的对话告诉士将军。士将军听后,感触颇多,说了一番言辞恳切的话。后来,国君就决定,把此人派去作为我国与楚国和好的使者。于是,催生了此次弭兵会盟。”
] “虽说他是因私怨报复,但是他的确帮助我国减轻了来自楚国的压力。所以,能有此次弭兵之会,屈巫要记上一功。”士燮说道。
“士伯伯好厉害。”赵武由衷的钦佩起士燮来。从前只觉得这位伯伯沉稳不凡,是位磊落君子,想不到,才干也如此出众。晋楚两国战争频仍,听说父亲在世时整日出战就是为了对付楚国。父亲走后,叔叔们也经常提起对楚作战。而今,两国竟能休战,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
“贤侄莫急,”士燮不紧不慢的说道:“为了达到目的,屈巫跟君主提议,对楚不能仅凭我国的力量,要借助外力才行。”
“正是。”士燮重新接回话题,“屈巫为了报复楚国的灭族之仇,向我国君提出,要亲自去到吴国,帮助吴国训练军队对抗楚国。于是,国君给了他三十辆战车和两千名训练有素的军士。屈巫去到之后,教习吴国用兵之术、车战之法,还安排他儿子做了吴国的行人。”
“所以,国君便接受了这个提议?”赵武问道。
“韩将军过奖。为此事出过力的何止在下,在座的两位将军也一直从旁协助,都有功,都有功啊。”士燮不敢居功。
“前一年,我娘告发两位叔祖父谋反。于是,君主派人清剿,赵氏反贼被消灭殆尽。之后,十二卿之位留下数个空缺,国君下令,军制改为四军八卿。”一字一句,赵武说得不慌不忙。只有他自己清楚,说得如此平稳,不知背后费了多少力气,努力平抑内心波涛汹涌,最终勉强达成。
“是,居功甚伟。”韩厥点头道:“吴国很快崛起,并且开始不间断的侵扰楚国,对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屈巫是楚人,熟识楚人的作战方法,由他亲自教授,吴国对楚国是知己知彼,战无不利。”
“达成了。”韩厥兴奋的说道:“现在是水到渠成,只差约定时间地点议和了。所以我才说,今日是找到大功臣亲自与你授课来了。”说罢,韩厥拍拍士燮的肩膀。
“这个外力便是吴国。”智罃插话。
“吴国位于楚国东侧,与楚国接壤。其先祖是周太王的大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从泰伯到今,已经传位十九世。一直偏居一地,甚少和中原往来。自从我国派兵过去,他们才渐渐和中原有了往来,还与我国结了盟。”
“比如?”赵武听得很专注,适时发问。
“还有其三——”韩厥继续道:“因为夏姬之事,子重、子反对屈巫恨之入骨。庄王薨逝,其子继位国君,时年十二三岁。新任楚王对两位叔叔十分倚重——子重任令尹,子反任司马。二人年长资深,霸道异常。”
“不背弃根本即是仁;不忘记故旧是守信;没有私心便是忠诚;提及辅政二卿,真呼其名,说明他尊崇君王。仁以行事,信以坚守,忠以成事,敏以实施。具体这样的品行,不管多大的事情,一定能达成。所以,我便请君主将此人放回去,让他致力晋楚两国的友好。”
“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能完全压制谁,所以没必要再打。”士燮说道:“当然,还有一些事情的发生,推动了议和的最终达成。”
“有劳士伯伯,对我说说契机和中间人的事情吧。”此时的赵武象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催促先生给他解答深埋心中多年的困惑。
“为了报复屈巫,他们请楚王给我国国君送礼,目的是请我国国君不要重用屈巫。如此一来,屈巫便走投无路,他们就泄了愤。本以为年轻的楚王会听他们摆布,不想楚王并没有这么做。二人恼羞成怒,合谋杀害屈巫的族人,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也被连累。这还不算,还夺取他们的家财,霸占良田。?”
“现在,这两个条件都达成了吗?”赵武又问。
“后来,经不住国君再三追问,他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事奉他。每天早晨,他向辅佐大臣令尹子重请教。晚上,则向司马子反讨教,学而不倦。至于其他的事,我就不清楚了。’”
“武儿言过其实。”士燮用力摆摆手,“实在不是在下的功劳。是君主本就有了停战的念头,不过是经由我之口说了出来。”
“士将军一席话扭转乾坤,在下听闻,佩服得五体投地。”智罃啧啧称赞。
“有一日,国君去到军库视察,见到一名戴着南冠的囚犯。异服殊音,引起国君的注意。一问才知,他是郑国献给我国的楚国俘虏。国君命人将他释放并召见了他。此人颇知礼仪,国君便与他攀谈起来——”
“如何疲于奔命?”赵武着急想知道答案。
“啊?”赵武大惊,“怎会如此暴虐?”
“首先是契机——”士燮喝下赵武命仆人新斟的茶,娓娓而来,“三年前,郑国倒向楚国,我国便趁郑国国君拜见我国国君时将他扣押。郑国派人出使我国,我国竟将来使斩杀。从此,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正是因为这个提议,屈巫得到了先君更进一步的信任和重用,这便是我刚才提到的其三。”韩厥补充道:“‘邲之战’后,我国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改变。兵败过后,齐国第一个表现出对我国不满。时任中军佐郤克将军出使齐国,遭到羞辱,为此,两国还爆发了战役。再者——”
“屈氏是楚国望族,屈巫是屈氏的后人,此其一。”韩厥说道:“其二,全赖郤至从中牵线。郤至执掌我国南面外交,与楚国上下关系熟稔,有了他的举荐,屈巫在我国谋个职位,并非难事。最终,便被封在邢地做大夫。”
“国君问他,从事何种营生,他说他是乐人,名叫钟仪。国君问他是否仍会奏乐,他说自己继承先人遗志,何敢从事其它?于是,国君命人把琴给到他,命他演奏。他便弹奏了一首南方的乐曲。国君又问起楚王,他说他不清楚。”
“比如,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让双方国君都意识到,再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然后,还需要有个中间人来促成此事,才算圆满。”智罃也在一旁引导。
“士伯伯一定说了什么不得了的话,才能一下子打动国君。”赵武一脸敬仰的看向士燮。
停顿片刻,韩厥继续道:“秦国与楚国早已结盟,我国本就西面、南面受敌。东面的齐国虽被我国打败,然而,只要有机会便跃跃欲试。如此看来,三面受敌对我国是诸般不利。”
“这么说,这位屈大夫立了大功啊。”赵武感叹道。
“是啊,”士燮说道:“区区私怨,何至于灭族杀人?简直太过蛮横残暴。屈巫得知后,给司马子反写了一封信,末了还恶狠狠的警告他,一定要他付出代价,疲于奔命。”士燮主持晋楚和议之事,故此跟屈巫变得熟识,所以一清二楚。
“看来弭兵会盟乃是楚国不愿意,也不能打,我国也是不想打,不能打了,这才应时而生。”赵武总结道。
见三人都很困惑,他解释道:“在此之前,我国与楚国又一次相互攻伐时,秦国趁机联合狄国在西北给我国制造混乱。再加上之前一年——”士燮没有往下说,懂的人自然是懂。
“如今屈巫已是大夫,他是如何得到景公信任的?”赵武问道。
“短短数语就能让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士伯伯真乃神人也。”赵武钦佩不已。
“不过是据实分析而已。”士燮轻描淡写道:“我说,这名楚囚是位君子。他提及先人时,先列举他们的职业,说明他不忘根本;奏乐时演奏的是家乡的乐调,说明不忘故里;如实说出楚王做太子时的行事,没有故意夸大或贬损,以便讨好我国国君,说明他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
“接下来发生的事,士伯伯可能不好意思说,我帮他说。”韩厥插嘴,忍不住笑了笑,然后又板起面孔,一本正经道:“事后,国君把他与钟仪的对话告诉士将军。士将军听后,感触颇多,说了一番言辞恳切的话。后来,国君就决定,把此人派去作为我国与楚国和好的使者。于是,催生了此次弭兵会盟。”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