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三个月纳税三十万两
春雨夏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春雨夏松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半月以后,所有纺织机改造完成。m.gudengge.com
其实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只不过是因为他地位攀升的太快,在百姓心里的位置已经堪比青天大老爷。
李发财道:“放在家里,我让人去取。到时会有人给你们任务。咱们十天结一次工钱,一斤毛线一分。”
问到他们何时在户部公对账目,一听还有几天,便问他们是否空印,臣僚们纷纷说,历来都是空印,不然哪怕错一个数字,都得赶回去,偏远的一来一去要几个月,太过麻烦,只能备一份空印文件。
等到有人认出是李御史,青楼顿时陷入巨大的骚乱。
不管是头牌还是红牌,都站在楼上围栏张望。
为了启动这个庞大的工作,李发财借遍了所有人,开济、钱唐、朱棣、朱标,能借的都借了,朱标最痛快,一次借给他五千两。
封建王朝,除了王公贵族,能出个名人不容易,尤其还是李发财这种为民请命的就更难能可贵。
自动纺织机织出来的布匹不仅绵密精致,成本还低,瞬间打入了主流市场。
目前市场是供不应求,一旦自动纺织机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也就饱和了。
为了给老百姓多打几口井,郑方辉卖掉女儿嫁妆,还亲自带领百姓进山打猎,一笔笔银子攒下来,终于打了几口井。
接下来几天,李发财雇了一批人,开始地毯式营销,找的全是京城里的有钱人。
尤其那遗孀女孩,一天到晚跟在李发财后头,她机灵麻利,帮李发财做了不少事。
扣除成本,虽然赚了很多,但离他预期的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还是改造自动纺织机的速度跟不上,目前只有他和几个老工匠能准确无误的把老纺织机成功改造,其他人成功率还有待提高。
李发财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只知道是洪武九年。
应天府衙门。
户部那边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来自应天府衙的纺织税,一听是三个月三十万两,户部侍郎都吓了一跳:“三十万两?再核算几遍,本官可不想背负一个剥削百姓的罪名!怎么可能这么多!”
这一天,李发财站在一架纺织机上,兴致高昂的对大家说:“各家把纺织机带走,我给你们提供棉花,你们把活干好就行。”
如果按野史上说,他是个真正的清官好官。
不然号召民间一起出口,必将能带领江南沿海一带迅速致富。
这人叫郑方辉,来自广西一个山窝窝县城。认识他是在一本野史上,野史从来都是开小灶,李发财以前并未当真,觉得历史上没有这个人。谁知还真有。
女孩道:“李大人,你想让我们怎么干?纺好以后送到衙门就行吗?”
李发财让他们把该有印章的空白文件烧掉,大家笑呵呵的点头答应,心里没当回事。
李发财迫不得已只能白嫖。
忽然觉得青楼没意思了,以前没钱老想来,现在有钱了别人不收,顿时感觉青楼那份价值贬低了不少。
按照商税三十取一的惯例,李发财的纺织产业,三个月的税额达到了三十万两,平均一月十万两白银。
开始有了供不应求的苗头。
一方面是他这个金字招牌,一方面也是自动纺织机确实好用,用一样的价钱,甚至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布匹,傻子才不愿意。
南郊的纺织就这样开始了。
李发财已经开始盘算海外市场,然而面对海禁,多少让他有些气愤。
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李御史在这,天天送吃的,这家鸡蛋,那家水果,那家青菜,排着队让他挑。
空印案没来,他的财富先来了。
衙门的几个账目算盘打得鞭炮一样,道:“大人,确实是三十万两,府衙的人说了,他们光销售额就有九百万两,那就正好是三十万了。”
不过干白工她也愿意,谁让他是李大人呢。
小厮一看他们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非富即贵,连忙热情招呼。
“但是现在我只要熟练的。”
由于朱标给的银子太多,进货花不了,李发财只好带着一帮外地官员去青楼。
让他觉得格外有趣的是,他见到了一个自己特别赏识的人。
李发财道:“往后会扩招,想必你们都接触过纺织,不过不会也没关系。不会就慢慢学,到时候给你们一周的时间,学会操作这台纺纱机。
女孩硕大的眼睛瞬间变得更大:“还有工钱拿?当真吗?”
这就是来自科技的降维打击,一台小小的自动纺织机,放到后世狗都不看一眼的玩意,在大明却能掀翻一个行业,彻底让它改头换面。
女孩低下头,不敢说什么。
然而直到外地臣僚们离开京城,皇宫还是一片祥和,空印案并没到来。
而现在,他只能打算自己雇一个船队做出口生意,他才不管什么海禁,他是来作死的,又不是当三好先生的。
当然了,身为御史,他是不会去那种地方的,他来的这家青楼是正经青楼。
这还是李发财没有刻意降价,毕竟现在自动纺织机还没普及,如果价格降得太低,那些还没改造过的纺织机供应的市场,势必受到雪崩式打击,很多人要为此破产。
其他人也都骚动起来,脸上露出笑容,眼中绽放着蓬勃的光芒。
这三个月他持续增加自动纺织机,不断招聘纺织工,市场从原来的京城,扩展到周边三省,杭州那边整天有二级经销商上门排队,等货等得叫苦不迭。
南郊那边暂时不用他亲自管理了,一切开始进入流程,只等百姓家完成任务,他拿去贩卖就行。
喝完茶听完曲,大家尽兴而去,青楼的管事死活不收钱。
后院大棚子里,摆满了大箱子,满满当当全是银子。
他们那属于旱山,给山脚下百姓带来灾难性的不便,吃个水要走很远去挑,每年为此死伤数百人。
没想到李大人是让她们干白工。
李发财看了一眼这群红粉骷髅,请了一位纤云素雅的女子,在包间里与几位外地臣僚喝茶。
所有人争先恐后的说道:“我们不用学,这都是从小就会的活。”
在他们看来,这是约定成俗的规矩,甚至有可能连皇上都默许的,不然这十年来,皇上要处罚早就处罚了。
有本事朱元璋就来杀了他,反正他已经让南郊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再努努力离青史留名也不远了。
李发财把府衙当成了家,吃住都在衙门里。
偏偏李发财就印象深刻。
这么一桩小事,放在历史洪流中不值一提,但放眼几千年历史,能为百姓这么做的官员也没有几个。
三个月九百万两的营业额,李发财却还是不满意。
青楼女子爱名士,李发财正是京城当红名士,大名鼎鼎,早就想见一面。
也就是说他自我价值高了,或者别人把他哄抬得太高了,于是就觉得周边一切价值在下降。
于是对他格外照拂。
李发财只要醒着就干活,将本地所有纺织机全部改造成自动纺织机,当然跟真正的自动纺织机有差别,需要持续不断的手摇续棉花。
李发财道:“我不管饭。”
户部侍郎一愣,马上道:“快,给我做一份账目表,明日我要面奏皇上。”
江南一带多盛世,人们对美食、衣裳向来需求大,何况这还是李御史制造的布匹,大家就更趋之若鹜了。
李发财虽然很想利用空印案狠狠状告朱元璋一回,但想想就可怕,这么多人被杀,踩着他们的尸体达成自己目的,有些太不厚道。
遗孀女孩笑道:“李大人,你管饭吗?只要有吃的,我啥都干。”
这是李发财第三次逛青楼,有钱与没钱的心情完全不同,这次他准备包个单间,点个红牌好好弹几首曲子。
她是寡妇,这年头寡妇日子难,简直比贱奴还卑微,走哪都被人说闲话,看不起。但李大人一点也不嫌弃她,还教了她不少东西。
] 半月以后,所有纺织机改造完成。m.gudengge.com
其实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只不过是因为他地位攀升的太快,在百姓心里的位置已经堪比青天大老爷。
李发财道:“放在家里,我让人去取。到时会有人给你们任务。咱们十天结一次工钱,一斤毛线一分。”
问到他们何时在户部公对账目,一听还有几天,便问他们是否空印,臣僚们纷纷说,历来都是空印,不然哪怕错一个数字,都得赶回去,偏远的一来一去要几个月,太过麻烦,只能备一份空印文件。
等到有人认出是李御史,青楼顿时陷入巨大的骚乱。
不管是头牌还是红牌,都站在楼上围栏张望。
为了启动这个庞大的工作,李发财借遍了所有人,开济、钱唐、朱棣、朱标,能借的都借了,朱标最痛快,一次借给他五千两。
封建王朝,除了王公贵族,能出个名人不容易,尤其还是李发财这种为民请命的就更难能可贵。
自动纺织机织出来的布匹不仅绵密精致,成本还低,瞬间打入了主流市场。
目前市场是供不应求,一旦自动纺织机达到一定的规模,市场也就饱和了。
为了给老百姓多打几口井,郑方辉卖掉女儿嫁妆,还亲自带领百姓进山打猎,一笔笔银子攒下来,终于打了几口井。
接下来几天,李发财雇了一批人,开始地毯式营销,找的全是京城里的有钱人。
尤其那遗孀女孩,一天到晚跟在李发财后头,她机灵麻利,帮李发财做了不少事。
扣除成本,虽然赚了很多,但离他预期的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还是改造自动纺织机的速度跟不上,目前只有他和几个老工匠能准确无误的把老纺织机成功改造,其他人成功率还有待提高。
李发财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只知道是洪武九年。
应天府衙门。
户部那边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来自应天府衙的纺织税,一听是三个月三十万两,户部侍郎都吓了一跳:“三十万两?再核算几遍,本官可不想背负一个剥削百姓的罪名!怎么可能这么多!”
这一天,李发财站在一架纺织机上,兴致高昂的对大家说:“各家把纺织机带走,我给你们提供棉花,你们把活干好就行。”
如果按野史上说,他是个真正的清官好官。
不然号召民间一起出口,必将能带领江南沿海一带迅速致富。
这人叫郑方辉,来自广西一个山窝窝县城。认识他是在一本野史上,野史从来都是开小灶,李发财以前并未当真,觉得历史上没有这个人。谁知还真有。
女孩道:“李大人,你想让我们怎么干?纺好以后送到衙门就行吗?”
李发财让他们把该有印章的空白文件烧掉,大家笑呵呵的点头答应,心里没当回事。
李发财迫不得已只能白嫖。
忽然觉得青楼没意思了,以前没钱老想来,现在有钱了别人不收,顿时感觉青楼那份价值贬低了不少。
按照商税三十取一的惯例,李发财的纺织产业,三个月的税额达到了三十万两,平均一月十万两白银。
开始有了供不应求的苗头。
一方面是他这个金字招牌,一方面也是自动纺织机确实好用,用一样的价钱,甚至更低的价钱,买到更好的布匹,傻子才不愿意。
南郊的纺织就这样开始了。
李发财已经开始盘算海外市场,然而面对海禁,多少让他有些气愤。
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李御史在这,天天送吃的,这家鸡蛋,那家水果,那家青菜,排着队让他挑。
空印案没来,他的财富先来了。
衙门的几个账目算盘打得鞭炮一样,道:“大人,确实是三十万两,府衙的人说了,他们光销售额就有九百万两,那就正好是三十万了。”
不过干白工她也愿意,谁让他是李大人呢。
小厮一看他们气定神闲的样子就知道非富即贵,连忙热情招呼。
“但是现在我只要熟练的。”
由于朱标给的银子太多,进货花不了,李发财只好带着一帮外地官员去青楼。
让他觉得格外有趣的是,他见到了一个自己特别赏识的人。
李发财道:“往后会扩招,想必你们都接触过纺织,不过不会也没关系。不会就慢慢学,到时候给你们一周的时间,学会操作这台纺纱机。
女孩硕大的眼睛瞬间变得更大:“还有工钱拿?当真吗?”
这就是来自科技的降维打击,一台小小的自动纺织机,放到后世狗都不看一眼的玩意,在大明却能掀翻一个行业,彻底让它改头换面。
女孩低下头,不敢说什么。
然而直到外地臣僚们离开京城,皇宫还是一片祥和,空印案并没到来。
而现在,他只能打算自己雇一个船队做出口生意,他才不管什么海禁,他是来作死的,又不是当三好先生的。
当然了,身为御史,他是不会去那种地方的,他来的这家青楼是正经青楼。
这还是李发财没有刻意降价,毕竟现在自动纺织机还没普及,如果价格降得太低,那些还没改造过的纺织机供应的市场,势必受到雪崩式打击,很多人要为此破产。
其他人也都骚动起来,脸上露出笑容,眼中绽放着蓬勃的光芒。
这三个月他持续增加自动纺织机,不断招聘纺织工,市场从原来的京城,扩展到周边三省,杭州那边整天有二级经销商上门排队,等货等得叫苦不迭。
南郊那边暂时不用他亲自管理了,一切开始进入流程,只等百姓家完成任务,他拿去贩卖就行。
喝完茶听完曲,大家尽兴而去,青楼的管事死活不收钱。
后院大棚子里,摆满了大箱子,满满当当全是银子。
他们那属于旱山,给山脚下百姓带来灾难性的不便,吃个水要走很远去挑,每年为此死伤数百人。
没想到李大人是让她们干白工。
李发财看了一眼这群红粉骷髅,请了一位纤云素雅的女子,在包间里与几位外地臣僚喝茶。
所有人争先恐后的说道:“我们不用学,这都是从小就会的活。”
在他们看来,这是约定成俗的规矩,甚至有可能连皇上都默许的,不然这十年来,皇上要处罚早就处罚了。
有本事朱元璋就来杀了他,反正他已经让南郊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再努努力离青史留名也不远了。
李发财把府衙当成了家,吃住都在衙门里。
偏偏李发财就印象深刻。
这么一桩小事,放在历史洪流中不值一提,但放眼几千年历史,能为百姓这么做的官员也没有几个。
三个月九百万两的营业额,李发财却还是不满意。
青楼女子爱名士,李发财正是京城当红名士,大名鼎鼎,早就想见一面。
也就是说他自我价值高了,或者别人把他哄抬得太高了,于是就觉得周边一切价值在下降。
于是对他格外照拂。
李发财只要醒着就干活,将本地所有纺织机全部改造成自动纺织机,当然跟真正的自动纺织机有差别,需要持续不断的手摇续棉花。
李发财道:“我不管饭。”
户部侍郎一愣,马上道:“快,给我做一份账目表,明日我要面奏皇上。”
江南一带多盛世,人们对美食、衣裳向来需求大,何况这还是李御史制造的布匹,大家就更趋之若鹜了。
李发财虽然很想利用空印案狠狠状告朱元璋一回,但想想就可怕,这么多人被杀,踩着他们的尸体达成自己目的,有些太不厚道。
遗孀女孩笑道:“李大人,你管饭吗?只要有吃的,我啥都干。”
这是李发财第三次逛青楼,有钱与没钱的心情完全不同,这次他准备包个单间,点个红牌好好弹几首曲子。
她是寡妇,这年头寡妇日子难,简直比贱奴还卑微,走哪都被人说闲话,看不起。但李大人一点也不嫌弃她,还教了她不少东西。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春雨夏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