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予乔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张家小娘子都四岁了还是一知半解的,赵浅予刚过周岁的奶娃娃还能真的懂什么诗词歌赋不成?
赵浅予点着小脑袋给张英作证。她平时只见到父母兄姐,外人都很少看到,头一回到别人家做客,见到别人家中的小孩。天性使然,反正她现在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有趣。
难怪当日非要他亲自同赵家小娘子邀约一回才行,这样的“小人精”,的确不该怠慢了的。
他跟张英语重心长谈过两次,张英是个乖巧听话的,但唯独在学习这些时十分抵触。
多来几回后赵宗实才知道,赵家小娘子对所有字画书籍都一样。她不是对这些有兴趣,只是因为她年纪小,没有见过这些,就跟喜欢她那些玩具是一样的。
张武在拿起书籍开始读书后才领悟了这个道理,以前他总是觉得大家都在读书,只要认真读就行,等真的进了这行后,张武才知道读书里边也有门道。
赵宗实一开始也以为这个女儿是个“好学”的,常常在他看书写字的时候睁着大眼看着,指着上边的字咿咿呀呀的,赵宗实兴趣来时还半哄着读给她听。
分辨天才和普通人。
从少年的自得意高,风流才名,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到暮年及第,二十几载岁月沉沦,若非是心中还有一盏火未灭,恐怕也等不到大器晚成的时候。
宋朝经济繁荣,绣房、雇婢等大量的地方需要女性的参与,女儿家也能为家中增加收入,不止是家庭的附庸,因此许多家中对生女儿并不苦恼,虽然比不上家中男丁,但对女儿也算看重。
对张英的热心倒是没有拒绝,一个大一些的孩子颤颤巍巍的拉着另一个更小一些的孩子,谢奶娘和栀月看得心都跟着发紧,时刻准备着接住人。
官家亲政后,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这才得以考中。www.xinxu.me柳永在花街柳巷的才名实在太大,读书人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他的事。
张武又朝赵浅予看过去,听着张英的叙述,赵浅予像是能听懂一般,不时点着小脑袋,一副“对对对,就是这个样子”的模样。张武心中不由得升起疑惑:刚过周岁的小孩都这样聪明了吗?他不由得回忆起长子和两个女儿这般大时的模样来。
到底只是两个孩子,再有奶娘和婢子跟着,张家也不敢撒手不管的。
张家宅子不大,两个小孩走了一会就看完了,又回了房中。www.yueru.me不过卓氏不在,说是去忙了。
自然不是。
不然别人一说起别的官员家中小娘子们擅文做诗的,说到他家时说张家的小娘子们连女红都做不好,不仅张武丢脸,张英两个小娘子也会跟着丢脸。
他们在偏厅里赏画作诗,见两个孩子进门,张武笑着朝她们招手:“去听文绣娘讲课了?”
时间久了,张武也总结了一点:分辨。
张武也是突然想起了这个人,便脱口而出,想了想赵宗实的话,也不由得点点头:“也是,柳大人在官场上虽然大器晚成了些,但也不是普通人,不过像——”
赵宗实还是那句话:“幼时都是做不得数的,有些人天生就沉稳,一时看着不显,但心中什么都明白,等多长几岁就表现出来了。”
张英之前从不曾去听文绣娘讲课,甚至连靠近都不愿意,今天竟然会主动带着小客人去听文绣娘讲课了,张武听见时还楞了一会。
像宫中那样连一个男丁都没有的少之又少。
并不是带小客人去听文绣娘讲课的。
张武羡慕的看了好友赵宗实一眼,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张武没说什么。张英说完,张武见赵浅予目光频频朝桌上写的诗觑上几眼,还故作不经意的模样,心下觉得好笑,当着好友的面,也不好逗一逗,大方的摆了摆手:“你们去看吧。”
你能说她喜欢玩具以后长大就只会贪图玩乐吗?
张武顿了顿,正想举例几位少年天才的朝中重臣,比如晏殊晏相公,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五就考中进士等,突然记起好友赵宗实身份特殊,不便在公众场合中议论朝臣,便住了嘴。
赵宗实幼时也是灵动机灵的,如今反倒是不显了。
张家不像郡王府邸奴仆成群,家中人人都有事要做,卓氏也不可能一直守在她们身边,且赵浅予身边还跟着奶娘和婢子,卓氏自然是放心的。
张武认真说道:“赵兄不能这样想,你看咱们读书人里,虽说大家都读书,但天资有高有低,有的人天资就是出众,自小就跟常人有异,旁人需得勤恳苦读才能理解,他们只读过一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张口就来。”
丝毫没有因为张英是他的亲生女儿就轻一些评论。
赵宗实这几个好友中,虽然都有共同的特征,对家庭看重,但不是每一个都能陪在儿女身边,亲眼见证他们一日日的变化。
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在读书上也不用费多少的功夫,是别人拍马也难追的,读一日书胜过普通人读上十天半月的,天生就带着一股“灵”气,在作诗上明显就能感觉到不同,他们做的诗瑰丽璀璨,一字一句都难用辞藻来形容,普通学子绞尽脑汁做出的诗普普通通,言辞充满了“钝感”,就像云彩和泥巴,这就是区别。
张武不动声色的看了张英一眼,这时候的张英没有了平时不善言辞的模样,侃侃而谈,看着十分伶俐。
所以她喜欢这些书画典籍也不是真心爱之。
自然晚开窍的也是有的;甚至只要肯上进,也会有大器晚成的一日。
好在最后赵浅予跨了过去,奶娘两个这才放下心。
张武这才同赵宗实说起:“原来你早知道你家这位小娘子有些不同之处的。”
不过赵宗实觉得若是柳永能坚守本心,没有在风花雪月中沉沦,把书本给抛到脑后,一心一意的钻研,未尝不能在年轻时魁甲登高第,早早走上仕途。
不过进士及第后的柳永却一改沉沦风月的态度,自任官后兢兢业业,政绩突出,在当地也都多有好评,看模样是一心想要做个好官的。
赵浅予眼一亮,拉着张英跑了过去,围在桌上朝着那诗指指点点起来。不知道的,还当她是一方大儒呢。
赵宗实笑道:“小孩子不懂事,图个新奇罢了。”
张武觉得好友太过谦虚了,也不跟他说了,起身走到两个小娘子身边,朝她们问道:“看出什么来
赵宗实思考了一会想起了这个人来,摇摇头:“柳大人少年时就有才名,不是你口中的普通人。”
张英一见到张武就局促起来,正要朝他走过去,又想起自己的“小客人”来,连忙转过身,见赵浅予正费劲的爬着门槛,张英连忙扶着人,紧紧的看着人:“妹妹。”
赵浅予刚过了周岁,现在走路倒是稳当了,但面对高高的门槛还是被拦了下来,她还不服输,不让奶娘抱她过去,非要自己来,好一会都翻不过去。
最后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张武看着和气,一副好说话的模样,张英的局促少了些,胆子大了起来,主动给张武说起她带小客人去看了看长姐。
张武觉得,他都是为了女儿们好。
人在张家,她们去到哪里都有人跟他们说的。
他看向两个围着一副诗说话的两个小娘子,仍是赵家小娘子咿咿呀呀在说,张英虚心听着,年纪小的占了主导,指了指她们二人:“你瞧,谁幼时就有超过同龄人的天资和聪慧不是一清二楚么?”
比如屯田员外郎柳三变柳永,自祥符元年进入汴京,二年参加春闱,却屡屡落榜,直到景祐元年,当今官家亲政,特开恩科,是年春闱,柳七与其兄柳三才得以同登进士榜,出任为官,去岁致仕,如今居住在润州。
赵浅予拉着张英跑过去,仰着小脸看着他们,朝张武咿呀两声算打招呼。
赵宗实朝赵浅予看了眼,不好实话实讲的告诉张武,他们赵家的小娘子喜欢看这些并不是出于对诗词歌赋的喜爱。
柳三变为什么叫柳三变呢?柳永其实出生在官宦人家,两位兄长也都是进士,换句话说一家人其实都是十分有文采的,柳永幼时聪慧,长到十岁就能写出一篇精辟的《劝学文》来,也是有名的“神童”,十八岁时进京赶考,途中路过杭州,见杭州繁华,歌舞升平,一时沉沦在了锦绣堆里。
为您提供 予乔 的《宝安公主的日常生活》最快更新 [lw77]
赵家小娘子面容灵动,眼中神采奕奕,看着就比张英机灵。
而且这赵家小娘子这般小就对诗啊词啊有兴趣,都不用语重心长的叮嘱几句,一看就是个好学的,以后也定然是个才女,赵兄有福啊。
那怎么分辨呢?那就是看,像天资好的读书人,他们大部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聪颖和天资。
之后柳永又在苏州扬州接着玩乐了三两年才赶到汴京,汴京的繁华更胜,柳永更是纸醉金迷,不曾好好温书,结果自然是三次落榜。
白居士是因为白家小娘子太过闹腾,这才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白家小娘子身上。赵举人长期寄情山水,在各地游历,妻儿并不在身边,自然是看不到的;张秀才勤奋苦读,一心为参加解试准备,家中里外、养育子女由张家父母、卓氏操持,张家人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张武却是看不到这些变化的。
少年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月,没有受住抵抗,原本只打算在杭州逗留几天,却一住就住了两年,把赶考的事给抛之脑后。
柳永出任为官的时候赵宗实年岁小,还养在宫中,不曾见过人。
但那是普通人家,张家培养女儿当然不是为了等她们长大出门去工作增加家中收入的。张武以后要下场科举,走仕途,他的女儿们在才学上自然也有要求。
奶娘便带着她们去见了张武和赵宗实。
] 张家小娘子都四岁了还是一知半解的,赵浅予刚过周岁的奶娃娃还能真的懂什么诗词歌赋不成?
赵浅予点着小脑袋给张英作证。她平时只见到父母兄姐,外人都很少看到,头一回到别人家做客,见到别人家中的小孩。天性使然,反正她现在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有趣。
难怪当日非要他亲自同赵家小娘子邀约一回才行,这样的“小人精”,的确不该怠慢了的。
他跟张英语重心长谈过两次,张英是个乖巧听话的,但唯独在学习这些时十分抵触。
多来几回后赵宗实才知道,赵家小娘子对所有字画书籍都一样。她不是对这些有兴趣,只是因为她年纪小,没有见过这些,就跟喜欢她那些玩具是一样的。
张武在拿起书籍开始读书后才领悟了这个道理,以前他总是觉得大家都在读书,只要认真读就行,等真的进了这行后,张武才知道读书里边也有门道。
赵宗实一开始也以为这个女儿是个“好学”的,常常在他看书写字的时候睁着大眼看着,指着上边的字咿咿呀呀的,赵宗实兴趣来时还半哄着读给她听。
分辨天才和普通人。
从少年的自得意高,风流才名,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到暮年及第,二十几载岁月沉沦,若非是心中还有一盏火未灭,恐怕也等不到大器晚成的时候。
宋朝经济繁荣,绣房、雇婢等大量的地方需要女性的参与,女儿家也能为家中增加收入,不止是家庭的附庸,因此许多家中对生女儿并不苦恼,虽然比不上家中男丁,但对女儿也算看重。
对张英的热心倒是没有拒绝,一个大一些的孩子颤颤巍巍的拉着另一个更小一些的孩子,谢奶娘和栀月看得心都跟着发紧,时刻准备着接住人。
官家亲政后,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这才得以考中。www.xinxu.me柳永在花街柳巷的才名实在太大,读书人们多多少少都有听过他的事。
张武又朝赵浅予看过去,听着张英的叙述,赵浅予像是能听懂一般,不时点着小脑袋,一副“对对对,就是这个样子”的模样。张武心中不由得升起疑惑:刚过周岁的小孩都这样聪明了吗?他不由得回忆起长子和两个女儿这般大时的模样来。
到底只是两个孩子,再有奶娘和婢子跟着,张家也不敢撒手不管的。
张家宅子不大,两个小孩走了一会就看完了,又回了房中。www.yueru.me不过卓氏不在,说是去忙了。
自然不是。
不然别人一说起别的官员家中小娘子们擅文做诗的,说到他家时说张家的小娘子们连女红都做不好,不仅张武丢脸,张英两个小娘子也会跟着丢脸。
他们在偏厅里赏画作诗,见两个孩子进门,张武笑着朝她们招手:“去听文绣娘讲课了?”
时间久了,张武也总结了一点:分辨。
张武也是突然想起了这个人,便脱口而出,想了想赵宗实的话,也不由得点点头:“也是,柳大人在官场上虽然大器晚成了些,但也不是普通人,不过像——”
赵宗实还是那句话:“幼时都是做不得数的,有些人天生就沉稳,一时看着不显,但心中什么都明白,等多长几岁就表现出来了。”
张英之前从不曾去听文绣娘讲课,甚至连靠近都不愿意,今天竟然会主动带着小客人去听文绣娘讲课了,张武听见时还楞了一会。
像宫中那样连一个男丁都没有的少之又少。
并不是带小客人去听文绣娘讲课的。
张武羡慕的看了好友赵宗实一眼,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张武没说什么。张英说完,张武见赵浅予目光频频朝桌上写的诗觑上几眼,还故作不经意的模样,心下觉得好笑,当着好友的面,也不好逗一逗,大方的摆了摆手:“你们去看吧。”
你能说她喜欢玩具以后长大就只会贪图玩乐吗?
张武顿了顿,正想举例几位少年天才的朝中重臣,比如晏殊晏相公,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五就考中进士等,突然记起好友赵宗实身份特殊,不便在公众场合中议论朝臣,便住了嘴。
赵宗实幼时也是灵动机灵的,如今反倒是不显了。
张家不像郡王府邸奴仆成群,家中人人都有事要做,卓氏也不可能一直守在她们身边,且赵浅予身边还跟着奶娘和婢子,卓氏自然是放心的。
张武认真说道:“赵兄不能这样想,你看咱们读书人里,虽说大家都读书,但天资有高有低,有的人天资就是出众,自小就跟常人有异,旁人需得勤恳苦读才能理解,他们只读过一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张口就来。”
丝毫没有因为张英是他的亲生女儿就轻一些评论。
赵宗实这几个好友中,虽然都有共同的特征,对家庭看重,但不是每一个都能陪在儿女身边,亲眼见证他们一日日的变化。
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在读书上也不用费多少的功夫,是别人拍马也难追的,读一日书胜过普通人读上十天半月的,天生就带着一股“灵”气,在作诗上明显就能感觉到不同,他们做的诗瑰丽璀璨,一字一句都难用辞藻来形容,普通学子绞尽脑汁做出的诗普普通通,言辞充满了“钝感”,就像云彩和泥巴,这就是区别。
张武不动声色的看了张英一眼,这时候的张英没有了平时不善言辞的模样,侃侃而谈,看着十分伶俐。
所以她喜欢这些书画典籍也不是真心爱之。
自然晚开窍的也是有的;甚至只要肯上进,也会有大器晚成的一日。
好在最后赵浅予跨了过去,奶娘两个这才放下心。
张武这才同赵宗实说起:“原来你早知道你家这位小娘子有些不同之处的。”
不过赵宗实觉得若是柳永能坚守本心,没有在风花雪月中沉沦,把书本给抛到脑后,一心一意的钻研,未尝不能在年轻时魁甲登高第,早早走上仕途。
不过进士及第后的柳永却一改沉沦风月的态度,自任官后兢兢业业,政绩突出,在当地也都多有好评,看模样是一心想要做个好官的。
赵浅予眼一亮,拉着张英跑了过去,围在桌上朝着那诗指指点点起来。不知道的,还当她是一方大儒呢。
赵宗实笑道:“小孩子不懂事,图个新奇罢了。”
张武觉得好友太过谦虚了,也不跟他说了,起身走到两个小娘子身边,朝她们问道:“看出什么来
赵宗实思考了一会想起了这个人来,摇摇头:“柳大人少年时就有才名,不是你口中的普通人。”
张英一见到张武就局促起来,正要朝他走过去,又想起自己的“小客人”来,连忙转过身,见赵浅予正费劲的爬着门槛,张英连忙扶着人,紧紧的看着人:“妹妹。”
赵浅予刚过了周岁,现在走路倒是稳当了,但面对高高的门槛还是被拦了下来,她还不服输,不让奶娘抱她过去,非要自己来,好一会都翻不过去。
最后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张武看着和气,一副好说话的模样,张英的局促少了些,胆子大了起来,主动给张武说起她带小客人去看了看长姐。
张武觉得,他都是为了女儿们好。
人在张家,她们去到哪里都有人跟他们说的。
他看向两个围着一副诗说话的两个小娘子,仍是赵家小娘子咿咿呀呀在说,张英虚心听着,年纪小的占了主导,指了指她们二人:“你瞧,谁幼时就有超过同龄人的天资和聪慧不是一清二楚么?”
比如屯田员外郎柳三变柳永,自祥符元年进入汴京,二年参加春闱,却屡屡落榜,直到景祐元年,当今官家亲政,特开恩科,是年春闱,柳七与其兄柳三才得以同登进士榜,出任为官,去岁致仕,如今居住在润州。
赵浅予拉着张英跑过去,仰着小脸看着他们,朝张武咿呀两声算打招呼。
赵宗实朝赵浅予看了眼,不好实话实讲的告诉张武,他们赵家的小娘子喜欢看这些并不是出于对诗词歌赋的喜爱。
柳三变为什么叫柳三变呢?柳永其实出生在官宦人家,两位兄长也都是进士,换句话说一家人其实都是十分有文采的,柳永幼时聪慧,长到十岁就能写出一篇精辟的《劝学文》来,也是有名的“神童”,十八岁时进京赶考,途中路过杭州,见杭州繁华,歌舞升平,一时沉沦在了锦绣堆里。
为您提供 予乔 的《宝安公主的日常生活》最快更新 [lw77]
赵家小娘子面容灵动,眼中神采奕奕,看着就比张英机灵。
而且这赵家小娘子这般小就对诗啊词啊有兴趣,都不用语重心长的叮嘱几句,一看就是个好学的,以后也定然是个才女,赵兄有福啊。
那怎么分辨呢?那就是看,像天资好的读书人,他们大部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聪颖和天资。
之后柳永又在苏州扬州接着玩乐了三两年才赶到汴京,汴京的繁华更胜,柳永更是纸醉金迷,不曾好好温书,结果自然是三次落榜。
白居士是因为白家小娘子太过闹腾,这才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白家小娘子身上。赵举人长期寄情山水,在各地游历,妻儿并不在身边,自然是看不到的;张秀才勤奋苦读,一心为参加解试准备,家中里外、养育子女由张家父母、卓氏操持,张家人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张武却是看不到这些变化的。
少年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月,没有受住抵抗,原本只打算在杭州逗留几天,却一住就住了两年,把赶考的事给抛之脑后。
柳永出任为官的时候赵宗实年岁小,还养在宫中,不曾见过人。
但那是普通人家,张家培养女儿当然不是为了等她们长大出门去工作增加家中收入的。张武以后要下场科举,走仕途,他的女儿们在才学上自然也有要求。
奶娘便带着她们去见了张武和赵宗实。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宝安公主的日常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予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宝安公主的日常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