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从0开始的异世界之旅
夷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夷风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而那些除了农田以外的山川河泽,都还是皇家的家产。
“郎君虽于算学上天赋异禀,但其实并不擅经营……”
这谁看的懂啊!!
而儿女成家以后,对普通百姓来说,上一代一般就是跟着长子生活,幼子分家另过。两家虽然可能还频繁走动,但在律法上,征徭役是以小家庭为单位的,这种方式无形之中削弱了由上一代的长辈把持着两家财政大权的合理性。
黄月英不免有种残酷的猜测,这种极限的田租,或许在无意识地发挥着另一个作用——淘汰掉劣质的劳动力和控制人口。
他们的死亡是很轻易的,冬日里的一场风寒,春秋之际的几场疫病,粮食短缺时更少的分配。
黄义看着女郎的脸色,继续讪笑着说:
甚至他要对外称病,将黄家庄的实际控制权交给只有六岁的黄月英,而年幼的黄月英可以凭借为父亲积善祈福的名义,进行许多踩在士族底线上的试探。
黄家庄的粮食还算充足,但钱其实不多,且,黄月英看向黄义:
?
而光武帝建立后汉是依靠世家大族上位的,私营盐铁也正是这群人,所以后汉自建立起对盐铁的管控力就不过了了,盐铁官营不过名存实亡。
所以蔡氏去世后的这五年,黄家庄其实也是在这处矿产的帮助下勉力维持。
按理说,黄老爹对外称病,但在黄家庄内完全可以该处理什么就处理什么。庞德公和杨家会将他突发恶疾的消息传回城内,但城内的人家又不可能上门来查看他的病是真是假——多失礼。
如今郎君迫不及待地把庄内的事物都丢给女郎,在女郎看来是莫名又草率,但在黄义看来,也算是回归本心了。
大汉虽然有宗族,但从国家上说,是以家为单位的。在孩子娶妻成人之前,理论上还和父母同为一家人,便没有置办私产的权力。
但黄承彦被给黄月英送来的一堆儿奇书迷花了眼,毅然决然地把事儿撂了。
?
没有避孕手段的情况下,人类的生育能力是很惊人的,沙俄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只有一个妻子,但好像生育了十三个子女,!她前世听那个文学爱好者同桌说的时候,人都震惊了。中国60,70年代粮食并不充沛的环境下,也有很多生育了5到6个孩子的情况。
黄月英直到过年都在试图搞清楚这种文字记录的账本,在把他们做成表格数据后,才终于地看懂了黄家庄的财政。
但建房修缮、购买家居农具、缴纳仆人赋税,诸此等等哪个不要花钱?但郎君管家惫懒,与敛财一事上向来兴趣平平。
且时人迷信,都不会觉得有人还能这么想得开,自己咒自己,毕竟一场风寒都能轻易夺走人的性命。
近百年,皇权势微,私营矿产几乎成了明面上的生意,皇帝官员,是见之也不管了。
穿越知识宝典可太吓人了。
黄义一脸堆笑地搬来了一箱子竹简,讨好地请女郎查账。
黄承彦默认了黄月英的分析,即便他在过去的经营中尽力地平衡,但他自己从来都知道,那些所谓的良善之举不过是掩耳盗铃。
而黄家的这一处石灰矿其实是黄月英的母亲蔡氏的家财,后随着蔡氏一起带入黄家。
让他们过得太好了,不仅仅会在当下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在未来造成地主和农民都无法承担的后果。
原来她爹所谓高价买到的石灰是自家矿里产出的吗?
这是他去城内的那一天就布好的棋局。
但随着国力强盛,这些商人也凭借皇帝私人的山河土地赚得盆满钵满,想让他们捐出部分支持朝廷守疆扩土的时候,一个个却都不肯出钱了。
汉建制以来,将天下的土地都分给农民私有,意使耕者有其田,但无论这田最后是在地主还是在农户手里,都得是农田。
我怎么当初就不是学历史的呢!学化工也行啊!怎么都好过现在这百无一用是编程的软科好吧!
黄义讪笑两声,这不是郎君自己没说吗。
!
煮海为盐,开山为矿,汉初国家力有不逮,无力去经营这些,便将其租给商人,由他们去经营获利。商人们却只需要上交很少的租钱。
庞德公对于黄家庄佃户生活好的感触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人能够因为主人的一时兴起吃到肉,而是他在田庄也住了些时日,他能够发现,黄家庄上是有许多老人的。
蔡氏的姑母二十年前嫁给了南阳张氏的张温,灵帝时张温被曹腾提拔升任大司农,管全国财政。其时蔡氏便趁着姑父升迁将这一处矿产拿到手中,且蔡氏虽胆大,人却也心细谨慎,石灰的出处都很有名目,多年来从没闹出过什么事。
虽然他还得跟女儿请教,但黄月英这个“老师”当的非常没有尊严。黄老爹学习态度倒是积极,但对她的态度却很猖狂,尤其这些书里的东西,黄月英自己也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于是常常遭到黄老爹的嘲讽。
尤其是劳动力已经日益下降的老人,和不需要的孩子。
“家里从前钱财的来源是——石灰矿?”
盐铁矿产,本不能由私人开采冶炼。
黄月英花了很多时间整理这折了一半的金手指,并且还在想办法把它们翻成隶书——这么多东西,她自己看是看不完的,也学不完。
一个生产力有限的农业国家,控制人口都是必须的。
前汉末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也有它们的一份功劳。
文明,中原的文化历经千年,那是多么漫长的时光,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周围却仿佛处处可见野蛮的痕迹。
一个六岁的孩子为父亲积福,还能有什么事不能得到原谅呢?
甚至在黄月英看来,黄家庄佃户们的妻子女儿很多可能长期处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停经状态,这样甚至能够控制佃农的出生。
汉代一家人的人口通常不大,大概就4到5口人,在没有有效避孕手段的时代,这就意味着人均寿命非常短,幼儿夭折率极高。
于是她把黄老爹,这唯一一个知情人当成翻译使,而黄老爹本人也对这项工作投之以极大的热情——就喜欢这种看起来不难,学起来不会的。
年底了,郎君往年最讨厌的就是这个劳作呢。
而倘若农耕技术得到革新,耕种同样面积的土地并不再需要那么多人的时候,那些被排除在农业生产之外的农民会更加的悲惨,因为社会并没有新的职业提供给他们,那时不要说增加的人口,就是原来的农民都会变得“多余”。
理论上说,黄月英这个年纪,是没有私产的。
这是一个孝心大于皇权的时代,二十四孝里为母埋子的故事,这种在现代被视为伦理困境的难题,在古代却被当做一种美德赞扬,而“为母埋子”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汉代。
杨家的第一笔尾款已经交到账上,他家买的都是最好的纸,两万钱,除去要交给黄义算使用黄家庄的人力物力成本,还剩下9000钱,全算是黄月英的私产。
皇帝和官员们只会放任那些“多余”的农民破产,然后变成流民,发动叛乱,最后被消灭。
元狩年间,武帝一举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将许多暴利的产业收归国有,从此民间便不许私自煮盐冶铁铸币了。
豪强地主们将佃租定得那么高,当然是为了尽可能地剥削农民,以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享受。但难道就没有生活不奢靡又存有几分良善之心的地主吗?
更不要提其他的矿藏了。
黄义将家里的账本正式移交给黄月英。
黄家庄的财政并没有太复杂,粮油布帛牲畜,庄园的三大支柱产业。除了牲畜会赶到城内屠宰场出售,庄内的其他产出都存储在仓囷,供给黄月英父女和家中几十奴仆并300部曲衣食。
黄承彦应该是很擅长算学,或者说对数据很敏感的,这样复杂的记录方式,虽然账目简单,但黄月英从头检查下来,竟然没有错的地方。
“这……账,还挺不好看的……”
黄家庄的一切条例都是夫人生前定下的,最大的规矩,便是不许卖粮。
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也已经确实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可能掌握权力了。
后来,关于盐铁官营的争论从未停止,几经废改,终于还是收归国营。然而国策虽然没有变,国家的力量却在一步步减弱。既然是暴利,一旦皇权的控制下降,伸向这些产业的手就会一只只冒出来。
但田地是有限的,倘若按黄安所描绘的那样发展,基本经历百年,能够兼并和开垦的土地就已经没有了。在农耕技术没有太大进步的情况下,同样的土地数量是养不活那么多人口的,或者说,同样的土地数量,地主们并不愿意养活那么多的人口。
黄承彦在这一年将将结束的时刻,做的更进一步的挣扎是——回黄家庄后不再重新接回黄家庄的经营大权。
] 而那些除了农田以外的山川河泽,都还是皇家的家产。
“郎君虽于算学上天赋异禀,但其实并不擅经营……”
这谁看的懂啊!!
而儿女成家以后,对普通百姓来说,上一代一般就是跟着长子生活,幼子分家另过。两家虽然可能还频繁走动,但在律法上,征徭役是以小家庭为单位的,这种方式无形之中削弱了由上一代的长辈把持着两家财政大权的合理性。
黄月英不免有种残酷的猜测,这种极限的田租,或许在无意识地发挥着另一个作用——淘汰掉劣质的劳动力和控制人口。
他们的死亡是很轻易的,冬日里的一场风寒,春秋之际的几场疫病,粮食短缺时更少的分配。
黄义看着女郎的脸色,继续讪笑着说:
甚至他要对外称病,将黄家庄的实际控制权交给只有六岁的黄月英,而年幼的黄月英可以凭借为父亲积善祈福的名义,进行许多踩在士族底线上的试探。
黄家庄的粮食还算充足,但钱其实不多,且,黄月英看向黄义:
?
而光武帝建立后汉是依靠世家大族上位的,私营盐铁也正是这群人,所以后汉自建立起对盐铁的管控力就不过了了,盐铁官营不过名存实亡。
所以蔡氏去世后的这五年,黄家庄其实也是在这处矿产的帮助下勉力维持。
按理说,黄老爹对外称病,但在黄家庄内完全可以该处理什么就处理什么。庞德公和杨家会将他突发恶疾的消息传回城内,但城内的人家又不可能上门来查看他的病是真是假——多失礼。
如今郎君迫不及待地把庄内的事物都丢给女郎,在女郎看来是莫名又草率,但在黄义看来,也算是回归本心了。
大汉虽然有宗族,但从国家上说,是以家为单位的。在孩子娶妻成人之前,理论上还和父母同为一家人,便没有置办私产的权力。
但黄承彦被给黄月英送来的一堆儿奇书迷花了眼,毅然决然地把事儿撂了。
?
没有避孕手段的情况下,人类的生育能力是很惊人的,沙俄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只有一个妻子,但好像生育了十三个子女,!她前世听那个文学爱好者同桌说的时候,人都震惊了。中国60,70年代粮食并不充沛的环境下,也有很多生育了5到6个孩子的情况。
黄月英直到过年都在试图搞清楚这种文字记录的账本,在把他们做成表格数据后,才终于地看懂了黄家庄的财政。
但建房修缮、购买家居农具、缴纳仆人赋税,诸此等等哪个不要花钱?但郎君管家惫懒,与敛财一事上向来兴趣平平。
且时人迷信,都不会觉得有人还能这么想得开,自己咒自己,毕竟一场风寒都能轻易夺走人的性命。
近百年,皇权势微,私营矿产几乎成了明面上的生意,皇帝官员,是见之也不管了。
穿越知识宝典可太吓人了。
黄义一脸堆笑地搬来了一箱子竹简,讨好地请女郎查账。
黄承彦默认了黄月英的分析,即便他在过去的经营中尽力地平衡,但他自己从来都知道,那些所谓的良善之举不过是掩耳盗铃。
而黄家的这一处石灰矿其实是黄月英的母亲蔡氏的家财,后随着蔡氏一起带入黄家。
让他们过得太好了,不仅仅会在当下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在未来造成地主和农民都无法承担的后果。
原来她爹所谓高价买到的石灰是自家矿里产出的吗?
这是他去城内的那一天就布好的棋局。
但随着国力强盛,这些商人也凭借皇帝私人的山河土地赚得盆满钵满,想让他们捐出部分支持朝廷守疆扩土的时候,一个个却都不肯出钱了。
汉建制以来,将天下的土地都分给农民私有,意使耕者有其田,但无论这田最后是在地主还是在农户手里,都得是农田。
我怎么当初就不是学历史的呢!学化工也行啊!怎么都好过现在这百无一用是编程的软科好吧!
黄义讪笑两声,这不是郎君自己没说吗。
!
煮海为盐,开山为矿,汉初国家力有不逮,无力去经营这些,便将其租给商人,由他们去经营获利。商人们却只需要上交很少的租钱。
庞德公对于黄家庄佃户生活好的感触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人能够因为主人的一时兴起吃到肉,而是他在田庄也住了些时日,他能够发现,黄家庄上是有许多老人的。
蔡氏的姑母二十年前嫁给了南阳张氏的张温,灵帝时张温被曹腾提拔升任大司农,管全国财政。其时蔡氏便趁着姑父升迁将这一处矿产拿到手中,且蔡氏虽胆大,人却也心细谨慎,石灰的出处都很有名目,多年来从没闹出过什么事。
虽然他还得跟女儿请教,但黄月英这个“老师”当的非常没有尊严。黄老爹学习态度倒是积极,但对她的态度却很猖狂,尤其这些书里的东西,黄月英自己也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于是常常遭到黄老爹的嘲讽。
尤其是劳动力已经日益下降的老人,和不需要的孩子。
“家里从前钱财的来源是——石灰矿?”
盐铁矿产,本不能由私人开采冶炼。
黄月英花了很多时间整理这折了一半的金手指,并且还在想办法把它们翻成隶书——这么多东西,她自己看是看不完的,也学不完。
一个生产力有限的农业国家,控制人口都是必须的。
前汉末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也有它们的一份功劳。
文明,中原的文化历经千年,那是多么漫长的时光,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周围却仿佛处处可见野蛮的痕迹。
一个六岁的孩子为父亲积福,还能有什么事不能得到原谅呢?
甚至在黄月英看来,黄家庄佃户们的妻子女儿很多可能长期处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停经状态,这样甚至能够控制佃农的出生。
汉代一家人的人口通常不大,大概就4到5口人,在没有有效避孕手段的时代,这就意味着人均寿命非常短,幼儿夭折率极高。
于是她把黄老爹,这唯一一个知情人当成翻译使,而黄老爹本人也对这项工作投之以极大的热情——就喜欢这种看起来不难,学起来不会的。
年底了,郎君往年最讨厌的就是这个劳作呢。
而倘若农耕技术得到革新,耕种同样面积的土地并不再需要那么多人的时候,那些被排除在农业生产之外的农民会更加的悲惨,因为社会并没有新的职业提供给他们,那时不要说增加的人口,就是原来的农民都会变得“多余”。
理论上说,黄月英这个年纪,是没有私产的。
这是一个孝心大于皇权的时代,二十四孝里为母埋子的故事,这种在现代被视为伦理困境的难题,在古代却被当做一种美德赞扬,而“为母埋子”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汉代。
杨家的第一笔尾款已经交到账上,他家买的都是最好的纸,两万钱,除去要交给黄义算使用黄家庄的人力物力成本,还剩下9000钱,全算是黄月英的私产。
皇帝和官员们只会放任那些“多余”的农民破产,然后变成流民,发动叛乱,最后被消灭。
元狩年间,武帝一举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将许多暴利的产业收归国有,从此民间便不许私自煮盐冶铁铸币了。
豪强地主们将佃租定得那么高,当然是为了尽可能地剥削农民,以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享受。但难道就没有生活不奢靡又存有几分良善之心的地主吗?
更不要提其他的矿藏了。
黄义将家里的账本正式移交给黄月英。
黄家庄的财政并没有太复杂,粮油布帛牲畜,庄园的三大支柱产业。除了牲畜会赶到城内屠宰场出售,庄内的其他产出都存储在仓囷,供给黄月英父女和家中几十奴仆并300部曲衣食。
黄承彦应该是很擅长算学,或者说对数据很敏感的,这样复杂的记录方式,虽然账目简单,但黄月英从头检查下来,竟然没有错的地方。
“这……账,还挺不好看的……”
黄家庄的一切条例都是夫人生前定下的,最大的规矩,便是不许卖粮。
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也已经确实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可能掌握权力了。
后来,关于盐铁官营的争论从未停止,几经废改,终于还是收归国营。然而国策虽然没有变,国家的力量却在一步步减弱。既然是暴利,一旦皇权的控制下降,伸向这些产业的手就会一只只冒出来。
但田地是有限的,倘若按黄安所描绘的那样发展,基本经历百年,能够兼并和开垦的土地就已经没有了。在农耕技术没有太大进步的情况下,同样的土地数量是养不活那么多人口的,或者说,同样的土地数量,地主们并不愿意养活那么多的人口。
黄承彦在这一年将将结束的时刻,做的更进一步的挣扎是——回黄家庄后不再重新接回黄家庄的经营大权。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三国]穿到荆襄名士圈的我主公在哪里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夷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三国]穿到荆襄名士圈的我主公在哪里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