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止浮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远止浮游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昭王死后,昭王长子姬满以太子身份继位,号周穆王。穆王上位后虽然停止对外征伐,专心治理国家,但是贪图享受的性格从父亲那里完全继承了过来,在周朝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穆王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了新都南郑。
周康王寿命不长,十六岁继位,在位二十六年,四十一岁病逝。成康之治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太平盛世,对西周初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到了康王后期,周朝开始出现衰乱迹象。
穆王何事不重来?”就是写周穆王坐着八匹骏马拉的马车每天到处玩,到处泡妞的事迹。周穆王三十五年,由于之前周楚联军攻下徐国后分赃不匀,楚国新上任国君芈熊渠觉得不爽,于是出兵攻打徐国旧地,周穆王组织军队挫败了楚国,后来又征服了南方的越国。
虽然周穆王贪图享受,但他和父亲周昭王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同时也擅长治国,周朝在他的治理下算是成功止血,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所建树,周穆王时期编著的《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法典。周穆王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位五十五年病逝,享年七十八。
姬发病重,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便让自己最信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姬诵。周公本来是被封到了鲁国的,但是为了辅佐侄子,就没到封国去,在成王亲政前代替成王“摄政”,注意这个引号。
周公是后世儒家重点歌颂的对象,是圣人的代表之一,所以品格绝对高尚,是不会觊觎侄子的王位的,汉室的“大忠臣”曹操也是自比周公的。但实际上,周公大概就是称王了,姬发的其他弟弟非常不满意,尤其是当时被派去监管商候的“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管、蔡、霍是这三位封国的名字。这三位联合了商候与东夷,起兵反叛,周公为了避免战争,表面辞去了摄政的位置,但后来又在成王的请援下率军东征平叛。
昭王十六年,南方的楚国不断强大,并且时不时的在周边界搞点小事情,昭王派兵征讨,由于昭王荒废军政,周朝士兵的战斗已经大大下降,在接二连三地败给楚国后,昭王决定御驾亲征。除了周王朝士兵,昭王还调集了六个诸侯国的兵力,开始了南征,但是结局还是一样,昭王兵败,在逃回来渡江的路上还坠江而死,送了小命。周昭王在位十九年,贪图玩乐,周朝实力大损,由盛转衰。
周成王二十二年突发急病病逝,临终前命老臣毕公高和召公奭(shì)(燕国始祖)给儿子周康王姬钊辅政。毕公高和召公奭都是武王的弟弟,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对周王朝忠心耿耿,对维护初期周王朝的统治起到很大作用。康王在两位贤明老臣的辅佐下,延续父亲的政策,一时间国泰民安,两代王治理期间史称成康之治。成王本人奉行节俭,这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他觉得商朝亡国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贵族的骄奢腐败,于是制订了相关法规遏制骄奢之风。
武王积郁病逝后,长子姬诵继位,号周成王。姬发一直到了四十二岁才生下这第一个儿子,非常高兴,在姬诵出生后不久就封他为世子。
周穆王执政前期周朝实力空虚,是有点窝囊,不过后面还是有所改观的,周穆王十二年和十三年,周朝分别打败了犬戎和西戎。后来徐国又要搞反叛,周穆王与楚国合作,组成了周楚联军夹击徐国,很快将徐国歼灭,后来还打了北边不听话的北狄。几次胜仗下来,周穆王成功提升了周王朝的威严。
不过周穆王还是一如既往的玩乐,李商隐写的“八骏日行三万里,
昭王奉行享乐主义,置朝政于不顾,一时间周朝上行下效,腐败奢靡之风盛行,超纲紊乱,民间纷乱四起。昭王十四年,鲁国发生动乱,鲁幽公被弟弟所杀并篡位,而周昭王觉得事不关己,没有任何表示,之后,诸侯国间的纷争便愈发激烈。
周穆王六年,东夷徐国公开反叛,并组织了一波东夷联军,很快就打到了成周(今河南洛阳)。周朝竟无人敢率兵平叛,无奈之下,周穆王只好和徐国和谈,答应徐国开出的各种条件,还封徐国国君徐诞为东方之伯,统领东方各诸侯国,徐国得到所有好处后,这才退兵。
富不过三代这个俗语还是蛮有道理的,周康王在治国上的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完全不行。周康王死后,太子周昭王姬瑕继位,这位富生富养的公子哥完全背弃了父亲厉行节俭的作风,觉得老子就是有钱,活该享受生活。
领兵打仗,周公可是一把好手,经过三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三监”被灭,商候被诛杀,顺便灭了东夷几个皮痒的小国,于是西周政局逐步稳定下来。周公摄政第七年,“还政”于长大的成王。成王在周公的教导下,也成为了一位明智的君主,发展生产,安定国家,也没啥特别之处,就算是一位普通的明君吧。
周康王二十五年,周北部的鬼方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了周朝的边界,康王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武力夺取天下的,觉得鬼方不容小觑,于是调集了大量兵力讨伐鬼方,周朝连续打了两次胜仗,将鬼方赶的远远的,西周的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 昭王死后,昭王长子姬满以太子身份继位,号周穆王。穆王上位后虽然停止对外征伐,专心治理国家,但是贪图享受的性格从父亲那里完全继承了过来,在周朝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穆王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了新都南郑。
周康王寿命不长,十六岁继位,在位二十六年,四十一岁病逝。成康之治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太平盛世,对西周初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到了康王后期,周朝开始出现衰乱迹象。
穆王何事不重来?”就是写周穆王坐着八匹骏马拉的马车每天到处玩,到处泡妞的事迹。周穆王三十五年,由于之前周楚联军攻下徐国后分赃不匀,楚国新上任国君芈熊渠觉得不爽,于是出兵攻打徐国旧地,周穆王组织军队挫败了楚国,后来又征服了南方的越国。
虽然周穆王贪图享受,但他和父亲周昭王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同时也擅长治国,周朝在他的治理下算是成功止血,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所建树,周穆王时期编著的《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法典。周穆王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位五十五年病逝,享年七十八。
姬发病重,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便让自己最信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姬诵。周公本来是被封到了鲁国的,但是为了辅佐侄子,就没到封国去,在成王亲政前代替成王“摄政”,注意这个引号。
周公是后世儒家重点歌颂的对象,是圣人的代表之一,所以品格绝对高尚,是不会觊觎侄子的王位的,汉室的“大忠臣”曹操也是自比周公的。但实际上,周公大概就是称王了,姬发的其他弟弟非常不满意,尤其是当时被派去监管商候的“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管、蔡、霍是这三位封国的名字。这三位联合了商候与东夷,起兵反叛,周公为了避免战争,表面辞去了摄政的位置,但后来又在成王的请援下率军东征平叛。
昭王十六年,南方的楚国不断强大,并且时不时的在周边界搞点小事情,昭王派兵征讨,由于昭王荒废军政,周朝士兵的战斗已经大大下降,在接二连三地败给楚国后,昭王决定御驾亲征。除了周王朝士兵,昭王还调集了六个诸侯国的兵力,开始了南征,但是结局还是一样,昭王兵败,在逃回来渡江的路上还坠江而死,送了小命。周昭王在位十九年,贪图玩乐,周朝实力大损,由盛转衰。
周成王二十二年突发急病病逝,临终前命老臣毕公高和召公奭(shì)(燕国始祖)给儿子周康王姬钊辅政。毕公高和召公奭都是武王的弟弟,已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对周王朝忠心耿耿,对维护初期周王朝的统治起到很大作用。康王在两位贤明老臣的辅佐下,延续父亲的政策,一时间国泰民安,两代王治理期间史称成康之治。成王本人奉行节俭,这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他觉得商朝亡国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贵族的骄奢腐败,于是制订了相关法规遏制骄奢之风。
武王积郁病逝后,长子姬诵继位,号周成王。姬发一直到了四十二岁才生下这第一个儿子,非常高兴,在姬诵出生后不久就封他为世子。
周穆王执政前期周朝实力空虚,是有点窝囊,不过后面还是有所改观的,周穆王十二年和十三年,周朝分别打败了犬戎和西戎。后来徐国又要搞反叛,周穆王与楚国合作,组成了周楚联军夹击徐国,很快将徐国歼灭,后来还打了北边不听话的北狄。几次胜仗下来,周穆王成功提升了周王朝的威严。
不过周穆王还是一如既往的玩乐,李商隐写的“八骏日行三万里,
昭王奉行享乐主义,置朝政于不顾,一时间周朝上行下效,腐败奢靡之风盛行,超纲紊乱,民间纷乱四起。昭王十四年,鲁国发生动乱,鲁幽公被弟弟所杀并篡位,而周昭王觉得事不关己,没有任何表示,之后,诸侯国间的纷争便愈发激烈。
周穆王六年,东夷徐国公开反叛,并组织了一波东夷联军,很快就打到了成周(今河南洛阳)。周朝竟无人敢率兵平叛,无奈之下,周穆王只好和徐国和谈,答应徐国开出的各种条件,还封徐国国君徐诞为东方之伯,统领东方各诸侯国,徐国得到所有好处后,这才退兵。
富不过三代这个俗语还是蛮有道理的,周康王在治国上的才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完全不行。周康王死后,太子周昭王姬瑕继位,这位富生富养的公子哥完全背弃了父亲厉行节俭的作风,觉得老子就是有钱,活该享受生活。
领兵打仗,周公可是一把好手,经过三年大大小小的战役,“三监”被灭,商候被诛杀,顺便灭了东夷几个皮痒的小国,于是西周政局逐步稳定下来。周公摄政第七年,“还政”于长大的成王。成王在周公的教导下,也成为了一位明智的君主,发展生产,安定国家,也没啥特别之处,就算是一位普通的明君吧。
周康王二十五年,周北部的鬼方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了周朝的边界,康王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祖先是如何武力夺取天下的,觉得鬼方不容小觑,于是调集了大量兵力讨伐鬼方,周朝连续打了两次胜仗,将鬼方赶的远远的,西周的疆域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