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于欢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让几个书生挑大梁,这天,迟早会塌。”
李怏此举,引起了朝中武将的不满, 然而面对新君的施压, 他们又不得不将手中兵权交出。
李淑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禁中,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去了孝真公主的暂住地。
“七娘,不管怎么样,他现在都是陛下,为人臣子,不可太过于任性妄为。”苏仪提醒道。
此次出征讨伐,并未出动朔方军,而苏仪的离开,便代表着朔方军无人统领,李怏遂命心腹大臣暂摄朔方节度使,然而此举却遭到了朔方军的反对以及异动。
“由他去吧。”孝真公主云淡风轻道,“他和你翁翁一样,唐军的得势,与诸臣的归附,让他忘记了叛军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只有碰了壁,他才会知道错误何在。”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必一边劝阻,一边命人端来御寒的好酒。
“元帅, 长史, 陛下让几个不懂军事的书呆子带兵,这算什么事啊?”
“一旦分兵,我军优势尽去,若前锋溃败,那么后军必然也如山倒…”
“燕军一路打到长安,其势不容小觑,且有曳落河这样的精锐,卿切不可轻敌。”
“七娘。”苏仪将朔方军的兵符交到女儿手中,“军中的情况与兵力,这些你都清楚,论统兵与眼界,你的几个兄长都不如你,你的本事,那些叔伯也都认可,所以为父没有什么好叮嘱的。”
至于那些老头,是明白如果传位小儿子,必然会发生内乱(父子两一个德行)现在的燕是经不起内乱的。
苏仪拍了拍女儿的肩,随后戴上头盔,“为父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只要顺利收复长安,那么洛阳也指日可待了,雍王的事,你不必太过担心。”
“你放心,你父亲软弱了一辈子,大唐的天下,最后一定会是你的。”孝真公主看着李淑,十分肯定道。
营帐内,几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书生手拿着兵书,装模作样的规划起了部署,房贯学起了古人的用兵之道,将带来的六万人马分做南北中三军,命三位副将分别率领。
另外曾经我在文案上写过苏荷会是女版的郭子仪(编编不让用历史人物而作罢)咱那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那个人,而是他们的历程相似罢了,所以军事上,苏荷的天赋远高于父兄。
出征后,房贯便疏远了两个副将,让苏仪与王司礼做了先锋,并把军务全部交由行军司马李义、参军刘易两个不懂军事的书生。
“就算如此,陛下想要提防我,也不能任用房贯那样夸夸其谈之人,置李唐的江山社稷,置天下百姓于不顾。”李淑愤愤道。
“南军从宜寿入,中军从武功入,北军则从奉天入,中军与北军为前锋,南军作为后盾,三路夹击,形成合围之势,定要将叛军,歼灭在此。”房贯将唐旗插入沙盘中。
无奈之下,李怏只好下令,命苏仪将朔方军交由其女雍王妃苏荷暂领,以朔方军镇守北都,由于苏荷在河北的功绩,使得苏仪麾下一众部将都对其信服,如此,方才平息众怒。
苏仪与几个部将嘱咐完后,便将女儿单独叫进了营帐。
“不,随房贯出征的,都是我大唐的将士,我不能让他们因为我父子之间的猜疑而白白送死。”李淑反驳道,“我是李家的子孙,我不能拿祖宗的基业做赌注。”
“不灭胡贼,势不还师!”
对于父亲做法,李淑长叹了一口气,“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此事,待寡人与长史商议,再上奏陛下,与诸位一个交代。”
“十三郎想要扶持,从来都不是新帝,而是长平王。”苏荷解释道,“他们是父子,虽然我也问过为什么,但一向对我没有隐瞒的十三郎,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房贯便从群臣中挑选了几个文弱书生,其中,以御史中丞邓瑾善为副将, 户部侍郎李义为行军司马, 给事中刘易为行军参谋,至于投奔新帝的那些名将, 他们大多都看不起房贯这样的读书人,所以房贯一个也没有选。
李淑很是无奈,一天下来,应付武将比上战场都累,作为儿子与臣子,虽然心中不认可,却也只能替君王向众人做出解释。
最终, 李怏并没有听从群臣的劝谏,反而力排众议,任命房贯为招讨使, 并按旧制, 设立监军,派遣中使作为监军一同出征。
“是啊大王,陛下不重用我等倒也没什么,但是冷落朔方节度使,而启用一儒生,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房相,与燕军敌对,其胜算皆在我军兵力之盛,万不可在此分兵啊。”
然而孝真公主却好像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说道:“父子猜疑,从李唐建国开始,就反复上演着。”
“我不知道,雍王做的这个选择,是否是对的。”苏仪长叹了一口气,“但是如今看来,新君与圣皇,无有不同。”
本在睡梦中的房贯,忽然被人吵醒,他气急败坏的打断苏仪,“苏仪,不要以为
乾德元年十月中旬,在长平王李淑的央求下,李必带着群臣联名上书,轮番劝谏。
长平王的发话,众人这才安静了许多,但他们心中的不满,却是难以消除,“大王,我等麾下士卒,如今都由一个书生统领,这如何叫人放心。”
军令下达后,得知分军的苏仪,连夜来到房贯的军帐中劝说。
“就好像是上天降下的诅咒一样,从未断过。”
“淑儿,你要记住,你与陛下,先是君臣,而后才是父子。”孝真公主提醒道。
“我等不远千里, 带着麾下亲兵前来投奔, 本是要报效朝廷, 收复中原的, 而今却被冷落在此…”
然而军中对于李怏让大将苏仪在出讨叛贼中作为文官之副纷纷感到不满,众人皆认为房贯乃一介书生,不懂军事,做不了主将。
“李长史,陛下最是亲近您,您难道就没有办法劝谏吗?”
房贯得知后,十分生气,于是故意冷落苏仪,而重用自己亲自挑选出来的两个书生。
听到父亲的话,苏荷的眼神也冷了起来,“那他当真是想错了,女儿会让他明白,轻视女子,是他最大的错误。”
出征的军队,多为朝廷四方投奔新帝的士卒,其中包括各州府兵与安西边军以及新募军,其人数占据了整个朝廷一半的兵力,可谓声势浩大。
非历史走向,咱只是套用了安史之乱为背景,非历史~
得到重用的房贯, 便又上奏皇帝,请求自选参将, 此举也得到了李怏的支持。
房贯信誓旦旦道:“陛下勿忧,叛贼虽有曳落河,然而终究不过是乌合之众,安能敌我大唐铁骑。”说罢,他便命左右指挥身后数万将士誓师。
看着父亲离开营帐的背影,苏荷含泪离别,“阿爷,珍重。”——
——禁中·元帅府——
第182章 平胡曲(十六)
“当刀架到脖子上时,他才会感到害怕,与四处求援。”
孝真公主呆看着李淑,忽然抬手捂嘴冷笑了起来,“是啊,我怎么给忘了呢,你们,都是李家的子孙,你跟李忱,都是同一类人。”
“不灭胡贼,势不还师!”
当日,李怏为众将士赐下践行酒,尽管风沙吹得合不拢眼,李怏还是亲自出城送行。
李忱太懂这些人的想法了。
三军将士整齐划一,口号声地动山摇,京畿道各州皆有朝廷军士接应,大有收复长安之势。
完全信任)
元帅府内, 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宣泄不满,长平王李淑与长史李必只得尽力安抚。
“诅咒?”李淑大惊。
“两京尚未收复,社稷未兴,陛下如此行事,实在是太过让人寒心 。”
“放心吧,阿爷。”苏荷点头道,“倒是您,要多多提防那个房贯,李真人告诉我,那房贯是个善妒又自大之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李淑红着眼眶,“现在两京还在叛贼手中,天下的百姓还没有归处,他怎能因一点疑心,只顾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苏仪轻轻挑眉,“原来如此,所以从你嫁给雍王那天开始,就注定会有今日,陛下害怕一直倚仗的朔方军,最后也会成为长平王的支持者,这样一来,他就会彻底沦为孤家寡人,犹如现在的圣皇,被诸子架空。”
刚一入内,李淑也宣泄起了自己的不满,“姑母,作为儿子,我自问没有做出任何不忠不孝之事,对于曾经的东宫,我也是尽心尽力,翁翁不喜欢阿爷,我从中调和,东宫几次临危,都是我去冒险求的十三叔。”
无奈之下,李怏只得同意让灵武长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苏仪以及兵部尚书王司礼作为招讨使房贯之副,随军出征。
李必长叹了一口气,他望了一眼主座上的长平王,众人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陛下这般做,是要效仿圣皇吗?”诸将怒道,“大业未定,就开始提防自己的长子。”
“…”
“阿爷。”眼看就要收复京师,但苏荷的眼里却很是气愤。
——朔方军军营——
“够了!”长平王呵斥道,“你我皆为臣子,于君命,当唯命是听。”
“自叛军造反,朝廷军队节节退败,唯有因陛下为太子时所举荐的苏仪将军在河北取得胜利,大快人心,而今天下诸将中,死的死,伤的伤,还能够带兵的,唯苏将军声望最高,陛下召将军赴行在,却弃而不用,是何道理?”
“我等愿为大王效力,听命于大王。”
“长平王与李必的劝谏,看似说动了陛下,实则只是增深了他们父子间的嫌隙,陛下让我随军,是想要夺走朔方军,只是他低估了,为父在朔方军数十年累积的声望,你是女子,所以他想到了这个办法,即便你接管了朔方军,但你女子的身份,是可控的。”
] “让几个书生挑大梁,这天,迟早会塌。”
李怏此举,引起了朝中武将的不满, 然而面对新君的施压, 他们又不得不将手中兵权交出。
李淑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禁中,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去了孝真公主的暂住地。
“七娘,不管怎么样,他现在都是陛下,为人臣子,不可太过于任性妄为。”苏仪提醒道。
此次出征讨伐,并未出动朔方军,而苏仪的离开,便代表着朔方军无人统领,李怏遂命心腹大臣暂摄朔方节度使,然而此举却遭到了朔方军的反对以及异动。
“由他去吧。”孝真公主云淡风轻道,“他和你翁翁一样,唐军的得势,与诸臣的归附,让他忘记了叛军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只有碰了壁,他才会知道错误何在。”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李必一边劝阻,一边命人端来御寒的好酒。
“元帅, 长史, 陛下让几个不懂军事的书呆子带兵,这算什么事啊?”
“一旦分兵,我军优势尽去,若前锋溃败,那么后军必然也如山倒…”
“燕军一路打到长安,其势不容小觑,且有曳落河这样的精锐,卿切不可轻敌。”
“七娘。”苏仪将朔方军的兵符交到女儿手中,“军中的情况与兵力,这些你都清楚,论统兵与眼界,你的几个兄长都不如你,你的本事,那些叔伯也都认可,所以为父没有什么好叮嘱的。”
至于那些老头,是明白如果传位小儿子,必然会发生内乱(父子两一个德行)现在的燕是经不起内乱的。
苏仪拍了拍女儿的肩,随后戴上头盔,“为父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只要顺利收复长安,那么洛阳也指日可待了,雍王的事,你不必太过担心。”
“你放心,你父亲软弱了一辈子,大唐的天下,最后一定会是你的。”孝真公主看着李淑,十分肯定道。
营帐内,几个从未上过战场的书生手拿着兵书,装模作样的规划起了部署,房贯学起了古人的用兵之道,将带来的六万人马分做南北中三军,命三位副将分别率领。
另外曾经我在文案上写过苏荷会是女版的郭子仪(编编不让用历史人物而作罢)咱那句话的意思其实不是那个人,而是他们的历程相似罢了,所以军事上,苏荷的天赋远高于父兄。
出征后,房贯便疏远了两个副将,让苏仪与王司礼做了先锋,并把军务全部交由行军司马李义、参军刘易两个不懂军事的书生。
“就算如此,陛下想要提防我,也不能任用房贯那样夸夸其谈之人,置李唐的江山社稷,置天下百姓于不顾。”李淑愤愤道。
“南军从宜寿入,中军从武功入,北军则从奉天入,中军与北军为前锋,南军作为后盾,三路夹击,形成合围之势,定要将叛军,歼灭在此。”房贯将唐旗插入沙盘中。
无奈之下,李怏只好下令,命苏仪将朔方军交由其女雍王妃苏荷暂领,以朔方军镇守北都,由于苏荷在河北的功绩,使得苏仪麾下一众部将都对其信服,如此,方才平息众怒。
苏仪与几个部将嘱咐完后,便将女儿单独叫进了营帐。
“不,随房贯出征的,都是我大唐的将士,我不能让他们因为我父子之间的猜疑而白白送死。”李淑反驳道,“我是李家的子孙,我不能拿祖宗的基业做赌注。”
“不灭胡贼,势不还师!”
对于父亲做法,李淑长叹了一口气,“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此事,待寡人与长史商议,再上奏陛下,与诸位一个交代。”
“十三郎想要扶持,从来都不是新帝,而是长平王。”苏荷解释道,“他们是父子,虽然我也问过为什么,但一向对我没有隐瞒的十三郎,却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房贯便从群臣中挑选了几个文弱书生,其中,以御史中丞邓瑾善为副将, 户部侍郎李义为行军司马, 给事中刘易为行军参谋,至于投奔新帝的那些名将, 他们大多都看不起房贯这样的读书人,所以房贯一个也没有选。
李淑很是无奈,一天下来,应付武将比上战场都累,作为儿子与臣子,虽然心中不认可,却也只能替君王向众人做出解释。
最终, 李怏并没有听从群臣的劝谏,反而力排众议,任命房贯为招讨使, 并按旧制, 设立监军,派遣中使作为监军一同出征。
“是啊大王,陛下不重用我等倒也没什么,但是冷落朔方节度使,而启用一儒生,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房相,与燕军敌对,其胜算皆在我军兵力之盛,万不可在此分兵啊。”
然而孝真公主却好像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说道:“父子猜疑,从李唐建国开始,就反复上演着。”
“我不知道,雍王做的这个选择,是否是对的。”苏仪长叹了一口气,“但是如今看来,新君与圣皇,无有不同。”
本在睡梦中的房贯,忽然被人吵醒,他气急败坏的打断苏仪,“苏仪,不要以为
乾德元年十月中旬,在长平王李淑的央求下,李必带着群臣联名上书,轮番劝谏。
长平王的发话,众人这才安静了许多,但他们心中的不满,却是难以消除,“大王,我等麾下士卒,如今都由一个书生统领,这如何叫人放心。”
军令下达后,得知分军的苏仪,连夜来到房贯的军帐中劝说。
“就好像是上天降下的诅咒一样,从未断过。”
“淑儿,你要记住,你与陛下,先是君臣,而后才是父子。”孝真公主提醒道。
“我等不远千里, 带着麾下亲兵前来投奔, 本是要报效朝廷, 收复中原的, 而今却被冷落在此…”
然而军中对于李怏让大将苏仪在出讨叛贼中作为文官之副纷纷感到不满,众人皆认为房贯乃一介书生,不懂军事,做不了主将。
“李长史,陛下最是亲近您,您难道就没有办法劝谏吗?”
房贯得知后,十分生气,于是故意冷落苏仪,而重用自己亲自挑选出来的两个书生。
听到父亲的话,苏荷的眼神也冷了起来,“那他当真是想错了,女儿会让他明白,轻视女子,是他最大的错误。”
出征的军队,多为朝廷四方投奔新帝的士卒,其中包括各州府兵与安西边军以及新募军,其人数占据了整个朝廷一半的兵力,可谓声势浩大。
非历史走向,咱只是套用了安史之乱为背景,非历史~
得到重用的房贯, 便又上奏皇帝,请求自选参将, 此举也得到了李怏的支持。
房贯信誓旦旦道:“陛下勿忧,叛贼虽有曳落河,然而终究不过是乌合之众,安能敌我大唐铁骑。”说罢,他便命左右指挥身后数万将士誓师。
看着父亲离开营帐的背影,苏荷含泪离别,“阿爷,珍重。”——
——禁中·元帅府——
第182章 平胡曲(十六)
“当刀架到脖子上时,他才会感到害怕,与四处求援。”
孝真公主呆看着李淑,忽然抬手捂嘴冷笑了起来,“是啊,我怎么给忘了呢,你们,都是李家的子孙,你跟李忱,都是同一类人。”
“不灭胡贼,势不还师!”
当日,李怏为众将士赐下践行酒,尽管风沙吹得合不拢眼,李怏还是亲自出城送行。
李忱太懂这些人的想法了。
三军将士整齐划一,口号声地动山摇,京畿道各州皆有朝廷军士接应,大有收复长安之势。
完全信任)
元帅府内, 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宣泄不满,长平王李淑与长史李必只得尽力安抚。
“诅咒?”李淑大惊。
“两京尚未收复,社稷未兴,陛下如此行事,实在是太过让人寒心 。”
“放心吧,阿爷。”苏荷点头道,“倒是您,要多多提防那个房贯,李真人告诉我,那房贯是个善妒又自大之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李淑红着眼眶,“现在两京还在叛贼手中,天下的百姓还没有归处,他怎能因一点疑心,只顾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苏仪轻轻挑眉,“原来如此,所以从你嫁给雍王那天开始,就注定会有今日,陛下害怕一直倚仗的朔方军,最后也会成为长平王的支持者,这样一来,他就会彻底沦为孤家寡人,犹如现在的圣皇,被诸子架空。”
刚一入内,李淑也宣泄起了自己的不满,“姑母,作为儿子,我自问没有做出任何不忠不孝之事,对于曾经的东宫,我也是尽心尽力,翁翁不喜欢阿爷,我从中调和,东宫几次临危,都是我去冒险求的十三叔。”
无奈之下,李怏只得同意让灵武长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苏仪以及兵部尚书王司礼作为招讨使房贯之副,随军出征。
李必长叹了一口气,他望了一眼主座上的长平王,众人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陛下这般做,是要效仿圣皇吗?”诸将怒道,“大业未定,就开始提防自己的长子。”
“…”
“阿爷。”眼看就要收复京师,但苏荷的眼里却很是气愤。
——朔方军军营——
“够了!”长平王呵斥道,“你我皆为臣子,于君命,当唯命是听。”
“自叛军造反,朝廷军队节节退败,唯有因陛下为太子时所举荐的苏仪将军在河北取得胜利,大快人心,而今天下诸将中,死的死,伤的伤,还能够带兵的,唯苏将军声望最高,陛下召将军赴行在,却弃而不用,是何道理?”
“我等愿为大王效力,听命于大王。”
“长平王与李必的劝谏,看似说动了陛下,实则只是增深了他们父子间的嫌隙,陛下让我随军,是想要夺走朔方军,只是他低估了,为父在朔方军数十年累积的声望,你是女子,所以他想到了这个办法,即便你接管了朔方军,但你女子的身份,是可控的。”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