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采薇天下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不能,你可别折腾了,咱们睡觉吧。”
生活总是要起一些波澜,这样才精彩,可能宝昌也是这样想的,毕竟当年他还有一个当官的梦想,虽然没当上,可也混成了一家之主。要说这一家之主也有点寒酸,基本上没有发言权,都得听高王氏的。男人嘛,只要权利一失去,就会找其他的寄托,宝昌也是男人,宝昌也不例外。
高柱秉承老爹高龙旗的遗训,去过奉天、保定府一带去找高凤旗一家,可惜无功而返,还差点把命扔在路上。回来之后唉声叹气,身体也每况愈下,想歇一段时间再出去找,可惜老天没再给他机会,就死在了家里。
等宝昌穿好了衣裳,高王氏把一个箱子递给他,宝昌一看里面是一条带血的白手巾和一截黑黑的大辫子。他这才意识到,高王氏起来后,把辫子剪掉了一截,没有那么长,却更利索。
“那还架得住别人勾引?”
“你说,要是犯了,就把老高家的地全败光,一辈子过穷日子,你说。”
“你起来,你,跪下起誓。”
第二天早上,高王氏早早地起来,宝昌也醒了,他躺在炕上想着头一天晚上的事,特别高兴,怪不得傻小子都想结婚,这滋味儿,确实不赖。他翻了个身,趴在枕头上看着媳妇在地上走来走去。
在高王氏怀了二闺女时时,宝昌就起了幺蛾子。他看上了屯子西头,也就是西贴岭窝堡的杨寡妇。起因就是他路过时进屋喝了次水。
再者,她生的这两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高宝庆是爱耍钱,屯子里有句话叫“输耍不成人”,没出息。高宝生是个老蔫巴,一点主意也没有,要讲持家,还真就没一个赶得上这高王氏的。老太太也就打消了分家的想法,中间宝昌听了老婆的支招,还搞了一点小手段。反正地都归他管着,宝庆跟宝生倒像是他这里的长工。
等高柱死了,宝昌的两个兄弟就商量着要分家另过。可高王氏怎么可能让地到别人手里,就百般地维护二娘高李氏,一改前面的样子,每天到西屋坐会儿,还给二娘洗衣裳,抓虱子。也不是高李氏耳根子软,她不知道高王氏是在给她演戏么,她知道,可是自己一个老婆子,根本弄不过高王氏,长工们也都听她的。
宝昌结婚这一年,整个中国也发生了巨变,日本人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开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整个中国危急,全国陷入了抗日战争的局面。
要是生活就这样简单的过,也就凑合,毕竟都是高家大院里的事儿,赚了钱也都是大家花,缺不了你的,也少不了我的。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有三十多万军民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
“我知道你稀罕我的辫子,太长了,不方便,剪一骨辘,咱们留个念想,还有,别忘了你昨晚上起的誓。”看着宝昌有些发呆,高王氏又笑了,“行了走吧,该洗脸吃饭了,长工们都已经下地了。”
宝昌是家里的老大,理所应当地接过了上屋的钥匙,也接过了高家的大权,这大权表面上是在高宝昌手里,其实是在高王氏手里。自从公公高柱去了关里寻人,高王氏就没有再做过饭,也很少下地,俨然成了一家之主,不止对宝昌大呼小叫,对待小叔子,小姑子也没有好脸。不只是对这些人不好,对二娘高李氏,也不似从前,在月子的时候还摔过碗。
高王氏边往外走,边回头骂,“你看谁先死。”这些都是别人瞎传,是真是假不知道。
“我,我”宝昌非常无奈地光着身子跪下起誓。
这个誓可够毒的,可宝昌一个是想赶紧听她的,然后赶快睡觉,一个也真的是太稀罕这个小媳妇了,她讲啥都特别讨人稀罕。
等高柱回来的时候,她先是感觉到一惊,可很快就镇定下来,按她所想,公公应该是死在外面才是,可既然回来了也就那么着了,毕竟家里的当家人早已经是他们两口子,长工们也都听她的。
高柱回来一看这情形,知道是坏了,可想把权力要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他在养身体期间,高王氏要么不进东屋,要么就是进来跟高李氏骂仗,其实她是欺负高柱体弱多病。高柱也想让宝昌好好管管媳妇,可是宝昌特别软弱,根本不成气候。
一句话,宝昌又酥了。
“看啥?快起来吧。”
“哪能呢?我不是那样的人。”
可这和东北的平民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只要仗打不到这里,他们就是安逸的、太平的。在这今后的十年里,高王氏为宝昌生了九个孩子,剩下七个,在这期间,小脚的高王氏一点点地把高家的大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要说高柱是病死的不假,可也有一半是气死的。有长工说高柱死的前一天,高王氏还到东屋里大闹了一番。有人听见高柱说,“王金凤,你不会得好死的。”
一看宝昌听话起了誓,金凤子的脸马上又变了过来,眼睛眯成一条线,主动地跪起来,温柔地说:“躺下吧,让我来伺候你。”
等到了东屋,果然老爹高柱已经跟长工们下地薅草去了。只有二娘高李氏和孩子们在等着他们俩吃饭。新媳妇儿主动给二娘盛饭,给小叔子小姑子盛饭。高李氏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宝昌娶了个好媳妇儿,宝昌也跟着傻傻地笑。
这杨寡妇前几年死了丈夫,自己领着一个儿子过生活,虽然有房子,可房子也是这里漏风,那里漏雨。按说老高家有车有马有长工,你高宝昌还自己溜达去出门,可宝昌还真就不爱坐车,他嫌颠。就爱自己不紧不慢地溜达。反正家里也没啥事儿,有事儿也不用他管。他三天两头地往巴莱溜达,有时买点啥,有时空着手就回来了,就图个自在。
] “不能,你可别折腾了,咱们睡觉吧。”
生活总是要起一些波澜,这样才精彩,可能宝昌也是这样想的,毕竟当年他还有一个当官的梦想,虽然没当上,可也混成了一家之主。要说这一家之主也有点寒酸,基本上没有发言权,都得听高王氏的。男人嘛,只要权利一失去,就会找其他的寄托,宝昌也是男人,宝昌也不例外。
高柱秉承老爹高龙旗的遗训,去过奉天、保定府一带去找高凤旗一家,可惜无功而返,还差点把命扔在路上。回来之后唉声叹气,身体也每况愈下,想歇一段时间再出去找,可惜老天没再给他机会,就死在了家里。
等宝昌穿好了衣裳,高王氏把一个箱子递给他,宝昌一看里面是一条带血的白手巾和一截黑黑的大辫子。他这才意识到,高王氏起来后,把辫子剪掉了一截,没有那么长,却更利索。
“那还架得住别人勾引?”
“你说,要是犯了,就把老高家的地全败光,一辈子过穷日子,你说。”
“你起来,你,跪下起誓。”
第二天早上,高王氏早早地起来,宝昌也醒了,他躺在炕上想着头一天晚上的事,特别高兴,怪不得傻小子都想结婚,这滋味儿,确实不赖。他翻了个身,趴在枕头上看着媳妇在地上走来走去。
在高王氏怀了二闺女时时,宝昌就起了幺蛾子。他看上了屯子西头,也就是西贴岭窝堡的杨寡妇。起因就是他路过时进屋喝了次水。
再者,她生的这两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高宝庆是爱耍钱,屯子里有句话叫“输耍不成人”,没出息。高宝生是个老蔫巴,一点主意也没有,要讲持家,还真就没一个赶得上这高王氏的。老太太也就打消了分家的想法,中间宝昌听了老婆的支招,还搞了一点小手段。反正地都归他管着,宝庆跟宝生倒像是他这里的长工。
等高柱死了,宝昌的两个兄弟就商量着要分家另过。可高王氏怎么可能让地到别人手里,就百般地维护二娘高李氏,一改前面的样子,每天到西屋坐会儿,还给二娘洗衣裳,抓虱子。也不是高李氏耳根子软,她不知道高王氏是在给她演戏么,她知道,可是自己一个老婆子,根本弄不过高王氏,长工们也都听她的。
宝昌结婚这一年,整个中国也发生了巨变,日本人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开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整个中国危急,全国陷入了抗日战争的局面。
要是生活就这样简单的过,也就凑合,毕竟都是高家大院里的事儿,赚了钱也都是大家花,缺不了你的,也少不了我的。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有三十多万军民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
“我知道你稀罕我的辫子,太长了,不方便,剪一骨辘,咱们留个念想,还有,别忘了你昨晚上起的誓。”看着宝昌有些发呆,高王氏又笑了,“行了走吧,该洗脸吃饭了,长工们都已经下地了。”
宝昌是家里的老大,理所应当地接过了上屋的钥匙,也接过了高家的大权,这大权表面上是在高宝昌手里,其实是在高王氏手里。自从公公高柱去了关里寻人,高王氏就没有再做过饭,也很少下地,俨然成了一家之主,不止对宝昌大呼小叫,对待小叔子,小姑子也没有好脸。不只是对这些人不好,对二娘高李氏,也不似从前,在月子的时候还摔过碗。
高王氏边往外走,边回头骂,“你看谁先死。”这些都是别人瞎传,是真是假不知道。
“我,我”宝昌非常无奈地光着身子跪下起誓。
这个誓可够毒的,可宝昌一个是想赶紧听她的,然后赶快睡觉,一个也真的是太稀罕这个小媳妇了,她讲啥都特别讨人稀罕。
等高柱回来的时候,她先是感觉到一惊,可很快就镇定下来,按她所想,公公应该是死在外面才是,可既然回来了也就那么着了,毕竟家里的当家人早已经是他们两口子,长工们也都听她的。
高柱回来一看这情形,知道是坏了,可想把权力要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他在养身体期间,高王氏要么不进东屋,要么就是进来跟高李氏骂仗,其实她是欺负高柱体弱多病。高柱也想让宝昌好好管管媳妇,可是宝昌特别软弱,根本不成气候。
一句话,宝昌又酥了。
“看啥?快起来吧。”
“哪能呢?我不是那样的人。”
可这和东北的平民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只要仗打不到这里,他们就是安逸的、太平的。在这今后的十年里,高王氏为宝昌生了九个孩子,剩下七个,在这期间,小脚的高王氏一点点地把高家的大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要说高柱是病死的不假,可也有一半是气死的。有长工说高柱死的前一天,高王氏还到东屋里大闹了一番。有人听见高柱说,“王金凤,你不会得好死的。”
一看宝昌听话起了誓,金凤子的脸马上又变了过来,眼睛眯成一条线,主动地跪起来,温柔地说:“躺下吧,让我来伺候你。”
等到了东屋,果然老爹高柱已经跟长工们下地薅草去了。只有二娘高李氏和孩子们在等着他们俩吃饭。新媳妇儿主动给二娘盛饭,给小叔子小姑子盛饭。高李氏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宝昌娶了个好媳妇儿,宝昌也跟着傻傻地笑。
这杨寡妇前几年死了丈夫,自己领着一个儿子过生活,虽然有房子,可房子也是这里漏风,那里漏雨。按说老高家有车有马有长工,你高宝昌还自己溜达去出门,可宝昌还真就不爱坐车,他嫌颠。就爱自己不紧不慢地溜达。反正家里也没啥事儿,有事儿也不用他管。他三天两头地往巴莱溜达,有时买点啥,有时空着手就回来了,就图个自在。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