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102章
顾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顾荣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蓁蓁趴在他的肩头上,看着他颈间的肌肤翕动,忽然生出一股冲动,亲了下去。
自从搬进畅春园,坐船就成了家常便饭,蓁蓁并不晕船,故而坐在甲板上,静静欣赏江景。
**
康熙此举,正正契合了士子们的心意,一下就让在场的人对他生出好感。
船行了一整夜,不曾歇息片刻,第二天一早,船就进入山东省境内,停靠的第一站是德州。
看着这样的场面,康熙叫船停了一阵,让画师把这景象画下来。
被偏爱是一种幸福。
船帆缓缓升起,江水拍打着船身,一点点往远处推去,岸上的人逐渐变成小圆点,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康熙祭拜孔庙,和他祭拜夷齐庙的目的一样,招揽天下读书人的心。
船是顺风而行,速度极快,下午就出了天津,夜里则是到了沧州。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东方出现一抹亮色,天空中的星星开始减少。
后来,朕长大了,四大辅臣也老了,朕开始亲政。朕才发现,从前的所见所闻,都能帮助朕更快速、更好的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康熙在曲阜留了一宿,接见当地的官员,第二日与当地的学子共读《日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度让当地学子们好感猛增。
继续在水上行两三日,便到了泰安,康熙领着众人下船,去泰山祭祀。
他伸出手想要揉揉儿子的脑袋,忽然发现胤礽的个子已经到了他鼻梁处,遂改为拍肩。
最后这句话,让胤礽感动不已。他一直都在享受皇阿玛的偏爱。
蓁蓁觉得腿酸脚软,两条腿都不听她的话,像是松动的桌腿,艰难的走着。
下船的时候,蓁蓁不小心崴了一下,康熙连忙将她扶住,又担心再出那样的事,干脆握住手不放,一边牵着她往前走,一边热情的跟沿途百姓打招呼。
康熙看着太阳,喃喃道:“朕也要跟这太阳一般,普照四方,恩泽万民。”
夜里风又大了起来,船的速度陡然加快,翌日到了临清,是个小城,船未停下,继续往前行驶。
康熙的精力极好,入住后,只休息了一个时辰,便神采奕奕,接见了江宁一众官员,了解本府的农商、军政、育学等事。
船队在泰安补足了物资,一路向南,直到济宁才停下。
康熙的喉结蠕动得更快了,额上汗珠不停滑落,彷佛在忍受着什么巨大的考验一般。
四周一片漆黑,她靠在他的肩头上,睡眼惺忪的等着。
读书人里至少有一半会参加科举,或是进入庙堂出谋划策,或是为政一方教化百姓,他们对朝廷是否忠心,是一件极为慎重的事。他尊重孔子,便是尊重汉家文化、尊重儒家的思想和礼教。
“儿子知晓了。皇阿玛,您一路小心。”
“胤礽,阿玛登基的时候才七岁,当时连字都认不完,那时你二伯也还是个孩子,朝中并无一人可以依靠。朕比你现在还要害怕。”
倘若他在外面真发生了什么意外,这些人会及时拥护太子,不至于朝政出现什么岔子。
畅春园的水是清澈柔和的,像是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而大运河的江水,则是湍急激越的,彷佛背着刀剑走江湖的侠女,快意人生。
“儿子知晓了,儿子会好好向福全二伯学习的。”
船一直往前行驶,从未停下,直到从镇江进入江宁,才上岸。
因着才出京不久,物资充裕,并不需要添补什么,只补了一些水,船便继续往前开。
康熙看着他眸中出现的坚定神色,满意的点头,“遇到事情,先自己思考对策,再去询问你二伯的意见。若你二伯的答复也不能让你满意,你就给朕写信。不管如何忙碌,你的信,朕总是能及时回的。”
“回去吧。”
一位尊崇儒家思想的君主,这是千百年来士子们所盼望的。
不多时,一缕红光从地平线升起,红光大盛,一轮红日升至半空,顿时霞光万丈,照耀四方,山上的草木枝叶都映着金光,闪闪发亮。
众人连忙低头,康熙便加快了步子,不一会儿就和随行队伍拉开了距离。
岸上挤满了人,都是来瞧热闹的,想要看看皇帝和皇后长什么样。
济宁之后,再往南就是台儿庄,接着就是江苏境内,是天下间最为富庶的地方。
接驾的人以江宁知府和江宁织造曹玺为首,领着康熙到江宁将军署休息,即本次出巡的临时行宫。
城镇码头停着不少渔船,渔船上挂着橘色的渔灯,在风中摇摇晃晃,映在水面上,有一种银河倒挂的美感。
第二天,他在众人的陪同下,
“朕也相信。”
待两人的身影彻底消失,百姓们还在津津乐道。
赵德发殷勤的说:“娘娘,请上轿吧。”
下了山,众人上了船,就立即进船舱休息。
天黑后,风更大了,黑漆漆的江面,还有呼啸的风声、水声,夹杂在一起,有一种阴森恐惧感,于是众人回了船舱内安置。
蓁蓁摆摆手,怪不好意思的,道上还有不少胡子花白的老臣呢,他们也是自个走的,哪怕气喘吁吁。
“皇阿玛,这件事交给儿臣真的可以吗?儿臣一直都在上书房念书,还从未接触过任何政事。皇阿玛,儿子害怕。”
从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开始,泰山就处于一个特殊地位,而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更是将这种特殊推到了超然的程度。
周边有大船,正在卸货,也有一些做小买卖的,售卖饼子、汤面,或针线、灯烛,还有卖鱼的,充满了烟火气息。
他不仅仅是祭祀了孔庙,还亲自书写碑文“万世师表”,留下了曲柄黄盖,赏赐孔家人若干财物,来表明自己的尊孔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会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
康熙看不下去,直接将她捞起放到背上。
“朕不想当傀儡,不想一直被四大辅臣糊弄,所以朕努力读书,留心他们处事的方法,渐渐就越懂越多。
只带蓁蓁一个,他有十足的把握护住她。
济宁境内有一县,叫做曲阜,正是孔子的家乡,也是天下士子心中的圣地。
次日,天色未明,康熙将蓁蓁叫醒,一同等候日出。
康熙最后看了一眼儿子,转身登船。
他觉得这样更亲密。
他怕在江南遇上什么意外,无论谁折在那,都会让他痛心后悔。
胤礽听完康熙的话,心头的无措慌乱渐渐消散。
裕亲王和恭亲王是他的亲兄弟,能力不错,也最为忠心,而索额图是太子的叔公,李光地是太子的老师,佟国维是他的舅舅,这些人都是值得信赖并且支持太子的。
后又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一干明君雄主在泰山封禅,泰山自此成为帝王心中的圣山。
从胤礽记事起,他的皇阿玛就是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是让他仰望的。
康熙将太子留在京城监国,让裕亲王福全、恭亲王、索额图、李光地还有佟国维等人辅佐。
山间的温度很低,尤其是晨风吹动时,更是寒意阵阵,康熙本想取下身上的披风盖在蓁蓁身上,忽地又停下,将半边披风罩她身上。
船上的人都对其充满了期待。
祭祀仪式结束后,众人没有急着下山,而是在山上扎营,等着看明日的日出。
胤礽啊,没有谁是天生的君主,能生来就得心应手的治理山河,都是要一点一点的学。如果现在不学,真等到需要时再去学,那就来不及。
上山难,下山也不容易。
听到不能跟着下江南,胤礽很是失落,随即又被赋予了监国的重担,他瞬间变了脸色,慌张的看向康熙。
康熙已经许久见过这样的胤礽,惶惶无助,眼里写满了对他的依赖。
“朕背你下去。”
***
原来皇阿玛当年也曾那样胆小害怕吗?
其次是因为南方比较特殊。南方,尤其是淮扬、江宁一带,有着不少前明遗老,对朝廷心存抵触。之前的朱三太子就是藏在扬州,煽动百姓造反,生出了许多事端。
蓁蓁握住他的手,鼓励道:“臣妾相信皇上,您一定可以做到的。”
你不要怕,你还小,朕会慢慢教你的。出了岔子也不必惊慌,我们会帮你纠正错误。”
她专注的看着两岸的青山,看着江上的渔船,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感受这清冽的江风,细细聆听水流声。
船上的日子并不无聊,上面有不少书房、歌舞宴会厅,还有布库习武场,足够船上众人消遣。
百姓们一瞧这,就乐了,原来皇帝皇后也跟咱老百姓差不多啊,出门也会牵手,真是腻歪。
他并未带上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子皇女等人。
白天,风小了,行进的速度便放缓许多,直到晚上才到下一个城镇。
他离开的时候,码头上站满了人,不再像他来时那般冷清。
孔家家主暗暗决定,下一次科考,家里该派人参加了。
而帝后的船舱内,却是春意浓浓。
等待的间隙,康熙便处理京城送来的奏折和信件,蓁蓁则是给京城的孩子们写信,将一路买回来的特产整理好,稍后寄回去。
也有人觉得皇帝疼媳妇儿,跟我一样,是个好人。
一则是因为他们都是年老体弱或者年幼之人,身子骨虚弱,长途出行容易疲劳生病。出行途中患病,不好治疗。
这是康熙第一次下江南,前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心中很是谨慎。www.banweishuwu.com
] 蓁蓁趴在他的肩头上,看着他颈间的肌肤翕动,忽然生出一股冲动,亲了下去。
自从搬进畅春园,坐船就成了家常便饭,蓁蓁并不晕船,故而坐在甲板上,静静欣赏江景。
**
康熙此举,正正契合了士子们的心意,一下就让在场的人对他生出好感。
船行了一整夜,不曾歇息片刻,第二天一早,船就进入山东省境内,停靠的第一站是德州。
看着这样的场面,康熙叫船停了一阵,让画师把这景象画下来。
被偏爱是一种幸福。
船帆缓缓升起,江水拍打着船身,一点点往远处推去,岸上的人逐渐变成小圆点,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康熙祭拜孔庙,和他祭拜夷齐庙的目的一样,招揽天下读书人的心。
船是顺风而行,速度极快,下午就出了天津,夜里则是到了沧州。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东方出现一抹亮色,天空中的星星开始减少。
后来,朕长大了,四大辅臣也老了,朕开始亲政。朕才发现,从前的所见所闻,都能帮助朕更快速、更好的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康熙在曲阜留了一宿,接见当地的官员,第二日与当地的学子共读《日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度让当地学子们好感猛增。
继续在水上行两三日,便到了泰安,康熙领着众人下船,去泰山祭祀。
他伸出手想要揉揉儿子的脑袋,忽然发现胤礽的个子已经到了他鼻梁处,遂改为拍肩。
最后这句话,让胤礽感动不已。他一直都在享受皇阿玛的偏爱。
蓁蓁觉得腿酸脚软,两条腿都不听她的话,像是松动的桌腿,艰难的走着。
下船的时候,蓁蓁不小心崴了一下,康熙连忙将她扶住,又担心再出那样的事,干脆握住手不放,一边牵着她往前走,一边热情的跟沿途百姓打招呼。
康熙看着太阳,喃喃道:“朕也要跟这太阳一般,普照四方,恩泽万民。”
夜里风又大了起来,船的速度陡然加快,翌日到了临清,是个小城,船未停下,继续往前行驶。
康熙的精力极好,入住后,只休息了一个时辰,便神采奕奕,接见了江宁一众官员,了解本府的农商、军政、育学等事。
船队在泰安补足了物资,一路向南,直到济宁才停下。
康熙的喉结蠕动得更快了,额上汗珠不停滑落,彷佛在忍受着什么巨大的考验一般。
四周一片漆黑,她靠在他的肩头上,睡眼惺忪的等着。
读书人里至少有一半会参加科举,或是进入庙堂出谋划策,或是为政一方教化百姓,他们对朝廷是否忠心,是一件极为慎重的事。他尊重孔子,便是尊重汉家文化、尊重儒家的思想和礼教。
“儿子知晓了。皇阿玛,您一路小心。”
“胤礽,阿玛登基的时候才七岁,当时连字都认不完,那时你二伯也还是个孩子,朝中并无一人可以依靠。朕比你现在还要害怕。”
倘若他在外面真发生了什么意外,这些人会及时拥护太子,不至于朝政出现什么岔子。
畅春园的水是清澈柔和的,像是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而大运河的江水,则是湍急激越的,彷佛背着刀剑走江湖的侠女,快意人生。
“儿子知晓了,儿子会好好向福全二伯学习的。”
船一直往前行驶,从未停下,直到从镇江进入江宁,才上岸。
因着才出京不久,物资充裕,并不需要添补什么,只补了一些水,船便继续往前开。
康熙看着他眸中出现的坚定神色,满意的点头,“遇到事情,先自己思考对策,再去询问你二伯的意见。若你二伯的答复也不能让你满意,你就给朕写信。不管如何忙碌,你的信,朕总是能及时回的。”
“回去吧。”
一位尊崇儒家思想的君主,这是千百年来士子们所盼望的。
不多时,一缕红光从地平线升起,红光大盛,一轮红日升至半空,顿时霞光万丈,照耀四方,山上的草木枝叶都映着金光,闪闪发亮。
众人连忙低头,康熙便加快了步子,不一会儿就和随行队伍拉开了距离。
岸上挤满了人,都是来瞧热闹的,想要看看皇帝和皇后长什么样。
济宁之后,再往南就是台儿庄,接着就是江苏境内,是天下间最为富庶的地方。
接驾的人以江宁知府和江宁织造曹玺为首,领着康熙到江宁将军署休息,即本次出巡的临时行宫。
城镇码头停着不少渔船,渔船上挂着橘色的渔灯,在风中摇摇晃晃,映在水面上,有一种银河倒挂的美感。
第二天,他在众人的陪同下,
“朕也相信。”
待两人的身影彻底消失,百姓们还在津津乐道。
赵德发殷勤的说:“娘娘,请上轿吧。”
下了山,众人上了船,就立即进船舱休息。
天黑后,风更大了,黑漆漆的江面,还有呼啸的风声、水声,夹杂在一起,有一种阴森恐惧感,于是众人回了船舱内安置。
蓁蓁摆摆手,怪不好意思的,道上还有不少胡子花白的老臣呢,他们也是自个走的,哪怕气喘吁吁。
“皇阿玛,这件事交给儿臣真的可以吗?儿臣一直都在上书房念书,还从未接触过任何政事。皇阿玛,儿子害怕。”
从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开始,泰山就处于一个特殊地位,而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更是将这种特殊推到了超然的程度。
周边有大船,正在卸货,也有一些做小买卖的,售卖饼子、汤面,或针线、灯烛,还有卖鱼的,充满了烟火气息。
他不仅仅是祭祀了孔庙,还亲自书写碑文“万世师表”,留下了曲柄黄盖,赏赐孔家人若干财物,来表明自己的尊孔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会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
康熙看不下去,直接将她捞起放到背上。
“朕不想当傀儡,不想一直被四大辅臣糊弄,所以朕努力读书,留心他们处事的方法,渐渐就越懂越多。
只带蓁蓁一个,他有十足的把握护住她。
济宁境内有一县,叫做曲阜,正是孔子的家乡,也是天下士子心中的圣地。
次日,天色未明,康熙将蓁蓁叫醒,一同等候日出。
康熙最后看了一眼儿子,转身登船。
他觉得这样更亲密。
他怕在江南遇上什么意外,无论谁折在那,都会让他痛心后悔。
胤礽听完康熙的话,心头的无措慌乱渐渐消散。
裕亲王和恭亲王是他的亲兄弟,能力不错,也最为忠心,而索额图是太子的叔公,李光地是太子的老师,佟国维是他的舅舅,这些人都是值得信赖并且支持太子的。
后又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一干明君雄主在泰山封禅,泰山自此成为帝王心中的圣山。
从胤礽记事起,他的皇阿玛就是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是让他仰望的。
康熙将太子留在京城监国,让裕亲王福全、恭亲王、索额图、李光地还有佟国维等人辅佐。
山间的温度很低,尤其是晨风吹动时,更是寒意阵阵,康熙本想取下身上的披风盖在蓁蓁身上,忽地又停下,将半边披风罩她身上。
船上的人都对其充满了期待。
祭祀仪式结束后,众人没有急着下山,而是在山上扎营,等着看明日的日出。
胤礽啊,没有谁是天生的君主,能生来就得心应手的治理山河,都是要一点一点的学。如果现在不学,真等到需要时再去学,那就来不及。
上山难,下山也不容易。
听到不能跟着下江南,胤礽很是失落,随即又被赋予了监国的重担,他瞬间变了脸色,慌张的看向康熙。
康熙已经许久见过这样的胤礽,惶惶无助,眼里写满了对他的依赖。
“朕背你下去。”
***
原来皇阿玛当年也曾那样胆小害怕吗?
其次是因为南方比较特殊。南方,尤其是淮扬、江宁一带,有着不少前明遗老,对朝廷心存抵触。之前的朱三太子就是藏在扬州,煽动百姓造反,生出了许多事端。
蓁蓁握住他的手,鼓励道:“臣妾相信皇上,您一定可以做到的。”
你不要怕,你还小,朕会慢慢教你的。出了岔子也不必惊慌,我们会帮你纠正错误。”
她专注的看着两岸的青山,看着江上的渔船,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感受这清冽的江风,细细聆听水流声。
船上的日子并不无聊,上面有不少书房、歌舞宴会厅,还有布库习武场,足够船上众人消遣。
百姓们一瞧这,就乐了,原来皇帝皇后也跟咱老百姓差不多啊,出门也会牵手,真是腻歪。
他并未带上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子皇女等人。
白天,风小了,行进的速度便放缓许多,直到晚上才到下一个城镇。
他离开的时候,码头上站满了人,不再像他来时那般冷清。
孔家家主暗暗决定,下一次科考,家里该派人参加了。
而帝后的船舱内,却是春意浓浓。
等待的间隙,康熙便处理京城送来的奏折和信件,蓁蓁则是给京城的孩子们写信,将一路买回来的特产整理好,稍后寄回去。
也有人觉得皇帝疼媳妇儿,跟我一样,是个好人。
一则是因为他们都是年老体弱或者年幼之人,身子骨虚弱,长途出行容易疲劳生病。出行途中患病,不好治疗。
这是康熙第一次下江南,前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心中很是谨慎。www.banweishuwu.com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顾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