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唐国公二公子
精锐家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精锐家丁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杨昭想起这些,倒是双眼一亮。
毕竟,要不是当初皇祖罢黜太子杨勇,改立他的父皇,他今时今日,也不能登基为帝。
“父皇打压这些勋贵,是正确的,只可惜,并未恩威并施,且操之过急,让这些人找到了谋逆的借口与机会。”
但是,他同样也爱江山。
随国,毕竟是皇室起家的根本,分野竟然有大丧发生,这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杨昭对于这些赐予的秘册,细心钻研,不敢疏漏。
一味的纯良,那是将天下拱手相让。
太史令拿眼神小心翼翼的觑着杨昭,生怕他发作。
两者若是割舍,那他肯定会舍弃前者。
李渊,正好是自己祖母独孤伽罗的姐夫,与皇室沾亲带故,是绝对的亲信,文帝杨坚对其亦是万般信任,尤为器重,累任谯州、陇州、岐州三州刺史。
如今一看,原来当中记录过的事情,果然有太史令前来汇报了,杨昭这才放下心来。
关陇勋贵大多位高权重,荫官勋官源源不绝,始终祸及皇权,自己虽然搬来了这东都洛阳,可始终摆脱不掉关陇贵族们的控制。
可偏偏,自己的父皇却是装的一手好戏,这让杨昭心中颇为复杂。
“如今也才大业元年,《唐书》所言,那李世民现在不过七岁,还是娃娃一个,朕既已登基,命运早已改变,他的未来如何,犹未可知。”
想到这里,杨昭便会心一笑,心中的纠结,总算缓解了下来。
父皇虽然被上天收取了性命,可这该发生的事情,天象依旧存在,并未改变。
只要能规避掉古往今来那些王朝的不是,他的大隋帝国,一定能国祚绵长。
可史书中所言,这个李世民确实大才,若因此杀之,太过可惜。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我大隋的隐患,又能得来一位栋梁能臣,岂不美哉?”
所以,这个李世民,杀倒是不急着杀的。
佩服是一回事,但守护江山,那是另外一回事。
比起这些大臣所观测的天象,杨昭更相信上苍的指示。
太史令微微蹙眉。
毕竟,终结大隋帝国的,那是以唐国公李渊为首的勋贵们起兵造反的。
虽说皇祖开启了这个开皇盛世,可是,等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才发现帝国表面欣欣向荣,内里却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看来,立长还是立贤,确实不好把握。
虽然他对此事诟病甚多,可又不能说李渊全然错误。
失去了李世民,等于没有了臂膀,他这一辈子都别想成事。
杨昭微微眯眼,“朕说过了,此事不必再提,也不用将此事传扬出去,以免引起群臣不安。”
太史令刚想规劝,生怕杨昭掉以轻心,应了这个灾难,结果,杨昭却是微微抬手,制止了他。
“陛下,可是……”
虽然那个梦极有可能是真的,但是,杨昭怀疑之心,始终未消。
可是,他转念一想,既然上苍觉得他体恤民情,可以做一个好皇帝,又岂会轻而易举的也将他的性命夺去……
身为皇帝,他是爱才的。
若能将他取为己用,那一切迎刃而解。
稍有不慎,恐怕大隋原先的结局,就是教训,也难怪李渊会纠结,导致祸起萧墙。
先帝刚刚驾崩,万一这大丧,是关乎当今新皇的,这简直难以想象……
“有这样的儿子,却不立为太子,还引起了玄武门之变,让后人有样学样,李渊真是好样的……”
“虽然朕也很欣赏《唐书》当中,唐国公二公子李世民之才,若是他当皇帝,绝对是百姓之幸,可这天下,如今依然是我大隋的天下,卧榻之侧,岂能让他人酣睡……”
正当杨昭思绪翻飞的时候,太史令在下方忧心忡忡的回道:“陛下,此天象极为不利,还请陛下慎重。”
虽然起兵谋反一事,有着唐国公李渊多年的苦心经营与威望加持,可若没有二儿子李世民的鼎力相助,南征北讨,他也断然难以成功。
就算出事,也断然不是自己的问题。
经过这一回,杨昭对上苍赐予自己的秘册更加珍惜了,这完全就是苍天赐福。
这天象是近日方才显现观测得之,但先帝驾崩,那可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怎么也拉不到一块儿去……
这些勋贵本就插手朝政,权大滔天,看过了《隋书》和《旧唐书》之后,杨昭更是不敢掉以轻心了。
杨昭碎碎念了起来,对于这些事情,他真是满腔腹诽不断。
杨昭苦思冥想,始终得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
待人走后,杨昭这才若有所思的托腮,暗自苦恼。
太史令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拱手应是。
但是,若有可能,可以召到皇宫里来,悉心教导,引为亲信,以他的能力,再从小培养起对大隋的忠心,日后必定能成为帝国一代忠臣良将,绝非起兵谋逆之人。
父皇死得早,而《隋书》中,父皇却是当了十三年的皇帝。
“李世民只要忠于朕,没有了他的支持,唐国公李渊就算有这个心思,他也没有这个能力。”
毕竟,再如何弄虚作假,那本书总不会还能预测未来吧!
刚好,双方本就沾亲带故,有着充足的理由将其召到东都来,名正言顺。
杨昭虽然生性良善,可身为皇室中人,也一直被父皇杨广倚重,当初被封为太子,也绝不是那种软弱无主之人。
杨昭说道:“这恐怕是应了皇考的劫难,既然先帝已逝,此事不必再提。”
经历过父皇被苍天夺走了性命一事,杨昭还是比较相信天命的。
先帝方才驾崩,万一又传出了这个流言蜚语,唯恐朝臣异心浮动,猜测他这个新帝也可能出问题。
此前,由于《隋书》中所记述的一切,高祖文皇帝的事迹一般无二,杨昭倒是没有丝毫怀疑。www.feiyinge.com
“可是,杀了此人,防患于未然,将祸端提前解决,虽然有效,可未免太过可惜,人才难得,又找不出罪行,恐怕逼急了这些勋贵,殃及社稷根本……”
但是,对于自己父皇杨广的记录,他还是半信半疑的。
] 杨昭想起这些,倒是双眼一亮。
毕竟,要不是当初皇祖罢黜太子杨勇,改立他的父皇,他今时今日,也不能登基为帝。
“父皇打压这些勋贵,是正确的,只可惜,并未恩威并施,且操之过急,让这些人找到了谋逆的借口与机会。”
但是,他同样也爱江山。
随国,毕竟是皇室起家的根本,分野竟然有大丧发生,这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杨昭对于这些赐予的秘册,细心钻研,不敢疏漏。
一味的纯良,那是将天下拱手相让。
太史令拿眼神小心翼翼的觑着杨昭,生怕他发作。
两者若是割舍,那他肯定会舍弃前者。
李渊,正好是自己祖母独孤伽罗的姐夫,与皇室沾亲带故,是绝对的亲信,文帝杨坚对其亦是万般信任,尤为器重,累任谯州、陇州、岐州三州刺史。
如今一看,原来当中记录过的事情,果然有太史令前来汇报了,杨昭这才放下心来。
关陇勋贵大多位高权重,荫官勋官源源不绝,始终祸及皇权,自己虽然搬来了这东都洛阳,可始终摆脱不掉关陇贵族们的控制。
可偏偏,自己的父皇却是装的一手好戏,这让杨昭心中颇为复杂。
“如今也才大业元年,《唐书》所言,那李世民现在不过七岁,还是娃娃一个,朕既已登基,命运早已改变,他的未来如何,犹未可知。”
想到这里,杨昭便会心一笑,心中的纠结,总算缓解了下来。
父皇虽然被上天收取了性命,可这该发生的事情,天象依旧存在,并未改变。
只要能规避掉古往今来那些王朝的不是,他的大隋帝国,一定能国祚绵长。
可史书中所言,这个李世民确实大才,若因此杀之,太过可惜。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我大隋的隐患,又能得来一位栋梁能臣,岂不美哉?”
所以,这个李世民,杀倒是不急着杀的。
佩服是一回事,但守护江山,那是另外一回事。
比起这些大臣所观测的天象,杨昭更相信上苍的指示。
太史令微微蹙眉。
毕竟,终结大隋帝国的,那是以唐国公李渊为首的勋贵们起兵造反的。
虽说皇祖开启了这个开皇盛世,可是,等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才发现帝国表面欣欣向荣,内里却是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看来,立长还是立贤,确实不好把握。
虽然他对此事诟病甚多,可又不能说李渊全然错误。
失去了李世民,等于没有了臂膀,他这一辈子都别想成事。
杨昭微微眯眼,“朕说过了,此事不必再提,也不用将此事传扬出去,以免引起群臣不安。”
太史令刚想规劝,生怕杨昭掉以轻心,应了这个灾难,结果,杨昭却是微微抬手,制止了他。
“陛下,可是……”
虽然那个梦极有可能是真的,但是,杨昭怀疑之心,始终未消。
可是,他转念一想,既然上苍觉得他体恤民情,可以做一个好皇帝,又岂会轻而易举的也将他的性命夺去……
身为皇帝,他是爱才的。
若能将他取为己用,那一切迎刃而解。
稍有不慎,恐怕大隋原先的结局,就是教训,也难怪李渊会纠结,导致祸起萧墙。
先帝刚刚驾崩,万一这大丧,是关乎当今新皇的,这简直难以想象……
“有这样的儿子,却不立为太子,还引起了玄武门之变,让后人有样学样,李渊真是好样的……”
“虽然朕也很欣赏《唐书》当中,唐国公二公子李世民之才,若是他当皇帝,绝对是百姓之幸,可这天下,如今依然是我大隋的天下,卧榻之侧,岂能让他人酣睡……”
正当杨昭思绪翻飞的时候,太史令在下方忧心忡忡的回道:“陛下,此天象极为不利,还请陛下慎重。”
虽然起兵谋反一事,有着唐国公李渊多年的苦心经营与威望加持,可若没有二儿子李世民的鼎力相助,南征北讨,他也断然难以成功。
就算出事,也断然不是自己的问题。
经过这一回,杨昭对上苍赐予自己的秘册更加珍惜了,这完全就是苍天赐福。
这天象是近日方才显现观测得之,但先帝驾崩,那可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怎么也拉不到一块儿去……
这些勋贵本就插手朝政,权大滔天,看过了《隋书》和《旧唐书》之后,杨昭更是不敢掉以轻心了。
杨昭碎碎念了起来,对于这些事情,他真是满腔腹诽不断。
杨昭苦思冥想,始终得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
待人走后,杨昭这才若有所思的托腮,暗自苦恼。
太史令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拱手应是。
但是,若有可能,可以召到皇宫里来,悉心教导,引为亲信,以他的能力,再从小培养起对大隋的忠心,日后必定能成为帝国一代忠臣良将,绝非起兵谋逆之人。
父皇死得早,而《隋书》中,父皇却是当了十三年的皇帝。
“李世民只要忠于朕,没有了他的支持,唐国公李渊就算有这个心思,他也没有这个能力。”
毕竟,再如何弄虚作假,那本书总不会还能预测未来吧!
刚好,双方本就沾亲带故,有着充足的理由将其召到东都来,名正言顺。
杨昭虽然生性良善,可身为皇室中人,也一直被父皇杨广倚重,当初被封为太子,也绝不是那种软弱无主之人。
杨昭说道:“这恐怕是应了皇考的劫难,既然先帝已逝,此事不必再提。”
经历过父皇被苍天夺走了性命一事,杨昭还是比较相信天命的。
先帝方才驾崩,万一又传出了这个流言蜚语,唯恐朝臣异心浮动,猜测他这个新帝也可能出问题。
此前,由于《隋书》中所记述的一切,高祖文皇帝的事迹一般无二,杨昭倒是没有丝毫怀疑。www.feiyinge.com
“可是,杀了此人,防患于未然,将祸端提前解决,虽然有效,可未免太过可惜,人才难得,又找不出罪行,恐怕逼急了这些勋贵,殃及社稷根本……”
但是,对于自己父皇杨广的记录,他还是半信半疑的。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朕杨昭,手撕隋末剧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精锐家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朕杨昭,手撕隋末剧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