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防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青防己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听便宜师父说,这也是本朝流行起来的新型出题方式,又称之为截搭题。
为了他的政绩,张廷和讲述起当初朝廷传达下来的诏令。
最后魏平安则是借“大学之道”提出“有道而学”这个观点,并阐述“有道而学”的重要性。
乙班内。
豹隐南山,远山避恶。
《农门贵子(科举)》
“这次的制艺题未免出的太难了吧,乙班之前从来没出过这么难的题,原句本来就短小精悍,是一文总纲,题目更是只有短短四个字,破题都难以找角度。”
因为五月田假在即。
魏平安看向黄修文,发现他整张小脸都是苦兮兮的,看起来此次考的就不太如意,劝慰了一番后,才无奈地摇
距离上次上巳文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转眼间就来到四月末,学堂季考之日。
本来二哥那一脉曾在朝为官,只是后来二哥因上谏劝桑令被贬到辽东都司,并于前两年在辽东都司病逝,方家在朝中便彻底没了人。
又歇过好一会儿后,观察其中每股确实是对偶骈文,无多字和少字,才将其誊抄到新的纸张上。
吴观我心头疑惑,下意识捋一把胡子。
不过,题还是要回答。
学堂以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假、正月年假为界,分为三季,如二三四月为第一季,其中每季会有季考,在每季末尾几日,而魏平安正面临着四月末的季考。
……
等张廷和离去后,吴观我才又劝道,“朝廷下令,那必然是要上交一些藏书的,免得被人惦记。”
制艺题从四书五经中选题。
这是从丙班刚升上乙班的学子们聚在一起讨论。
魏平安看到后疑惑加震惊,内心疯狂想吐槽。
张廷和继续说道:“吴先生,方夫子,归鹤先生,上面还说过:将各书叙列目录,注系某朝某人所著,书中要旨何在,简明开载,具折奏闻。”
收拾好笔墨纸砚,装入书袋,魏平安正打算和一旁罗学兄和不远处的修文兄告别后离开,却先被黄修文拦住了去路。
然后又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继续下笔写道:“尝思天之所以责于人者大矣哉。生人之理无不同……何也?则大学之道不讲也。大学者,所以进小学于广大精微之地……”
也就是魏平安前世常听说的“八股文”。
包括那些没有登上正史上的书,阐述百家学问的书,各类诗文专集,尤其是那些有名望的人的著书,都要采集。
吴观我先行开口,暗中还拦着方何唐和黄归鹤两人说话。
另一边,三人犹豫。
罢了,还是稳妥些,只选一些诸子文注之类的藏书交上去。
“那是制艺题,周夫子教学时提到过的,你不会没听吧?”
学堂季考也是周夫子提出的。
“啊?完了完了……”
“不久前的上谕: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
太祖皇帝当年曾下过求贤令,因为前朝文人不愿在本朝为官,说了一句“既然不愿意到本朝为官,那便送他们去前朝”后,便是一阵血流成河。
“我等自然愿意。”
但是这些还不够,还要扯一面从前先圣的大旗,魏平安继续下笔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魏平安万万没想到。
这道“大学之道”,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题,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
方何唐无奈一笑,说道:“张大人你是知道的,方家如今也不过是普通人家,哪有知道求书令的渠道。”
“是故先王之教人也,必使之上而何以继神灵之统,下而何以回气数之偏,无不融会贯通……先王之教人也,又必使之内而何以为措行之基,外而何以满推暨之量,无不笃实践履……”
日月如梭。
和之前月考不一样。
用一个反问提出大学之道的重要性。
周夫子在后面藏了个大的。
它将四书五经中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
但是,吴观我突然想起之前的天山遁卦。
夫子,这就是一次季考,至于丢出这么难的题吗?
然后看向方何唐和黄归鹤两人。
大意就是说上面为了方便后人学习,想要编篆出一部汇集诸多书籍、条目明了的大典,所以向民间求书。
“这上交藏书,可是能在圣上面前露脸的事,那不仅是自己,整个家族说不准也能受益。”
大意是指大学的宗旨是弘扬光明正大的美好品德,革除旧的不好的品德,然后推以及人,去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在周夫子走后,乙班内学子几乎全在叫苦连天。
另一边。
“平安,你考得如何。”
“是啊,当看到这个题目后,我手都软了,以前的制艺题题目虽然短,但好歹原文有一大段,今日我找了半晌才破题。”
乙班前不久刚讲完《论语》,本次季考前面的帖经题和墨义题都出自《大学》《论语》中,对于魏平安来说,这些他早看过百八十遍,虽有几道题比较难,但也是手到擒来。
张廷和语气中满是规劝。
夫子,您这么玩可不太友好了。
他思考着诏令里的话,心中总是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
“你好歹还破题写了,那道题我作答时自己都不敢写下去,毕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写得有多离谱。”
魏平安思考半晌,先抽出一张纸拟作草稿。
《四书章句集注》中言: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亲,当作新,新者,革其旧之谓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魏平安最近也是更加努力,积极备考,想拿个好成绩回去,只是坐在乙班座位上,他发现周夫子此次出的题不同往常。
然后提出“大学”是“进小学于广大精微之地”,所以说“大学”是必讲的,“大学之道”是必讲的。
良久之后,做完这一道题的魏平安长叹一口气,额角全是细密汗水。
不过还好,魏平安曾经听周夫子在教学中提到过制艺题,他的便宜师父柳掌柜偶尔也说过一些制艺题。
除却二十道帖经题,五道墨义题外,周夫子抛弃了试帖诗,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道制艺题。
“张大人,我只不过是一布衣,朝中无人,确实是不知道求书令的事情,就是不知何唐兄、归鹤兄可曾知道?”吴观我摇头否认道。
好在他有两位恩师。
“有道而学乃统乎天人性命之体,穷居不损即其大行不加者也……所谓大而无外者此也 ;有道而学乃神乎人己忠恕之用,放之四海而准……所谓大而非夸者此也。”
“……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往今来著作之丰,无虑数千家,或逸名山,未登正史,今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
它是每场科举必考的题,分为两部分,四书义和五经义,其中五经义又常称之为经义题;制艺题其回答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
“最后那道题是什么,怎么感觉和前面的帖经和墨义题不太一样,我直接默写了《大学》原文,应该不会出错吧。”一个学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可刚才我总是心慌,又想到之前的天山遁卦,何唐兄,归鹤兄,此次求书令所选书籍还是要稳妥些,切记避讳。”
“我只接触过几次制艺题,但也能感觉到周夫子此次出的制艺题有些难,不好破题,而且按以往来说,乙班应当是四书学完后才会出制艺题,没想到周夫子提前了。”
紧接着黄修文眉头皱起。
这是原乙班众人聚在一起抱怨。
要以“大学之道”这一句为主,且不能涉及后三句,于是魏平安下笔先写道:
见三人都谈及不知道求书令。
朝廷下的令,这可不好拒绝。
大意是说四书五经中选入《大学》来教化人,便是特地显现出“大学”是有道理的。
?
“圣经以大学教人,而特揭其有道焉。”
魏平安以“大学”这两字来破题。
想到这里,魏平安有些心累。
“张大人你也是知道的,我大堂侄虽在京为官,但也只是个七品官,事务繁忙,路途遥远,甚少回来,平常连书信也要十天半个月的,哪有其他渠道去知道这求书令。”黄归鹤也苦笑回道。
而如今上面,明显是一脉相承。
但周夫子既然截去后面的那三句,只留下“大学之题”,很明显作答便不能涉及另外三句,只能在“大学之题”上发挥。
编篆大典确实是有利于后学。
万一被传到上面去,引起像当年太祖皇帝在世时一样的事,那可就不好了。
“可别成第二个乌台诗案。”
并让各布政司的布政使和学政,积极督促下去。
虽然不知道这道题的成绩,但魏平安确实是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和思考,即使是再来一次,估计也不如这次回答好。
他明年期满,正想着今年拼一把,弄个好政绩,说不定明年能升迁到府城里去呢,所以可以说是低下姿态了。
题目是——大学之道。
不曾想两人也是矢口否认。
重心也放到族学的建设中。
首先是破题。
但是……
] 听便宜师父说,这也是本朝流行起来的新型出题方式,又称之为截搭题。
为了他的政绩,张廷和讲述起当初朝廷传达下来的诏令。
最后魏平安则是借“大学之道”提出“有道而学”这个观点,并阐述“有道而学”的重要性。
乙班内。
豹隐南山,远山避恶。
《农门贵子(科举)》
“这次的制艺题未免出的太难了吧,乙班之前从来没出过这么难的题,原句本来就短小精悍,是一文总纲,题目更是只有短短四个字,破题都难以找角度。”
因为五月田假在即。
魏平安看向黄修文,发现他整张小脸都是苦兮兮的,看起来此次考的就不太如意,劝慰了一番后,才无奈地摇
距离上次上巳文会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转眼间就来到四月末,学堂季考之日。
本来二哥那一脉曾在朝为官,只是后来二哥因上谏劝桑令被贬到辽东都司,并于前两年在辽东都司病逝,方家在朝中便彻底没了人。
又歇过好一会儿后,观察其中每股确实是对偶骈文,无多字和少字,才将其誊抄到新的纸张上。
吴观我心头疑惑,下意识捋一把胡子。
不过,题还是要回答。
学堂以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假、正月年假为界,分为三季,如二三四月为第一季,其中每季会有季考,在每季末尾几日,而魏平安正面临着四月末的季考。
……
等张廷和离去后,吴观我才又劝道,“朝廷下令,那必然是要上交一些藏书的,免得被人惦记。”
制艺题从四书五经中选题。
这是从丙班刚升上乙班的学子们聚在一起讨论。
魏平安看到后疑惑加震惊,内心疯狂想吐槽。
张廷和继续说道:“吴先生,方夫子,归鹤先生,上面还说过:将各书叙列目录,注系某朝某人所著,书中要旨何在,简明开载,具折奏闻。”
收拾好笔墨纸砚,装入书袋,魏平安正打算和一旁罗学兄和不远处的修文兄告别后离开,却先被黄修文拦住了去路。
然后又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继续下笔写道:“尝思天之所以责于人者大矣哉。生人之理无不同……何也?则大学之道不讲也。大学者,所以进小学于广大精微之地……”
也就是魏平安前世常听说的“八股文”。
包括那些没有登上正史上的书,阐述百家学问的书,各类诗文专集,尤其是那些有名望的人的著书,都要采集。
吴观我先行开口,暗中还拦着方何唐和黄归鹤两人说话。
另一边,三人犹豫。
罢了,还是稳妥些,只选一些诸子文注之类的藏书交上去。
“那是制艺题,周夫子教学时提到过的,你不会没听吧?”
学堂季考也是周夫子提出的。
“啊?完了完了……”
“不久前的上谕: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
太祖皇帝当年曾下过求贤令,因为前朝文人不愿在本朝为官,说了一句“既然不愿意到本朝为官,那便送他们去前朝”后,便是一阵血流成河。
“我等自然愿意。”
但是这些还不够,还要扯一面从前先圣的大旗,魏平安继续下笔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魏平安万万没想到。
这道“大学之道”,出自《大学》中“大学之题,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
方何唐无奈一笑,说道:“张大人你是知道的,方家如今也不过是普通人家,哪有知道求书令的渠道。”
“是故先王之教人也,必使之上而何以继神灵之统,下而何以回气数之偏,无不融会贯通……先王之教人也,又必使之内而何以为措行之基,外而何以满推暨之量,无不笃实践履……”
日月如梭。
和之前月考不一样。
用一个反问提出大学之道的重要性。
周夫子在后面藏了个大的。
它将四书五经中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
但是,吴观我突然想起之前的天山遁卦。
夫子,这就是一次季考,至于丢出这么难的题吗?
然后看向方何唐和黄归鹤两人。
大意就是说上面为了方便后人学习,想要编篆出一部汇集诸多书籍、条目明了的大典,所以向民间求书。
“这上交藏书,可是能在圣上面前露脸的事,那不仅是自己,整个家族说不准也能受益。”
大意是指大学的宗旨是弘扬光明正大的美好品德,革除旧的不好的品德,然后推以及人,去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在周夫子走后,乙班内学子几乎全在叫苦连天。
另一边。
“平安,你考得如何。”
“是啊,当看到这个题目后,我手都软了,以前的制艺题题目虽然短,但好歹原文有一大段,今日我找了半晌才破题。”
乙班前不久刚讲完《论语》,本次季考前面的帖经题和墨义题都出自《大学》《论语》中,对于魏平安来说,这些他早看过百八十遍,虽有几道题比较难,但也是手到擒来。
张廷和语气中满是规劝。
夫子,您这么玩可不太友好了。
他思考着诏令里的话,心中总是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
“你好歹还破题写了,那道题我作答时自己都不敢写下去,毕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写得有多离谱。”
魏平安思考半晌,先抽出一张纸拟作草稿。
《四书章句集注》中言: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亲,当作新,新者,革其旧之谓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魏平安最近也是更加努力,积极备考,想拿个好成绩回去,只是坐在乙班座位上,他发现周夫子此次出的题不同往常。
然后提出“大学”是“进小学于广大精微之地”,所以说“大学”是必讲的,“大学之道”是必讲的。
良久之后,做完这一道题的魏平安长叹一口气,额角全是细密汗水。
不过还好,魏平安曾经听周夫子在教学中提到过制艺题,他的便宜师父柳掌柜偶尔也说过一些制艺题。
除却二十道帖经题,五道墨义题外,周夫子抛弃了试帖诗,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道制艺题。
“张大人,我只不过是一布衣,朝中无人,确实是不知道求书令的事情,就是不知何唐兄、归鹤兄可曾知道?”吴观我摇头否认道。
好在他有两位恩师。
“有道而学乃统乎天人性命之体,穷居不损即其大行不加者也……所谓大而无外者此也 ;有道而学乃神乎人己忠恕之用,放之四海而准……所谓大而非夸者此也。”
“……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往今来著作之丰,无虑数千家,或逸名山,未登正史,今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
它是每场科举必考的题,分为两部分,四书义和五经义,其中五经义又常称之为经义题;制艺题其回答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
“最后那道题是什么,怎么感觉和前面的帖经和墨义题不太一样,我直接默写了《大学》原文,应该不会出错吧。”一个学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可刚才我总是心慌,又想到之前的天山遁卦,何唐兄,归鹤兄,此次求书令所选书籍还是要稳妥些,切记避讳。”
“我只接触过几次制艺题,但也能感觉到周夫子此次出的制艺题有些难,不好破题,而且按以往来说,乙班应当是四书学完后才会出制艺题,没想到周夫子提前了。”
紧接着黄修文眉头皱起。
这是原乙班众人聚在一起抱怨。
要以“大学之道”这一句为主,且不能涉及后三句,于是魏平安下笔先写道:
见三人都谈及不知道求书令。
朝廷下的令,这可不好拒绝。
大意是说四书五经中选入《大学》来教化人,便是特地显现出“大学”是有道理的。
?
“圣经以大学教人,而特揭其有道焉。”
魏平安以“大学”这两字来破题。
想到这里,魏平安有些心累。
“张大人你也是知道的,我大堂侄虽在京为官,但也只是个七品官,事务繁忙,路途遥远,甚少回来,平常连书信也要十天半个月的,哪有其他渠道去知道这求书令。”黄归鹤也苦笑回道。
而如今上面,明显是一脉相承。
但周夫子既然截去后面的那三句,只留下“大学之题”,很明显作答便不能涉及另外三句,只能在“大学之题”上发挥。
编篆大典确实是有利于后学。
万一被传到上面去,引起像当年太祖皇帝在世时一样的事,那可就不好了。
“可别成第二个乌台诗案。”
并让各布政司的布政使和学政,积极督促下去。
虽然不知道这道题的成绩,但魏平安确实是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和思考,即使是再来一次,估计也不如这次回答好。
他明年期满,正想着今年拼一把,弄个好政绩,说不定明年能升迁到府城里去呢,所以可以说是低下姿态了。
题目是——大学之道。
不曾想两人也是矢口否认。
重心也放到族学的建设中。
首先是破题。
但是……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农门贵子(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青防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农门贵子(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