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刘慈欣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斯亚没说完就被硬塞进车里,“这是博物馆第一次出这样的事故,您要对此事负责的!”一个医生上车前指着老师严肃地说,悬浮车同来时一样无声地开走了。
(一个初中生的日记)
一百二十年后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停了,我们由这条较为宽大的隧洞进入了它的一个分支,这条洞又窄又小,要不是戴着头盔,我的脑袋早就碰起好几个包了。我们头灯的光圈来回晃着,但什么都看不清楚,艾娜和几个女孩子又叫着说害怕。
后来有一名直升机驾驶员回忆说,他当时低空飞过二号井,在那一带做最后的巡视,好象看到井口有一个人影,那人影在井内地火的红光中呈一个黑色的剪影,他好象在向井下走去,一转眼,那井口又只有火光,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一片黑尘飘过来,我们的头灯了也散射出了道道光柱,我惊奇看着光柱中密密的尘粒在纷飞闪亮。这时艾娜又惊叫起来,象合唱的领唱,好几个女孩子也跟着她大叫起来,再后来,竟有男孩的声音加入进来!我扭头想笑他们,但看到他们的脸时自己也叫出声来,所有人也都成了黑人,只有呼吸面罩盖住的一小部分是白的。这时我又听到一声尖叫,立刻汗毛直立:这是老师在叫!
警报声不知从什么地方响起,不到一分钟,一辆水滴状微形悬浮车无声地停到我们中间,这种现代东西出现在这里真是煞风景。从车上下来两个医护人员,现在真正的煤尘已被完全吸收,只剩下全息的还飘浮在周围,所以医生在穿过“煤尘”时雪白的服装一尘不染。他们拉住斯亚往车里走。
我们上了一串行走在小铁轨上的铁车,有点象早期的火车,但小得多,上方有一根电线为车供电。车开动起来,很快钻进一个黑黑的洞口中。里面真黑,只有上方不时掠过一盏暗暗的小灯,我们头上的灯发出的光很弱,只能看清周围人的脸。风很大,在我们耳边呼啸,我们好象在向一个深渊坠下去。艾娜尖叫起来,讨厌,她就会这样叫。
有几个矿工向我们这方向走来,我知道他们都是全息图像,没有让路,几个矿工的身体和我互相穿过,我把他们看得很清楚,对看到的很吃惊。
“不要费话,快去医院!你这孩子也太不象话了!”老师气急败坏地说。
“孩子,”一个医生盯着他说,“你的已肺受到很严重的损伤,至少要住院一个星期,我们会通知你家长的。”
刘欣转身朝井口对面的生产楼走去,还好,虽然从顶层的窗中冒出浓烟,但楼还没有着火。他走进开着的楼门,向旁边拐入一间宽大的班前更衣室。井口有地火从窗外照进来,使这里充满了朦胧的红光,一切都在地火的红光中跃动,包括那一排衣箱。刘欣沿着这排衣箱走去,仔细地辩认着上面的号码,很快他找到了要找的那个。关于这衣箱他想起了儿时的一件事:那时父亲刚调到这个采煤队当队长,这是最野的一个队,出名的难带。那些野小子们根本没把父亲放在眼里,本来吗,看他在班前会上那可怜样儿,怯生生地让把一个掉了的衣箱门钉上去,当然没人理他,小伙子们只顾在边上甩扑克说脏话,父亲只好说那你们给我找几个钉子我自己钉吧,有人扔给他几个钉子,父亲说再找个锤吧,这次真没人理他了。但接着,小伙子们突然哑雀无声,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父亲用大姆指把那些钉子一根根轻松地按进木头中去!事情有了改变,小伙子们很快站成一排,敬畏地听着父亲的班前讲话……现在这箱子没锁,刘欣拉开后发现里面的衣物居然还在!他又笑了,心里想象着这二十多年用过父亲衣箱的那些矿工的模样。他把里面的衣服取出来,首先穿上厚厚的工作裤,再穿上同样厚的工作衣,这套衣服上涂满了厚厚的油泥的煤灰,发出一股浓烈的、刘欣并非不熟悉的汗味和油味,这味道使他真正镇静下来,并处于一种类似幸福的状态中。他接着穿上胶靴,然后拿起安全帽,把放在衣箱最里面的矿灯拿出来,用袖子擦干灯上的灰,把它卡到帽沿上。他又找电池,但没有,只好另开了一个衣箱,有。他把那块笨重的矿灯电池用皮带系到腰间,突然想到电池还没充电,毕竟矿上完全停产一年了。但他记得灯房的位置,就在更衣室对面,他小时候不止一次在那儿看到灯房的女工们把冒着白烟的硫酸喷到电池上充电。但现在不行了,灯房庞罩在硫酸的黄烟之中。他庄重地戴上有矿灯的安全帽,走到一面布满灰尘的镜子面前,在那红光闪动的镜子中,他看到了父亲。
我们首先穿上了一身奇怪的衣服,那衣服有一个头盔,头盔上有一盏灯,那灯通过一根导线同挂在我们腰间的一个很重的长方形物体连着,我原以为那是一台电脑(也太大了些),谁想到那竟是这盏灯的电池!这么大的电池,能驱动一辆高速赛车的,却只用来点亮这盏小小的灯。我们还穿上了高高的雨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早期矿工的井下服装。有人问井下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你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我们戴好面罩后,又听到老师的声音:“孩子们注意,这是真实的,不是全息影像!”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刘欣仿佛行走在地狱中。整个天空都是黑色的烟云,太阳是一个刚刚能看见的暗红色圆盘。由于尘粒摩擦产生的静电,烟云中不时出现幽幽的闪电,每次闪电出现时,地火之上的矿山就在青光中凸现出来,那图景一次次象用烙铁烙在他的脑海中。烟尘是从矿山的一个个井口中冒出的,每个井口都吐出一根烟柱,那烟柱的底部映着地火狰狞的暗红光,向上渐渐变成黑色,如天地间一条条扭动的怪蛇。
“老师,那时的中国煤矿全部雇用黑人吗?”
“我和先辈是同样是人,为什么……”
“同学们,我们下井了!”老师说。
“等等!”斯亚叫道,手里抖动着那个精致的全隔绝内循环面罩,“一百多年前的矿工也戴这东西吗?”
知道我上面的印象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参观了煤炭博物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事:
斯亚真没戴罩,他同那些全息矿工一样,成了最地道的黑人。“您在历史课上反复强调,学这门课的关键在于对过去时代的感觉,我想真正感觉一下。”他说着,黑脸上白牙一闪一闪的。
象一个粒被吐出的果核。刘欣被重重地摔到地上,碎石在他身边纷纷掉下,他觉得每一块碎石上都有血……刘欣又听到了几声沉闷的巨响,那是井下炸药被引爆的声音。失去知觉前,他看到井口的火焰消失了,代之以滚滚的浓烟……
我们继续参观,沮丧染老师说:“井下的每一项工作都充满危险,且需消耗巨大的体力。随便举个例子:这些铁支柱,在这个工作面的开采工作完成后,都要回收,这项工作叫放顶。”
“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采煤工作面,你们看到的是早期矿工工作的景象。”
“爸爸,我替您下井了。”刘欣笑着说,转身走出楼,向喷着地火的井口大步走去。
公路以外的地面干燥开裂,裂纹又被厚厚的灰尘填满,脚踏上去扬起团团尘雾;一个小池塘,冒出滚滚蒸气,黑色的水面上浮满了鱼和青蛙的尸体;现在是盛夏,可见不到一点绿色,地面上的草全部枯黄了,埋在灰尘中;树也都是死的,有些还冒出青烟,已变成木炭的枝桠象怪手一样伸向昏暗的天空。所有的建筑都已人去楼空,有些从窗子中冒出浓烟;刘欣看到了老鼠,它们被地火的热力从穴中赶出,数量惊人,大群大群地涌过路面……随着刘欣向矿山深处走去,越来越感受到地火的热力,这热力从他的脚踝沿身体升腾上来。空气更加闷热污浊,即使戴上面罩也难以呼吸。地火的热量在地面上并不均匀,刘欣本能地避开灼热的地面,能走的路越来越少了。地火热力突出的区域,建筑燃起了大火,一片火海中不时响起建筑物倒埸的巨响……刘欣已走到了井区,他走过一个竖井,那竖井已变成了地火的烟道,高大的井架被烧得通红,热流冲击井架发出让人头皮发炸的尖啸声,滚滚热浪让他不得不远远绕行。选煤楼被浓烟吞没了,后面的煤山已燃烧了多日,成了发出红光和火苗的一块巨大的火炭……
公路是滚烫的,沥青路面溶化了,每走一步几乎要撕下刘欣的鞋底。路上挤满了难民的人流和车辆,闷热的空气充满了硫磺味,还不时有雪花状的灰未从空中落下,每个人都戴着呼吸面罩,身上落满了白灰。道路拥护不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维持秩序,一架直升机穿行在烟云中,在空中用高音喇叭劝告人们不要惊慌……疏散移民在冬天就开始了,本计划在一年时间完成,但现在地火势头突然变猛,只得紧急加快进程。一切都乱了,法院对刘欣的开庭一再推迟,以至于今天早上他所在的候审间一时没人看管了,他迷迷糊糊地走了出来。
这里已看不到一个人了,刘欣的脚已烫起了皮,身上的汗已几乎流干,艰难的呼吸使他到了休克的边缘,但他的意识是清楚的,他用生命最后的能量向最后的目标走去。那个井口喷出的地火的红色光芒在招唤着他,他到了,他笑了。
一年以后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真实地体验一下当时采煤工作面的空气,注意,只是体验,所以请大家从右衣袋中拿出呼吸面罩戴上。”
我们看到一个矿工用铁锤击打支架中部的一个铁销,使支架折为两段取下,然后把它扛走了。我和一个男孩试着搬已躺在地上的一个支架,才知道它重得要命。“放顶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因为在撤
居然有固体的煤炭!
“天啊,斯亚!你没戴面罩!!”
过了一会儿,我们眼前的空间开阔了一些,这个空间有许多根柱子支撑着顶部。在对面,我又看到许多光点,也是我们头盔上的这种灯发出的,走近一看,发现那里有许多人在工作,他们有的人在用一种钻杆很长的钻机在洞壁上打孔,那钻机不知是用什么驱动的,声音让人头皮发炸。有的人在用铁锹把什么看不清楚的黑色东西铲到轨道车上和传送皮带上,不时有一阵尘埃扬起,把他们隐没于其中,许多头灯在尘埃中划出一道道光柱……
] 斯亚没说完就被硬塞进车里,“这是博物馆第一次出这样的事故,您要对此事负责的!”一个医生上车前指着老师严肃地说,悬浮车同来时一样无声地开走了。
(一个初中生的日记)
一百二十年后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停了,我们由这条较为宽大的隧洞进入了它的一个分支,这条洞又窄又小,要不是戴着头盔,我的脑袋早就碰起好几个包了。我们头灯的光圈来回晃着,但什么都看不清楚,艾娜和几个女孩子又叫着说害怕。
后来有一名直升机驾驶员回忆说,他当时低空飞过二号井,在那一带做最后的巡视,好象看到井口有一个人影,那人影在井内地火的红光中呈一个黑色的剪影,他好象在向井下走去,一转眼,那井口又只有火光,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一片黑尘飘过来,我们的头灯了也散射出了道道光柱,我惊奇看着光柱中密密的尘粒在纷飞闪亮。这时艾娜又惊叫起来,象合唱的领唱,好几个女孩子也跟着她大叫起来,再后来,竟有男孩的声音加入进来!我扭头想笑他们,但看到他们的脸时自己也叫出声来,所有人也都成了黑人,只有呼吸面罩盖住的一小部分是白的。这时我又听到一声尖叫,立刻汗毛直立:这是老师在叫!
警报声不知从什么地方响起,不到一分钟,一辆水滴状微形悬浮车无声地停到我们中间,这种现代东西出现在这里真是煞风景。从车上下来两个医护人员,现在真正的煤尘已被完全吸收,只剩下全息的还飘浮在周围,所以医生在穿过“煤尘”时雪白的服装一尘不染。他们拉住斯亚往车里走。
我们上了一串行走在小铁轨上的铁车,有点象早期的火车,但小得多,上方有一根电线为车供电。车开动起来,很快钻进一个黑黑的洞口中。里面真黑,只有上方不时掠过一盏暗暗的小灯,我们头上的灯发出的光很弱,只能看清周围人的脸。风很大,在我们耳边呼啸,我们好象在向一个深渊坠下去。艾娜尖叫起来,讨厌,她就会这样叫。
有几个矿工向我们这方向走来,我知道他们都是全息图像,没有让路,几个矿工的身体和我互相穿过,我把他们看得很清楚,对看到的很吃惊。
“不要费话,快去医院!你这孩子也太不象话了!”老师气急败坏地说。
“孩子,”一个医生盯着他说,“你的已肺受到很严重的损伤,至少要住院一个星期,我们会通知你家长的。”
刘欣转身朝井口对面的生产楼走去,还好,虽然从顶层的窗中冒出浓烟,但楼还没有着火。他走进开着的楼门,向旁边拐入一间宽大的班前更衣室。井口有地火从窗外照进来,使这里充满了朦胧的红光,一切都在地火的红光中跃动,包括那一排衣箱。刘欣沿着这排衣箱走去,仔细地辩认着上面的号码,很快他找到了要找的那个。关于这衣箱他想起了儿时的一件事:那时父亲刚调到这个采煤队当队长,这是最野的一个队,出名的难带。那些野小子们根本没把父亲放在眼里,本来吗,看他在班前会上那可怜样儿,怯生生地让把一个掉了的衣箱门钉上去,当然没人理他,小伙子们只顾在边上甩扑克说脏话,父亲只好说那你们给我找几个钉子我自己钉吧,有人扔给他几个钉子,父亲说再找个锤吧,这次真没人理他了。但接着,小伙子们突然哑雀无声,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父亲用大姆指把那些钉子一根根轻松地按进木头中去!事情有了改变,小伙子们很快站成一排,敬畏地听着父亲的班前讲话……现在这箱子没锁,刘欣拉开后发现里面的衣物居然还在!他又笑了,心里想象着这二十多年用过父亲衣箱的那些矿工的模样。他把里面的衣服取出来,首先穿上厚厚的工作裤,再穿上同样厚的工作衣,这套衣服上涂满了厚厚的油泥的煤灰,发出一股浓烈的、刘欣并非不熟悉的汗味和油味,这味道使他真正镇静下来,并处于一种类似幸福的状态中。他接着穿上胶靴,然后拿起安全帽,把放在衣箱最里面的矿灯拿出来,用袖子擦干灯上的灰,把它卡到帽沿上。他又找电池,但没有,只好另开了一个衣箱,有。他把那块笨重的矿灯电池用皮带系到腰间,突然想到电池还没充电,毕竟矿上完全停产一年了。但他记得灯房的位置,就在更衣室对面,他小时候不止一次在那儿看到灯房的女工们把冒着白烟的硫酸喷到电池上充电。但现在不行了,灯房庞罩在硫酸的黄烟之中。他庄重地戴上有矿灯的安全帽,走到一面布满灰尘的镜子面前,在那红光闪动的镜子中,他看到了父亲。
我们首先穿上了一身奇怪的衣服,那衣服有一个头盔,头盔上有一盏灯,那灯通过一根导线同挂在我们腰间的一个很重的长方形物体连着,我原以为那是一台电脑(也太大了些),谁想到那竟是这盏灯的电池!这么大的电池,能驱动一辆高速赛车的,却只用来点亮这盏小小的灯。我们还穿上了高高的雨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早期矿工的井下服装。有人问井下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你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我们戴好面罩后,又听到老师的声音:“孩子们注意,这是真实的,不是全息影像!”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刘欣仿佛行走在地狱中。整个天空都是黑色的烟云,太阳是一个刚刚能看见的暗红色圆盘。由于尘粒摩擦产生的静电,烟云中不时出现幽幽的闪电,每次闪电出现时,地火之上的矿山就在青光中凸现出来,那图景一次次象用烙铁烙在他的脑海中。烟尘是从矿山的一个个井口中冒出的,每个井口都吐出一根烟柱,那烟柱的底部映着地火狰狞的暗红光,向上渐渐变成黑色,如天地间一条条扭动的怪蛇。
“老师,那时的中国煤矿全部雇用黑人吗?”
“我和先辈是同样是人,为什么……”
“同学们,我们下井了!”老师说。
“等等!”斯亚叫道,手里抖动着那个精致的全隔绝内循环面罩,“一百多年前的矿工也戴这东西吗?”
知道我上面的印象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参观了煤炭博物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事:
斯亚真没戴罩,他同那些全息矿工一样,成了最地道的黑人。“您在历史课上反复强调,学这门课的关键在于对过去时代的感觉,我想真正感觉一下。”他说着,黑脸上白牙一闪一闪的。
象一个粒被吐出的果核。刘欣被重重地摔到地上,碎石在他身边纷纷掉下,他觉得每一块碎石上都有血……刘欣又听到了几声沉闷的巨响,那是井下炸药被引爆的声音。失去知觉前,他看到井口的火焰消失了,代之以滚滚的浓烟……
我们继续参观,沮丧染老师说:“井下的每一项工作都充满危险,且需消耗巨大的体力。随便举个例子:这些铁支柱,在这个工作面的开采工作完成后,都要回收,这项工作叫放顶。”
“同学们,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采煤工作面,你们看到的是早期矿工工作的景象。”
“爸爸,我替您下井了。”刘欣笑着说,转身走出楼,向喷着地火的井口大步走去。
公路以外的地面干燥开裂,裂纹又被厚厚的灰尘填满,脚踏上去扬起团团尘雾;一个小池塘,冒出滚滚蒸气,黑色的水面上浮满了鱼和青蛙的尸体;现在是盛夏,可见不到一点绿色,地面上的草全部枯黄了,埋在灰尘中;树也都是死的,有些还冒出青烟,已变成木炭的枝桠象怪手一样伸向昏暗的天空。所有的建筑都已人去楼空,有些从窗子中冒出浓烟;刘欣看到了老鼠,它们被地火的热力从穴中赶出,数量惊人,大群大群地涌过路面……随着刘欣向矿山深处走去,越来越感受到地火的热力,这热力从他的脚踝沿身体升腾上来。空气更加闷热污浊,即使戴上面罩也难以呼吸。地火的热量在地面上并不均匀,刘欣本能地避开灼热的地面,能走的路越来越少了。地火热力突出的区域,建筑燃起了大火,一片火海中不时响起建筑物倒埸的巨响……刘欣已走到了井区,他走过一个竖井,那竖井已变成了地火的烟道,高大的井架被烧得通红,热流冲击井架发出让人头皮发炸的尖啸声,滚滚热浪让他不得不远远绕行。选煤楼被浓烟吞没了,后面的煤山已燃烧了多日,成了发出红光和火苗的一块巨大的火炭……
公路是滚烫的,沥青路面溶化了,每走一步几乎要撕下刘欣的鞋底。路上挤满了难民的人流和车辆,闷热的空气充满了硫磺味,还不时有雪花状的灰未从空中落下,每个人都戴着呼吸面罩,身上落满了白灰。道路拥护不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维持秩序,一架直升机穿行在烟云中,在空中用高音喇叭劝告人们不要惊慌……疏散移民在冬天就开始了,本计划在一年时间完成,但现在地火势头突然变猛,只得紧急加快进程。一切都乱了,法院对刘欣的开庭一再推迟,以至于今天早上他所在的候审间一时没人看管了,他迷迷糊糊地走了出来。
这里已看不到一个人了,刘欣的脚已烫起了皮,身上的汗已几乎流干,艰难的呼吸使他到了休克的边缘,但他的意识是清楚的,他用生命最后的能量向最后的目标走去。那个井口喷出的地火的红色光芒在招唤着他,他到了,他笑了。
一年以后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真实地体验一下当时采煤工作面的空气,注意,只是体验,所以请大家从右衣袋中拿出呼吸面罩戴上。”
我们看到一个矿工用铁锤击打支架中部的一个铁销,使支架折为两段取下,然后把它扛走了。我和一个男孩试着搬已躺在地上的一个支架,才知道它重得要命。“放顶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因为在撤
居然有固体的煤炭!
“天啊,斯亚!你没戴面罩!!”
过了一会儿,我们眼前的空间开阔了一些,这个空间有许多根柱子支撑着顶部。在对面,我又看到许多光点,也是我们头盔上的这种灯发出的,走近一看,发现那里有许多人在工作,他们有的人在用一种钻杆很长的钻机在洞壁上打孔,那钻机不知是用什么驱动的,声音让人头皮发炸。有的人在用铁锹把什么看不清楚的黑色东西铲到轨道车上和传送皮带上,不时有一阵尘埃扬起,把他们隐没于其中,许多头灯在尘埃中划出一道道光柱……
网游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能共存的节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刘慈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不能共存的节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