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讲】
钦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钦予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正法眼藏,假设违背这种说法的是邪知邪见。
第二种是蕅益大师的解释:「回为已解」就是以不了义说,来当做自己一种狭隘的知见,自以为是,不了权实二法,以少知见来自以为是。这样子也是误导众生。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通达「权实二法」,这才能成就真三昧的因缘。
大众集会当中能够以谦卑的心顶礼大众师,假设有人跟我们思想不一样,对我们有误会,捶打我们、骂詈我们,我们内心表示欢喜信受,就好像别人在赞叹我们一样。偷盗对治的方法就是舍,舍外面的物质,舍掉内心的瞋心跟慢心。
心舍慢瞋
妄语相貌
身舍贪悋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是舍贪,所以你要能够修学三昧,你最好对世间的衣服、钵具你该用的,生活上有需要你就拿去用,有多馀的东西尽量不要积蓄;如果乞食当中有剩馀的食物,布施给饥饿的众生,不要储存太多的财物跟饮食,这是障道的。
我们能够在佛前忏悔,烧手臂或者烧头香,这当中有两个功德:
犯戒过失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不着权乘
三昧之本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舍贪近道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身心舍尽
我们这一科讲到,辛三、盗戒。透过大乘的理观跟事修,所谓大乘的戒法来对治偷盗的行为跟偷盗的心态。我们讲到舍贪近道,这一小段,看经文:
假设我们不修这种烧身烧臂,这种舍身微小的善因,将来即便能够成就无为的圣道,但是因为偷盗的宿业没有完全的清净,所以终究还是要人世间来酬偿偷盗的罪业。
施舍之法
第三个就是身心俱舍,也能够拿色身去供佛陀,内心中也能够舍掉种种的瞋恚跟高慢,乃至于血肉骨肉都可以跟众生共同来受用,有同体大悲的心。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
请大家打开讲义188面
辛四、大妄语戒
在这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虽然你在前面的修学,断除了杀盗淫三种的行为跟三种的邪念,这三种清净的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假设有大妄语的过失,大乘的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的。我们一再讲过,说为什么修止观,你有大妄语就会影响到你的止观?我也是随顺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为我们讲到大乘的戒定慧,它是互含互摄的,它的戒当中有止观,止观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过失,你就染污到你的止观,因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来开显戒定慧,它是三个互含互摄的,所以有大妄语的过失,三摩地就不能清净,这是互动的。最后的结果是,变成爱见之魔;什么叫“爱见”呢?贪求供养,“爱魔”;谓己成圣,认为自己成就圣道,邪知邪见,叫见魔。最后的结果断失了如来的种性,而忘失了菩提心。这是作一个总说,这以下第二段,看大妄语的相貌:
在我灭度以后的末法当中,假设有如法修学的比丘,发心决定要修学大乘的三摩地,或者是《念佛三昧》、或者是《首楞严三昧》、或者《法华三昧》,都没关系,要怎么样修学比较没有障碍呢?
你最好是在如来形像的面前,先诚心的忏悔过去的罪业。那怎么忏悔呢?在身上燃一个灯、或在手上烧一个指节,或者在身上爇一炷香。在我们北传佛教,在家居士受菩萨,那就是燃手臂。若是出家众是在头上烧香。整个观念当然就出自于《楞严经》,就是为了要忏悔过去的罪业,使令修学三摩地能够更加的无障碍。为什么这样做呢?
诸佛教诲
前面是偷盗身心,这里是偷盗佛法。你不能够将佛法的不了义说;「不了义说」,我们看经典,佛陀有的说法是常法,放诸四海皆准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但是佛陀有时候是一时的方便,针对当时情况的开示,这叫「不了义说」,有他当时环境背景的。把不了义说「回为已解」。
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若诸比丘衣鉢之馀,分寸不畜,乞食馀分,施饿众生。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当然这跟他过去宿世的罪业有关系,佛陀以他自己来做一个例子。就是说罪业你该还的还是趁早还一还比较好。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炷香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比方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所遭遇的其中一个马麦的馀报。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阿耆达王,他请佛陀跟五百比丘夏三月安居的时候,到国王的花园来供斋。后来因为国王为魔王所迷惑,而耽着于五欲当中而忘掉了这事情。佛陀已经答应了阿耆达王当然就不能去托钵,又没有人送供养来,后来在花园中有一个养马的马师,就在马粮中减一半来供养佛陀跟大众师,所以佛陀在九旬当中等于是用了三个月的马麦。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判决邪正
“水”指的是我们定慧的功德,说你这个人很用功的修行,但是你心中不断的造偷盗的行为,结果你的功德都漏掉了,你很难成就三昧,因为它把你的功德破坏掉。修行三昧要有个根本。那这应该怎么办呢?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
佛陀正式的教诲:阿难尊者!你应该辗转告诉末法时代的众生,要修学《念佛三昧》或《首楞严王三昧》,先断淫心,再断杀心,再断偷盗之心,这是现在的如来跟过去的诸佛,第三种决定不可改变的清净明智的教诲。就是说,过去佛陀出世讲、我也是这样讲、未来的诸佛还是这样讲,这个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大妄语就是未得谓得;“得”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这有两层解释:一般的注解把「回为已解」,佛陀的不了义说,用这个地方来回护自己的过失。比方说,你本来就很喜欢吃肉,佛陀在戒律里面也是规定弟子能够吃五净肉,你看南传比丘他来到台湾他也是吃肉,戒律里面本来就可以吃肉,吃五净肉就好了。他不能体会到这是佛陀的不了义说。这是第一个、以不了义说来回护自己的过失。
【图一】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假设一个人他内心不断偷而修禅定,很用功的静坐、念佛、持咒,但是你在外面讲的法,都是讲一些怪力乱神去骗取财物,经常的偷盗。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它用水去灌有漏洞的巵(装水的器具),你用水每天的灌,虽然你每天做很多加行的功课,希望器具能够满,但是因为它有漏洞,所以经过尘点劫的时间,还是没办法把装水的器具装满。
第一、他能够酬偿过去偷盗的罪业,而且这种偷盗的罪业是一时之间完全消灭,从此之后远离人世间种种罪业的纠缠,乃至于很快的能够成就三摩地,能够消灭心中的见思烦恼。你能够在佛前烧臂香或烧头香,你可以把过去你所造的偷盗的罪业把它消灭掉,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这个人虽然当下还不能成就大乘的圆通,但是对于圆通的正法,已经生起决定的信心。因为世界上最贪爱的莫过于自己的色身,我们都能够对佛陀、对三宝如此的供养,更何况是其它呢?所以这时候你这样子供养,对于你所修的法,容易生起一种决定的信解之心。一个是消除偷盗的罪业,第二有助于我们对法门的信心不退转,两种功德。
回为己解以误初学,
蕅益大师说:从因缘上来观察,你为什么盗取他的财物呢?你为你的色身,你当初是因为你色身的执取,要增长你色身,结果去盗人家财物,所以问题在色身嘛!你现在用色身来供养佛陀,而且你是依止这种清净的智慧,而发起广大的愿力。光明能够破除黑暗,同样是发生在色身,以前是依止愚痴颠倒的心,贪着色身的心,来盗取他的财物,叫做黑暗;后来在佛前诚心的忏悔发愿,还是依止色身,但是还是依止光明的心,光明能够破除黑暗。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始偷盗的罪业,在燃香的过程当中,能够一时酬毕,这是要有智慧的观照才可以,不是你在那边烧一烧就算了,要有光明的智慧。这一点诸位要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就很清楚。你慢慢的研究,再看蕅祖的注解,就会发觉四根本重戒,每一个行为都要有理观在里面,要有理观才能够产生重大灭恶增善的效果。
杂染成魔
佛陀在开示四重戒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正反二种相貌来对付,先讲负面的过失,再讲正面修学的功德。前面讲到所谓的“贼人”,有些人他只是依靠佛陀出家行外道法。结果是疑误无量众生,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这个是很严重的过失,所谓的「疑误众生」。这以下讲到一个修行人,他有什么样正面的方法?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它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等等,六根的一种虚妄的过失。而大妄语是针对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所说的。这地方有六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犯戒过失: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正法眼藏,假设违背这种说法的是邪知邪见。
第二种是蕅益大师的解释:「回为已解」就是以不了义说,来当做自己一种狭隘的知见,自以为是,不了权实二法,以少知见来自以为是。这样子也是误导众生。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通达「权实二法」,这才能成就真三昧的因缘。
大众集会当中能够以谦卑的心顶礼大众师,假设有人跟我们思想不一样,对我们有误会,捶打我们、骂詈我们,我们内心表示欢喜信受,就好像别人在赞叹我们一样。偷盗对治的方法就是舍,舍外面的物质,舍掉内心的瞋心跟慢心。
心舍慢瞋
妄语相貌
身舍贪悋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是舍贪,所以你要能够修学三昧,你最好对世间的衣服、钵具你该用的,生活上有需要你就拿去用,有多馀的东西尽量不要积蓄;如果乞食当中有剩馀的食物,布施给饥饿的众生,不要储存太多的财物跟饮食,这是障道的。
我们能够在佛前忏悔,烧手臂或者烧头香,这当中有两个功德:
犯戒过失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不着权乘
三昧之本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舍贪近道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身心舍尽
我们这一科讲到,辛三、盗戒。透过大乘的理观跟事修,所谓大乘的戒法来对治偷盗的行为跟偷盗的心态。我们讲到舍贪近道,这一小段,看经文:
假设我们不修这种烧身烧臂,这种舍身微小的善因,将来即便能够成就无为的圣道,但是因为偷盗的宿业没有完全的清净,所以终究还是要人世间来酬偿偷盗的罪业。
施舍之法
第三个就是身心俱舍,也能够拿色身去供佛陀,内心中也能够舍掉种种的瞋恚跟高慢,乃至于血肉骨肉都可以跟众生共同来受用,有同体大悲的心。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
请大家打开讲义188面
辛四、大妄语戒
在这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虽然你在前面的修学,断除了杀盗淫三种的行为跟三种的邪念,这三种清净的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假设有大妄语的过失,大乘的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的。我们一再讲过,说为什么修止观,你有大妄语就会影响到你的止观?我也是随顺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为我们讲到大乘的戒定慧,它是互含互摄的,它的戒当中有止观,止观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过失,你就染污到你的止观,因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来开显戒定慧,它是三个互含互摄的,所以有大妄语的过失,三摩地就不能清净,这是互动的。最后的结果是,变成爱见之魔;什么叫“爱见”呢?贪求供养,“爱魔”;谓己成圣,认为自己成就圣道,邪知邪见,叫见魔。最后的结果断失了如来的种性,而忘失了菩提心。这是作一个总说,这以下第二段,看大妄语的相貌:
在我灭度以后的末法当中,假设有如法修学的比丘,发心决定要修学大乘的三摩地,或者是《念佛三昧》、或者是《首楞严三昧》、或者《法华三昧》,都没关系,要怎么样修学比较没有障碍呢?
你最好是在如来形像的面前,先诚心的忏悔过去的罪业。那怎么忏悔呢?在身上燃一个灯、或在手上烧一个指节,或者在身上爇一炷香。在我们北传佛教,在家居士受菩萨,那就是燃手臂。若是出家众是在头上烧香。整个观念当然就出自于《楞严经》,就是为了要忏悔过去的罪业,使令修学三摩地能够更加的无障碍。为什么这样做呢?
诸佛教诲
前面是偷盗身心,这里是偷盗佛法。你不能够将佛法的不了义说;「不了义说」,我们看经典,佛陀有的说法是常法,放诸四海皆准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但是佛陀有时候是一时的方便,针对当时情况的开示,这叫「不了义说」,有他当时环境背景的。把不了义说「回为已解」。
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若诸比丘衣鉢之馀,分寸不畜,乞食馀分,施饿众生。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当然这跟他过去宿世的罪业有关系,佛陀以他自己来做一个例子。就是说罪业你该还的还是趁早还一还比较好。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炷香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比方说释迦牟尼佛,自己所遭遇的其中一个马麦的馀报。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阿耆达王,他请佛陀跟五百比丘夏三月安居的时候,到国王的花园来供斋。后来因为国王为魔王所迷惑,而耽着于五欲当中而忘掉了这事情。佛陀已经答应了阿耆达王当然就不能去托钵,又没有人送供养来,后来在花园中有一个养马的马师,就在马粮中减一半来供养佛陀跟大众师,所以佛陀在九旬当中等于是用了三个月的马麦。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判决邪正
“水”指的是我们定慧的功德,说你这个人很用功的修行,但是你心中不断的造偷盗的行为,结果你的功德都漏掉了,你很难成就三昧,因为它把你的功德破坏掉。修行三昧要有个根本。那这应该怎么办呢?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
佛陀正式的教诲:阿难尊者!你应该辗转告诉末法时代的众生,要修学《念佛三昧》或《首楞严王三昧》,先断淫心,再断杀心,再断偷盗之心,这是现在的如来跟过去的诸佛,第三种决定不可改变的清净明智的教诲。就是说,过去佛陀出世讲、我也是这样讲、未来的诸佛还是这样讲,这个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大妄语就是未得谓得;“得”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这有两层解释:一般的注解把「回为已解」,佛陀的不了义说,用这个地方来回护自己的过失。比方说,你本来就很喜欢吃肉,佛陀在戒律里面也是规定弟子能够吃五净肉,你看南传比丘他来到台湾他也是吃肉,戒律里面本来就可以吃肉,吃五净肉就好了。他不能体会到这是佛陀的不了义说。这是第一个、以不了义说来回护自己的过失。
【图一】
佛陀讲出一个譬喻:假设一个人他内心不断偷而修禅定,很用功的静坐、念佛、持咒,但是你在外面讲的法,都是讲一些怪力乱神去骗取财物,经常的偷盗。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它用水去灌有漏洞的巵(装水的器具),你用水每天的灌,虽然你每天做很多加行的功课,希望器具能够满,但是因为它有漏洞,所以经过尘点劫的时间,还是没办法把装水的器具装满。
第一、他能够酬偿过去偷盗的罪业,而且这种偷盗的罪业是一时之间完全消灭,从此之后远离人世间种种罪业的纠缠,乃至于很快的能够成就三摩地,能够消灭心中的见思烦恼。你能够在佛前烧臂香或烧头香,你可以把过去你所造的偷盗的罪业把它消灭掉,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这个人虽然当下还不能成就大乘的圆通,但是对于圆通的正法,已经生起决定的信心。因为世界上最贪爱的莫过于自己的色身,我们都能够对佛陀、对三宝如此的供养,更何况是其它呢?所以这时候你这样子供养,对于你所修的法,容易生起一种决定的信解之心。一个是消除偷盗的罪业,第二有助于我们对法门的信心不退转,两种功德。
回为己解以误初学,
蕅益大师说:从因缘上来观察,你为什么盗取他的财物呢?你为你的色身,你当初是因为你色身的执取,要增长你色身,结果去盗人家财物,所以问题在色身嘛!你现在用色身来供养佛陀,而且你是依止这种清净的智慧,而发起广大的愿力。光明能够破除黑暗,同样是发生在色身,以前是依止愚痴颠倒的心,贪着色身的心,来盗取他的财物,叫做黑暗;后来在佛前诚心的忏悔发愿,还是依止色身,但是还是依止光明的心,光明能够破除黑暗。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始偷盗的罪业,在燃香的过程当中,能够一时酬毕,这是要有智慧的观照才可以,不是你在那边烧一烧就算了,要有光明的智慧。这一点诸位要看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就很清楚。你慢慢的研究,再看蕅祖的注解,就会发觉四根本重戒,每一个行为都要有理观在里面,要有理观才能够产生重大灭恶增善的效果。
杂染成魔
佛陀在开示四重戒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正反二种相貌来对付,先讲负面的过失,再讲正面修学的功德。前面讲到所谓的“贼人”,有些人他只是依靠佛陀出家行外道法。结果是疑误无量众生,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这个是很严重的过失,所谓的「疑误众生」。这以下讲到一个修行人,他有什么样正面的方法?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它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等等,六根的一种虚妄的过失。而大妄语是针对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所说的。这地方有六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犯戒过失: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巵,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钦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