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仲实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并非是天可汗不愿意给契丹人好处,实在是这些遥辇人竟然未经天可汗的允许,私自阖族迁徙,幸亏镇北营李俊处置得当,不然势必会在大唐北疆兴起一番腥风血雨。
此时,又是高力士,拿着安思顺新呈上来的一封书信读给玄宗皇帝。
看来,安思顺确实没有和安禄山或哥舒翰结亲的打算了。
朔方都护府可盖不住这大事,无论如何也要上报朝廷,最起码要让皇帝提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行。
是,你遥辇人和李俊于新年前在武川商订了婚事不假,可李俊话也说得明白,这亲事要待开春之后,他亲自上报给丰州刺史颜季明,由颜刺史出面代替李俊的父母提亲才对呀?
即日起,恢复武川镇旧制,擢升李俊为武川镇守,加封为正五品的镇北将军,统领镇北新军。
安思顺得偿所愿,总算实现了出将入相的夙愿,更得到了北平郡王的头衔,以后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面对安禄山和哥舒翰了。
安思顺在给皇帝的上奏中,只是委婉地想给李俊讨一个正七品或从六品的官阶,好从校尉跨越式升为旅帅或将军,以便名正言顺地管制武川堡寨和镇北营。
丰州府衙培养镇北营有功,刺史颜季明官阶升为从四品,长史范文峰官阶升为正五品,兵马史贺鲁铁加官阶升为从五品,另赏赐三人珠宝和丝绸无数。
唐明皇这几天心情很是舒畅,接连传来的好消息让他神清气爽,连贵妃都夸赞他这几天好生神勇,害她走起路来腰都有些疼。
太难了,这几年过得真的太难了。
要说这一封赏里落了谁,那自然就是远道而来的遥辇人了。
唐明皇这段时间正看杨国忠碍眼,对其奏折未置可否。
二人于是好一番分析,把其中的利害关系仔细分析了一遍,最后又是由安思顺亲自提笔,将李俊北上一行的经历写了个详细明白,并把武川会盟书和李怀坚亲笔的陈情信也附带上。信中最后是请求朝廷给李俊封个赏,别的不要,只要和安思顺的庶女安雅成婚即可。
那我们这些人,待在丰州城里,又不知道你们在武川干过些什么?
第一,这遥辇人李俊的婚事,目前只是在阴山北地定下来,阴山以南的唐人并不知晓。而如果李俊有了官身,更需要上报朝廷知道。如果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借着安思顺下嫁女儿的名义,由皇帝出面赐了婚,就是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地方,问题也是出在他安思顺的身上。他皇帝不过是看在安思顺劳苦功高的份上,赏他一分薄面罢了。
唐明皇可不这么想。
第二,唐明皇要借着李俊和安雅的婚事,给到处乱跑的遥辇俎里,也就是那个让他头疼的李怀秀添些堵,不比他天可汗屈尊派公主和亲更好?皇帝当然很清楚,那和亲的公主,现在还困在半路上呢!既然你李怀秀自己都改了名,把松漠都督职位都辞去了,我皇室的公主也不用再跟你去草原上受罪去了!更何况,天下人皆知,但凡派公主和亲的,都是没办法的办法,丢的是皇家的人。诗云“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难道真有哪个皇帝,愿意背负和亲这个骂名?
安思顺老泪纵横,跪在传旨的太监面前,久久不愿起身。
如今天下的军权,都掌握在各大节度使手中。按制来说,正六品以下的军衔,默认由节度使授予即可,只在最后给朝廷走个流程就行。
唐明皇也想考较考较安思顺的能力,如若借安思顺和朔方军之力,朝堂可以钳制天下各大节度使,那唐明皇不介意让安思顺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拔安思顺做个左相,分一分杨国忠的权。
即日起,镇北营升格为镇北军,满编兵额八千,擢升金山、薛海涯、雷子、白展瑞、汪平为正六品的折冲都尉,擢升张振海、阿史那为从六品的游骑将军,另擢升镇北营队正和副将若干人为左、右果毅都尉。
……
安思顺听郭子仪这么一说,当时便豁然开朗:对,就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草原共主天可汗目前只能不赏不罚,需要以观后效,待日后契丹公主遥辇凤珍和李俊成亲之时,再行封赏。
李隆基越发觉得这个年过得好生舒心,他直言告诉高力士,需让朝堂拿个章程出来,他要当着天下人的面,对李俊和镇北营好好犒赏!
皇帝的旨意和封赏传到了朔方,从灵州到丰州,从朔方军到镇北营,全都轰动了。
待屋里只剩下安思顺和郭子仪的时候,安思顺问道:“那女子毕竟是遥辇人的公主,我等如今这番,说出来是不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擢升中受降城兵马史秦洪为朔方右厢兵马史,兼任中受降城兵马史,加封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
远在阴山北地的李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婚事,竟然牵动了整个大唐的命脉。
安思顺当时便心情大好,大手一挥,让几个年轻人找安雅去耍,他要和郭子仪好好谋划一番。
李隆基边听边点头,烦人的安思顺终于变回懂事的安爱卿了。信中写着有关镇北营和李俊的事情,和管彤汇报来的一般无二,并无任何添油加醋的地方,这一点让唐明皇分外满意。
擢升朔方都护府节度副使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加封为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
可实际上呢?就拿安禄山的范阳军和高仙芝的安西军为例,现在居然连正五品将军的军衔,都出自于节度使之手了!
天宝十四年,正月二十二,京师长安。
安思顺自己反复看了几遍还不放心,又让郭子仪好生检查了几遍。二人最后相视而笑,安思顺叫来心腹信使,快马加鞭地将这封书信送往长安。
擢升朔方右厢兵马史郭子仪为朔方节度副使,加封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加封朔方左厢兵马史仆固怀恩为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
皇帝正欲借此收拢一下节度使的权柄,刚好可以拿李俊的封赏开这个头,也好堵住天下所有节度使之口,把大唐边军从六品以上的封赏大权,再度收回中央!
天宝十四年,正月二十六。
安思顺一听,细想了一下,李俊收服遥辇部这事可不小。尤其是当他们得知,对手竟然是皇帝赐过名的松漠都督李怀秀,李俊还拉着万余遥辇人在武川河边会了盟,这事情确实有些大。
厚赏了宣旨太监的安思顺,大手一挥,下令从朔方军选调年龄不超过十八岁、军衔在旅帅之下的少壮将士两千人,全部拨入镇北新军,即日起由镇北营
当高力士念到,要请皇上给李俊和安雅赐婚时,李隆基竟高兴地从龙椅上站起来鼓掌道:“好啊!好啊!”
朔方军收服契丹遥辇人有功,擢升安思顺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回京入户部任尚书职,加封为北平郡王,遥领朔方都护府一应军政事务。
他唐明皇要让天下所有的将士们都知道,军队里所有将士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于大唐皇帝的恩宠,而绝非是来自于某个所谓的封疆节度!
这一番封赏之中,李俊当然是受益最大的一人,直接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小校尉,升级为正五品的大将军。此道旨意一出,必将大大刺激大唐各个边军,之后边塞诸将的心里,对皇权的崇拜将无以复加。
安思顺洋洋洒洒写了好长一封信,其言辞之恳切,大大超乎自己的预料。
换句话说,安大帅在你们订婚前就亲自替李俊做了主,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这么一来,反倒是李俊和安雅的婚事订在前面才对吧?
安思顺不知道,皇帝如今正死死盯着他,看他到底要拿安雅的婚事如何行事。如今听闻安思顺竟然要把安雅许配给李俊,而不是安庆绪和哥舒晃,或是大唐任何一个封疆大吏之子,他李隆基对安思顺悬着的最后一颗戒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而李俊这小伙子,李隆基这两天早已记在心里。他当然听管彤说过,李俊为了安抚契丹人,和遥辇人的公主订了婚。但是,如果真按照安思顺的提议,给李俊和安雅赐了婚,皇帝倒是觉得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有什么话让草原人的天可汗说出来,那遥辇人还有什么话可说?
第三,唐明皇更可以借李俊和安雅的婚事,就此在李怀秀和安思顺两人中间埋个钉子,让他二人心里都不舒服。唐明皇大可以敕两个女子同为正妻,这样一来,两个女子必将会互相争宠互相竞争,这样反倒让一个封疆大吏、一个契丹枭雄不能彻底合流,这样的局面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阿史那一句无心之言,恰恰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安思顺一旦拿定了主意,要重新讨取皇帝的信重,凡事便对唐明皇不再遮遮掩掩。更何况安雅的名声,早已经由凤临阁的“有凤来仪”传遍黄河南北,他安思顺就是想遮掩也遮掩不住了。倒不如开诚布公拿出来和皇帝讲开了,让皇帝看看,他安思顺对这个女儿的期望值,也不过就是朔方治下的一个不入流的小小校尉而已。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不有心人的一番骚操作,倒把李俊和安雅的婚事给订在前面了。
郭子仪笑道:“大帅,您若觉得自己出这个头会名不正言不顺,何不借着给镇北营请功的机会,把俊哥儿和大小姐的婚事给皇上报上去,求个皇上的赐婚,算作对收服遥辇部的赏赐。这样一来,岂不是可以堵住天下人之口?”
唐明皇下了旨意: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皇帝这一道旨意,彻底把朔方军七品以上任命大权拿了回来。
即日起,封安思顺之女安雅为正五品的武川县君,并由皇帝赐婚,许配给武川镇守李俊为妻。
杨国忠上表,说我朝自张九龄以来,再无边地将领入朝为相之例。皇上此举,会让各地节度使对进入朝堂生出觊觎之心,非长治久安之计。
此时已升为中书令的杨国忠,对皇帝给予朔方军、镇北营和李俊的厚赏无可非议,但对安思顺入主户部大为不满。
] 并非是天可汗不愿意给契丹人好处,实在是这些遥辇人竟然未经天可汗的允许,私自阖族迁徙,幸亏镇北营李俊处置得当,不然势必会在大唐北疆兴起一番腥风血雨。
此时,又是高力士,拿着安思顺新呈上来的一封书信读给玄宗皇帝。
看来,安思顺确实没有和安禄山或哥舒翰结亲的打算了。
朔方都护府可盖不住这大事,无论如何也要上报朝廷,最起码要让皇帝提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行。
是,你遥辇人和李俊于新年前在武川商订了婚事不假,可李俊话也说得明白,这亲事要待开春之后,他亲自上报给丰州刺史颜季明,由颜刺史出面代替李俊的父母提亲才对呀?
即日起,恢复武川镇旧制,擢升李俊为武川镇守,加封为正五品的镇北将军,统领镇北新军。
安思顺得偿所愿,总算实现了出将入相的夙愿,更得到了北平郡王的头衔,以后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面对安禄山和哥舒翰了。
安思顺在给皇帝的上奏中,只是委婉地想给李俊讨一个正七品或从六品的官阶,好从校尉跨越式升为旅帅或将军,以便名正言顺地管制武川堡寨和镇北营。
丰州府衙培养镇北营有功,刺史颜季明官阶升为从四品,长史范文峰官阶升为正五品,兵马史贺鲁铁加官阶升为从五品,另赏赐三人珠宝和丝绸无数。
唐明皇这几天心情很是舒畅,接连传来的好消息让他神清气爽,连贵妃都夸赞他这几天好生神勇,害她走起路来腰都有些疼。
太难了,这几年过得真的太难了。
要说这一封赏里落了谁,那自然就是远道而来的遥辇人了。
唐明皇这段时间正看杨国忠碍眼,对其奏折未置可否。
二人于是好一番分析,把其中的利害关系仔细分析了一遍,最后又是由安思顺亲自提笔,将李俊北上一行的经历写了个详细明白,并把武川会盟书和李怀坚亲笔的陈情信也附带上。信中最后是请求朝廷给李俊封个赏,别的不要,只要和安思顺的庶女安雅成婚即可。
那我们这些人,待在丰州城里,又不知道你们在武川干过些什么?
第一,这遥辇人李俊的婚事,目前只是在阴山北地定下来,阴山以南的唐人并不知晓。而如果李俊有了官身,更需要上报朝廷知道。如果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借着安思顺下嫁女儿的名义,由皇帝出面赐了婚,就是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地方,问题也是出在他安思顺的身上。他皇帝不过是看在安思顺劳苦功高的份上,赏他一分薄面罢了。
唐明皇可不这么想。
第二,唐明皇要借着李俊和安雅的婚事,给到处乱跑的遥辇俎里,也就是那个让他头疼的李怀秀添些堵,不比他天可汗屈尊派公主和亲更好?皇帝当然很清楚,那和亲的公主,现在还困在半路上呢!既然你李怀秀自己都改了名,把松漠都督职位都辞去了,我皇室的公主也不用再跟你去草原上受罪去了!更何况,天下人皆知,但凡派公主和亲的,都是没办法的办法,丢的是皇家的人。诗云“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难道真有哪个皇帝,愿意背负和亲这个骂名?
安思顺老泪纵横,跪在传旨的太监面前,久久不愿起身。
如今天下的军权,都掌握在各大节度使手中。按制来说,正六品以下的军衔,默认由节度使授予即可,只在最后给朝廷走个流程就行。
唐明皇也想考较考较安思顺的能力,如若借安思顺和朔方军之力,朝堂可以钳制天下各大节度使,那唐明皇不介意让安思顺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提拔安思顺做个左相,分一分杨国忠的权。
即日起,镇北营升格为镇北军,满编兵额八千,擢升金山、薛海涯、雷子、白展瑞、汪平为正六品的折冲都尉,擢升张振海、阿史那为从六品的游骑将军,另擢升镇北营队正和副将若干人为左、右果毅都尉。
……
安思顺听郭子仪这么一说,当时便豁然开朗:对,就是这么个理儿!
所以,草原共主天可汗目前只能不赏不罚,需要以观后效,待日后契丹公主遥辇凤珍和李俊成亲之时,再行封赏。
李隆基越发觉得这个年过得好生舒心,他直言告诉高力士,需让朝堂拿个章程出来,他要当着天下人的面,对李俊和镇北营好好犒赏!
皇帝的旨意和封赏传到了朔方,从灵州到丰州,从朔方军到镇北营,全都轰动了。
待屋里只剩下安思顺和郭子仪的时候,安思顺问道:“那女子毕竟是遥辇人的公主,我等如今这番,说出来是不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擢升中受降城兵马史秦洪为朔方右厢兵马史,兼任中受降城兵马史,加封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
远在阴山北地的李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婚事,竟然牵动了整个大唐的命脉。
安思顺当时便心情大好,大手一挥,让几个年轻人找安雅去耍,他要和郭子仪好好谋划一番。
李隆基边听边点头,烦人的安思顺终于变回懂事的安爱卿了。信中写着有关镇北营和李俊的事情,和管彤汇报来的一般无二,并无任何添油加醋的地方,这一点让唐明皇分外满意。
擢升朔方都护府节度副使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加封为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
可实际上呢?就拿安禄山的范阳军和高仙芝的安西军为例,现在居然连正五品将军的军衔,都出自于节度使之手了!
天宝十四年,正月二十二,京师长安。
安思顺自己反复看了几遍还不放心,又让郭子仪好生检查了几遍。二人最后相视而笑,安思顺叫来心腹信使,快马加鞭地将这封书信送往长安。
擢升朔方右厢兵马史郭子仪为朔方节度副使,加封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加封朔方左厢兵马史仆固怀恩为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
皇帝正欲借此收拢一下节度使的权柄,刚好可以拿李俊的封赏开这个头,也好堵住天下所有节度使之口,把大唐边军从六品以上的封赏大权,再度收回中央!
天宝十四年,正月二十六。
安思顺一听,细想了一下,李俊收服遥辇部这事可不小。尤其是当他们得知,对手竟然是皇帝赐过名的松漠都督李怀秀,李俊还拉着万余遥辇人在武川河边会了盟,这事情确实有些大。
厚赏了宣旨太监的安思顺,大手一挥,下令从朔方军选调年龄不超过十八岁、军衔在旅帅之下的少壮将士两千人,全部拨入镇北新军,即日起由镇北营
当高力士念到,要请皇上给李俊和安雅赐婚时,李隆基竟高兴地从龙椅上站起来鼓掌道:“好啊!好啊!”
朔方军收服契丹遥辇人有功,擢升安思顺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回京入户部任尚书职,加封为北平郡王,遥领朔方都护府一应军政事务。
他唐明皇要让天下所有的将士们都知道,军队里所有将士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于大唐皇帝的恩宠,而绝非是来自于某个所谓的封疆节度!
这一番封赏之中,李俊当然是受益最大的一人,直接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小校尉,升级为正五品的大将军。此道旨意一出,必将大大刺激大唐各个边军,之后边塞诸将的心里,对皇权的崇拜将无以复加。
安思顺洋洋洒洒写了好长一封信,其言辞之恳切,大大超乎自己的预料。
换句话说,安大帅在你们订婚前就亲自替李俊做了主,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这么一来,反倒是李俊和安雅的婚事订在前面才对吧?
安思顺不知道,皇帝如今正死死盯着他,看他到底要拿安雅的婚事如何行事。如今听闻安思顺竟然要把安雅许配给李俊,而不是安庆绪和哥舒晃,或是大唐任何一个封疆大吏之子,他李隆基对安思顺悬着的最后一颗戒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而李俊这小伙子,李隆基这两天早已记在心里。他当然听管彤说过,李俊为了安抚契丹人,和遥辇人的公主订了婚。但是,如果真按照安思顺的提议,给李俊和安雅赐了婚,皇帝倒是觉得可谓是一石三鸟之计!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有什么话让草原人的天可汗说出来,那遥辇人还有什么话可说?
第三,唐明皇更可以借李俊和安雅的婚事,就此在李怀秀和安思顺两人中间埋个钉子,让他二人心里都不舒服。唐明皇大可以敕两个女子同为正妻,这样一来,两个女子必将会互相争宠互相竞争,这样反倒让一个封疆大吏、一个契丹枭雄不能彻底合流,这样的局面才符合大唐的利益。
阿史那一句无心之言,恰恰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安思顺一旦拿定了主意,要重新讨取皇帝的信重,凡事便对唐明皇不再遮遮掩掩。更何况安雅的名声,早已经由凤临阁的“有凤来仪”传遍黄河南北,他安思顺就是想遮掩也遮掩不住了。倒不如开诚布公拿出来和皇帝讲开了,让皇帝看看,他安思顺对这个女儿的期望值,也不过就是朔方治下的一个不入流的小小校尉而已。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不有心人的一番骚操作,倒把李俊和安雅的婚事给订在前面了。
郭子仪笑道:“大帅,您若觉得自己出这个头会名不正言不顺,何不借着给镇北营请功的机会,把俊哥儿和大小姐的婚事给皇上报上去,求个皇上的赐婚,算作对收服遥辇部的赏赐。这样一来,岂不是可以堵住天下人之口?”
唐明皇下了旨意: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皇帝这一道旨意,彻底把朔方军七品以上任命大权拿了回来。
即日起,封安思顺之女安雅为正五品的武川县君,并由皇帝赐婚,许配给武川镇守李俊为妻。
杨国忠上表,说我朝自张九龄以来,再无边地将领入朝为相之例。皇上此举,会让各地节度使对进入朝堂生出觊觎之心,非长治久安之计。
此时已升为中书令的杨国忠,对皇帝给予朔方军、镇北营和李俊的厚赏无可非议,但对安思顺入主户部大为不满。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