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仲实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唐明皇先看完密奏,长吁了一口气,喝了口热茶,稳了稳心神,才把安思顺的信件拿起来端详。
不论安思顺选择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绪,还是选择哥舒翰的二儿子哥舒晃,对他李隆基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秦洪他们探出了一条可供通行的雪路,虽是来程用的时间多了一些,足足走了半个多月。但是回程顺着原路的印迹往回走,快马加鞭的话,也就是七八天的功夫,信就能送到安思顺手上。
唐明皇不是没有动过这个打算。可是他回想一下自己这几年和安思顺的关系,贸然开这个口,怕别是把安思顺给逼地狗急跳墙,说反就给反了。
信件里把安庆绪、哥舒晃在丰州城的一切行为都奏报了上来,李隆基此时脸上阴晴不定,看不出是何心意。
不管安思顺怎么想,反正他和安禄山与哥舒翰彻底翻脸这事,最终渔利的,竟然是替皇上念信的宦官高力士。
。。。。。。
管彤,高力士的干孙子,随了高力士的姓,取名为高通。
“力士,”李隆基哽咽着对高力士说道:“你是朕的福星,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呐!”
李隆基承认,在他自己或李林甫的有意或无意的放纵下,安禄山麾下的范阳雄兵,如今已然是尾大不掉了。
唐明皇昼夜茶饭不思,每日里翘首以盼,等着高力士的密探往回送消息。
如今听说哥舒晃和安庆绪两个纨绔子弟,竟为了一个女子在丰州公然大开杀戒,他唐明皇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说完这些,李隆基大呼一声“来人”,竟当场御赐高力士为齐国公。
他怕了。
高力士闻言嚎啕跪地,不住给唐明皇磕头。他高力士对皇帝全心全意了一辈子,如今终于修成正果,竟然被加封为国公了。
世人皆以为唐明皇整日躲在宫里吃喝玩乐,流连于美色之中不能自拔,殊不知贵为大唐至高无上的圣人,北地突厥和契丹接连出了乱子,范阳和魏博两大都护府频频传出反意,而西南的吐蕃虎视眈眈,就连万里之外的大食,都在向大唐露出獠牙。
可笑,可悲,可怜,可叹啊……
所以,无论如何,除非他安思顺幡然悔悟,和安禄山彻底断绝了交情和往来,否则他李隆基决不允许出现两个姓安的走在一起的情形。
高力士连忙回复道:“许是现在阴山之路还没通,圣人再等一等消息吧。”
他李隆基不但不会让安思顺回京养老,反而还会在后面找些由头以示荣宠,毕竟这安思顺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李隆基该赏还是要赏的。
嫡子的正妻大妇,嫡子的正妻大妇,他李隆基能看不出来其中暗藏的玄机和用意吗?
因为皇帝疑心安思顺借着抚育遗孤的名义豢养死忠,高通被高力士选中,在净身前安插进了朔方的少戎军,由此改名为管彤。
管彤和铁军、马志超三人分开后,原本是想先回堡寨给李
如今河西和陇右都是他哥舒翰的旧部,而朝中也颇有一些大臣交好与这个西平郡王。如若哥舒翰和安思顺结了亲,以后安思顺岂不也会唯他哥舒翰马首是瞻?
安思顺提起笔来,给圣人上书一封,直言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痛陈哥舒翰乃两面三刀之人,说自己年岁已高,只想回长安颐养天年。
高力士屏退左右,两只手也颤颤巍巍地打开安思顺的信件:“吾皇在上,安思顺叩首以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吾皇念及老臣戎马此生,准老臣回京陪伴夫人身侧,颐养天年。”
高力士看到,李隆基脸上竟老泪纵横,安思顺这信,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唐明皇拿定了主意,一旦有奏报传来,说安思顺从安禄山和哥舒翰二人之子中做出了二选一,他皇帝就是拼了老命御驾亲征,也要把安思顺的人头亲手给砍下来,挂在灵州的城门口,让朔方全境的人都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一方地界的皇帝!
唐明皇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边塞的封疆大吏们互相抱团取暖,尤其是安禄山和安思顺。
两面三刀之人,口是心非之徒!
可怜他李隆基为此专门把安思顺晾在一边,把哥舒翰给叫去了洛阳,就是要当面探探哥舒翰的口风。
而这个西平郡王哥舒翰,看起来憨厚老实,一副耿直的模样,每每当着他的面说尽了安思顺的坏话,可是这不也屁颠儿屁颠儿去让他儿子上门提亲去了?
后来管彤送出来消息,说是阴山北地有契丹人来犯,他要随军前往武川,由此之后便断了消息,如今已然近两个月了。
唐明皇的消息也是灵通的。他对比各地送来的消息,知道李俊遇上的,想必正是让他头疼的契丹部夷离瑾遥辇俎里,也就是他御赐了汉名的松漠都督李怀秀。
安思顺一旦和安禄山结为亲家,安雅成为安庆绪的正妻大妇,那两个姓安的才真的是彻底捆绑在一辆战车上面了,拆都拆不开的那种!
正月二十,唐明皇已从洛阳返回长安,现在正在看高力士手下密探送来的信件。
哥舒翰口口声声说他和安思顺有龌龊,可是提亲的时候,这些龌龊事死哪儿去了?
皇帝原以为镇北营的领军校尉必然是安思顺的死忠,却不料这管彤送出来的消息,每当提到镇北营领军校尉,都说李俊在操练镇北营时,每谈必是大唐,从没有一丝把镇北营视作为安思顺私兵的意思,反倒时常给众将士讲说家国天下的大义,倒是让皇帝对这个小小的朔方校尉感了兴趣。
李隆基忘不了武则天看他的眼神,更忘不了太平公主对他不屑的语气。所以他李隆基励精图治数十载,就是要向世人证明,堂堂开元盛世,是他李隆基一手打造出来的!
自从一个小小的丰州镇北营校尉李俊掀起了凤临阁的风波,这个十多年并没有入了皇帝眼的安思顺庶女安雅,如今竟成了大唐达官贵人追捧的对象。更有传闻说,东平郡王安禄山和西平郡王哥舒翰,都有意求娶安雅为儿媳,且一律许诺其为嫡子的正妻大妇!
高力士见明皇如此,赶忙上前给李隆基打气:“圣人,或许安思顺一气之下,谁都不选了呢?”
可是这个哥舒翰,这时候倒是打起了太极,一说起哥舒晃和安雅之事,就顾左右而言他,全然没有了所谓忠臣该有的模样。
贵妃杨玉环见明皇日日烦忧,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不如玄宗皇帝自己把安雅收入宫中,纳为一个妃子吧。
李隆基一听高力士如此说,便也存了一番侥幸。他说高力士是他的福星,这信就由高力士念给他听吧!
管彤也是个上进的,竟然在镇北营组建不久,就被选为了李俊的亲卫,由此镇北营的一应最新消息,都能及时传到京城深宫之内大宦官高力士的手上。
包藏祸心,包藏祸心,唐明皇听到这些话时气得手都发抖。
唐明皇感慨,李林甫在位的时候,有多少事需要他自己操心?而李林甫走后,他虽然已经给了杨国忠无上的权柄,但这偌大的江山社稷,反而现出风雨飘摇之势。
天宝十四年,正月十八,丰州城。
唐明皇虽也担忧阴山北地再起刀兵,但是他也很想看看,他派出公主和亲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区区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不入流的镇北新营校尉李俊,只带了五百人的队伍,怎么去对付号称有二十万众的契丹八大部落之首的遥辇部。
唐明皇老了,再不能像年轻时骑在马背上亲征,他现在连一把长刀都抓举不起。世人皆以为君王怀抱着贵妃从此不愿早朝,殊不知他全靠虎骨和鹿茸来找回雄风,而一夜折腾下来,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一般,早起是根本不可能早起的。
正在此时,有急件又递了上来,正是安思顺的亲笔信!
没错,当天在遥辇人伙房附近,赵继业根本没有认错人,他看到的那个身影,正是他以为的“好兄弟”——管彤。
“对了,李俊那小子如今怎样了,还是没有消息吗?”李隆基心情大好,突然就想到了远在阴山北地的镇北营校尉。
唐明皇当然知道,这两个姓安的哪里是什么族人和兄弟?分明是有人刻意编造的传言罢了。但是他最担心的,恰恰是这两个姓安的越走越近。一旦东北三镇和朔方同气连枝,再向西把陇右、河西、北庭一举拿下,那大唐半壁的江山,就此将要断送在他李隆基手上。
唐明皇一颗心总算是落在肚子里,对安思顺的看法也大为改观。由此,安思顺在玄宗眼里已然没有之前那么碍眼了。用玄宗私下里和高力士的说法,这安思顺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朔方军的战力天下皆知,留着他安思顺在,对大唐还是很有用的。
这个时候,旁人怎的行为都无所谓了,关键还是要看他安思顺的心思,看他安思顺到底是会把安雅许配给谁。
话说正月十四一早,朔方都护府中受降城兵马史秦洪,就带领五百人的队伍启程离开了武川堡寨。为了尽早将武川的消息送到安思顺安大帅手上,秦洪特意选调了两名老兵,双人四马,要将消息尽早送到丰州城。
如今,不过是缺个由头罢了。
任秦洪也好,李俊也罢,他们绝对想不到,就在他们从遥辇三卫离开后,那个消失了多日的管彤,竟然在遥辇人驻地现身了。
至此,高力士终成为自秦以来,身份和地位最高的大宦官。
高力士念完安思顺的亲笔信,像是觉得自己在做梦一般,又把信反复读了七遍,然后才垂手立在李隆基身前。
这个可恶的哥舒翰,又是打的什么见不得人的鬼主意?
李隆基看着这信件,右手不停地抖,愣是没有打开这信件的勇气。
就在他李隆基心烦意乱的时候,安思顺的亲笔信到了。
至于安思顺所谓的辞官一说,唐明皇知道,这也不过是安思顺行一招以退为进的手段罢了,过几天他自会下一道旨意夺情就行。
] 唐明皇先看完密奏,长吁了一口气,喝了口热茶,稳了稳心神,才把安思顺的信件拿起来端详。
不论安思顺选择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绪,还是选择哥舒翰的二儿子哥舒晃,对他李隆基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秦洪他们探出了一条可供通行的雪路,虽是来程用的时间多了一些,足足走了半个多月。但是回程顺着原路的印迹往回走,快马加鞭的话,也就是七八天的功夫,信就能送到安思顺手上。
唐明皇不是没有动过这个打算。可是他回想一下自己这几年和安思顺的关系,贸然开这个口,怕别是把安思顺给逼地狗急跳墙,说反就给反了。
信件里把安庆绪、哥舒晃在丰州城的一切行为都奏报了上来,李隆基此时脸上阴晴不定,看不出是何心意。
不管安思顺怎么想,反正他和安禄山与哥舒翰彻底翻脸这事,最终渔利的,竟然是替皇上念信的宦官高力士。
。。。。。。
管彤,高力士的干孙子,随了高力士的姓,取名为高通。
“力士,”李隆基哽咽着对高力士说道:“你是朕的福星,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呐!”
李隆基承认,在他自己或李林甫的有意或无意的放纵下,安禄山麾下的范阳雄兵,如今已然是尾大不掉了。
唐明皇昼夜茶饭不思,每日里翘首以盼,等着高力士的密探往回送消息。
如今听说哥舒晃和安庆绪两个纨绔子弟,竟为了一个女子在丰州公然大开杀戒,他唐明皇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说完这些,李隆基大呼一声“来人”,竟当场御赐高力士为齐国公。
他怕了。
高力士闻言嚎啕跪地,不住给唐明皇磕头。他高力士对皇帝全心全意了一辈子,如今终于修成正果,竟然被加封为国公了。
世人皆以为唐明皇整日躲在宫里吃喝玩乐,流连于美色之中不能自拔,殊不知贵为大唐至高无上的圣人,北地突厥和契丹接连出了乱子,范阳和魏博两大都护府频频传出反意,而西南的吐蕃虎视眈眈,就连万里之外的大食,都在向大唐露出獠牙。
可笑,可悲,可怜,可叹啊……
所以,无论如何,除非他安思顺幡然悔悟,和安禄山彻底断绝了交情和往来,否则他李隆基决不允许出现两个姓安的走在一起的情形。
高力士连忙回复道:“许是现在阴山之路还没通,圣人再等一等消息吧。”
他李隆基不但不会让安思顺回京养老,反而还会在后面找些由头以示荣宠,毕竟这安思顺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李隆基该赏还是要赏的。
嫡子的正妻大妇,嫡子的正妻大妇,他李隆基能看不出来其中暗藏的玄机和用意吗?
因为皇帝疑心安思顺借着抚育遗孤的名义豢养死忠,高通被高力士选中,在净身前安插进了朔方的少戎军,由此改名为管彤。
管彤和铁军、马志超三人分开后,原本是想先回堡寨给李
如今河西和陇右都是他哥舒翰的旧部,而朝中也颇有一些大臣交好与这个西平郡王。如若哥舒翰和安思顺结了亲,以后安思顺岂不也会唯他哥舒翰马首是瞻?
安思顺提起笔来,给圣人上书一封,直言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痛陈哥舒翰乃两面三刀之人,说自己年岁已高,只想回长安颐养天年。
高力士屏退左右,两只手也颤颤巍巍地打开安思顺的信件:“吾皇在上,安思顺叩首以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吾皇念及老臣戎马此生,准老臣回京陪伴夫人身侧,颐养天年。”
高力士看到,李隆基脸上竟老泪纵横,安思顺这信,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唐明皇拿定了主意,一旦有奏报传来,说安思顺从安禄山和哥舒翰二人之子中做出了二选一,他皇帝就是拼了老命御驾亲征,也要把安思顺的人头亲手给砍下来,挂在灵州的城门口,让朔方全境的人都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一方地界的皇帝!
唐明皇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边塞的封疆大吏们互相抱团取暖,尤其是安禄山和安思顺。
两面三刀之人,口是心非之徒!
可怜他李隆基为此专门把安思顺晾在一边,把哥舒翰给叫去了洛阳,就是要当面探探哥舒翰的口风。
而这个西平郡王哥舒翰,看起来憨厚老实,一副耿直的模样,每每当着他的面说尽了安思顺的坏话,可是这不也屁颠儿屁颠儿去让他儿子上门提亲去了?
后来管彤送出来消息,说是阴山北地有契丹人来犯,他要随军前往武川,由此之后便断了消息,如今已然近两个月了。
唐明皇的消息也是灵通的。他对比各地送来的消息,知道李俊遇上的,想必正是让他头疼的契丹部夷离瑾遥辇俎里,也就是他御赐了汉名的松漠都督李怀秀。
安思顺一旦和安禄山结为亲家,安雅成为安庆绪的正妻大妇,那两个姓安的才真的是彻底捆绑在一辆战车上面了,拆都拆不开的那种!
正月二十,唐明皇已从洛阳返回长安,现在正在看高力士手下密探送来的信件。
哥舒翰口口声声说他和安思顺有龌龊,可是提亲的时候,这些龌龊事死哪儿去了?
皇帝原以为镇北营的领军校尉必然是安思顺的死忠,却不料这管彤送出来的消息,每当提到镇北营领军校尉,都说李俊在操练镇北营时,每谈必是大唐,从没有一丝把镇北营视作为安思顺私兵的意思,反倒时常给众将士讲说家国天下的大义,倒是让皇帝对这个小小的朔方校尉感了兴趣。
李隆基忘不了武则天看他的眼神,更忘不了太平公主对他不屑的语气。所以他李隆基励精图治数十载,就是要向世人证明,堂堂开元盛世,是他李隆基一手打造出来的!
自从一个小小的丰州镇北营校尉李俊掀起了凤临阁的风波,这个十多年并没有入了皇帝眼的安思顺庶女安雅,如今竟成了大唐达官贵人追捧的对象。更有传闻说,东平郡王安禄山和西平郡王哥舒翰,都有意求娶安雅为儿媳,且一律许诺其为嫡子的正妻大妇!
高力士见明皇如此,赶忙上前给李隆基打气:“圣人,或许安思顺一气之下,谁都不选了呢?”
可是这个哥舒翰,这时候倒是打起了太极,一说起哥舒晃和安雅之事,就顾左右而言他,全然没有了所谓忠臣该有的模样。
贵妃杨玉环见明皇日日烦忧,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不如玄宗皇帝自己把安雅收入宫中,纳为一个妃子吧。
李隆基一听高力士如此说,便也存了一番侥幸。他说高力士是他的福星,这信就由高力士念给他听吧!
管彤也是个上进的,竟然在镇北营组建不久,就被选为了李俊的亲卫,由此镇北营的一应最新消息,都能及时传到京城深宫之内大宦官高力士的手上。
包藏祸心,包藏祸心,唐明皇听到这些话时气得手都发抖。
唐明皇感慨,李林甫在位的时候,有多少事需要他自己操心?而李林甫走后,他虽然已经给了杨国忠无上的权柄,但这偌大的江山社稷,反而现出风雨飘摇之势。
天宝十四年,正月十八,丰州城。
唐明皇虽也担忧阴山北地再起刀兵,但是他也很想看看,他派出公主和亲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区区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不入流的镇北新营校尉李俊,只带了五百人的队伍,怎么去对付号称有二十万众的契丹八大部落之首的遥辇部。
唐明皇老了,再不能像年轻时骑在马背上亲征,他现在连一把长刀都抓举不起。世人皆以为君王怀抱着贵妃从此不愿早朝,殊不知他全靠虎骨和鹿茸来找回雄风,而一夜折腾下来,身子骨就像散了架一般,早起是根本不可能早起的。
正在此时,有急件又递了上来,正是安思顺的亲笔信!
没错,当天在遥辇人伙房附近,赵继业根本没有认错人,他看到的那个身影,正是他以为的“好兄弟”——管彤。
“对了,李俊那小子如今怎样了,还是没有消息吗?”李隆基心情大好,突然就想到了远在阴山北地的镇北营校尉。
唐明皇当然知道,这两个姓安的哪里是什么族人和兄弟?分明是有人刻意编造的传言罢了。但是他最担心的,恰恰是这两个姓安的越走越近。一旦东北三镇和朔方同气连枝,再向西把陇右、河西、北庭一举拿下,那大唐半壁的江山,就此将要断送在他李隆基手上。
唐明皇一颗心总算是落在肚子里,对安思顺的看法也大为改观。由此,安思顺在玄宗眼里已然没有之前那么碍眼了。用玄宗私下里和高力士的说法,这安思顺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朔方军的战力天下皆知,留着他安思顺在,对大唐还是很有用的。
这个时候,旁人怎的行为都无所谓了,关键还是要看他安思顺的心思,看他安思顺到底是会把安雅许配给谁。
话说正月十四一早,朔方都护府中受降城兵马史秦洪,就带领五百人的队伍启程离开了武川堡寨。为了尽早将武川的消息送到安思顺安大帅手上,秦洪特意选调了两名老兵,双人四马,要将消息尽早送到丰州城。
如今,不过是缺个由头罢了。
任秦洪也好,李俊也罢,他们绝对想不到,就在他们从遥辇三卫离开后,那个消失了多日的管彤,竟然在遥辇人驻地现身了。
至此,高力士终成为自秦以来,身份和地位最高的大宦官。
高力士念完安思顺的亲笔信,像是觉得自己在做梦一般,又把信反复读了七遍,然后才垂手立在李隆基身前。
这个可恶的哥舒翰,又是打的什么见不得人的鬼主意?
李隆基看着这信件,右手不停地抖,愣是没有打开这信件的勇气。
就在他李隆基心烦意乱的时候,安思顺的亲笔信到了。
至于安思顺所谓的辞官一说,唐明皇知道,这也不过是安思顺行一招以退为进的手段罢了,过几天他自会下一道旨意夺情就行。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