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米线
笙箫吹落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笙箫吹落梅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好吧。马逸明忍住尴尬,用中文说:“咳,老板,你这里的过桥米线给我们来三份就好。谢谢。”
杰森有些遗憾,耸耸肩说:“是这样啊中国老乡,哎,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了吧?”
见杰森明显有些过度热情了,马逸明有一肚皮疑问,这小伙儿怎么回事?想宰客?三碗过桥米线能宰我们几个钱?不像啊……
算是老乡,老乡。三个中国人点头。
“认识一下,我是杰森,是这个中国餐厅的老板。”
抬头看了看张凯和余乘风,两人咂吧着嘴尝了几口,好像感觉和马逸明差不多,远不如刚才看到那一大碗米线那么兴奋了。
这是一家有七八个台桌的小店,虽然主营中国美食,餐厅内的布置却是苏格兰风格。碎花格子的桌布和窗帘充满异国情调,没一点中国元素。餐厅一角有一个英式吧台,愈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三人才一落座,白人小伙儿笑嘻嘻地也跟了过来。
“啊哈哈。你们好!哎呀,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地道的中国话了,很亲切,我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杰森笑吟吟地搓着双手,“你们来这里旅行吗?”
杰森见店里也没别的客人,干脆拉过来一张椅子往旁边一坐:“听我说,我最开始招牌上写的是‘云南’,可是我们这里的人不知道云南是个什么地方,我们澳洲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岛,我的店开了一个多月都没什么生意,我才把名字改成‘北京’,北京,我们镇的人知道得多一些,知道是中国餐厅。所以你们看到了,现在叫‘北京过桥米线’”
没错!这是过桥米线,食材也鲜嫩,配料看起来也地道,却不晓得那个味道为什么和国内的不一样……马逸明也不太明白。
“噢,杰森你好,我是哈里,他是康德,这位是……余先生,你可以叫他老余。”
马逸明说:“可是你改了名字,这店里生意好像也不怎么样啊?”
马逸明和张凯几人面面相觑,不晓得这两个洋鬼子是啥意思。我们是来吃饭的,不是送上门给你们俩参观的,这店是怎么做生意的?
噔噔蹬脚步声传来,从厨房跑出一个穿着厨衣的金发洋妞,洋妞站在三个人面前,目光一一扫过马逸明、张凯、余乘风……
马逸明三人点头,是是,我们是中国人。
“噢,哈里,呆会儿再说你的事情,现在先说我的事。”杰森盯着马逸明的眼睛:“这过桥米线味道怎么样?正宗吗?”
不过,马逸明几人也不好意思说味道不对,埋头勉强对付着……
白人小伙儿见了三个人中国人,脸露惊喜:“你们是中国人?”小伙儿说的是中文,口音不算纯正,但是咬字很清晰一听就能明白。
张凯马上把三个人的手机收了拿到吧台那边去。
餐厅整洁干净,现在又临近用餐时分却空荡荡的没有一看到一个客人,看来这个“北京过桥米线”的生意好像不怎么好噢。
三人不禁食指大动,把肉片倒入滚烫的大碗里开始吃喝。
“你们先用餐,我就不打扰了。”杰森打住了话头,笑嘻嘻地说:“诺里达曼镇平时很少有中国人来,只来过日本人韩国人,今天好容易碰到老乡,等下我们好好聊聊。”
杰森说中文,张凯和余乘风都听得懂。三个都点头,是是,来旅行的,碰巧路过诺里达曼镇……
马逸明用英文对白人小伙儿说:“你是老板吗?我们是来吃饭的。”
“我特意采购一台米线机,在云南认真观察了中国师傅的手法,还在网上学会了做米线。然后……”杰森话还没说完,吧台那边传来艾丽的声音:“米线好了杰森,过来帮帮忙。”
啊?这个问题啊?马逸明尴笑两声,正想敷衍两句,没想到身边余乘风“噗嗤!”笑出声了。
张凯站在门口喊了一声:“有人吗?吃饭呐!”
马逸明一转头,发现杰森和他女友艾丽两人站在一边,正直直地盯着三个中国人,眼神充满期待……
走进餐厅。
白人小伙儿快活地叫起来:“艾丽,快出来快出来,来看看三个中国人。”
余乘风说:“杰森,那你的招牌应该写‘云南过桥米线’才行啊,米线和北京没有什么关系。”
马逸明和张凯、余乘风找了个临窗的座位坐下。
餐厅吧台那边一阵动静,跑出来一个白人小伙儿。那小伙儿金发碧眼,一头乱发,穿着一件白色厨衣……咦?这中国餐厅怎么出现一个洋人?
好好好!这个想法好!马逸明和余乘风点头赞赏。
三份过桥米线端了上来。
马逸明把筷子一放,对杰森说:“杰森,我想和你打听个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马逸明忙道:“好,不着急杰森,我们的手机没电了,找个地方充电先。方便吗?”
这过桥米线仪式感是到位了,就是味道差点儿,难怪这餐厅现在用餐高峰期都没几个客人上门呢。
“噢不不,请讲中文先生。在中国餐厅请讲中文。”白人小伙掩饰不住高兴,“我听得懂中文的。”
“哈里先生,我的中文很一般,我在中国的云南大学留学5年,读环境工程。一年预科四年本科。所以我的中文还不错。我的女友艾丽的中文是我教的。还可以吧?我们两个都是中国迷。哈哈。”
马逸明说:“杰森,你的中文不错呀,哪里学的?”
“哈哈!真的是中国人!”那个叫艾丽的洋妞拍手笑道,“太好了!中国人来了!”
洋妞艾丽操着一口古怪的口音应道:“好的,先生们先请坐,稍等一会儿。”
噢,大伙儿明白过来了,敢情这个过桥米线就是杰森从中国云南“搬运”过来的呀。艾丽的中文口音有些不对劲,原来是杰森这个二道贩子教的。
杰森说:“没问题,吧台那边可以充。”
马逸明用勺子舀了一口汤咂吧了一下嘴,这个味儿好像不太对,汤里的肉片无精打采的浮在上面,软哒哒的,口感很一般,汤汁也不够鲜美。
马逸明一看,挺好!那米线制作得还像个样子,白生生的、嫩嫩的。那一盘子肉片切得薄薄的,牛肉、鸡肉铺了一层,上面的佐料有葱花,香菜和油辣椒……看起来还特别地道。
原来是怎么回事!马逸明三个差点笑出声了。
白人小伙儿转头对艾丽说:“是时候展示我们的厨艺了,去!三份过桥米线!”
“是这样的老乡,我在云南留学的时候,经常吃过桥米线,这个过桥米线真的太美味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我们诺里达曼镇,我就考虑要开这么一个店,把中国最美味的米线介绍给我们的当地人。我要做一个中澳民间文化的传播者……”
洋妞转身去了厨房。
] 好吧。马逸明忍住尴尬,用中文说:“咳,老板,你这里的过桥米线给我们来三份就好。谢谢。”
杰森有些遗憾,耸耸肩说:“是这样啊中国老乡,哎,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了吧?”
见杰森明显有些过度热情了,马逸明有一肚皮疑问,这小伙儿怎么回事?想宰客?三碗过桥米线能宰我们几个钱?不像啊……
算是老乡,老乡。三个中国人点头。
“认识一下,我是杰森,是这个中国餐厅的老板。”
抬头看了看张凯和余乘风,两人咂吧着嘴尝了几口,好像感觉和马逸明差不多,远不如刚才看到那一大碗米线那么兴奋了。
这是一家有七八个台桌的小店,虽然主营中国美食,餐厅内的布置却是苏格兰风格。碎花格子的桌布和窗帘充满异国情调,没一点中国元素。餐厅一角有一个英式吧台,愈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三人才一落座,白人小伙儿笑嘻嘻地也跟了过来。
“啊哈哈。你们好!哎呀,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地道的中国话了,很亲切,我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杰森笑吟吟地搓着双手,“你们来这里旅行吗?”
杰森见店里也没别的客人,干脆拉过来一张椅子往旁边一坐:“听我说,我最开始招牌上写的是‘云南’,可是我们这里的人不知道云南是个什么地方,我们澳洲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岛,我的店开了一个多月都没什么生意,我才把名字改成‘北京’,北京,我们镇的人知道得多一些,知道是中国餐厅。所以你们看到了,现在叫‘北京过桥米线’”
没错!这是过桥米线,食材也鲜嫩,配料看起来也地道,却不晓得那个味道为什么和国内的不一样……马逸明也不太明白。
“噢,杰森你好,我是哈里,他是康德,这位是……余先生,你可以叫他老余。”
马逸明说:“可是你改了名字,这店里生意好像也不怎么样啊?”
马逸明和张凯几人面面相觑,不晓得这两个洋鬼子是啥意思。我们是来吃饭的,不是送上门给你们俩参观的,这店是怎么做生意的?
噔噔蹬脚步声传来,从厨房跑出一个穿着厨衣的金发洋妞,洋妞站在三个人面前,目光一一扫过马逸明、张凯、余乘风……
马逸明三人点头,是是,我们是中国人。
“噢,哈里,呆会儿再说你的事情,现在先说我的事。”杰森盯着马逸明的眼睛:“这过桥米线味道怎么样?正宗吗?”
不过,马逸明几人也不好意思说味道不对,埋头勉强对付着……
白人小伙儿见了三个人中国人,脸露惊喜:“你们是中国人?”小伙儿说的是中文,口音不算纯正,但是咬字很清晰一听就能明白。
张凯马上把三个人的手机收了拿到吧台那边去。
餐厅整洁干净,现在又临近用餐时分却空荡荡的没有一看到一个客人,看来这个“北京过桥米线”的生意好像不怎么好噢。
三人不禁食指大动,把肉片倒入滚烫的大碗里开始吃喝。
“你们先用餐,我就不打扰了。”杰森打住了话头,笑嘻嘻地说:“诺里达曼镇平时很少有中国人来,只来过日本人韩国人,今天好容易碰到老乡,等下我们好好聊聊。”
杰森说中文,张凯和余乘风都听得懂。三个都点头,是是,来旅行的,碰巧路过诺里达曼镇……
马逸明用英文对白人小伙儿说:“你是老板吗?我们是来吃饭的。”
“我特意采购一台米线机,在云南认真观察了中国师傅的手法,还在网上学会了做米线。然后……”杰森话还没说完,吧台那边传来艾丽的声音:“米线好了杰森,过来帮帮忙。”
啊?这个问题啊?马逸明尴笑两声,正想敷衍两句,没想到身边余乘风“噗嗤!”笑出声了。
张凯站在门口喊了一声:“有人吗?吃饭呐!”
马逸明一转头,发现杰森和他女友艾丽两人站在一边,正直直地盯着三个中国人,眼神充满期待……
走进餐厅。
白人小伙儿快活地叫起来:“艾丽,快出来快出来,来看看三个中国人。”
余乘风说:“杰森,那你的招牌应该写‘云南过桥米线’才行啊,米线和北京没有什么关系。”
马逸明和张凯、余乘风找了个临窗的座位坐下。
餐厅吧台那边一阵动静,跑出来一个白人小伙儿。那小伙儿金发碧眼,一头乱发,穿着一件白色厨衣……咦?这中国餐厅怎么出现一个洋人?
好好好!这个想法好!马逸明和余乘风点头赞赏。
三份过桥米线端了上来。
马逸明把筷子一放,对杰森说:“杰森,我想和你打听个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马逸明忙道:“好,不着急杰森,我们的手机没电了,找个地方充电先。方便吗?”
这过桥米线仪式感是到位了,就是味道差点儿,难怪这餐厅现在用餐高峰期都没几个客人上门呢。
“噢不不,请讲中文先生。在中国餐厅请讲中文。”白人小伙掩饰不住高兴,“我听得懂中文的。”
“哈里先生,我的中文很一般,我在中国的云南大学留学5年,读环境工程。一年预科四年本科。所以我的中文还不错。我的女友艾丽的中文是我教的。还可以吧?我们两个都是中国迷。哈哈。”
马逸明说:“杰森,你的中文不错呀,哪里学的?”
“哈哈!真的是中国人!”那个叫艾丽的洋妞拍手笑道,“太好了!中国人来了!”
洋妞艾丽操着一口古怪的口音应道:“好的,先生们先请坐,稍等一会儿。”
噢,大伙儿明白过来了,敢情这个过桥米线就是杰森从中国云南“搬运”过来的呀。艾丽的中文口音有些不对劲,原来是杰森这个二道贩子教的。
杰森说:“没问题,吧台那边可以充。”
马逸明用勺子舀了一口汤咂吧了一下嘴,这个味儿好像不太对,汤里的肉片无精打采的浮在上面,软哒哒的,口感很一般,汤汁也不够鲜美。
马逸明一看,挺好!那米线制作得还像个样子,白生生的、嫩嫩的。那一盘子肉片切得薄薄的,牛肉、鸡肉铺了一层,上面的佐料有葱花,香菜和油辣椒……看起来还特别地道。
原来是怎么回事!马逸明三个差点笑出声了。
白人小伙儿转头对艾丽说:“是时候展示我们的厨艺了,去!三份过桥米线!”
“是这样的老乡,我在云南留学的时候,经常吃过桥米线,这个过桥米线真的太美味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我们诺里达曼镇,我就考虑要开这么一个店,把中国最美味的米线介绍给我们的当地人。我要做一个中澳民间文化的传播者……”
洋妞转身去了厨房。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长沙小青年马逸明的发家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笙箫吹落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长沙小青年马逸明的发家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