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难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安乐难乐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太平天国礼制
太平天国玺有金■〔一〕玉玺之分。天王金■八寸见方,四面云龙,中空一行,刻「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九字。左首角上镌一「金」字,右首角上镌一「■」字。左首边上刻「奉天诛妖」四字,右首边上刻「斩邪留正」四字。此■不是紧要诏旨不用。另有三寸六分见方一玺,四面龙纹,中刻「旨准」二字,凡批答奏章及旨准刊行各书都钤此玺〔二〕。又金■一方,上镌「太平天国万岁金■」八字〔三〕,于天京失陷时,被劫归清军机处〔四〕,后被盗熔为金条〔五〕。天王玉玺一方,用青白玉做成,径二○·四厘米,高二·七厘米,纽高七·四厘米,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上镌「玉平玉玺。天父上帝,恩和辑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舆笃。八位万岁,真王贵福。永定乾坤,永锡天录」四十四字〔一〕。幼主玉玺一方,径二一·八厘米,高四·○厘米,纽高七·○厘米强,其制作与天王玉玺同,上镌「皇上帝\督|基带主真幼主作主」等三十八字。这两方玉玺,今尚存,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说明
太平天国的发式,用丝绒编成绦子,紧札发根后,将发挽髻,以所馀的绦子盘在髻上。定制将军以上用五彩丝绒编挽,将军以下用红绿丝绳编挽。没有职位短发的打红辫线,发长过尺的挽髻贯以银簪,也有札纲巾和披发的〔一〕。英国中校吴士礼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有一段述所见太平天国发式说:「他们仍有辫子,不过并非只打后发,即前发也留长打成辫样而兼参以很多的红丝线,因此辫子甚大,盘绕于头上时,形式甚为可观。另有一方法为他们所常用者即以黄绸或蓝布巾裹头——连辫子及前头一并包之,而以或真或假的珠子装饰前额。中国人的头颅形状本是不大美观的,但上言后一种之裹头法却给他们以一种经典的装束,有如希腊女神之像」〔二〕。太平天国的发式,不仅一扫猪尾巴的讥笑,而且还分宜县志卷十五记太平天国克分宜事说:「禁民剃发,……犯者黥面,反缚游街」。陆筠海角续编记太平天国克常熟事说:「用蟠龙印伪示,遍贴通衢,禁民不准剃发带帽」。佚名庚申避难日记述太平天国克常熟后事也说:「近日长毛连发告示,禁止剃发,如有剃者或修去半段者,即要穿去」。佚名日记述太平天国克太仓事说:「现在各处不准剃头,伪忠王有告示」。给外国人以如此美好的观感。
靴由典金靴衙制造,也有定制。靴都方头。天王、东王、北王都黄缎靴,以绣龙条数分等差。翼、燕、豫三王都素黄靴。自侯至指挥素红靴。自将军至两司马都黑靴〔二〕。
凡打仗兵士必穿号衣,戴竹盔,著平头薄底红鞋。位尊与有职的穿红黄小袄,著黄鞋。至於平时,夏天多穿窄袖衣,宽脚裤,有职的穿红黄衫,其馀除白色不穿外,常就原衣杂色,或做短衫,或做坎肩,尤爱黑色,幼童有穿红蓝裤的。军中书写人员称为先生,准穿长衫,著鞋袜,小馆札黑绸包巾,大馆扎黄包巾,没有腰牌号褂〔一〕。妇女短衫长裤,禁穿裙〔二〕,以便於劳动和作战
以上系建都天京后,至天京事变前的冠服制度。至于太平天国后期,立政无章,官制层出叠架,大纲紊乱,难于稽考。兹为戏剧舞台、电影艺术、美术创作等各方面在塑造太平天国人物形象时检查方便起见,特分条列详表于下〔三〕:
太平天国因篆文人民不能普遍认识,故所刻玺印都用宋体字正书,四方刻阳文,云龙边,留正中一行,另镌一线边,刻官爵名于其中,并没有印信关防等字样。
太平天国冠制,有喜庆朝会大事则戴盔,叫做角帽。天王和诸王角帽又叫做金冠。诸官角帽又叫朝帽。金冠用纸骨家制作,雕镂龙凤,粘贴金泊,冠前立花绣冠额一,如扇面式,花绣递分等差,中列金字王号。朝帽也是纸骨贴金制成,帽额中列职衔,其花绣也递分等差。凡职衔加有功勋、平湖、监试各功绩的,也标在帽额上。金冠、朝帽上的龙,又以节数分等差:王九节,侯、相七节,检点、指挥、将军五节,总制、监军、军帅三节。这是金冠、朝帽的制度。其秋冬平时所戴的风帽,也绣以金冠、朝帽上的制度,帽额全同角帽的额,花绣递分等差,亦列职位衔。天王和诸王金黄风帽,侯至两司马都红风帽黄边,两司马风帽镶一寸黄边,官大一级,黄边加宽二分,加至侯,黄边宽至三寸二分。其中又分花素绣绒,自两司马上至师帅素黄绸边,自军帅上至将军花绸黄边,自指挥上至侯则用黄绒绣成黄边,深浅相间,形如水纹。夏日则别有凉帽。自天王至两司马帽胎都同毗卢帽式而稍狭,四围帽沿如莲花瓣,帽顶四面挖空如意云头,帽上龙凤狮虎,则以角帽上所有之物,悉移置凉帽之上,后缀一长柄五彩圆光,下缀黄绥绿绥,拖出冠外五、六寸,通体都薄竹片编札,用五色纱绸糊成。华美悦目〔一〕。
二朝仪
幼天王洪天贵福玉玺
太平天国袍服分黄龙袍、红袍、黄、红马褂数种。其袍式如无袖盖窄袖一裹圆袍。从天王至丞相都黄龙袍,检点素黄袍,从指挥至两马都素红袍。其等差则于黄、红马褂内花绣分别。自天王至指挥黄马褂都绣团龙,在前面正中一团绣职衔于其中。自将军至监军黄马褂前后绣牡丹二团,自军帅至旅帅红马褂前后绣牡丹二团,都绣职衔于前面团内。卒长、两司马红马褂,不绣花,前后刷印二团,写职衔于团内。其职衔的字也分金字、红字、黑字,如角帽的制度。袍服都由各典袍衙、绣锦衙制造〔一〕。
太平天国冠服制度表
东王、西王印长六寸六分,阔三寸三分,云龙边。东王印中一行刻「太平天国」四字,下改双行,以「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为一行,「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为一行,下接「杨秀清」三字居中。西王印也双行并列。南王、北王、翼王印字则单行居中。燕王、豫王印、侯印字都单行。但必击以姓名,如「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太平天国真忠报国佐天侯陈承瑢」。东王至燕王印长各递减二分,阔递减一分。侯印长减四分,阔减二分。
幼天王玉玺用青白玉做成,径21.8厘米,高4.0厘米,纽高7.0厘米强,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共三十八字,宋体正书,上方右角已断,用粘补合。现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女官冠服,同男官制度。冬月戴风帽,夏月戴绣花纱罗围帽,如草帽形,空顶,露发髻在外,当有定制,今失考〔一〕。
天王玺龙凤双纽。诸王印龙纽,侯印象纽,丞相印麟纽。丞相以下印曾议定分狮、豹、熊、虎诸纽为等差,但当时人所见各木印并未刻纽。至于晚期广封诸王,其王印据昭王黄文英说三等以上王印双龙双凤,四等王印仅有双凤,其详已不可考。又晚期所加天奖、朝将、神将、主将、义、安、福、燕、豫诸爵各印,其体制等差如何也难于稽考了〔一〕。
中国从古以来,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化,包括衣冠制度,源远流长,一向为各族所共同受护的。清朝入关,下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迫各族削发垂辫,改变中华衣冠古制,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施行民族压逼政策。太平天国起义,声讨清朝残暴,就首先指出毁灭中华衣冠古制的罪行说:「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一〕。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在批进位改制禀里也说「衣冠原有古制,自胡人以外夷之装,变中国之服,左衽贵羞,等威莫辨。遂使凝旒端冕之风,不复见于今日,正笏垂绅之度,徒想象于形容」〔二〕。所以太平天国于辛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拥戴洪秀全即天王位建立国家那一天,就宣布留发易服作为革命最鲜明的标志〔三〕,其后每逢克复一地,就首先下令留发易服,禁止剃发〔四〕以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革命的政权。各地各族起义,也都留发易服以为响应。
节选自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
天王洪秀全玉玺
天王玉玺用青白玉做成,径20.4厘米,高2.7厘米,纽高7.4厘米,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共四十四字,宋体正书。现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一玺印
自丞相至两司马,印中一行,但刻衔不系姓名。因为丞相以下是因事而设的职官,与王侯是专为赏功而设的对爵不同,故不系姓名,如天官正丞相则刻「太平天国天官正丞相」。各衔都首缀「太平天国」四字,诸印都同。凡杂职及各典官职同何官,印的长短即同何官,其印也但刻衔而不系姓名。
三冠服
太平天国行中国古代长跪的礼仪,凡打躬叩首都叫做妖礼,虽天王礼拜敬天父,群臣太平天国史卷三十一朝天王,也止长跪。天朝必有大喜庆事始朝会。东王有事面奏,也必请旨批定日期。届时东王率各官毕集,舆马填塞街市,天朝门洞开,大门外立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东、北、翼、燕、豫诸王得进见,虽佐天侯陈承瑢也不得望见颜色。侯以次都排列在大门内,引赞官呼跪就一齐跪,左右史跪在阶下,待蔬递茶。通赞官呼曰:「天王有旨,诏从官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观已毕,站立两边。」礼毕,从官如仪起立,过了一刻,东王奏完事出,转身向内而立,各官都跪其后,又呼万岁三次,然后退朝。此外,天王寿辰,世子满月等喜事,东王例具奏请朝观。天王每批「勤理天事,便是朝见也」。至于礼拜日,从臣惟具本请安而已〔一〕。
说明
王侯印凡笔划粗肥的地方,都中空如飞白体。诸王都金印,侯、天官正丞相银印,国宗提督军务印用银包,以下都木印。丞相印长五寸,阔二寸五分,以次至两司马,每降一级,减长二分半,其阔都对折,如指挥印长四寸五分,阔即二寸二分半。凡金银印其质都极薄,金印用金匣金匙钥,银印用银匣银匙钥。
] 太平天国礼制
太平天国玺有金■〔一〕玉玺之分。天王金■八寸见方,四面云龙,中空一行,刻「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九字。左首角上镌一「金」字,右首角上镌一「■」字。左首边上刻「奉天诛妖」四字,右首边上刻「斩邪留正」四字。此■不是紧要诏旨不用。另有三寸六分见方一玺,四面龙纹,中刻「旨准」二字,凡批答奏章及旨准刊行各书都钤此玺〔二〕。又金■一方,上镌「太平天国万岁金■」八字〔三〕,于天京失陷时,被劫归清军机处〔四〕,后被盗熔为金条〔五〕。天王玉玺一方,用青白玉做成,径二○·四厘米,高二·七厘米,纽高七·四厘米,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上镌「玉平玉玺。天父上帝,恩和辑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舆笃。八位万岁,真王贵福。永定乾坤,永锡天录」四十四字〔一〕。幼主玉玺一方,径二一·八厘米,高四·○厘米,纽高七·○厘米强,其制作与天王玉玺同,上镌「皇上帝\督|基带主真幼主作主」等三十八字。这两方玉玺,今尚存,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说明
太平天国的发式,用丝绒编成绦子,紧札发根后,将发挽髻,以所馀的绦子盘在髻上。定制将军以上用五彩丝绒编挽,将军以下用红绿丝绳编挽。没有职位短发的打红辫线,发长过尺的挽髻贯以银簪,也有札纲巾和披发的〔一〕。英国中校吴士礼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有一段述所见太平天国发式说:「他们仍有辫子,不过并非只打后发,即前发也留长打成辫样而兼参以很多的红丝线,因此辫子甚大,盘绕于头上时,形式甚为可观。另有一方法为他们所常用者即以黄绸或蓝布巾裹头——连辫子及前头一并包之,而以或真或假的珠子装饰前额。中国人的头颅形状本是不大美观的,但上言后一种之裹头法却给他们以一种经典的装束,有如希腊女神之像」〔二〕。太平天国的发式,不仅一扫猪尾巴的讥笑,而且还分宜县志卷十五记太平天国克分宜事说:「禁民剃发,……犯者黥面,反缚游街」。陆筠海角续编记太平天国克常熟事说:「用蟠龙印伪示,遍贴通衢,禁民不准剃发带帽」。佚名庚申避难日记述太平天国克常熟后事也说:「近日长毛连发告示,禁止剃发,如有剃者或修去半段者,即要穿去」。佚名日记述太平天国克太仓事说:「现在各处不准剃头,伪忠王有告示」。给外国人以如此美好的观感。
靴由典金靴衙制造,也有定制。靴都方头。天王、东王、北王都黄缎靴,以绣龙条数分等差。翼、燕、豫三王都素黄靴。自侯至指挥素红靴。自将军至两司马都黑靴〔二〕。
凡打仗兵士必穿号衣,戴竹盔,著平头薄底红鞋。位尊与有职的穿红黄小袄,著黄鞋。至於平时,夏天多穿窄袖衣,宽脚裤,有职的穿红黄衫,其馀除白色不穿外,常就原衣杂色,或做短衫,或做坎肩,尤爱黑色,幼童有穿红蓝裤的。军中书写人员称为先生,准穿长衫,著鞋袜,小馆札黑绸包巾,大馆扎黄包巾,没有腰牌号褂〔一〕。妇女短衫长裤,禁穿裙〔二〕,以便於劳动和作战
以上系建都天京后,至天京事变前的冠服制度。至于太平天国后期,立政无章,官制层出叠架,大纲紊乱,难于稽考。兹为戏剧舞台、电影艺术、美术创作等各方面在塑造太平天国人物形象时检查方便起见,特分条列详表于下〔三〕:
太平天国因篆文人民不能普遍认识,故所刻玺印都用宋体字正书,四方刻阳文,云龙边,留正中一行,另镌一线边,刻官爵名于其中,并没有印信关防等字样。
太平天国冠制,有喜庆朝会大事则戴盔,叫做角帽。天王和诸王角帽又叫做金冠。诸官角帽又叫朝帽。金冠用纸骨家制作,雕镂龙凤,粘贴金泊,冠前立花绣冠额一,如扇面式,花绣递分等差,中列金字王号。朝帽也是纸骨贴金制成,帽额中列职衔,其花绣也递分等差。凡职衔加有功勋、平湖、监试各功绩的,也标在帽额上。金冠、朝帽上的龙,又以节数分等差:王九节,侯、相七节,检点、指挥、将军五节,总制、监军、军帅三节。这是金冠、朝帽的制度。其秋冬平时所戴的风帽,也绣以金冠、朝帽上的制度,帽额全同角帽的额,花绣递分等差,亦列职位衔。天王和诸王金黄风帽,侯至两司马都红风帽黄边,两司马风帽镶一寸黄边,官大一级,黄边加宽二分,加至侯,黄边宽至三寸二分。其中又分花素绣绒,自两司马上至师帅素黄绸边,自军帅上至将军花绸黄边,自指挥上至侯则用黄绒绣成黄边,深浅相间,形如水纹。夏日则别有凉帽。自天王至两司马帽胎都同毗卢帽式而稍狭,四围帽沿如莲花瓣,帽顶四面挖空如意云头,帽上龙凤狮虎,则以角帽上所有之物,悉移置凉帽之上,后缀一长柄五彩圆光,下缀黄绥绿绥,拖出冠外五、六寸,通体都薄竹片编札,用五色纱绸糊成。华美悦目〔一〕。
二朝仪
幼天王洪天贵福玉玺
太平天国袍服分黄龙袍、红袍、黄、红马褂数种。其袍式如无袖盖窄袖一裹圆袍。从天王至丞相都黄龙袍,检点素黄袍,从指挥至两马都素红袍。其等差则于黄、红马褂内花绣分别。自天王至指挥黄马褂都绣团龙,在前面正中一团绣职衔于其中。自将军至监军黄马褂前后绣牡丹二团,自军帅至旅帅红马褂前后绣牡丹二团,都绣职衔于前面团内。卒长、两司马红马褂,不绣花,前后刷印二团,写职衔于团内。其职衔的字也分金字、红字、黑字,如角帽的制度。袍服都由各典袍衙、绣锦衙制造〔一〕。
太平天国冠服制度表
东王、西王印长六寸六分,阔三寸三分,云龙边。东王印中一行刻「太平天国」四字,下改双行,以「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为一行,「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为一行,下接「杨秀清」三字居中。西王印也双行并列。南王、北王、翼王印字则单行居中。燕王、豫王印、侯印字都单行。但必击以姓名,如「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太平天国真忠报国佐天侯陈承瑢」。东王至燕王印长各递减二分,阔递减一分。侯印长减四分,阔减二分。
幼天王玉玺用青白玉做成,径21.8厘米,高4.0厘米,纽高7.0厘米强,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共三十八字,宋体正书,上方右角已断,用粘补合。现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女官冠服,同男官制度。冬月戴风帽,夏月戴绣花纱罗围帽,如草帽形,空顶,露发髻在外,当有定制,今失考〔一〕。
天王玺龙凤双纽。诸王印龙纽,侯印象纽,丞相印麟纽。丞相以下印曾议定分狮、豹、熊、虎诸纽为等差,但当时人所见各木印并未刻纽。至于晚期广封诸王,其王印据昭王黄文英说三等以上王印双龙双凤,四等王印仅有双凤,其详已不可考。又晚期所加天奖、朝将、神将、主将、义、安、福、燕、豫诸爵各印,其体制等差如何也难于稽考了〔一〕。
中国从古以来,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化,包括衣冠制度,源远流长,一向为各族所共同受护的。清朝入关,下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迫各族削发垂辫,改变中华衣冠古制,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施行民族压逼政策。太平天国起义,声讨清朝残暴,就首先指出毁灭中华衣冠古制的罪行说:「夫中国有中国之形像,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兽也。中国有中国之衣冠,今满洲另置顶戴,坏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一〕。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在批进位改制禀里也说「衣冠原有古制,自胡人以外夷之装,变中国之服,左衽贵羞,等威莫辨。遂使凝旒端冕之风,不复见于今日,正笏垂绅之度,徒想象于形容」〔二〕。所以太平天国于辛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拥戴洪秀全即天王位建立国家那一天,就宣布留发易服作为革命最鲜明的标志〔三〕,其后每逢克复一地,就首先下令留发易服,禁止剃发〔四〕以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革命的政权。各地各族起义,也都留发易服以为响应。
节选自罗尔纲著《太平天国史》
天王洪秀全玉玺
天王玉玺用青白玉做成,径20.4厘米,高2.7厘米,纽高7.4厘米,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共四十四字,宋体正书。现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一玺印
自丞相至两司马,印中一行,但刻衔不系姓名。因为丞相以下是因事而设的职官,与王侯是专为赏功而设的对爵不同,故不系姓名,如天官正丞相则刻「太平天国天官正丞相」。各衔都首缀「太平天国」四字,诸印都同。凡杂职及各典官职同何官,印的长短即同何官,其印也但刻衔而不系姓名。
三冠服
太平天国行中国古代长跪的礼仪,凡打躬叩首都叫做妖礼,虽天王礼拜敬天父,群臣太平天国史卷三十一朝天王,也止长跪。天朝必有大喜庆事始朝会。东王有事面奏,也必请旨批定日期。届时东王率各官毕集,舆马填塞街市,天朝门洞开,大门外立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东、北、翼、燕、豫诸王得进见,虽佐天侯陈承瑢也不得望见颜色。侯以次都排列在大门内,引赞官呼跪就一齐跪,左右史跪在阶下,待蔬递茶。通赞官呼曰:「天王有旨,诏从官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观已毕,站立两边。」礼毕,从官如仪起立,过了一刻,东王奏完事出,转身向内而立,各官都跪其后,又呼万岁三次,然后退朝。此外,天王寿辰,世子满月等喜事,东王例具奏请朝观。天王每批「勤理天事,便是朝见也」。至于礼拜日,从臣惟具本请安而已〔一〕。
说明
王侯印凡笔划粗肥的地方,都中空如飞白体。诸王都金印,侯、天官正丞相银印,国宗提督军务印用银包,以下都木印。丞相印长五寸,阔二寸五分,以次至两司马,每降一级,减长二分半,其阔都对折,如指挥印长四寸五分,阔即二寸二分半。凡金银印其质都极薄,金印用金匣金匙钥,银印用银匣银匙钥。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