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于欢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殿下,圣人对于臣等忠言全然不听,我汉家江山,恐为胡贼所窃。”
旁边就是茶楼,孝真公主静坐在一张矮榻上,那案上的茶已经凉透,似乎等了很久。
李忱刚回到长安,就被人拦住了去路,文喜本想开口大骂拦路之人,但为李忱所止。
张贵妃的容貌以及才情,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抗拒,正因为此,连一向厌恶女子的皇帝,都对张贵妃千依百顺。
除了右相张国忠与其党羽,以及张氏姊妹附和皇帝,陪同皇帝尽兴外,其余的大臣,都有着各自的隐忧。
“王妃回朔方,的确是为筹备应对边将造反之事,在这短短十余年之中,节度使的设立,使藩镇势力骤增,几乎要压过朝廷,看看现在的中原各郡,还有谁愿意抵挡,敢抵挡,能够抵挡边镇十几万的精锐之师。”
而这些年里,陆善积攒的财物与粮食,也远非挥霍无度的中央朝廷可比。
“既无法挽留,索性…彻底清洗一遍吧,或许还能够涅槃重生。”
“好一番,为天下大义的说辞。”孝真公主对李忱的话不为所动。
兴庆宫修好后,皇帝便将今年上元节的灯会设于花萼相辉楼中。
陆善的幕府,若是召集起来,相当于一个小的朝廷,文臣武将齐全。
众臣便想询问雍王李忱与荣王,而此时的李忱,早已离开了花萼相辉楼,并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夹道出宫,而就在她即将到达宫门时,却被一名身穿绯袍腰系金带的官员拦住。
那官员提着灯笼向他叉手,“见过十三大王。”
“卫千牛备?”李忱看着眉目清秀的卫应物,“圣人不是喝醉了么。”
李忱从怀中拿出一块沉甸甸的金子,金子上缺了一个剪开的小角。
然而李忱也只能叹下一口气,对于危险,尽管有所感知,然而她也无法猜测最终,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
张国忠于是便带着张氏三姊妹前往长安西市游玩,因为在这一夜,西域的胡商会带来大量上等的皮毛来到长安售卖。
李忱停下,她微微侧头,“长平王以真心待你,甘愿为你利用,这么多年了,难道就没有得到你一丁点的恻隐之心吗?”
卫应物有些惊讶,“十三大王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见太子如此懦弱不敢言语,诸臣自知也无法再问出什么,只得纷纷拜离。
“曾几何时,我将你视作最亲善的弟弟。”孝真公主说道,“可是我想错了,自从六郎被皇帝无端猜疑,并狠心杀害后,我便再没了弟弟,也没有了可以信任的亲人。”
宗室诸王与百官赴会。
李忱的眼里,同样出现了与孝真公主一样的犹豫,但最后又变为了决然。
只是她的身份,是不可能在皇帝在位时夺嫡的(皇帝太长寿了)东宫才是正统,这不是一点点民心就可以覆盖的。
所有人都知道陆善即将造反,却没有一个人敢告诉皇帝,而朝廷至今也没有做任何应对之举。
作者有话说:
卫应物见李忱似乎不信任,于是便又道:“下官自幼顽劣,仰仗家中权势,横行街里,然而下官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觊觎天子的内宫,况且家父已为下官选了一门亲事。”
李忱见卫应该慌慌张张解释,于是笑道:“卫千牛备可知,有些事,不解释,比解释要更让人相信。”
“大王莫要误会,”卫应物回道,“娘子是那仙人般的人物,又岂是我等凡人可以染指的。”
体型健硕的胡人,身披昂贵的孤袄,有的还带着假面, 他们成堆的出现在西市, 左顾右盼的找着什么。
兴庆宫的刺杀案仅仅过去三年,皇帝便已经忘记当年的狼狈模样,花萼相辉楼内,歌舞升平,高兴的得意忘形的皇帝,还与群臣一同奏起了羯鼓。
“不管我说什么话,阿姊都不会相信,”李忱转动轮车向门口离去,“所以也不必浪费口舌。”
李忱身上有太多的迷点,让孝真公主无法猜透,“你有崔贵妃留下来的人脉与声望,还有张贵妃那样可以操控与左右天子与权势的红颜知己,我不相信,你对帝位,没有半点心思。”
马车途径拥挤的东市时,李忱敏锐的发现了异常,在这个几乎全家人都会出行游玩,观看灯会的佳节夜晚,那些带有目的的人,无论是眼神还是脸色都不一样,他们的脸上,不但没有过节时的喜悦,反而对周围的热闹十分警惕。
清晨一大早,一名身穿绯袍头戴幞头的官员手持敕书登上了丹凤门。
“一个合格的帝王,又怎能为情所困,长平王会明白的。”孝真公主说道。
金色的霞光穿透云层, 照在了大明宫的城墙之上, 折射的金光刺得行人睁不开眼。
第137章 长恨歌(九十一)
孝真公主的疑心其实也没有错,女主也不是那种大圣母。
耳畔有行人夫妇的欢声笑语,也有孩童们的嬉闹,然而李忱却丝毫感受不到上元节的热闹气氛,她看着窗外宏伟的楼阁,陡峭的屋檐,还有寺院里的宝塔呆滞了许久。
城楼下,密密麻麻的都是行人, 还有各种车马,一声晨钟盖过了嘈杂的喧闹。
随着孝真的野心暴露,姊弟二人逐渐成为了敌对,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孝真公主,显然将聪慧善于谋略的李忱也视作了沙子。
她推着轮车靠近,将金子放在了案上,缓缓说道:“这一眨眼,便过去了整整五年之久了。”
一片花瓣落在了李忱的幞头上,卫应物叉手回道:“并非圣人。”
“殿下…”
如果陆善趁上元夜之时起兵,那么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能攻入长安。
经过两年的修缮, 遭到损毁的兴庆宫已恢复如初, 且更加富丽堂皇, 张国忠还特地将搜刮来的珍宝当做陈设进献,以此哄皇帝开心。
他掌管着马政,麾下士卒连年征战,在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的无不是可以以一当十的悍将。
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太多了,但毫无疑问的是,陆善手里握着的胜算,比朝廷更多。
通事舍人将敕书展开, 缓缓念道:“天圣十四载,乙未羊年,正月十五…金吾驰禁…”
“好了,若是陆善真要造反,朝廷也有应对之举。”太子李怏又道。
由于当初修缮时,兴庆宫的血腥味太重,张国忠便用了大量名贵的香料加入朱漆中,还在每个宫殿中都栽种上了四季都能开花的花草,用来遮掩气味。
兴庆宫内,今年的上元节,皇帝变得警惕了许多,不但增设了城防,还加派了自己身侧的护卫,也不在上元节的这几日中随意出宫了。
在孝真公主看来,朝廷如一盘散沙,一击即溃,陆善又拥兵太盛,常年作战于北方,兵强马壮,攻破两京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
孝真公主对于李忱的举动,有些生气,她看着李忱往门口走去的背影,“若我败了,将来史书上,会证明我的猜测。”
李忱靠在马车内,马车穿梭在千万盏灯下,将她带往富丽堂皇的宫城。
害怕宫中有眼线的李怏,自然不敢直面回答诸臣,可又没办法弃他们离去,于是安抚道:“胡贼若真有反心,圣人必会察觉的,潼关险要,诸位大臣勿忧。”
“阿姊这话,就不怕长平王听到之后而伤心吗?”李忱问道。
至深夜,尽兴于歌舞中的皇帝,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内侍监冯力与一众亲从便将他扶回交泰殿歇息,夜宴也就此散去。
然而长安城的热闹, 在今年却潜藏着未知的危机,远在范阳的东平郡王, 在这一年正旦与上元都没有入京朝贡, 但却安排了人马,偷偷潜入长安, 暗中与线人联络。
“你让雍王妃回到朔方,是为大乱之后,起义做准备么?”孝真公主转开话题问道,“在这种时候,皇帝还能放你的妻子离京,你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
李忱由是明白,“你…”
“人都是有私心的。”李忱回道,“可是每个人的私心,都不一样。”
孝真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同时被杀的三子中的一个)
天圣十四年, 正月十五,上元节。
太子想笼络苏仪,这本没有错,但孝真公主却认为,他用了一个十分愚蠢方法,倘若苏家成功,必能借此乱,扬名立万,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又或者,借势力扶持新的君王,而雍王作为他的女婿,毫无疑问是首选。
孝真公主回瞪着李忱,但没有回话,似乎原本坚定的答案,有所动摇。
达官显贵云集于东市与各个道观寺院,而西市则多为胡人, 鱼龙混杂。
李忱看着孝真公主,挑眉问道:“阿姊所说的帝王,真的是指长平王吗?”
而这几夜,由于不禁宵夜,公廨的捕手、不良人纷纷休沐,便会使得出入坊间的歹徒与飞贼猖獗起来,尤其是在关中经历饥荒之后,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落草,成为了贼寇,而上元夜的热闹,无疑是最好的掩护,于是便乔装打扮一番,混入城中伺机行事。
而今,二人看似目的一致,都在辅佐东宫,但是孝真公主却不以为然,并将李忱当做潜在的最大威胁。
就在皇帝与宰相相继离开后,许多官员找到了正要离去的皇太子李怏,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担忧。
这一年的上元节, 长安城还与往常一样热闹, 长安、万年两县各自办着灯会。
若能从繁华中仔细观察,便能看见这座皇城,早已被害虫蛀得千疮百孔。
李忱没有回话,卫应物便摸了摸脑袋,“父亲替我选的亲事,我并不想要,那女子是官宦嫡女,与我一样出身书香门第,是个有名的才女,然而我却空有门第,没有真才实学,因我父亲的缘
做准备。
] “殿下,圣人对于臣等忠言全然不听,我汉家江山,恐为胡贼所窃。”
旁边就是茶楼,孝真公主静坐在一张矮榻上,那案上的茶已经凉透,似乎等了很久。
李忱刚回到长安,就被人拦住了去路,文喜本想开口大骂拦路之人,但为李忱所止。
张贵妃的容貌以及才情,没有哪个男人能够抗拒,正因为此,连一向厌恶女子的皇帝,都对张贵妃千依百顺。
除了右相张国忠与其党羽,以及张氏姊妹附和皇帝,陪同皇帝尽兴外,其余的大臣,都有着各自的隐忧。
“王妃回朔方,的确是为筹备应对边将造反之事,在这短短十余年之中,节度使的设立,使藩镇势力骤增,几乎要压过朝廷,看看现在的中原各郡,还有谁愿意抵挡,敢抵挡,能够抵挡边镇十几万的精锐之师。”
而这些年里,陆善积攒的财物与粮食,也远非挥霍无度的中央朝廷可比。
“既无法挽留,索性…彻底清洗一遍吧,或许还能够涅槃重生。”
“好一番,为天下大义的说辞。”孝真公主对李忱的话不为所动。
兴庆宫修好后,皇帝便将今年上元节的灯会设于花萼相辉楼中。
陆善的幕府,若是召集起来,相当于一个小的朝廷,文臣武将齐全。
众臣便想询问雍王李忱与荣王,而此时的李忱,早已离开了花萼相辉楼,并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夹道出宫,而就在她即将到达宫门时,却被一名身穿绯袍腰系金带的官员拦住。
那官员提着灯笼向他叉手,“见过十三大王。”
“卫千牛备?”李忱看着眉目清秀的卫应物,“圣人不是喝醉了么。”
李忱从怀中拿出一块沉甸甸的金子,金子上缺了一个剪开的小角。
然而李忱也只能叹下一口气,对于危险,尽管有所感知,然而她也无法猜测最终,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
张国忠于是便带着张氏三姊妹前往长安西市游玩,因为在这一夜,西域的胡商会带来大量上等的皮毛来到长安售卖。
李忱停下,她微微侧头,“长平王以真心待你,甘愿为你利用,这么多年了,难道就没有得到你一丁点的恻隐之心吗?”
卫应物有些惊讶,“十三大王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见太子如此懦弱不敢言语,诸臣自知也无法再问出什么,只得纷纷拜离。
“曾几何时,我将你视作最亲善的弟弟。”孝真公主说道,“可是我想错了,自从六郎被皇帝无端猜疑,并狠心杀害后,我便再没了弟弟,也没有了可以信任的亲人。”
宗室诸王与百官赴会。
李忱的眼里,同样出现了与孝真公主一样的犹豫,但最后又变为了决然。
只是她的身份,是不可能在皇帝在位时夺嫡的(皇帝太长寿了)东宫才是正统,这不是一点点民心就可以覆盖的。
所有人都知道陆善即将造反,却没有一个人敢告诉皇帝,而朝廷至今也没有做任何应对之举。
作者有话说:
卫应物见李忱似乎不信任,于是便又道:“下官自幼顽劣,仰仗家中权势,横行街里,然而下官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觊觎天子的内宫,况且家父已为下官选了一门亲事。”
李忱见卫应该慌慌张张解释,于是笑道:“卫千牛备可知,有些事,不解释,比解释要更让人相信。”
“大王莫要误会,”卫应物回道,“娘子是那仙人般的人物,又岂是我等凡人可以染指的。”
体型健硕的胡人,身披昂贵的孤袄,有的还带着假面, 他们成堆的出现在西市, 左顾右盼的找着什么。
兴庆宫的刺杀案仅仅过去三年,皇帝便已经忘记当年的狼狈模样,花萼相辉楼内,歌舞升平,高兴的得意忘形的皇帝,还与群臣一同奏起了羯鼓。
“不管我说什么话,阿姊都不会相信,”李忱转动轮车向门口离去,“所以也不必浪费口舌。”
李忱身上有太多的迷点,让孝真公主无法猜透,“你有崔贵妃留下来的人脉与声望,还有张贵妃那样可以操控与左右天子与权势的红颜知己,我不相信,你对帝位,没有半点心思。”
马车途径拥挤的东市时,李忱敏锐的发现了异常,在这个几乎全家人都会出行游玩,观看灯会的佳节夜晚,那些带有目的的人,无论是眼神还是脸色都不一样,他们的脸上,不但没有过节时的喜悦,反而对周围的热闹十分警惕。
清晨一大早,一名身穿绯袍头戴幞头的官员手持敕书登上了丹凤门。
“一个合格的帝王,又怎能为情所困,长平王会明白的。”孝真公主说道。
金色的霞光穿透云层, 照在了大明宫的城墙之上, 折射的金光刺得行人睁不开眼。
第137章 长恨歌(九十一)
孝真公主的疑心其实也没有错,女主也不是那种大圣母。
耳畔有行人夫妇的欢声笑语,也有孩童们的嬉闹,然而李忱却丝毫感受不到上元节的热闹气氛,她看着窗外宏伟的楼阁,陡峭的屋檐,还有寺院里的宝塔呆滞了许久。
城楼下,密密麻麻的都是行人, 还有各种车马,一声晨钟盖过了嘈杂的喧闹。
随着孝真的野心暴露,姊弟二人逐渐成为了敌对,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孝真公主,显然将聪慧善于谋略的李忱也视作了沙子。
她推着轮车靠近,将金子放在了案上,缓缓说道:“这一眨眼,便过去了整整五年之久了。”
一片花瓣落在了李忱的幞头上,卫应物叉手回道:“并非圣人。”
“殿下…”
如果陆善趁上元夜之时起兵,那么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天内就能攻入长安。
经过两年的修缮, 遭到损毁的兴庆宫已恢复如初, 且更加富丽堂皇, 张国忠还特地将搜刮来的珍宝当做陈设进献,以此哄皇帝开心。
他掌管着马政,麾下士卒连年征战,在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的无不是可以以一当十的悍将。
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太多了,但毫无疑问的是,陆善手里握着的胜算,比朝廷更多。
通事舍人将敕书展开, 缓缓念道:“天圣十四载,乙未羊年,正月十五…金吾驰禁…”
“好了,若是陆善真要造反,朝廷也有应对之举。”太子李怏又道。
由于当初修缮时,兴庆宫的血腥味太重,张国忠便用了大量名贵的香料加入朱漆中,还在每个宫殿中都栽种上了四季都能开花的花草,用来遮掩气味。
兴庆宫内,今年的上元节,皇帝变得警惕了许多,不但增设了城防,还加派了自己身侧的护卫,也不在上元节的这几日中随意出宫了。
在孝真公主看来,朝廷如一盘散沙,一击即溃,陆善又拥兵太盛,常年作战于北方,兵强马壮,攻破两京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
孝真公主对于李忱的举动,有些生气,她看着李忱往门口走去的背影,“若我败了,将来史书上,会证明我的猜测。”
李忱靠在马车内,马车穿梭在千万盏灯下,将她带往富丽堂皇的宫城。
害怕宫中有眼线的李怏,自然不敢直面回答诸臣,可又没办法弃他们离去,于是安抚道:“胡贼若真有反心,圣人必会察觉的,潼关险要,诸位大臣勿忧。”
“阿姊这话,就不怕长平王听到之后而伤心吗?”李忱问道。
至深夜,尽兴于歌舞中的皇帝,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内侍监冯力与一众亲从便将他扶回交泰殿歇息,夜宴也就此散去。
然而长安城的热闹, 在今年却潜藏着未知的危机,远在范阳的东平郡王, 在这一年正旦与上元都没有入京朝贡, 但却安排了人马,偷偷潜入长安, 暗中与线人联络。
“你让雍王妃回到朔方,是为大乱之后,起义做准备么?”孝真公主转开话题问道,“在这种时候,皇帝还能放你的妻子离京,你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有时候,我真的很好奇。”
李忱由是明白,“你…”
“人都是有私心的。”李忱回道,“可是每个人的私心,都不一样。”
孝真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同时被杀的三子中的一个)
天圣十四年, 正月十五,上元节。
太子想笼络苏仪,这本没有错,但孝真公主却认为,他用了一个十分愚蠢方法,倘若苏家成功,必能借此乱,扬名立万,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又或者,借势力扶持新的君王,而雍王作为他的女婿,毫无疑问是首选。
孝真公主回瞪着李忱,但没有回话,似乎原本坚定的答案,有所动摇。
达官显贵云集于东市与各个道观寺院,而西市则多为胡人, 鱼龙混杂。
李忱看着孝真公主,挑眉问道:“阿姊所说的帝王,真的是指长平王吗?”
而这几夜,由于不禁宵夜,公廨的捕手、不良人纷纷休沐,便会使得出入坊间的歹徒与飞贼猖獗起来,尤其是在关中经历饥荒之后,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落草,成为了贼寇,而上元夜的热闹,无疑是最好的掩护,于是便乔装打扮一番,混入城中伺机行事。
而今,二人看似目的一致,都在辅佐东宫,但是孝真公主却不以为然,并将李忱当做潜在的最大威胁。
就在皇帝与宰相相继离开后,许多官员找到了正要离去的皇太子李怏,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担忧。
这一年的上元节, 长安城还与往常一样热闹, 长安、万年两县各自办着灯会。
若能从繁华中仔细观察,便能看见这座皇城,早已被害虫蛀得千疮百孔。
李忱没有回话,卫应物便摸了摸脑袋,“父亲替我选的亲事,我并不想要,那女子是官宦嫡女,与我一样出身书香门第,是个有名的才女,然而我却空有门第,没有真才实学,因我父亲的缘
做准备。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