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咱是那种不分青红在白统统砍头的暴君?
春雨夏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春雨夏松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臣觉得陛下杀主官没错,但不要牵连过多,不然地方上连个做主的人都没有,难道真让那些罪臣戴着枷锁为百姓办案?照这么下去,这届科举最少要少一大半人。”
可是郑方辉已经死了,出于良心上的谴责,吏部尚书编不出来,只能如实说道:“臣知道,郑方辉刚正不阿,为沧澜县呕心沥血,当地百姓称他为洪青天。”
“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很难,能位至郡守的官员,都是数年培养所成,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
户部尚书忙道:“臣遵旨。”
骑缝印这事他跟皇上提过一次,但有关骑缝印的利弊与因果关系他没阐释清楚,以至于皇上当时无动于衷。
“大明像一棵树,正是欣欣向荣,咱看着它枝繁叶茂,忽然内里被蛀虫啃噬,不消灭干净如何能行。”
朱元璋道:“那又怎样,没推行科举的时候,咱大明各地不也没撂下挑子。”
“此人叫什么?”朱元璋问道。www.chunfengwenxue.com
户部尚书一句话让皇上砍了将近一万人,现在好不容易李御史谏言,皇上有了熄止的意思,他这一句话可能又要掀起腥风血雨。
李发财道:“目前入狱的,有些该杀,有些不该杀,其中不乏像郑大人那样的清官。甚至京城六部各位臣僚,在皇上眼皮底下做事,除了某些大臣之外,很多都是清清白白,有些人不过是参与了一些账目工作,便受到牵连,乃至入狱候斩,陛下能否稍止干戈,让吏部和刑部好好调查一下,然后再去定夺该不该杀。”
一个一心为民的县官,甘愿拿出所有家产给百姓谋福利,能有什么毛病。
朱元璋道:“李发财,有一点你别忘了,郑方辉就算再一心为百姓做好事,他欺君罔上的事实是不容狡辩的。利用空印大开方便之门,跟前朝官僚们的舞弊行为有何区别?前朝是怎么亡的,你一个御史自然一清二楚,不用咱多说。
没毛病就只能编造个毛病。
李发财说道:“空印案要纠责,一地一官已是力度空前,陛下也不想到了无官可用的地步吧?这朝堂上的臣僚,哪个不是写好了遗书来的,当官当到这地步,陛下也算是开创了古往今来一大奇观。
户部侍郎道:“从洪武三年开始,都是骑缝印。”
还得是李御史,户部侍郎心中一叹,默默看了李发财一眼。
“陛下刚才提到《大诰》,但是《大诰》并没有针对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这么做的,并不知道有罪。如今一旦治罪,不能服人。
“钱粮这些账目数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对错,最后户部说了算。而部省间距离,远则六七千里,近亦三四百里,一旦有错,一次往返浪费较多时间。大家身为地方官,诸事缠身,不能为了一个数字一年到头奔波在前往户部算账的路上吧?
吏部尚书心领神会,这是要他说一说郑方辉在任期间的弊端。
朱元璋缓缓深吸一口气:“他家中还有何人?妥善安置。给沧澜县拨去十万两银子,不管修桥也好铺路也好,都以郑方辉的名义来做。”
然而别人就罢了,这个郑方辉他还真的影响深刻,确实如李御史所说,找不出一点毛病。
“先印而后书,带一纸空印,这是权宜之计,且由来已久。国家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而后根据法律惩处违法者。
朱元璋眼睛一眯:“你把咱说的跟暴君一样,咱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砍头的暴君?”
朱元璋耐心的听他说完,问道:“空印账册盖的都是骑缝印吗?”
朱元璋依旧是面无表情,但往日眼神里那股杀气已经淡了几分。
李发财道:“刑部大牢每天一车一车往外拉人,拉出去的有哪个活着回来了?大家在京城做官,本就有天时地利,外地臣僚来了,自然要寻亲访友,这一来一去沾了关系,没必要也跟着砍头吧?”
说完,户部侍郎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点头说是就行了提什么洪武三年,这岂不是告诉皇上洪武三年之前用的不是骑缝印。
“洪尚书,你可知道此人?”朱元璋瞥了吏部尚书一眼,递过去一个你觉得该怎么处理的眼神。
“空印账册盖的是骑缝印,具体到每张纸上印迹并不完整,与一纸一印不同,即使流散出去,也办不成什么事,何况这盖了章的白纸也是轻易拿不到的。
“也就是说洪武三年之前,这种风气已经开始了,骑缝印也好,不是骑缝印也罢,这种行为都属于欺君罔上,官印盖在纸上,等于拿着一把尚方宝剑,徇私舞弊轻而易举,而咱最不相信的就是贪官污吏。
眼下户部尚书已经疯了,他觉得自己也不远了。
“别以为咱不知道,百姓天天说十官九贪,有些人只是还没查到证据罢了。朕不会姑息养奸,饶过任何一个!”
李发财看着朱元璋那张沧桑了不少的大脸,为了空印案他大概也多日没有休息好了,可该说还是要说:“陛下唯恐奸吏得到空印纸,弄虚作假危害老百姓,但很多臣僚是有冤情的。
朱元璋道:“咱什么时候说过那些入狱的都要杀了?”
“郑方辉!”李发财没好气的道。
] “臣觉得陛下杀主官没错,但不要牵连过多,不然地方上连个做主的人都没有,难道真让那些罪臣戴着枷锁为百姓办案?照这么下去,这届科举最少要少一大半人。”
可是郑方辉已经死了,出于良心上的谴责,吏部尚书编不出来,只能如实说道:“臣知道,郑方辉刚正不阿,为沧澜县呕心沥血,当地百姓称他为洪青天。”
“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很难,能位至郡守的官员,都是数年培养所成,这些官员并非草菅可割而复生。”
户部尚书忙道:“臣遵旨。”
骑缝印这事他跟皇上提过一次,但有关骑缝印的利弊与因果关系他没阐释清楚,以至于皇上当时无动于衷。
“大明像一棵树,正是欣欣向荣,咱看着它枝繁叶茂,忽然内里被蛀虫啃噬,不消灭干净如何能行。”
朱元璋道:“那又怎样,没推行科举的时候,咱大明各地不也没撂下挑子。”
“此人叫什么?”朱元璋问道。www.chunfengwenxue.com
户部尚书一句话让皇上砍了将近一万人,现在好不容易李御史谏言,皇上有了熄止的意思,他这一句话可能又要掀起腥风血雨。
李发财道:“目前入狱的,有些该杀,有些不该杀,其中不乏像郑大人那样的清官。甚至京城六部各位臣僚,在皇上眼皮底下做事,除了某些大臣之外,很多都是清清白白,有些人不过是参与了一些账目工作,便受到牵连,乃至入狱候斩,陛下能否稍止干戈,让吏部和刑部好好调查一下,然后再去定夺该不该杀。”
一个一心为民的县官,甘愿拿出所有家产给百姓谋福利,能有什么毛病。
朱元璋道:“李发财,有一点你别忘了,郑方辉就算再一心为百姓做好事,他欺君罔上的事实是不容狡辩的。利用空印大开方便之门,跟前朝官僚们的舞弊行为有何区别?前朝是怎么亡的,你一个御史自然一清二楚,不用咱多说。
没毛病就只能编造个毛病。
李发财说道:“空印案要纠责,一地一官已是力度空前,陛下也不想到了无官可用的地步吧?这朝堂上的臣僚,哪个不是写好了遗书来的,当官当到这地步,陛下也算是开创了古往今来一大奇观。
户部侍郎道:“从洪武三年开始,都是骑缝印。”
还得是李御史,户部侍郎心中一叹,默默看了李发财一眼。
“陛下刚才提到《大诰》,但是《大诰》并没有针对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这么做的,并不知道有罪。如今一旦治罪,不能服人。
“钱粮这些账目数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对错,最后户部说了算。而部省间距离,远则六七千里,近亦三四百里,一旦有错,一次往返浪费较多时间。大家身为地方官,诸事缠身,不能为了一个数字一年到头奔波在前往户部算账的路上吧?
吏部尚书心领神会,这是要他说一说郑方辉在任期间的弊端。
朱元璋缓缓深吸一口气:“他家中还有何人?妥善安置。给沧澜县拨去十万两银子,不管修桥也好铺路也好,都以郑方辉的名义来做。”
然而别人就罢了,这个郑方辉他还真的影响深刻,确实如李御史所说,找不出一点毛病。
“先印而后书,带一纸空印,这是权宜之计,且由来已久。国家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而后根据法律惩处违法者。
朱元璋眼睛一眯:“你把咱说的跟暴君一样,咱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砍头的暴君?”
朱元璋耐心的听他说完,问道:“空印账册盖的都是骑缝印吗?”
朱元璋依旧是面无表情,但往日眼神里那股杀气已经淡了几分。
李发财道:“刑部大牢每天一车一车往外拉人,拉出去的有哪个活着回来了?大家在京城做官,本就有天时地利,外地臣僚来了,自然要寻亲访友,这一来一去沾了关系,没必要也跟着砍头吧?”
说完,户部侍郎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点头说是就行了提什么洪武三年,这岂不是告诉皇上洪武三年之前用的不是骑缝印。
“洪尚书,你可知道此人?”朱元璋瞥了吏部尚书一眼,递过去一个你觉得该怎么处理的眼神。
“空印账册盖的是骑缝印,具体到每张纸上印迹并不完整,与一纸一印不同,即使流散出去,也办不成什么事,何况这盖了章的白纸也是轻易拿不到的。
“也就是说洪武三年之前,这种风气已经开始了,骑缝印也好,不是骑缝印也罢,这种行为都属于欺君罔上,官印盖在纸上,等于拿着一把尚方宝剑,徇私舞弊轻而易举,而咱最不相信的就是贪官污吏。
眼下户部尚书已经疯了,他觉得自己也不远了。
“别以为咱不知道,百姓天天说十官九贪,有些人只是还没查到证据罢了。朕不会姑息养奸,饶过任何一个!”
李发财看着朱元璋那张沧桑了不少的大脸,为了空印案他大概也多日没有休息好了,可该说还是要说:“陛下唯恐奸吏得到空印纸,弄虚作假危害老百姓,但很多臣僚是有冤情的。
朱元璋道:“咱什么时候说过那些入狱的都要杀了?”
“郑方辉!”李发财没好气的道。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春雨夏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大明:开局状告朱元璋治国不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