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笛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远笛清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萧正德是萧衍六弟萧宏的儿子,也就是萧衍的亲侄子,今年不到六十岁。
他曾经还有过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萧衍的过嗣儿子。
等到萧衍当皇帝之后,又把自己的大儿子萧统立为皇太子,萧正德则被封为西丰侯。
侯景没想明白。人是有,但这帮老百姓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跟咱们造反?就算硬抓过来,一打仗就跑了也是白费啊。
公元548年,七月,南梁。【山岚阁】
侯景在知道萧衍有可能把他卖了之后,也很发愁,跟手下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王伟说将军您想复杂了,南朝这些年看上去是发展得不错,但光鲜的其实都是世家大族,底层百姓被欺压得很惨,头上还有数不清的田租赋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阶级矛盾也极其尖锐。只要将军您下令当兵就可以不交税,大家肯定会主动过来投奔。
但造反不是请客吃饭,部队、物资、盟友、口号,这些统统都要提前准备好才行。
侯景觉得王伟说得有道理,老萧头已经开始偷偷打我的主意,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况且自己连老东家东魏都反过了,在南梁这里再来一次也算轻车熟路。他当即拍板决定造反。
萧正德本来希望借助北魏的力量打回南梁当皇帝,但折腾了半天发现人家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儿,不禁失望透顶,他也是想得开,眼看着呆在北魏没前途,一转身又跑回了南梁。
首当其冲的就是兵力问题。现在侯景手下全划拉起来也不过八百来人,就算加上寿阳城的守兵也不够,况且真要造反的话,这些守兵是不是还听他的都不确定。
当时萧宝寅是北魏的尚书左仆射,他极其看不上萧正德,认为这个家伙背叛家门,远投他国,明显不是个好人,建议把他砍了算了。北魏朝廷觉得萧宝寅说的有道理,虽然没有杀掉萧正德,但也没怎么待见他。
萧衍对萧家子弟的溺爱已经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萧正德这么折腾,他竟然只是教育了他几句,所有待遇保持不变。
王伟说这个简单,没兵咱们就招呗,南朝承平这么多年,人口还是够的。远的不说,光是寿阳城里就能划拉出来上万人。
信是侯景写的,大概内容如下:
王伟首先表达立场,他对侯景道:“现在的局势再清楚不过了,咱们待在这里是等死,冒险一搏最多也是死,选哪条路您肯定能看出来。”
信来自寿阳,送信人是他的老朋友徐思玉,也就是吓唬韦黯献出寿阳的那位侯景部将,目前担任侯景的参谋长(司马)。
建康城里的临贺王萧正德突然收到一封密信。
萧正德的保密工作其实做得并不好,这些事情说是偷偷进行,但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才会被侯景盯上。
这件事之后,萧正德不仅没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反倒折腾得更厉害了,四处为非作歹,后来又在跟随二皇子萧综北伐的时候弃军逃跑,萧衍当时很生气,下令把他削官免爵发配临海郡,结果还没等到地方,又心软把他叫了回来,恢复了爵位。
“现在皇上老迈,奸臣乱国,我觉得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大王您本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朝野也都归心于大王,可惜皇上太糊涂,无故取消了您的太子身份。眼下已经到了社稷存亡的重要关头,只有您才有能力拯救这个国家,现在全天下都在盼着您出来主持大计,望大王以四海苍生为重,体会我们的忠心和诚意。”
但萧正德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既然做过萧衍的嗣子,年纪又比萧统大,那个太子的位置就应该是他的,现在没给他,明显就是萧衍偏心。
萧正德越想越气,成天骂骂咧咧怨言不断,后来实在想不开,一怒之下跑到了北魏,声称自己是受到政治迫害的前太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衍早年一直生不出儿子,为了避免后继无人,便从六弟家里把萧正德过继过来当儿子养。那时萧正德还是个几岁的小朋友,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基本上一点儿拐弯抹角都没有,上来就是撺掇萧正德造反。
即使萧衍对他这么好,萧正德心中依然恨意难消,这些年他在建康偷偷招募死士,积攒米粮,成天盼着国家大乱,他好乘机上位。
而侯景之所以撺掇萧正德造反,是因为他自己要造反,需要提前在南梁朝廷里安插一个内应。
简单地说,萧衍整个家族子弟里面就没几个像样的,而萧正德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按说此时萧正德已经回归了本宗,萧统又是正牌的嫡长子,这个安排绝对是名正言顺,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侯景之所以敢这么直接,是因为他很清楚萧正德的为人。
再后来萧衍又破例把他加封为临贺王,还让他当了几年丹阳尹和南兖州刺史,结果萧正德一点儿真本事都没有,工作干得一塌糊涂,萧衍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他调回建康养起来。
但萧正德渐渐长大,萧衍开始发现不对劲儿了,这个家伙天生顽劣,成天跟一群亡命之徒混在一起,根本就不成器。加上这时候萧衍时来运转,一口气连生了八个儿子,于是就把萧正德送回原来的家里。
] 萧正德是萧衍六弟萧宏的儿子,也就是萧衍的亲侄子,今年不到六十岁。
他曾经还有过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萧衍的过嗣儿子。
等到萧衍当皇帝之后,又把自己的大儿子萧统立为皇太子,萧正德则被封为西丰侯。
侯景没想明白。人是有,但这帮老百姓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跟咱们造反?就算硬抓过来,一打仗就跑了也是白费啊。
公元548年,七月,南梁。【山岚阁】
侯景在知道萧衍有可能把他卖了之后,也很发愁,跟手下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王伟说将军您想复杂了,南朝这些年看上去是发展得不错,但光鲜的其实都是世家大族,底层百姓被欺压得很惨,头上还有数不清的田租赋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阶级矛盾也极其尖锐。只要将军您下令当兵就可以不交税,大家肯定会主动过来投奔。
但造反不是请客吃饭,部队、物资、盟友、口号,这些统统都要提前准备好才行。
侯景觉得王伟说得有道理,老萧头已经开始偷偷打我的主意,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况且自己连老东家东魏都反过了,在南梁这里再来一次也算轻车熟路。他当即拍板决定造反。
萧正德本来希望借助北魏的力量打回南梁当皇帝,但折腾了半天发现人家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儿,不禁失望透顶,他也是想得开,眼看着呆在北魏没前途,一转身又跑回了南梁。
首当其冲的就是兵力问题。现在侯景手下全划拉起来也不过八百来人,就算加上寿阳城的守兵也不够,况且真要造反的话,这些守兵是不是还听他的都不确定。
当时萧宝寅是北魏的尚书左仆射,他极其看不上萧正德,认为这个家伙背叛家门,远投他国,明显不是个好人,建议把他砍了算了。北魏朝廷觉得萧宝寅说的有道理,虽然没有杀掉萧正德,但也没怎么待见他。
萧衍对萧家子弟的溺爱已经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萧正德这么折腾,他竟然只是教育了他几句,所有待遇保持不变。
王伟说这个简单,没兵咱们就招呗,南朝承平这么多年,人口还是够的。远的不说,光是寿阳城里就能划拉出来上万人。
信是侯景写的,大概内容如下:
王伟首先表达立场,他对侯景道:“现在的局势再清楚不过了,咱们待在这里是等死,冒险一搏最多也是死,选哪条路您肯定能看出来。”
信来自寿阳,送信人是他的老朋友徐思玉,也就是吓唬韦黯献出寿阳的那位侯景部将,目前担任侯景的参谋长(司马)。
建康城里的临贺王萧正德突然收到一封密信。
萧正德的保密工作其实做得并不好,这些事情说是偷偷进行,但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所以才会被侯景盯上。
这件事之后,萧正德不仅没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反倒折腾得更厉害了,四处为非作歹,后来又在跟随二皇子萧综北伐的时候弃军逃跑,萧衍当时很生气,下令把他削官免爵发配临海郡,结果还没等到地方,又心软把他叫了回来,恢复了爵位。
“现在皇上老迈,奸臣乱国,我觉得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大王您本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朝野也都归心于大王,可惜皇上太糊涂,无故取消了您的太子身份。眼下已经到了社稷存亡的重要关头,只有您才有能力拯救这个国家,现在全天下都在盼着您出来主持大计,望大王以四海苍生为重,体会我们的忠心和诚意。”
但萧正德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既然做过萧衍的嗣子,年纪又比萧统大,那个太子的位置就应该是他的,现在没给他,明显就是萧衍偏心。
萧正德越想越气,成天骂骂咧咧怨言不断,后来实在想不开,一怒之下跑到了北魏,声称自己是受到政治迫害的前太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衍早年一直生不出儿子,为了避免后继无人,便从六弟家里把萧正德过继过来当儿子养。那时萧正德还是个几岁的小朋友,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基本上一点儿拐弯抹角都没有,上来就是撺掇萧正德造反。
即使萧衍对他这么好,萧正德心中依然恨意难消,这些年他在建康偷偷招募死士,积攒米粮,成天盼着国家大乱,他好乘机上位。
而侯景之所以撺掇萧正德造反,是因为他自己要造反,需要提前在南梁朝廷里安插一个内应。
简单地说,萧衍整个家族子弟里面就没几个像样的,而萧正德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按说此时萧正德已经回归了本宗,萧统又是正牌的嫡长子,这个安排绝对是名正言顺,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侯景之所以敢这么直接,是因为他很清楚萧正德的为人。
再后来萧衍又破例把他加封为临贺王,还让他当了几年丹阳尹和南兖州刺史,结果萧正德一点儿真本事都没有,工作干得一塌糊涂,萧衍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他调回建康养起来。
但萧正德渐渐长大,萧衍开始发现不对劲儿了,这个家伙天生顽劣,成天跟一群亡命之徒混在一起,根本就不成器。加上这时候萧衍时来运转,一口气连生了八个儿子,于是就把萧正德送回原来的家里。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远笛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