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于欢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王将军,你应该明白,杀害朝廷命官,是十恶不赦之罪,为了这事,陛下已经好几个日夜没歇息好了,文官的唾沫星子,都快把行宫淹没了。”宦官说道,“即便如此,陛下仍念你是难得的人才,不忍就此杀之,所以宁愿挨骂,也要降下敕书,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见严真清如此执拗,李怏挑眉不悦,“够了!”
“王去容杀人而免其死罪,则诸军凡有技能者,皆可以横暴,如此一来,做郡县官者,怎能安心治理!”
李怏撑着脑袋,“他们两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陛下若要救人,没有人可以阻拦。”林辅国道。
中书省并无门下省封驳之权,得知敕书在中书省被封还,李怏大怒,贾知旋即上表解释。
经过一年之久的持续作战,淮阳郡内的守军不断被消耗,六千人马,如今只剩一千余人,而粮食也已经消耗殆尽。
——陕郡——
“依律法,杀本县令者,属于十恶之罪,而陛下竟赦其罪,王法不行,人伦之道屈,若此例一开,臣等今后,不知如何来奉诏行事。”
“陛下若以抛石一能而免死,所犯上者,复何止之?”
“法律是天下之共典,连帝王都不敢擅自杀人,而小人竟敢擅杀,是臣下的权力过于人主。”
“分走了?”
“贾知。”李怏皱眉,旋即挥手道,“念。”
然而朝中不乏贾知与严真清等清流之辈,纷纷起身反对。
李怏高坐在御座上,发话后,便静看着殿内跪坐的文武争相起身辩论。
“非战之时,自当以律法为先,然战士未休,去容有将才,当为朝廷征战而死。”
听到宦官的话,王去容激动的心情已经难以言表,于是连连叩首道:“臣遇陛下,何其有幸,上但凡有命,去容一定办到。”——
乾德二年七月,叛军大将尹子齐为报射眼之仇,于是征兵数万再一次进攻睢阳。
“陛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不顺心意者,何故留之?”林辅国从旁道,“法自君出,政令亦是。”
“若今免去容之罪,而诛将来之犯者,则是法令不一…”
“《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若纵去容,可谓生渐矣…”
“陛下!”严真清抬头,他为新帝枉顾人命的言语所惊,“如今虽是战时,但律法就是律法,不能因为战乱,就可以不顾律法,县令虽位卑,却也是朝廷命官,是…”
林辅国念完后便将之合上,弓腰递到了李怏桌前,“陛下,贾知以太宗之法而论,恐是与刑部尚书严真清相托。”
“严卿,现在朝廷的状况你也清楚,两京若无法收复,则人心不稳,陕郡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对接河东,乃两京要道,其对朝廷的重要性,不容有失。”李怏看着严真清说道,试图说动这个耿直不肯弯曲的臣子,“那王去容善于用石砲,由他镇守陕郡再合适不过了,何必为了一个县令而杀一将领呢。”
“虢王李承明知道淮阳有粮,于是强令我分出一半,先后给了濮阳、济阴,我虽力争,然淮阳郡兵少…”
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宦官蹲伏下,拍了拍王去容白衣上的灰尘,“陛下不愿人才凋零,有意启用,将军暂且忍耐,白衣只是一时。”
“富平折冲府折冲都尉王去容因私怨杀本县富平县县令。”刑部尚书严真清将陕郡命案呈于凤翔行在,“杀本部县令者, 按律当诛。”
一些臣子为了仕途与前程,纷纷附和新君,表示赞同李怏的决策。
孤立无援而战死。
“陛下仁德,去容有愧。”王去容重重叩首,“从今往后,去容誓死追随陛下,愿为陛下做任何事,即便是要去容的性命。”
天子的敕命下达,王去容从狱中免罪释放。
“那个贾知,竟敢逾越三省职权,封还朕的敕书,不要以为他自恃才华,写得了几篇文章,朕就不敢杀他!”李怏怒道。
“喏。”林辅国展开奏表,“臣某言:伏见宰臣奉宣圣旨,将军王去容擅打杀富平县令杜微,其罪将合寘殊死,缘新收陕郡,防遏要人,特宜免死,削除在身官爵,白身配陕郡展效者,臣等既忝职司,主在行下。伏以圣人诛□□,定王业,必先明法令,崇礼义,于是百姓戮力,贤愚悦随…”
“够了!”李怏拍响桌案,群臣再不敢言。
李怏抬眼,“眼下要更换中书,也需走章程,而王去容的罪,已经不能等了。”
李怏的行为离谱吗?(这些都是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干过的事,被老头子打压,但是反过来也弄死自己的儿子。)
如当初圣皇免风长清兵败失洛阳之罪一般,免王去容死罪,命其以白衣使的身份继续留在陕郡效力,戴罪立功。
李怏横了林辅国一眼,“如果天下人都要兄长死,而唯独朕不答应,并且施以援手,让兄免死,兄当如何?”
朝堂上,宗室、宰相文武百官齐聚,为王去容杀害本部县官杜微一案而议。
许元有苦难言,“早在张公入城前,淮阳郡的六万屯粮就已经被分走了。”
“乱富平而治于陕郡,悖于县尹而不悖于君乎?”
“城外有数万大军,将士们只吃这些,怎能御敌?”张荀怒问道,“我入城前,听闻淮阳郡囤积了不少粮食,足够两年之用,而今才不过半载。”
林辅国抬头,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要因为一个小小的折冲都尉而集百官议事吗?”
林辅国当即意会,叉手道:“老奴明白了。”
乾德二年六月, 在燕军下令屠城后,唐廷顺利收复了陕郡, 但就在陕郡刚平不久,京兆府的富平县便发生了一起命案。
然而当敕书送到中书省时,中书舍人、知制诰贾知却不肯起草下敕,并将敕书扣留。
对于刑部给出的判决,李怏当即否决,并下敕免王去容死罪。
“若本属府主, 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 叛流二千里, 已伤者, 处以绞刑, 已杀者,处以斩立决,而王去容身为武将,枉顾律法,滥杀本县县令,是杀无赦的死罪。”严真清又道,“请陛下依唐律,叛王去容死罪。”
林辅国将奏表转呈至御前,“陛下。”
“刑部已定其死罪,朕虽是皇帝,然而中书不肯下敕,朕也无可奈何。”
“陛下!”严真清还想开口,却被林辅国派人架了出去。
第202章 平胡曲(三十六)
——淮阳郡——
“况今之律令,太宗之律令也,陛下不可惜小才而废祖宗之法也,伏惟明主弃琐琐之能,全其远者大者,则祸乱不日而定,师旅因兹整齐矣,天下幸甚,臣等不胜云云。”
此议过后,中书舍人贾知被贬至地方,而朝议之中,凡反对李怏下敕者,皆被林辅国记下。
“陛下为天下之主,爱无亲疏,得一王去容而失众百姓,此,何利之有?”
“臣闻去容善放抛石,能守城邑,曩者陕郡初复,非其人不可守之,李光必守太原,鲁炯守南阳,张荀守睢阳,皆无去容抛石之能,未闻贼能下之也…”
“王去容。”李怏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最终,在李怏的坚持下,朝廷赦免了王去容杀本部县官的死罪。
陕郡屠城一事在各地传开, 燕军的暴行让州郡城官与百姓更加惶恐,此举不但没有起到震慑的作用,反而使燕军失去民心, 从而增加了境内的暴动, 以至于彻底失去了对陕郡的控制,唐廷也因此成功收复。
作者有话说:
是夜,王去容身穿白衣跪在帐内,当他从宦官口中得知,是天子顶着巨大的压力,以及百官的劝阻,力排众议才救下自己的性命时,王去容激动的向西跪拜,感激涕零道:“陛下恩德,去容永世难忘。”
说话反驳者正是李怏疏远的圣皇旧臣,李怏很是不悦,尤以最后一句话最为刺耳,让他盛怒。
也正因严真清的到来,使得散漫无纲纪的朝廷逐渐有了秩序,百官也开始遵受守礼节。
张荀巡逻时,看着骨瘦嶙峋的将士们正在吃参杂了树皮、茶纸的粥水,于是找到淮阳郡守许元。
“陛下,中书省的奏表,贾舍人的。”林辅国弓腰道。
杨无轻的反叛,给了燕军一个很大的警醒,陆庆绪为告诫燕军诸将,于是下令屠城。
李怏的种种行为,将虚伪仁慈的本性彻底暴露,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将贤臣以及清流,推向了长子身侧——
自严真清从平原来到行在升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以来,朝廷不法官员大多都受过他的弹劾。
李怏起身,“召集百官到大殿议事。”
新帝的做法,让朝臣唏嘘不已,面对一个犯了死罪的外姓臣子,作为帝王,不惜大费周章召集百官廷议保下,而对于自己的亲子建平王李潭,却是连眼睛都不曾眨一下就心狠的轻易赐死,连所犯之罪都并未确凿,只因疑心以及小人挑唆,便可以毫无犹豫的杀子。
“朕欲以去容投石之才,而免其死罪,令其以白衣效力军中,诸卿以为如何?”
林辅国旋即弯腰提醒道:“朝廷收复陕郡后, 因王去容善于用攻城器械石砲,遂被调往富平县, 镇守陕郡,以备日后攻夺长安。”
“诸卿以律法约束,如今非太平之时,多一助力则多一希望,诸位若真希望天下早早太平,就多上前线助军吧,朝廷不缺口舌,缺的是肯抛头颅洒热血之人。”李怏道。
李怏挥了挥手,“卿弹劾文官,朕可以依法而办,但是富平县令已死,再杀王去容又有何用,只会让朝廷再损失一个将才罢了。”
——凤翔——
] “王将军,你应该明白,杀害朝廷命官,是十恶不赦之罪,为了这事,陛下已经好几个日夜没歇息好了,文官的唾沫星子,都快把行宫淹没了。”宦官说道,“即便如此,陛下仍念你是难得的人才,不忍就此杀之,所以宁愿挨骂,也要降下敕书,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见严真清如此执拗,李怏挑眉不悦,“够了!”
“王去容杀人而免其死罪,则诸军凡有技能者,皆可以横暴,如此一来,做郡县官者,怎能安心治理!”
李怏撑着脑袋,“他们两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陛下若要救人,没有人可以阻拦。”林辅国道。
中书省并无门下省封驳之权,得知敕书在中书省被封还,李怏大怒,贾知旋即上表解释。
经过一年之久的持续作战,淮阳郡内的守军不断被消耗,六千人马,如今只剩一千余人,而粮食也已经消耗殆尽。
——陕郡——
“依律法,杀本县令者,属于十恶之罪,而陛下竟赦其罪,王法不行,人伦之道屈,若此例一开,臣等今后,不知如何来奉诏行事。”
“陛下若以抛石一能而免死,所犯上者,复何止之?”
“法律是天下之共典,连帝王都不敢擅自杀人,而小人竟敢擅杀,是臣下的权力过于人主。”
“分走了?”
“贾知。”李怏皱眉,旋即挥手道,“念。”
然而朝中不乏贾知与严真清等清流之辈,纷纷起身反对。
李怏高坐在御座上,发话后,便静看着殿内跪坐的文武争相起身辩论。
“非战之时,自当以律法为先,然战士未休,去容有将才,当为朝廷征战而死。”
听到宦官的话,王去容激动的心情已经难以言表,于是连连叩首道:“臣遇陛下,何其有幸,上但凡有命,去容一定办到。”——
乾德二年七月,叛军大将尹子齐为报射眼之仇,于是征兵数万再一次进攻睢阳。
“陛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既不顺心意者,何故留之?”林辅国从旁道,“法自君出,政令亦是。”
“若今免去容之罪,而诛将来之犯者,则是法令不一…”
“《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若纵去容,可谓生渐矣…”
“陛下!”严真清抬头,他为新帝枉顾人命的言语所惊,“如今虽是战时,但律法就是律法,不能因为战乱,就可以不顾律法,县令虽位卑,却也是朝廷命官,是…”
林辅国念完后便将之合上,弓腰递到了李怏桌前,“陛下,贾知以太宗之法而论,恐是与刑部尚书严真清相托。”
“严卿,现在朝廷的状况你也清楚,两京若无法收复,则人心不稳,陕郡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对接河东,乃两京要道,其对朝廷的重要性,不容有失。”李怏看着严真清说道,试图说动这个耿直不肯弯曲的臣子,“那王去容善于用石砲,由他镇守陕郡再合适不过了,何必为了一个县令而杀一将领呢。”
“虢王李承明知道淮阳有粮,于是强令我分出一半,先后给了濮阳、济阴,我虽力争,然淮阳郡兵少…”
得到满意的答案后,宦官蹲伏下,拍了拍王去容白衣上的灰尘,“陛下不愿人才凋零,有意启用,将军暂且忍耐,白衣只是一时。”
“富平折冲府折冲都尉王去容因私怨杀本县富平县县令。”刑部尚书严真清将陕郡命案呈于凤翔行在,“杀本部县令者, 按律当诛。”
一些臣子为了仕途与前程,纷纷附和新君,表示赞同李怏的决策。
孤立无援而战死。
“陛下仁德,去容有愧。”王去容重重叩首,“从今往后,去容誓死追随陛下,愿为陛下做任何事,即便是要去容的性命。”
天子的敕命下达,王去容从狱中免罪释放。
“那个贾知,竟敢逾越三省职权,封还朕的敕书,不要以为他自恃才华,写得了几篇文章,朕就不敢杀他!”李怏怒道。
“喏。”林辅国展开奏表,“臣某言:伏见宰臣奉宣圣旨,将军王去容擅打杀富平县令杜微,其罪将合寘殊死,缘新收陕郡,防遏要人,特宜免死,削除在身官爵,白身配陕郡展效者,臣等既忝职司,主在行下。伏以圣人诛□□,定王业,必先明法令,崇礼义,于是百姓戮力,贤愚悦随…”
“够了!”李怏拍响桌案,群臣再不敢言。
李怏抬眼,“眼下要更换中书,也需走章程,而王去容的罪,已经不能等了。”
李怏的行为离谱吗?(这些都是唐明皇的儿子唐肃宗干过的事,被老头子打压,但是反过来也弄死自己的儿子。)
如当初圣皇免风长清兵败失洛阳之罪一般,免王去容死罪,命其以白衣使的身份继续留在陕郡效力,戴罪立功。
李怏横了林辅国一眼,“如果天下人都要兄长死,而唯独朕不答应,并且施以援手,让兄免死,兄当如何?”
朝堂上,宗室、宰相文武百官齐聚,为王去容杀害本部县官杜微一案而议。
许元有苦难言,“早在张公入城前,淮阳郡的六万屯粮就已经被分走了。”
“乱富平而治于陕郡,悖于县尹而不悖于君乎?”
“城外有数万大军,将士们只吃这些,怎能御敌?”张荀怒问道,“我入城前,听闻淮阳郡囤积了不少粮食,足够两年之用,而今才不过半载。”
林辅国抬头,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要因为一个小小的折冲都尉而集百官议事吗?”
林辅国当即意会,叉手道:“老奴明白了。”
乾德二年六月, 在燕军下令屠城后,唐廷顺利收复了陕郡, 但就在陕郡刚平不久,京兆府的富平县便发生了一起命案。
然而当敕书送到中书省时,中书舍人、知制诰贾知却不肯起草下敕,并将敕书扣留。
对于刑部给出的判决,李怏当即否决,并下敕免王去容死罪。
“若本属府主, 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 叛流二千里, 已伤者, 处以绞刑, 已杀者,处以斩立决,而王去容身为武将,枉顾律法,滥杀本县县令,是杀无赦的死罪。”严真清又道,“请陛下依唐律,叛王去容死罪。”
林辅国将奏表转呈至御前,“陛下。”
“刑部已定其死罪,朕虽是皇帝,然而中书不肯下敕,朕也无可奈何。”
“陛下!”严真清还想开口,却被林辅国派人架了出去。
第202章 平胡曲(三十六)
——淮阳郡——
“况今之律令,太宗之律令也,陛下不可惜小才而废祖宗之法也,伏惟明主弃琐琐之能,全其远者大者,则祸乱不日而定,师旅因兹整齐矣,天下幸甚,臣等不胜云云。”
此议过后,中书舍人贾知被贬至地方,而朝议之中,凡反对李怏下敕者,皆被林辅国记下。
“陛下为天下之主,爱无亲疏,得一王去容而失众百姓,此,何利之有?”
“臣闻去容善放抛石,能守城邑,曩者陕郡初复,非其人不可守之,李光必守太原,鲁炯守南阳,张荀守睢阳,皆无去容抛石之能,未闻贼能下之也…”
“王去容。”李怏只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最终,在李怏的坚持下,朝廷赦免了王去容杀本部县官的死罪。
陕郡屠城一事在各地传开, 燕军的暴行让州郡城官与百姓更加惶恐,此举不但没有起到震慑的作用,反而使燕军失去民心, 从而增加了境内的暴动, 以至于彻底失去了对陕郡的控制,唐廷也因此成功收复。
作者有话说:
是夜,王去容身穿白衣跪在帐内,当他从宦官口中得知,是天子顶着巨大的压力,以及百官的劝阻,力排众议才救下自己的性命时,王去容激动的向西跪拜,感激涕零道:“陛下恩德,去容永世难忘。”
说话反驳者正是李怏疏远的圣皇旧臣,李怏很是不悦,尤以最后一句话最为刺耳,让他盛怒。
也正因严真清的到来,使得散漫无纲纪的朝廷逐渐有了秩序,百官也开始遵受守礼节。
张荀巡逻时,看着骨瘦嶙峋的将士们正在吃参杂了树皮、茶纸的粥水,于是找到淮阳郡守许元。
“陛下,中书省的奏表,贾舍人的。”林辅国弓腰道。
杨无轻的反叛,给了燕军一个很大的警醒,陆庆绪为告诫燕军诸将,于是下令屠城。
李怏的种种行为,将虚伪仁慈的本性彻底暴露,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将贤臣以及清流,推向了长子身侧——
自严真清从平原来到行在升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以来,朝廷不法官员大多都受过他的弹劾。
李怏起身,“召集百官到大殿议事。”
新帝的做法,让朝臣唏嘘不已,面对一个犯了死罪的外姓臣子,作为帝王,不惜大费周章召集百官廷议保下,而对于自己的亲子建平王李潭,却是连眼睛都不曾眨一下就心狠的轻易赐死,连所犯之罪都并未确凿,只因疑心以及小人挑唆,便可以毫无犹豫的杀子。
“朕欲以去容投石之才,而免其死罪,令其以白衣效力军中,诸卿以为如何?”
林辅国旋即弯腰提醒道:“朝廷收复陕郡后, 因王去容善于用攻城器械石砲,遂被调往富平县, 镇守陕郡,以备日后攻夺长安。”
“诸卿以律法约束,如今非太平之时,多一助力则多一希望,诸位若真希望天下早早太平,就多上前线助军吧,朝廷不缺口舌,缺的是肯抛头颅洒热血之人。”李怏道。
李怏挥了挥手,“卿弹劾文官,朕可以依法而办,但是富平县令已死,再杀王去容又有何用,只会让朝廷再损失一个将才罢了。”
——凤翔——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