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三百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北风三百里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于曼颐的电话刚被接通时,对方的语气明显十分焦灼,他几乎不等于曼颐开口,便解释道:“我们正在处理搬运事宜,若是客账或债务问题,请再容许缓缓……”
*
整个上海总馆都停业了,所有同事也处于停职状态,租界办公点里,只有临时成立的善后委员会在工作。
枪声响了四天,到2月1日,于曼颐站在窗边时,又看到了更为浓重的黑灰,从闸北方向随风奔涌,落在路人身上,叫吸入它的人弯腰猛咳。这场黑灰飘得比第一场更为遥远,甚至蔓延至于南京路。到了下午,卖报童又传来加急特号,沿街大喊道:
“需……需要,”他急促地说,“你记下集合地址,我们下午就有车队,要去北天通庵路第五厂搬机器。”
于曼颐忍俊不禁,自责怎么到这一天才知道路人甲先生的真姓,他还真姓甄!
宋麒,我该往哪里走?可宋麒已经不会告诉她了。他在丞相坟里最后送了她一程,接下来的路,就全要于曼颐自己去做决定了。
凌晨四点多,尤红睡醒,也来让她去休息。于曼颐逼着自己进入梦乡,也不知到底是醒还是睡着,但冥冥中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和她说,不怕,别怕,不要害怕。
于曼颐所住的公寓层数高,从窗外望出去,远近许多低矮建筑尽收眼底。伴随着那断断续续的枪声与白光,附近许多已经暗下的窗户都亮了起来。
黑灰飘散不尽,于曼颐在窗前闭上了眼。
于曼颐脱口而出:“贾先生?”
“什么?”那人一愣,“你是……”
于曼颐有种动物般的预感和本能,她觉得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但具体如何难,她还无法精准预测。她安慰尤红先睡一会儿,自己又去把家里的贵重物品藏好,再清点一遍家中存粮与现金。
她睡了两个小时,六点多醒来,发现家里的电也停了。楼道里的嘈杂声终于消失,或许人们都在回家自谋打算。闸北的枪声变得更为密集,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和更猛烈的爆炸。她和尤红站在窗户前面,看着慢慢亮起的天色里升起了一道道的黑烟。
她仔细地看每一张脸,终于在一个瞬间捕捉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苏文戴着帽子从人流中抽身而出,站到于曼颐的楼下时抬头,刚好与她对视。
楼道里终于传来了声音,一些住在隔壁的邻居打开了房门。尤红闻声也急忙去开门,房门拉开,于曼颐听见外面有个老人在安慰大家:
如果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被如此轻易的摧毁,那到底有什么是强悍而永恒的?宋麒曾告诉她,这上海滩也不过是一个没有屋顶的于家大院。那上海滩之外呢?她曾立誓要将刘丰盐一般抢走游筱青、尤红的人都杀了,她以为杀死他们,这世界就会变好,她就抵达了使命的终点——可当更多的人限于苦难,当所有她在意、关心的人都被洪流吞噬,她又该怎么办?她又要往哪里走?
“他们做什么!”围观者立刻有关心时事的人愤怒道,“不是提出了几条混账条件,昨天中午都答应了吗!”
于曼颐抬头望去,只见闸北方向升起一道巨大焦黑的烟柱。这是一月二十九日的上午十点,她后来才知道,那道烟柱,便是商务印书馆被炸毁后,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丝痕迹。
“你的确不是。”尤红没有更多阻拦。若于曼颐只是个看客,她现在早就化作那日纱厂后山里的一具白骨。
八十余亩的总厂,如同钢铁巨兽一般匍匐闸北,又日夜吞吐蒸汽的商务印书馆总厂,竟然就在一日之间,化作黑烟,消散了。
有机会。
“我是商务印书馆的员工,”于曼颐说,“你们需不需要人手?”
她在副驾驶上坐稳,不过半分钟,便等来了司机。那司机头发乱糟糟的,眼镜腿也断了,但仍然穿得蛮体面,尽管这体面也蒙了许多灰尘。
“这是些吃的和用的,你们先拿着。现在很多闸北的难民都逃到租界,交通工具也被征用,接下来物资肯定会短缺……保护好自己,知道了吗?”
人人都在探看,但夜色里却寂静无声。那枪声起初是单薄的,断裂的,又在某一个时刻变得连贯爆裂,发出一长串“哒哒哒哒哒哒”的扫射声。
这两场爆炸来得如此突然,商务印书馆元气大伤,甚至可以说元气尽伤。好在当日只有二十余人留守厂内,又在情况危及后迅速撤离。
于曼颐步行抵达临时集合地,看到一个拿着喇叭的同事正在组织车队。什么车都有,汽车,马车,三轮车……她自报姓名,而后被人带着坐上一辆小车的副驾。
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比总厂被炸让于曼颐产生更多悲痛和不解。她只是站在窗前,茫然地看着窗外的一切,对世界的真实性再次产生了怀疑。
车队在动了,于曼颐跟着他们慢慢出发。队伍里各式各样的车辆加起来十余个,全都是去闸北的。沿街都是难民,急救车一会儿开过去一辆,担架遍地散落。于曼颐从车窗里往外看,见得愈多,神色就愈凝重。
于曼颐对炸药所造成的火势并无概念,以至于还对总厂能残留下些东西抱有期寄。然而两日后,报纸恢复通讯,八个字便说清了商务印书馆的情况——古籍孤本,尽付一炬。
于曼颐出门时所带东西不多,最要紧的莫过马靴里的手枪和一把手电筒。尤红担心她,又将一些蒸糕攥实了放进她衣袋里,嘱咐她不要饿着。
“东方图书馆起火,烟灰冲天,五层大厦焚毁一空!”
“苏老师不是说了么?”于曼颐安慰她,“时局如此,有所作为是幸事。我不想……我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我不是这样的人。”
然而无论他们的声音多大,都在此刻被一声更为巨大的爆炸声吞噬。
“是闸北……”尤红喃喃道,“是……是商务印书馆那边……曼颐,我们……”
“什么搬运?你们有法子进闸北?”于曼颐单刀直入。
商务印书馆的总馆已经被彻底炸毁了,搬运人员几次欲抵达不得,只能调整策略,全力挽救北天通庵路的第五厂。这同样是一个大厂,内存机器书籍诸多,又在第二道退守防线之后,便有了挽救余地。
苏老师风尘仆仆,帽子和衣服上都是灰,神色十分凝重。三个人站在楼下没说几句,旁边等着消息又发现苏文知情的邻居全都涌过来了。
更多的人涌了过来,围观的人被冲散,于曼颐也会逼回公寓大门。苏文回头看了看,将手中的包裹递给于曼颐,说:
“再等等,”于曼颐也很紧张,但仍然冷静地看着远处,“时雯姐让我别出租界,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会有消息过来的。”
于曼颐在睡梦中眼角微湿,宋麒竟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我得干我该干的事去,”苏文把帽子压低,最后和她道别,“曼颐,时局如此,有所作为是幸事。有机会的话,我再来看你。”
“你也是,主动去闸北做什么?”她送她下楼,街上到处是睡大街的难民。人人都在从闸北往过跑,于曼颐却要过去,她真是无法理解。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为业,总厂内纸类堆积尤多。这场大火从早上十点烧到了下午五点,焚余的纸灰随北风散到四面八方,连租界都被笼罩在铺天盖地的黑灰中。
万幸,公寓大堂里的电话还没有断。于曼颐走到管理电话的员工那,和对方报下一处编码。前几日有人来和她说过,这是商务印书馆在租界临时办公点的电话。
“昨天日军从虹口向闸北进攻,今早又有轰炸,”他说,“刚才湖州会馆中弹了,飞机还在盘旋,你们千万不要过去。”
硝烟的气息从窗缝攥进来,让她喉咙产生了怪异的灼烧感。她在这被气味营造出的硝烟炮火里站了一会儿,忽然转过身,去卧室里换了一身轻便衣服,又将枪塞进马靴里,穿好了。
跑出来的都是如此景象,闸北到底
枪响了一整夜。
她们的公寓楼下十分繁华,平日都会有叫卖报纸的卖报童一早跑来,然而今天也没有了。消息的传递回归了最原始的方式,于曼颐在窗前站了很久,随着天色亮起,看见许多衣冠不整的人涌上街头,显然是从闸北地区跑过来的难民,前来租界里投奔亲戚。
“苏老师!”于曼颐喊道,而后立刻拉着尤红打开门,往楼下跑去。
苏文没有说。
那人被她叫得一抬头,哭笑不得:“于小姐?howareyou?侬怎么叫我贾先生,我姓甄的呀!”
于曼颐感到焦灼,她从未感到如此焦灼。她对商务印书馆的感情如此复杂,这是她新世界开始的地方,她甚至对接下来人生的规划也依据于它。然而它如今不在了——为什么,为什么她生命中所看重的一切,都要这样以各种方式离开她!
可若是没机会呢?
话筒那边的人临危受命,事务繁多,被各路人马催促得焦头烂额。陡然间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语气竟然有些颤抖了。
“不碍事,不碍事,27年的时候也响过一次……明早或许就停了。”
她听到有人边跑边哭喊:“炸人了,炸死人了啊!”
“苏老师,那你……”
东方图书馆……东方图书馆也起火了。
明早真的能停吗?于曼颐不知道。她和尤红没有再分开睡,而是一同挤在她的卧室里,甚至将一些零碎的行李收拾进皮箱。她衣柜里有许多样式好看的衣服,于曼颐一件都没拿,只把两条长裤和毛衣、棉衣找出来备着,又将马靴也摆在卧室门口。
“人家就是要打你,还管你是答应不答应!”又有年轻气盛的人说。
于曼颐甚至都没有再多看他一眼,和他多说一句话,他便转过身,融进了洪流一般涌动的人群里。刚才听到他报信的邻居们,愤怒者有之,担忧者有之,又因为人太多,说话声音都只能越来越大,充斥着公寓一楼大厅。
] 于曼颐的电话刚被接通时,对方的语气明显十分焦灼,他几乎不等于曼颐开口,便解释道:“我们正在处理搬运事宜,若是客账或债务问题,请再容许缓缓……”
*
整个上海总馆都停业了,所有同事也处于停职状态,租界办公点里,只有临时成立的善后委员会在工作。
枪声响了四天,到2月1日,于曼颐站在窗边时,又看到了更为浓重的黑灰,从闸北方向随风奔涌,落在路人身上,叫吸入它的人弯腰猛咳。这场黑灰飘得比第一场更为遥远,甚至蔓延至于南京路。到了下午,卖报童又传来加急特号,沿街大喊道:
“需……需要,”他急促地说,“你记下集合地址,我们下午就有车队,要去北天通庵路第五厂搬机器。”
于曼颐忍俊不禁,自责怎么到这一天才知道路人甲先生的真姓,他还真姓甄!
宋麒,我该往哪里走?可宋麒已经不会告诉她了。他在丞相坟里最后送了她一程,接下来的路,就全要于曼颐自己去做决定了。
凌晨四点多,尤红睡醒,也来让她去休息。于曼颐逼着自己进入梦乡,也不知到底是醒还是睡着,但冥冥中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和她说,不怕,别怕,不要害怕。
于曼颐所住的公寓层数高,从窗外望出去,远近许多低矮建筑尽收眼底。伴随着那断断续续的枪声与白光,附近许多已经暗下的窗户都亮了起来。
黑灰飘散不尽,于曼颐在窗前闭上了眼。
于曼颐脱口而出:“贾先生?”
“什么?”那人一愣,“你是……”
于曼颐有种动物般的预感和本能,她觉得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但具体如何难,她还无法精准预测。她安慰尤红先睡一会儿,自己又去把家里的贵重物品藏好,再清点一遍家中存粮与现金。
她睡了两个小时,六点多醒来,发现家里的电也停了。楼道里的嘈杂声终于消失,或许人们都在回家自谋打算。闸北的枪声变得更为密集,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和更猛烈的爆炸。她和尤红站在窗户前面,看着慢慢亮起的天色里升起了一道道的黑烟。
她仔细地看每一张脸,终于在一个瞬间捕捉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苏文戴着帽子从人流中抽身而出,站到于曼颐的楼下时抬头,刚好与她对视。
楼道里终于传来了声音,一些住在隔壁的邻居打开了房门。尤红闻声也急忙去开门,房门拉开,于曼颐听见外面有个老人在安慰大家:
如果这世上的一切都可以被如此轻易的摧毁,那到底有什么是强悍而永恒的?宋麒曾告诉她,这上海滩也不过是一个没有屋顶的于家大院。那上海滩之外呢?她曾立誓要将刘丰盐一般抢走游筱青、尤红的人都杀了,她以为杀死他们,这世界就会变好,她就抵达了使命的终点——可当更多的人限于苦难,当所有她在意、关心的人都被洪流吞噬,她又该怎么办?她又要往哪里走?
“他们做什么!”围观者立刻有关心时事的人愤怒道,“不是提出了几条混账条件,昨天中午都答应了吗!”
于曼颐抬头望去,只见闸北方向升起一道巨大焦黑的烟柱。这是一月二十九日的上午十点,她后来才知道,那道烟柱,便是商务印书馆被炸毁后,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丝痕迹。
“你的确不是。”尤红没有更多阻拦。若于曼颐只是个看客,她现在早就化作那日纱厂后山里的一具白骨。
八十余亩的总厂,如同钢铁巨兽一般匍匐闸北,又日夜吞吐蒸汽的商务印书馆总厂,竟然就在一日之间,化作黑烟,消散了。
有机会。
“我是商务印书馆的员工,”于曼颐说,“你们需不需要人手?”
她在副驾驶上坐稳,不过半分钟,便等来了司机。那司机头发乱糟糟的,眼镜腿也断了,但仍然穿得蛮体面,尽管这体面也蒙了许多灰尘。
“这是些吃的和用的,你们先拿着。现在很多闸北的难民都逃到租界,交通工具也被征用,接下来物资肯定会短缺……保护好自己,知道了吗?”
人人都在探看,但夜色里却寂静无声。那枪声起初是单薄的,断裂的,又在某一个时刻变得连贯爆裂,发出一长串“哒哒哒哒哒哒”的扫射声。
这两场爆炸来得如此突然,商务印书馆元气大伤,甚至可以说元气尽伤。好在当日只有二十余人留守厂内,又在情况危及后迅速撤离。
于曼颐步行抵达临时集合地,看到一个拿着喇叭的同事正在组织车队。什么车都有,汽车,马车,三轮车……她自报姓名,而后被人带着坐上一辆小车的副驾。
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比总厂被炸让于曼颐产生更多悲痛和不解。她只是站在窗前,茫然地看着窗外的一切,对世界的真实性再次产生了怀疑。
车队在动了,于曼颐跟着他们慢慢出发。队伍里各式各样的车辆加起来十余个,全都是去闸北的。沿街都是难民,急救车一会儿开过去一辆,担架遍地散落。于曼颐从车窗里往外看,见得愈多,神色就愈凝重。
于曼颐对炸药所造成的火势并无概念,以至于还对总厂能残留下些东西抱有期寄。然而两日后,报纸恢复通讯,八个字便说清了商务印书馆的情况——古籍孤本,尽付一炬。
于曼颐出门时所带东西不多,最要紧的莫过马靴里的手枪和一把手电筒。尤红担心她,又将一些蒸糕攥实了放进她衣袋里,嘱咐她不要饿着。
“东方图书馆起火,烟灰冲天,五层大厦焚毁一空!”
“苏老师不是说了么?”于曼颐安慰她,“时局如此,有所作为是幸事。我不想……我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我不是这样的人。”
然而无论他们的声音多大,都在此刻被一声更为巨大的爆炸声吞噬。
“是闸北……”尤红喃喃道,“是……是商务印书馆那边……曼颐,我们……”
“什么搬运?你们有法子进闸北?”于曼颐单刀直入。
商务印书馆的总馆已经被彻底炸毁了,搬运人员几次欲抵达不得,只能调整策略,全力挽救北天通庵路的第五厂。这同样是一个大厂,内存机器书籍诸多,又在第二道退守防线之后,便有了挽救余地。
苏老师风尘仆仆,帽子和衣服上都是灰,神色十分凝重。三个人站在楼下没说几句,旁边等着消息又发现苏文知情的邻居全都涌过来了。
更多的人涌了过来,围观的人被冲散,于曼颐也会逼回公寓大门。苏文回头看了看,将手中的包裹递给于曼颐,说:
“再等等,”于曼颐也很紧张,但仍然冷静地看着远处,“时雯姐让我别出租界,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会有消息过来的。”
于曼颐在睡梦中眼角微湿,宋麒竟然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我得干我该干的事去,”苏文把帽子压低,最后和她道别,“曼颐,时局如此,有所作为是幸事。有机会的话,我再来看你。”
“你也是,主动去闸北做什么?”她送她下楼,街上到处是睡大街的难民。人人都在从闸北往过跑,于曼颐却要过去,她真是无法理解。
商务印书馆以出版为业,总厂内纸类堆积尤多。这场大火从早上十点烧到了下午五点,焚余的纸灰随北风散到四面八方,连租界都被笼罩在铺天盖地的黑灰中。
万幸,公寓大堂里的电话还没有断。于曼颐走到管理电话的员工那,和对方报下一处编码。前几日有人来和她说过,这是商务印书馆在租界临时办公点的电话。
“昨天日军从虹口向闸北进攻,今早又有轰炸,”他说,“刚才湖州会馆中弹了,飞机还在盘旋,你们千万不要过去。”
硝烟的气息从窗缝攥进来,让她喉咙产生了怪异的灼烧感。她在这被气味营造出的硝烟炮火里站了一会儿,忽然转过身,去卧室里换了一身轻便衣服,又将枪塞进马靴里,穿好了。
跑出来的都是如此景象,闸北到底
枪响了一整夜。
她们的公寓楼下十分繁华,平日都会有叫卖报纸的卖报童一早跑来,然而今天也没有了。消息的传递回归了最原始的方式,于曼颐在窗前站了很久,随着天色亮起,看见许多衣冠不整的人涌上街头,显然是从闸北地区跑过来的难民,前来租界里投奔亲戚。
“苏老师!”于曼颐喊道,而后立刻拉着尤红打开门,往楼下跑去。
苏文没有说。
那人被她叫得一抬头,哭笑不得:“于小姐?howareyou?侬怎么叫我贾先生,我姓甄的呀!”
于曼颐感到焦灼,她从未感到如此焦灼。她对商务印书馆的感情如此复杂,这是她新世界开始的地方,她甚至对接下来人生的规划也依据于它。然而它如今不在了——为什么,为什么她生命中所看重的一切,都要这样以各种方式离开她!
可若是没机会呢?
话筒那边的人临危受命,事务繁多,被各路人马催促得焦头烂额。陡然间接到一个这样的电话,语气竟然有些颤抖了。
“不碍事,不碍事,27年的时候也响过一次……明早或许就停了。”
她听到有人边跑边哭喊:“炸人了,炸死人了啊!”
“苏老师,那你……”
东方图书馆……东方图书馆也起火了。
明早真的能停吗?于曼颐不知道。她和尤红没有再分开睡,而是一同挤在她的卧室里,甚至将一些零碎的行李收拾进皮箱。她衣柜里有许多样式好看的衣服,于曼颐一件都没拿,只把两条长裤和毛衣、棉衣找出来备着,又将马靴也摆在卧室门口。
“人家就是要打你,还管你是答应不答应!”又有年轻气盛的人说。
于曼颐甚至都没有再多看他一眼,和他多说一句话,他便转过身,融进了洪流一般涌动的人群里。刚才听到他报信的邻居们,愤怒者有之,担忧者有之,又因为人太多,说话声音都只能越来越大,充斥着公寓一楼大厅。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于小姐不嫁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北风三百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于小姐不嫁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