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月关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自汴梁发兵,杨浩比赶赴雁门关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军在安国县扎下营来,随即命驻扎定州的李继隆参见,共议大事。李继隆安排好定州防务,只率几十亲兵,快马赶到安国县临时行在参见新皇。
眼见杨浩态度真诚,五代以来以前朝国戚身份而侍今朝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继隆顾虑尽去,便也从容起来,众将济济一堂,御前议起军事,李继隆将前敌情形一一说出,如数家珍,甚至一道小岭、一条小溪的地理情况,都能说的丝毫不差。
但是紧接着刘廷让中计被围,他却“见死不救”,反而果断退兵,刘廷让浴血厮杀,最后只率几十骑逃脱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弹劾,他虽上表辩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陆续返回,也印证了耶律休哥确是以刘廷让为诱饵,意图引之入彀,得到了刘老将军的谅解,但是李继隆心里还是很难受。
杨浩听他介绍了前敌情形之后,一直在蹙眉沉思,听他请战,微微摇头,困惑地道:“卿家,听你方才所言敌军动向,一直按部就班缓缓推进,就算是前几天我朝行禅让之举前后,也没有其它异动?”
想不到还会出什么事。还会什么问题呢?这几年杀的人还不够多吗?谁还有那个胆子,仍然铤而走险?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前面。
此言一出,杨继业和潘美齐齐动容,李继隆微一错愕之后,便也醒悟过来,双眼不由迸出两道神光:“机会,似乎来了!”
到了驻地大营,只见旗幡招展,十里连营,大军浩荡,无边无沿,李继隆不由得精神大振,尤其是见那营中到处都是雄健的骏马,“咴咴”的马嘶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看得他更是眼热不已。可怜他以国舅之尊,执掌的又是边关精锐,手底下满打满算,骑兵也就只有一个千人团,而眼下营中万马嘶鸣,那是何等壮观。得了河西陇右,朝廷无马的窘境迎刃而解,再也不必在战马问题上受制于北朝了。
介绍完了前敌情形,李继隆道:“官家,辽人一向倚仗他们骑兵彪悍,来去如飞,欺我汉人步甲迟缓,迫得我等只能以阵法御敌。今臣入营,见我军战马无数,尽皆神骏,由此,攻守之势易也。臣愿请为先锋,以堂皇之师大败北朝。”
他希望能有机会打一场大胜仗,狠狠地击败耶律休哥,报此一箭之仇。
头一回见杨浩,李继隆心中不无忐忑,毕竟他没有第一时间上表效忠,又有一个逊帝国舅的身份,也不知这位官家对他倒底是个什么态度,不过杨浩的态度,马上打消了他的疑虑,杨浩虽未出迎,但是见了他态度和霭,一番话更是推心置腹,刚才见了杨浩大军的威势,又见潘美在场,李继隆可不认为这是杨浩不想临阵换将而施的缓兵之计。
他在定州,一共也不过区区万余人,算是他心腹的更是寥寥无几,杨浩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根本无须顾忌临阵换将。就算有此顾忌,也得看换的是谁,如果想收拾他,只消把潘美推上去,就凭潘美多年来在军中的威信和权柄,掌控边关禁军,绝对比他更得力,而不会令得三军士气低落。
他的威望,不是建立在胜利之上,而是建立在败退之时,一场大败,宋军彻底崩溃,全面败逃,独有他和罗克敌的兵马保持不乱,而且还能利用地形搞搞伏击,掩护着大队人马撤退,避免了更大伤亡,从而一战成名。
杨浩脸上掠过一丝奇异的神色,喃喃地道:“难道……中原遽变,北朝尚不知情?”
耶律休哥调兵遣将,以蚕食之策步步推进,稳扎稳打,与此同时,从近卫军、翰鲁朵军和铁林军中抽调精锐,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野战主力,做为摧毁宋军战力的最精锐部队。李继隆退守定州,分兵各处封锁要塞,驻守定州本阵的只有一万多人马,其中大多是步卒,也有一支骑兵,兵甲配备比辽国的铁林军还胜一筹,但是宋国这边马匹实在是太少了一点,这支重点装备,视之为主战兵团的骑兵队伍,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人。
说起禅让,杨浩坦然,李继隆反而有些不太自在,他微带窘意地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继隆一直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在得知杨浩御驾亲征的消息之后,在战术上他放弃了进攻,进入全面防御,静候杨浩亲率的宋军主力,但是在战略上,放弃哪一块阵地,牢守哪一块阵地、必夺哪一块阵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看起来像是没有章法,其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攻做准备。
前面的耶律休哥也是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大丈夫建功立业、彪炳青史,正在今日,如何不抓住这个机会?
] 自汴梁发兵,杨浩比赶赴雁门关的曹彬早到了一步,率大军在安国县扎下营来,随即命驻扎定州的李继隆参见,共议大事。李继隆安排好定州防务,只率几十亲兵,快马赶到安国县临时行在参见新皇。
眼见杨浩态度真诚,五代以来以前朝国戚身份而侍今朝的例子又比比皆是,李继隆顾虑尽去,便也从容起来,众将济济一堂,御前议起军事,李继隆将前敌情形一一说出,如数家珍,甚至一道小岭、一条小溪的地理情况,都能说的丝毫不差。
但是紧接着刘廷让中计被围,他却“见死不救”,反而果断退兵,刘廷让浴血厮杀,最后只率几十骑逃脱生天,忿然之下立即上表弹劾,他虽上表辩解,不久有逃散士兵陆续返回,也印证了耶律休哥确是以刘廷让为诱饵,意图引之入彀,得到了刘老将军的谅解,但是李继隆心里还是很难受。
杨浩听他介绍了前敌情形之后,一直在蹙眉沉思,听他请战,微微摇头,困惑地道:“卿家,听你方才所言敌军动向,一直按部就班缓缓推进,就算是前几天我朝行禅让之举前后,也没有其它异动?”
想不到还会出什么事。还会什么问题呢?这几年杀的人还不够多吗?谁还有那个胆子,仍然铤而走险?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前面。
此言一出,杨继业和潘美齐齐动容,李继隆微一错愕之后,便也醒悟过来,双眼不由迸出两道神光:“机会,似乎来了!”
到了驻地大营,只见旗幡招展,十里连营,大军浩荡,无边无沿,李继隆不由得精神大振,尤其是见那营中到处都是雄健的骏马,“咴咴”的马嘶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看得他更是眼热不已。可怜他以国舅之尊,执掌的又是边关精锐,手底下满打满算,骑兵也就只有一个千人团,而眼下营中万马嘶鸣,那是何等壮观。得了河西陇右,朝廷无马的窘境迎刃而解,再也不必在战马问题上受制于北朝了。
介绍完了前敌情形,李继隆道:“官家,辽人一向倚仗他们骑兵彪悍,来去如飞,欺我汉人步甲迟缓,迫得我等只能以阵法御敌。今臣入营,见我军战马无数,尽皆神骏,由此,攻守之势易也。臣愿请为先锋,以堂皇之师大败北朝。”
他希望能有机会打一场大胜仗,狠狠地击败耶律休哥,报此一箭之仇。
头一回见杨浩,李继隆心中不无忐忑,毕竟他没有第一时间上表效忠,又有一个逊帝国舅的身份,也不知这位官家对他倒底是个什么态度,不过杨浩的态度,马上打消了他的疑虑,杨浩虽未出迎,但是见了他态度和霭,一番话更是推心置腹,刚才见了杨浩大军的威势,又见潘美在场,李继隆可不认为这是杨浩不想临阵换将而施的缓兵之计。
他在定州,一共也不过区区万余人,算是他心腹的更是寥寥无几,杨浩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根本无须顾忌临阵换将。就算有此顾忌,也得看换的是谁,如果想收拾他,只消把潘美推上去,就凭潘美多年来在军中的威信和权柄,掌控边关禁军,绝对比他更得力,而不会令得三军士气低落。
他的威望,不是建立在胜利之上,而是建立在败退之时,一场大败,宋军彻底崩溃,全面败逃,独有他和罗克敌的兵马保持不乱,而且还能利用地形搞搞伏击,掩护着大队人马撤退,避免了更大伤亡,从而一战成名。
杨浩脸上掠过一丝奇异的神色,喃喃地道:“难道……中原遽变,北朝尚不知情?”
耶律休哥调兵遣将,以蚕食之策步步推进,稳扎稳打,与此同时,从近卫军、翰鲁朵军和铁林军中抽调精锐,组成了一支八万人的野战主力,做为摧毁宋军战力的最精锐部队。李继隆退守定州,分兵各处封锁要塞,驻守定州本阵的只有一万多人马,其中大多是步卒,也有一支骑兵,兵甲配备比辽国的铁林军还胜一筹,但是宋国这边马匹实在是太少了一点,这支重点装备,视之为主战兵团的骑兵队伍,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人。
说起禅让,杨浩坦然,李继隆反而有些不太自在,他微带窘意地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李继隆一直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在得知杨浩御驾亲征的消息之后,在战术上他放弃了进攻,进入全面防御,静候杨浩亲率的宋军主力,但是在战略上,放弃哪一块阵地,牢守哪一块阵地、必夺哪一块阵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看起来像是没有章法,其实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攻做准备。
前面的耶律休哥也是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大丈夫建功立业、彪炳青史,正在今日,如何不抓住这个机会?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