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李牧野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我从南京路步行街走到南京东路上,沿着南京东路往江边走,路过和平饭店,过街后到陈毅雕像那,再上一个台阶,就到达了黄浦江边。
回程路上再经过外白渡桥,在这个雨中,我看到不少人打着伞走在桥上,我忽然发现这个场景我好像在哪见过,但我从来没来过这里,又是何来这样的熟悉感。
这就是我和外滩初次见面的故事,我又忽然想起我和符来过外滩的一些片段,以及后来和薛三岁一起来过外滩的片段,薛三岁依旧跟好奇宝宝一样好奇为什么我在上海好像从来都不看地图也不用导航,因为我带她去的地方,在很多年前我就很熟悉啊。
我想,我和外滩的故事还并未终结,以后的岁月里,我依旧还可能来到这里,比如可能是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看看,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事,总归还是会来的。
面对使馆建筑,我背靠在江边栏杆上,凉爽的微风从江面吹来,我转过头看向我的右手边,远远的看到那边有一座纪念塔,我之前并未来过上海,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纪念塔,所以便走过去看看。
2003年6月,经过十年的精心打造,这艘使用18世纪工艺制造的“哥德堡”号新船顺利下水。该船全长58米,排水量1250吨。
多少年以后,我才发现,其实在外滩看江景最好的地方从来都不是在江边的这个广场上,这里只能是游客视角。后来我坐在亚洲顶级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会客室里,透过大大的蓝色落地玻璃窗看着黄浦江江景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楼上俯瞰江面的感觉真的与在广场上看不太一样。
纪念塔旁边是外白渡桥,走过外白渡桥,左手边是俄罗斯总领事馆,右手边是上海大厦。继续往前走二十分钟左右到远洋大厦那坐在路边休息。
2005年10月2日清早,天空蔚蓝如洗,新哥德堡号正式远航中国。2006年7月10日-17日,记录新哥德堡号远航的大型记录片《追逐太阳的航程》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热播。
少年把目光从浦东那边收回来,然后转过身,背靠在栏杆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欧式建筑,也就是百年前各大列强的使馆所在地,其中有栋建筑上有个很大很大的钟,我猜想那应该是当初英国建的吧,因为这个钟让我想起了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
看着面前滚滚东流的黄浦江,江上船来船往,偶尔响起的轮船汽笛声让我的思绪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江水永世流驶,曾经站在江边的少年也已经中年发福,让我们把眼光再聚焦到十多年前站在黄浦江边的这个少年身上。
看这批古老的使馆建筑最佳的位置是在江对面的浦东,那边看这边的视野更加宽阔。看着这些百年前的使馆建筑,我也是感慨万千,时代不一样了,转眼百年已过,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任人欺辱,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已经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看了一会我就开始往回走了,这个时候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我对于普通的小雨一般都是懒得躲的,反正这夏天本来也是每天都要换衣服,湿了也就湿了。
哥德堡号(East Indian 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第一次是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第二次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最有名的是第三次,在1743年3月至1745年9月。
我们在餐厅上班也是有休息日的,但我闲不住,休息日的时候就到处晃荡,外滩肯定是要去打卡的地方。
走近了看到介绍才了解到,这是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些历史画面,在塔前伫立良久,缅怀为我们当今的和平盛世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我当时就是看到了这个记录片,知道了哥德堡号到达上海的时间和我来上海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在外滩那看到哥德堡号的时候,我就想走近看看,当时哥德堡号就是停靠在远洋大厦那附近,这也是为什么我走过外白渡桥之后会走到远洋大厦这的原因。
人们从沉船上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竟然足够支付“哥德堡Ⅰ号”这次广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能够获利14%.这之后瑞典东印度公司(Swedish East India Coany)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它最后沉没在南非。
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Ⅰ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当时这批货物如果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至2.7亿瑞典银币。
这是我跟外滩初次照面的故事,往后的时光我还来过外滩很多次,有些只是纯粹来逛逛,有些是因为公事,黄浦江的水依旧在奔流不息,十多年前站在黄浦江边看船来船往的少年也早已经长大。
站在中国最繁华的地方,我意气风发,心里想着总有一天我会以另外一种身份站在这俯瞰黄浦江。
再望向江对面的浦东,东方明珠高塔矗立在那,还有震旦大厦也很清晰,金茂大厦那时候还没竣工,仍然在建,但远远的看,金茂大厦已经建得很高很高了。
我为什么会走到远洋大厦这是因为我在外滩那就看到了哥德堡号。
1993年,瑞典新东印度公司开始筹划仿造“哥德堡号”,1995年6月11日,“哥德堡Ⅲ号”安放龙骨开工建造,新地船厂举行了传统风格的盛大典礼,瑞典国王卡尔16世成为这项工程的监护人。
坐地铁到外滩,从南京东路地铁口出来,其中一个出口是直接到南京路步行街,步行街人潮汹涌,我裹挟在人群中努力辨别着去黄浦江边的路。
8个月后,“哥德堡Ⅰ号”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离开哥德堡30个月的船员们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乡的陆地,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哥德堡Ⅰ号”船头触礁随即沉没,正在岸上等待“哥德堡Ⅰ号”凯旋的人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船沉到海里,幸好事故中未有任何伤亡。
那个夏天,我穿着短袖,背着一个单肩包,意气风发的在上海的街道之间穿梭,不知疲倦。
站在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我终于想起来,这个场景很像是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一个片段,就是燕子坐在桥上要跳河,古巨基饰演的何书桓在后面要拉住她的那个场景。
我自然是进不去码头的,远远的看了看从瑞典出发,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达这里的哥德堡号,这家伙终于从电视里走出来站在了离我不远的面前。
] 我从南京路步行街走到南京东路上,沿着南京东路往江边走,路过和平饭店,过街后到陈毅雕像那,再上一个台阶,就到达了黄浦江边。
回程路上再经过外白渡桥,在这个雨中,我看到不少人打着伞走在桥上,我忽然发现这个场景我好像在哪见过,但我从来没来过这里,又是何来这样的熟悉感。
这就是我和外滩初次见面的故事,我又忽然想起我和符来过外滩的一些片段,以及后来和薛三岁一起来过外滩的片段,薛三岁依旧跟好奇宝宝一样好奇为什么我在上海好像从来都不看地图也不用导航,因为我带她去的地方,在很多年前我就很熟悉啊。
我想,我和外滩的故事还并未终结,以后的岁月里,我依旧还可能来到这里,比如可能是带着孩子来到这里看看,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事,总归还是会来的。
面对使馆建筑,我背靠在江边栏杆上,凉爽的微风从江面吹来,我转过头看向我的右手边,远远的看到那边有一座纪念塔,我之前并未来过上海,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纪念塔,所以便走过去看看。
2003年6月,经过十年的精心打造,这艘使用18世纪工艺制造的“哥德堡”号新船顺利下水。该船全长58米,排水量1250吨。
多少年以后,我才发现,其实在外滩看江景最好的地方从来都不是在江边的这个广场上,这里只能是游客视角。后来我坐在亚洲顶级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会客室里,透过大大的蓝色落地玻璃窗看着黄浦江江景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楼上俯瞰江面的感觉真的与在广场上看不太一样。
纪念塔旁边是外白渡桥,走过外白渡桥,左手边是俄罗斯总领事馆,右手边是上海大厦。继续往前走二十分钟左右到远洋大厦那坐在路边休息。
2005年10月2日清早,天空蔚蓝如洗,新哥德堡号正式远航中国。2006年7月10日-17日,记录新哥德堡号远航的大型记录片《追逐太阳的航程》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热播。
少年把目光从浦东那边收回来,然后转过身,背靠在栏杆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欧式建筑,也就是百年前各大列强的使馆所在地,其中有栋建筑上有个很大很大的钟,我猜想那应该是当初英国建的吧,因为这个钟让我想起了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
看着面前滚滚东流的黄浦江,江上船来船往,偶尔响起的轮船汽笛声让我的思绪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江水永世流驶,曾经站在江边的少年也已经中年发福,让我们把眼光再聚焦到十多年前站在黄浦江边的这个少年身上。
看这批古老的使馆建筑最佳的位置是在江对面的浦东,那边看这边的视野更加宽阔。看着这些百年前的使馆建筑,我也是感慨万千,时代不一样了,转眼百年已过,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任人欺辱,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已经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看了一会我就开始往回走了,这个时候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我对于普通的小雨一般都是懒得躲的,反正这夏天本来也是每天都要换衣服,湿了也就湿了。
哥德堡号(East Indian 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第一次是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第二次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最有名的是第三次,在1743年3月至1745年9月。
我们在餐厅上班也是有休息日的,但我闲不住,休息日的时候就到处晃荡,外滩肯定是要去打卡的地方。
走近了看到介绍才了解到,这是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些历史画面,在塔前伫立良久,缅怀为我们当今的和平盛世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我当时就是看到了这个记录片,知道了哥德堡号到达上海的时间和我来上海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在外滩那看到哥德堡号的时候,我就想走近看看,当时哥德堡号就是停靠在远洋大厦那附近,这也是为什么我走过外白渡桥之后会走到远洋大厦这的原因。
人们从沉船上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竟然足够支付“哥德堡Ⅰ号”这次广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能够获利14%.这之后瑞典东印度公司(Swedish East India Coany)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它最后沉没在南非。
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Ⅰ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当时这批货物如果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至2.7亿瑞典银币。
这是我跟外滩初次照面的故事,往后的时光我还来过外滩很多次,有些只是纯粹来逛逛,有些是因为公事,黄浦江的水依旧在奔流不息,十多年前站在黄浦江边看船来船往的少年也早已经长大。
站在中国最繁华的地方,我意气风发,心里想着总有一天我会以另外一种身份站在这俯瞰黄浦江。
再望向江对面的浦东,东方明珠高塔矗立在那,还有震旦大厦也很清晰,金茂大厦那时候还没竣工,仍然在建,但远远的看,金茂大厦已经建得很高很高了。
我为什么会走到远洋大厦这是因为我在外滩那就看到了哥德堡号。
1993年,瑞典新东印度公司开始筹划仿造“哥德堡号”,1995年6月11日,“哥德堡Ⅲ号”安放龙骨开工建造,新地船厂举行了传统风格的盛大典礼,瑞典国王卡尔16世成为这项工程的监护人。
坐地铁到外滩,从南京东路地铁口出来,其中一个出口是直接到南京路步行街,步行街人潮汹涌,我裹挟在人群中努力辨别着去黄浦江边的路。
8个月后,“哥德堡Ⅰ号”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离开哥德堡30个月的船员们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乡的陆地,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哥德堡Ⅰ号”船头触礁随即沉没,正在岸上等待“哥德堡Ⅰ号”凯旋的人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船沉到海里,幸好事故中未有任何伤亡。
那个夏天,我穿着短袖,背着一个单肩包,意气风发的在上海的街道之间穿梭,不知疲倦。
站在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我终于想起来,这个场景很像是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一个片段,就是燕子坐在桥上要跳河,古巨基饰演的何书桓在后面要拉住她的那个场景。
我自然是进不去码头的,远远的看了看从瑞典出发,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达这里的哥德堡号,这家伙终于从电视里走出来站在了离我不远的面前。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潦草人生的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李牧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潦草人生的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