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千面梻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李颂巾的父母接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返回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母亲因为接受不了女儿失踪的打击,整宿整宿无眠,频繁产生幻觉,最终患上了失心疯,逮着扎辫子的女孩就要上前抱着认成自己闺女。奶奶因没有照看好孙女儿,一度自责,内心愧疚 ,不到半年也郁郁而终了。颂巾的父亲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想法,照顾起妻子的起居,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村子。
王琁到现在还能深刻的记得一个并不熟悉的同学-李颂巾。
“哎,李颂巾,你跟俺俩一块从村儿中间走吧?”王琁大声得呼喊着,可是李颂巾,只是回头看了下,并未回答,甩了下辫子,又扭头径直走开了。
“去岗上看摊儿了,妹刚刚睡着,你们别吵她。”
但是,对李颂巾的深刻记忆,却突破了这两点,源于对这个年轻生命骤然终结的惋惜。
附近的几个村子,几十年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少女失踪所打破,一时间各家各户惶惶不安,乡镇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从此取消了小学生早读制,上学路上渐渐被家长繁忙的接送身影所取代。
“你爸妈没在家?”燕燕四下环顾着。
事发之后,各种不同的谣言层出不穷,不断在附近村落酝酿、发酵、散播。有的说女孩是被拍花子的偷走了,也有的说女孩是被拐到云南卖到深山给人当媳妇儿了;还有的说女孩可能遭遇不测,已经被杀害不在人世了。
松坡夫妻俩当晚从邻居那边了解大致情况,知道是前院燕燕拿了钱,当晚就去找她父母,可是燕燕死不承认是自己拿的。王琁爸妈本来只是想讨个说法,谁知燕燕她爹一气之下抽出皮带一顿爆打,根本拦不住。
刚满 11岁的小姑娘哪里承受得了这样的惩罚,哭着说所有零钱都被她买玩具、买零食花完了。
王琁记得那时在县城上初二,时间刚过初夏,正好赶上周五下午放假,同往常一样,乘坐返回陈庄的公共汽车往家里赶。当汽车快行驶到小河郭村西北方向北岗路与屏桐路前400多米处,前方路面被警车和红白相间的隔离带围了起来,很多车辆都被迫掉头,或者临时变更了线路。
现在回忆起来,王琁依旧不能理解这个偷钱的贼究竟是谁。
沥青路面已经被警察用钉耙、铁锨刨开了一片,道路周围到处散落着沥青渣子和水泥块,一侧堆积着半人多高的黄
一个孩子的失踪,对于无关紧要的人来说只是多了一重恐怖,多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对受害人家庭却造成了不可扭转的毁灭性打击。
有好多次,刚到邻村地界没多久,她们总能看到李颂巾扎着个红领巾,不紧不慢的从南边小路往学校方向走。
老太太好像并没有从老师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双手抹泪、身躯佝偻、脚步蹒跚着走了。
王琁和李颂巾是隔壁村,王琁所在的村子小,也就住了三四十户人家,所以村子里边是没有学校的,村里的小孩要想上学,就得徒步走上三四里路到李颂巾所居住的小河郭村。
李颂巾,头发黄白相间,皮肤异常白皙,人送外号“白毛女”,有段时间王琁和她隔着路道坐隔壁桌,也曾仔细的观察过,她的睫毛都有不少隐约发白的,私下同学们都流传说她有什么遗传病。所以,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学校,很少能看到她有玩得要好的朋友,总是孤零零的。
大多数人对小学同学记忆深刻的情况,无外乎有两种,也是两个极端;一种是记得学习特别好、品学兼优的,另一种则是行为最差劲儿的。就比如王琁就深刻记得他们班一连几年一直跟自己争第一的男孩郭亚昆,虽然很少能争的过他,但是依旧记忆深刻;另外一种,就是这个同学特别调皮特别坏,就比如郭学通,一个动不动追着小女孩骂街、动不动就往女孩文具盒里塞毛毛虫、动不动往同学桌兜儿里扔癞蛤蟆的反骨儿童。
其实放眼当下,城镇化高速运转,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城市生活,对生存的渴望,已不再是满足于种着那一亩三分地;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迫使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为了生存不得不由所在的偏远农村往发达的城市务工转移。
日子差不多这样平淡的过了一年多,也是在一个深秋的季节,下午预备铃刚刚敲响不久,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太太,身穿深紫色毛衣,头发、衣服上都沾着一缕缕细小的芦苇絮絮,双手比划神情慌张的向老师诉说着什么,隔着窗户,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好奇的往外看。
“那不是颂巾她奶奶吗?”一个男孩惊讶的说。
王琁父母见孩子伤成这样,也不好多说什么,悻悻离开了。
小河郭大概有二百多户人家,在周围村子里边算是个大村儿了,平时王琁所在的村子陈庄,孩子们都是沿着一条黄泥小路艰难的开始一天的求学之路。
“你说,她就不害怕嘛?大人们都说南边小路的池塘,小莫她妈是从哪里跳河自杀的,水声哗哗的,都说一到晚上有水鬼呢。”说完,姗姗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她。
秋尽冬初,记得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候,当时还有早读课,上课时间大致在早上5:30-7:00,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附近村子的小孩儿,起得早,天又黑,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便利的交通工具,大家一般都习惯约上邻里同伴一起步行去学校。
随后校园广播里、附近各村的广播、村口瓦屋下的公示栏,到处都能听到、看到有关寻找李颂巾的信息。
月光如水般洒在寂静的庭院,墙角的竹叶在随风摆动,沙沙作响。老旧的松木门,“吱呀”一生被打开,王琁从回忆被拉到现实,发现自己已被抱到了里屋的大床上。
“钱在哪儿?”燕燕在床头枕头附近一边翻找一边问。
王琁到现在一直都不能理解,她和姗姗上小学期间,都是惧怕四周夜晚的田野,也数不清多少次是飞奔着跑向邻村有人家的地方,李颂巾难道就不害怕嘛?当时到小河郭学校上学,村子中央有条大路直通学校,南边有条小路绕过水塘也能到,一般小伙伴们都喜欢走村中间的大道,热闹也觉着安全。
“走,带我们拿。”燕燕一把跩起王琁,轻轻打开栅栏门,三个人蹑手蹑脚进了屋。
女孩的失踪过去好多年了,当大家觉得这一事件即将成为解不开的谜,意外却来临了。
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窗,王琁好奇的往外观察着。
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儿童的成长带来了很多的隐患,甚至存在生命危险。
“快睡吧,睡一觉就没事了。”建坡慈爱的摸了摸女孩儿的头。
王琁平时经常会看到父母收摊子回来,总会小心翼翼的数着一叠叠钞票,并把钞票分类放在里边的黑色公文包里。
“你管她干啥,看都不搭理咱倆,这丫头脾气怪着哩,咱们赶紧走吧。”说话间姗姗便拉着王琁走开了。
就小河郭村名来说,可能跟很多同龄人疑虑相似,王琁也有着类似的困惑,一个村子的命名,为什么叫小河郭呢?长大后,才慢慢了解,小河郭村里边大多数人姓氏为郭(据传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姓氏分支),村子北边有一条蜿蜒东流的小河,名为澧河;当地人不经意将“小河过”与“小河郭”谐音化,便有了这个独特的名字。这些也是听附近的老人们偶尔闲聊说起,具体由来很难考证,暂且听听作罢。
王琁惊恐万分,泪水划过脸颊,硬生生的点了点头。
大人觉得是王琁太懦弱,那么轻易就被燕燕撺掇;也有嘲笑燕燕这么大孩子还手脚不干净;千人千言,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这个贼,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个时代经济来源少,父母多奔波在外,留守儿童更多成为了别人欺负的对象。
夏季天早,早读上学,天都大亮,田里有不少人在除草、摘菜的;到了秋冬季节,天寒夜长,有时候早上起来,四周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上学路上,有时候打开手电,一束光亮能直插云霄,这是现代都市生活再也看不到的景象。现在还总能回想起来,那时的夜真是黑的纯粹,没有斑斓霓虹,更没有车水马龙。
长大后,王琁一有时间,更愿意往乡下老家跑,因为哪里居住着很多跟父母年纪相仿的老人。平时,年轻的劳动力除了逢年过节,已经很少能够在农村看到。
唯独李颂巾是个例外,每次偶然碰到她,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王琁胆子小,上早读,总要去喊上东边的同班好友陈姗姗,好组团壮胆。过了小渠坝,路程差不多就走了三分之一,小路北边的麦田里还有一片坟冢,一堆堆杂乱的分布着,黢黑一片,偶尔还会闪出数点鬼火磷光,胆小的两人,背起书包一阵狂跑,直到跑到邻村小河郭有人家的地界儿才渐渐放慢脚步。
也曾听班里同学说过,李颂巾还有一个哥哥住校上初中,爸爸妈妈好像常年在深圳那边打工,家里一般是爷爷奶奶照看。在那个年代,对传统的农村人来讲,上学都是要花好多钱的,光靠种地一年没多少收入,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为了生计,父母至少一方,或者双方都会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哎呦,还不少钱,这还差不多。”燕燕从里边掏出大大小小的纸币,也顾不上数,一把塞进自己口袋。刚要转身离开,却又用手使劲儿拧起王琁的耳朵,凑上去:“不准告诉你爸妈俺俩来过,敢说一个字儿,我把恁妹妹抱扔了,你信不信?”。
彼时的王琁年纪尚小,对钞票金额,并没有太大的概念,她只是天真的知道,每次跟妈妈去小卖店,拿着钱可以换好吃的,并不知道父母争这些钱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这个时候我们大家才下意识的看向颂巾的座位,恍然意识到,一天都没见她来上课了。
王琁躺下,慢慢静静地睡沉了。
“在红色衣柜里边,衣服下面的黑包里。”王琁胆怯的说。
这件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 李颂巾的父母接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返回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母亲因为接受不了女儿失踪的打击,整宿整宿无眠,频繁产生幻觉,最终患上了失心疯,逮着扎辫子的女孩就要上前抱着认成自己闺女。奶奶因没有照看好孙女儿,一度自责,内心愧疚 ,不到半年也郁郁而终了。颂巾的父亲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想法,照顾起妻子的起居,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村子。
王琁到现在还能深刻的记得一个并不熟悉的同学-李颂巾。
“哎,李颂巾,你跟俺俩一块从村儿中间走吧?”王琁大声得呼喊着,可是李颂巾,只是回头看了下,并未回答,甩了下辫子,又扭头径直走开了。
“去岗上看摊儿了,妹刚刚睡着,你们别吵她。”
但是,对李颂巾的深刻记忆,却突破了这两点,源于对这个年轻生命骤然终结的惋惜。
附近的几个村子,几十年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少女失踪所打破,一时间各家各户惶惶不安,乡镇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从此取消了小学生早读制,上学路上渐渐被家长繁忙的接送身影所取代。
“你爸妈没在家?”燕燕四下环顾着。
事发之后,各种不同的谣言层出不穷,不断在附近村落酝酿、发酵、散播。有的说女孩是被拍花子的偷走了,也有的说女孩是被拐到云南卖到深山给人当媳妇儿了;还有的说女孩可能遭遇不测,已经被杀害不在人世了。
松坡夫妻俩当晚从邻居那边了解大致情况,知道是前院燕燕拿了钱,当晚就去找她父母,可是燕燕死不承认是自己拿的。王琁爸妈本来只是想讨个说法,谁知燕燕她爹一气之下抽出皮带一顿爆打,根本拦不住。
刚满 11岁的小姑娘哪里承受得了这样的惩罚,哭着说所有零钱都被她买玩具、买零食花完了。
王琁记得那时在县城上初二,时间刚过初夏,正好赶上周五下午放假,同往常一样,乘坐返回陈庄的公共汽车往家里赶。当汽车快行驶到小河郭村西北方向北岗路与屏桐路前400多米处,前方路面被警车和红白相间的隔离带围了起来,很多车辆都被迫掉头,或者临时变更了线路。
现在回忆起来,王琁依旧不能理解这个偷钱的贼究竟是谁。
沥青路面已经被警察用钉耙、铁锨刨开了一片,道路周围到处散落着沥青渣子和水泥块,一侧堆积着半人多高的黄
一个孩子的失踪,对于无关紧要的人来说只是多了一重恐怖,多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对受害人家庭却造成了不可扭转的毁灭性打击。
有好多次,刚到邻村地界没多久,她们总能看到李颂巾扎着个红领巾,不紧不慢的从南边小路往学校方向走。
老太太好像并没有从老师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复,双手抹泪、身躯佝偻、脚步蹒跚着走了。
王琁和李颂巾是隔壁村,王琁所在的村子小,也就住了三四十户人家,所以村子里边是没有学校的,村里的小孩要想上学,就得徒步走上三四里路到李颂巾所居住的小河郭村。
李颂巾,头发黄白相间,皮肤异常白皙,人送外号“白毛女”,有段时间王琁和她隔着路道坐隔壁桌,也曾仔细的观察过,她的睫毛都有不少隐约发白的,私下同学们都流传说她有什么遗传病。所以,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学校,很少能看到她有玩得要好的朋友,总是孤零零的。
大多数人对小学同学记忆深刻的情况,无外乎有两种,也是两个极端;一种是记得学习特别好、品学兼优的,另一种则是行为最差劲儿的。就比如王琁就深刻记得他们班一连几年一直跟自己争第一的男孩郭亚昆,虽然很少能争的过他,但是依旧记忆深刻;另外一种,就是这个同学特别调皮特别坏,就比如郭学通,一个动不动追着小女孩骂街、动不动就往女孩文具盒里塞毛毛虫、动不动往同学桌兜儿里扔癞蛤蟆的反骨儿童。
其实放眼当下,城镇化高速运转,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城市生活,对生存的渴望,已不再是满足于种着那一亩三分地;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迫使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为了生存不得不由所在的偏远农村往发达的城市务工转移。
日子差不多这样平淡的过了一年多,也是在一个深秋的季节,下午预备铃刚刚敲响不久,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太太,身穿深紫色毛衣,头发、衣服上都沾着一缕缕细小的芦苇絮絮,双手比划神情慌张的向老师诉说着什么,隔着窗户,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好奇的往外看。
“那不是颂巾她奶奶吗?”一个男孩惊讶的说。
王琁父母见孩子伤成这样,也不好多说什么,悻悻离开了。
小河郭大概有二百多户人家,在周围村子里边算是个大村儿了,平时王琁所在的村子陈庄,孩子们都是沿着一条黄泥小路艰难的开始一天的求学之路。
“你说,她就不害怕嘛?大人们都说南边小路的池塘,小莫她妈是从哪里跳河自杀的,水声哗哗的,都说一到晚上有水鬼呢。”说完,姗姗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她。
秋尽冬初,记得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候,当时还有早读课,上课时间大致在早上5:30-7:00,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附近村子的小孩儿,起得早,天又黑,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便利的交通工具,大家一般都习惯约上邻里同伴一起步行去学校。
随后校园广播里、附近各村的广播、村口瓦屋下的公示栏,到处都能听到、看到有关寻找李颂巾的信息。
月光如水般洒在寂静的庭院,墙角的竹叶在随风摆动,沙沙作响。老旧的松木门,“吱呀”一生被打开,王琁从回忆被拉到现实,发现自己已被抱到了里屋的大床上。
“钱在哪儿?”燕燕在床头枕头附近一边翻找一边问。
王琁到现在一直都不能理解,她和姗姗上小学期间,都是惧怕四周夜晚的田野,也数不清多少次是飞奔着跑向邻村有人家的地方,李颂巾难道就不害怕嘛?当时到小河郭学校上学,村子中央有条大路直通学校,南边有条小路绕过水塘也能到,一般小伙伴们都喜欢走村中间的大道,热闹也觉着安全。
“走,带我们拿。”燕燕一把跩起王琁,轻轻打开栅栏门,三个人蹑手蹑脚进了屋。
女孩的失踪过去好多年了,当大家觉得这一事件即将成为解不开的谜,意外却来临了。
透过公交车的玻璃窗,王琁好奇的往外观察着。
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儿童的成长带来了很多的隐患,甚至存在生命危险。
“快睡吧,睡一觉就没事了。”建坡慈爱的摸了摸女孩儿的头。
王琁平时经常会看到父母收摊子回来,总会小心翼翼的数着一叠叠钞票,并把钞票分类放在里边的黑色公文包里。
“你管她干啥,看都不搭理咱倆,这丫头脾气怪着哩,咱们赶紧走吧。”说话间姗姗便拉着王琁走开了。
就小河郭村名来说,可能跟很多同龄人疑虑相似,王琁也有着类似的困惑,一个村子的命名,为什么叫小河郭呢?长大后,才慢慢了解,小河郭村里边大多数人姓氏为郭(据传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姓氏分支),村子北边有一条蜿蜒东流的小河,名为澧河;当地人不经意将“小河过”与“小河郭”谐音化,便有了这个独特的名字。这些也是听附近的老人们偶尔闲聊说起,具体由来很难考证,暂且听听作罢。
王琁惊恐万分,泪水划过脸颊,硬生生的点了点头。
大人觉得是王琁太懦弱,那么轻易就被燕燕撺掇;也有嘲笑燕燕这么大孩子还手脚不干净;千人千言,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这个贼,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个时代经济来源少,父母多奔波在外,留守儿童更多成为了别人欺负的对象。
夏季天早,早读上学,天都大亮,田里有不少人在除草、摘菜的;到了秋冬季节,天寒夜长,有时候早上起来,四周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上学路上,有时候打开手电,一束光亮能直插云霄,这是现代都市生活再也看不到的景象。现在还总能回想起来,那时的夜真是黑的纯粹,没有斑斓霓虹,更没有车水马龙。
长大后,王琁一有时间,更愿意往乡下老家跑,因为哪里居住着很多跟父母年纪相仿的老人。平时,年轻的劳动力除了逢年过节,已经很少能够在农村看到。
唯独李颂巾是个例外,每次偶然碰到她,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王琁胆子小,上早读,总要去喊上东边的同班好友陈姗姗,好组团壮胆。过了小渠坝,路程差不多就走了三分之一,小路北边的麦田里还有一片坟冢,一堆堆杂乱的分布着,黢黑一片,偶尔还会闪出数点鬼火磷光,胆小的两人,背起书包一阵狂跑,直到跑到邻村小河郭有人家的地界儿才渐渐放慢脚步。
也曾听班里同学说过,李颂巾还有一个哥哥住校上初中,爸爸妈妈好像常年在深圳那边打工,家里一般是爷爷奶奶照看。在那个年代,对传统的农村人来讲,上学都是要花好多钱的,光靠种地一年没多少收入,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为了生计,父母至少一方,或者双方都会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哎呦,还不少钱,这还差不多。”燕燕从里边掏出大大小小的纸币,也顾不上数,一把塞进自己口袋。刚要转身离开,却又用手使劲儿拧起王琁的耳朵,凑上去:“不准告诉你爸妈俺俩来过,敢说一个字儿,我把恁妹妹抱扔了,你信不信?”。
彼时的王琁年纪尚小,对钞票金额,并没有太大的概念,她只是天真的知道,每次跟妈妈去小卖店,拿着钱可以换好吃的,并不知道父母争这些钱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这个时候我们大家才下意识的看向颂巾的座位,恍然意识到,一天都没见她来上课了。
王琁躺下,慢慢静静地睡沉了。
“在红色衣柜里边,衣服下面的黑包里。”王琁胆怯的说。
这件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