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开心要吃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伐开心要吃糖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就是这么来了。八月初的时候,符志红一批昂贵的化工原料回厂,途中遇到暴雨,符志红带着司机和几个工人给车上的原料铺盖遮雨布,跳下车厢时不慎脚滑,摔倒了,脑袋刚好摔在路边一块石头上,顿时流血不止。因为下雨道路泥泞,路上用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才把人送到最近的医院,可惜人已经不行了。
符伊年拿着出院单走出办公室,还没两步远就听到里面有人尖着嗓子说:“张医生,她说好了就是好了呗,你管那么多干什么?”
所以等老家得到消息、来人参加葬礼后问她要不要回去办“五七”,原主立即点头同意。这才有了之后的地震、被救、碰瓷等等一系列事情。
“卢阿姨,陈奶奶,小月妹妹。”符伊年对三人微微欠身,“谢谢你们来看我,我都挺好的。”
回忆到这里随着公交到站也停了下来。下了车,符伊年往化工厂的家属院走,一直到家掏出钥匙开门,符伊年才惊觉自己这一路走回来很顺畅,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好像喝水吃饭一样,是她的本能。
“这两位是司机小陈的奶奶和妹子小月,住你家楼下,也是看到你回来了过来看看。”
符伊年点点头说去过了,然后将话题拉回来,“阿姨,您……贵姓?”
“我挺好的,还算顺利。”符伊年脑子迅速地转,没想起来这位阿姨的名字,只好羞愧地说:“阿姨,我地震砸到了脑子,有些事记不住了,您……”
“是我,您稍等。”符伊年答应着,面上却苦笑,自己这才进家门还没坐下就有人来问,看起来是在时刻关注着呢。一想到将来要经常面对这些来自“熟悉”的人的“关注”、“关心”、甚至“同情”,作为社恐的符伊年就觉得头又痛起来。
原主的父亲叫符志红,原名叫志鸿的,解放后为了顺应“潮流”改了名字,是化工厂的生产主任。原主的母亲叫唐致清,是县一中的老师。符、唐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只有原主符伊年一个女儿,一家三口生活的其乐融融。尤其前年,符伊年高中毕业后考进食品厂做了干事,符父不久升了主任,全家也从那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搬进了现在的两室一厅的大房子里,可谓是事事顺心。
中年阿姨见她这样是真的不记得了,连“贵姓”这样客套的词都用上了,不得不进行一番介绍。这位阿姨姓卢,是化工厂工会主席,因为孙子发烧请假在家照顾孩子,从家里窗口看到符伊年回来了,立刻过来看看。
陈奶奶拉过符伊年的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她的脸色,点头,“比前些日子看着精神多了,就是有点瘦,以后多吃点。过去的事儿都过去了,日子还得过,还得过好,不能让人瞧了笑话,也得让你爹妈地下安心不是
第四章回家
无独有偶。同一天下午,下班回家的安县一中老师唐娟路过水库,发现里面有几个小孩子溺水了,她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将几个孩子一一救上来,孩子们几乎安然无恙,唐老师却因为体力透支没有上来。
第二天一早,符伊年就去找医生办理出院。医生刚好是昨天告诉她日期的那个医生,见她来办理出院,还仔细问了问她的状况,确定她的确没有问题了才给开出院单。
符家夫妻二人,一个是出差时保护集体财产牺牲的,一个是见义勇为救人牺牲的,都是光荣的烈士。厂办来慰问,学校来探望,街道来安慰,就连报社记者都来了两次,说要将夫妻二人的事迹报道出去,号召、呼吁人们向他们学习。
符伊年听出来了,尖嗓子说话的正是昨天给自己扎针的那个护士。她没有理会,径直去办理了出院。
符伊年以前听说过,六七十年代的医院收费很低,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免费这种好事。惊奇得她再三确认,问得工作人员快要不耐烦了,才终于确定,原来真的不用自己出钱——厂子会报销的。
然,不待她多想,有人在敲门,“是年年回来了吗?”
访客往来不断,每一次来人都要重复一遍符伊年的伤心事,再说一些同情、可怜她的话,最后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坚强”。这般地慰问,无异于将她的伤口一次次扒开、一次次撒盐,最后还得她自己默默舔舐伤口默默恢复。
符伊年将背包放在沙发上,转身将门拉开。外面站着三个人,老中青三位女性。年老一点的是个奶奶,花白的头发梳成发髻在脑后,腰间系着一个阿庆嫂那样的围裙。老奶奶被一个和原主差不多年纪、穿着碎花褂子的女孩搀扶着。另外还有一个三四十岁的阿姨,齐耳短发、蓝色列宁装,看起来很是精明干练,还有一个
“我是医生,要对我的患者负责。”张医生没有多解释,只说了这么一句。
办完出院,符伊年循着原主的记忆来到公交站,坐公交车回家。符家住在化工厂的家属院里,这是符父前年升主任后分的房子,六十几平方的两室一厅,一家三口住着绰绰有余。
“年年,回来了,怎么样?顺利吗?身体怎么样了?”
《八零之希望的田野上》全本免费阅读
尤其符志红,升生产主任那年还不到四十岁,真正的前程似锦,如无意外很快就会升为副厂长、厂长。
门一打开,中年阿姨就拉住了符伊年的手,一叠声问了好多问题,看起来对原主很是关心。
“哎哟,快坐下快坐下,”她拽着符伊年将她带到沙发边按着人坐下,“砸到脑子可不得了,去医院检查过了没有?”
怪不得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国企都倒闭了,一个工厂的干部、工人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工厂几乎负担了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如此庞大开支,加上后来的诸如技术落后、人员冗杂、消极怠工等问题,不倒闭才怪吧。
]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就是这么来了。八月初的时候,符志红一批昂贵的化工原料回厂,途中遇到暴雨,符志红带着司机和几个工人给车上的原料铺盖遮雨布,跳下车厢时不慎脚滑,摔倒了,脑袋刚好摔在路边一块石头上,顿时流血不止。因为下雨道路泥泞,路上用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才把人送到最近的医院,可惜人已经不行了。
符伊年拿着出院单走出办公室,还没两步远就听到里面有人尖着嗓子说:“张医生,她说好了就是好了呗,你管那么多干什么?”
所以等老家得到消息、来人参加葬礼后问她要不要回去办“五七”,原主立即点头同意。这才有了之后的地震、被救、碰瓷等等一系列事情。
“卢阿姨,陈奶奶,小月妹妹。”符伊年对三人微微欠身,“谢谢你们来看我,我都挺好的。”
回忆到这里随着公交到站也停了下来。下了车,符伊年往化工厂的家属院走,一直到家掏出钥匙开门,符伊年才惊觉自己这一路走回来很顺畅,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好像喝水吃饭一样,是她的本能。
“这两位是司机小陈的奶奶和妹子小月,住你家楼下,也是看到你回来了过来看看。”
符伊年点点头说去过了,然后将话题拉回来,“阿姨,您……贵姓?”
“我挺好的,还算顺利。”符伊年脑子迅速地转,没想起来这位阿姨的名字,只好羞愧地说:“阿姨,我地震砸到了脑子,有些事记不住了,您……”
“是我,您稍等。”符伊年答应着,面上却苦笑,自己这才进家门还没坐下就有人来问,看起来是在时刻关注着呢。一想到将来要经常面对这些来自“熟悉”的人的“关注”、“关心”、甚至“同情”,作为社恐的符伊年就觉得头又痛起来。
原主的父亲叫符志红,原名叫志鸿的,解放后为了顺应“潮流”改了名字,是化工厂的生产主任。原主的母亲叫唐致清,是县一中的老师。符、唐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只有原主符伊年一个女儿,一家三口生活的其乐融融。尤其前年,符伊年高中毕业后考进食品厂做了干事,符父不久升了主任,全家也从那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搬进了现在的两室一厅的大房子里,可谓是事事顺心。
中年阿姨见她这样是真的不记得了,连“贵姓”这样客套的词都用上了,不得不进行一番介绍。这位阿姨姓卢,是化工厂工会主席,因为孙子发烧请假在家照顾孩子,从家里窗口看到符伊年回来了,立刻过来看看。
陈奶奶拉过符伊年的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她的脸色,点头,“比前些日子看着精神多了,就是有点瘦,以后多吃点。过去的事儿都过去了,日子还得过,还得过好,不能让人瞧了笑话,也得让你爹妈地下安心不是
第四章回家
无独有偶。同一天下午,下班回家的安县一中老师唐娟路过水库,发现里面有几个小孩子溺水了,她毫不犹豫地跳下水将几个孩子一一救上来,孩子们几乎安然无恙,唐老师却因为体力透支没有上来。
第二天一早,符伊年就去找医生办理出院。医生刚好是昨天告诉她日期的那个医生,见她来办理出院,还仔细问了问她的状况,确定她的确没有问题了才给开出院单。
符家夫妻二人,一个是出差时保护集体财产牺牲的,一个是见义勇为救人牺牲的,都是光荣的烈士。厂办来慰问,学校来探望,街道来安慰,就连报社记者都来了两次,说要将夫妻二人的事迹报道出去,号召、呼吁人们向他们学习。
符伊年听出来了,尖嗓子说话的正是昨天给自己扎针的那个护士。她没有理会,径直去办理了出院。
符伊年以前听说过,六七十年代的医院收费很低,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免费这种好事。惊奇得她再三确认,问得工作人员快要不耐烦了,才终于确定,原来真的不用自己出钱——厂子会报销的。
然,不待她多想,有人在敲门,“是年年回来了吗?”
访客往来不断,每一次来人都要重复一遍符伊年的伤心事,再说一些同情、可怜她的话,最后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坚强”。这般地慰问,无异于将她的伤口一次次扒开、一次次撒盐,最后还得她自己默默舔舐伤口默默恢复。
符伊年将背包放在沙发上,转身将门拉开。外面站着三个人,老中青三位女性。年老一点的是个奶奶,花白的头发梳成发髻在脑后,腰间系着一个阿庆嫂那样的围裙。老奶奶被一个和原主差不多年纪、穿着碎花褂子的女孩搀扶着。另外还有一个三四十岁的阿姨,齐耳短发、蓝色列宁装,看起来很是精明干练,还有一个
“我是医生,要对我的患者负责。”张医生没有多解释,只说了这么一句。
办完出院,符伊年循着原主的记忆来到公交站,坐公交车回家。符家住在化工厂的家属院里,这是符父前年升主任后分的房子,六十几平方的两室一厅,一家三口住着绰绰有余。
“年年,回来了,怎么样?顺利吗?身体怎么样了?”
《八零之希望的田野上》全本免费阅读
尤其符志红,升生产主任那年还不到四十岁,真正的前程似锦,如无意外很快就会升为副厂长、厂长。
门一打开,中年阿姨就拉住了符伊年的手,一叠声问了好多问题,看起来对原主很是关心。
“哎哟,快坐下快坐下,”她拽着符伊年将她带到沙发边按着人坐下,“砸到脑子可不得了,去医院检查过了没有?”
怪不得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国企都倒闭了,一个工厂的干部、工人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工厂几乎负担了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如此庞大开支,加上后来的诸如技术落后、人员冗杂、消极怠工等问题,不倒闭才怪吧。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八零之希望的田野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伐开心要吃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八零之希望的田野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