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止浮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远止浮游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太康死后,后羿取代他的位置,做了八年老大,不过后羿本人也喜欢玩怪物猎人,不怎么处理政事,各部族都表示不是很服气,后羿迫于无奈,就还是把位子让给太康的弟弟中康。
启死后,根据世袭制度,长子太康继位,话说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到了太康头上就要应验了。
第二场战争叫做武观之乱。武观是启的第五个儿子(也有说是他弟弟),照理是轮不到他继位的。为了争权,在启晚年的时候,武观发动了叛乱,没啥悬念,最后被剿灭,武观也被治罪。
中康执政第七年时,他觉得这几年在军事上发展的不错,自信心膨胀了,于是就和有穷国撕破脸皮,准备干一架。然而两万经济一秒躺,面对凶猛的有穷士兵,中康的夏军兵败如山倒,据说仗还没打完就归天了,估计是被气的。
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朝?夏在我的印象中确实有点虚无缥缈,记载也十分有限,不过我又不是专业史学家,你们说有就有呗,我就写我认知的历史就好。
夏,时间线: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太康痴迷打猎,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怪物猎人的铁杆玩家。太康长期不理朝政,国力日渐衰弱。当时东夷集团有穷族的首领后羿(这个应该才是真正的后羿,不是后羿射日的那个后羿,前面说过了,射日的那个就叫羿,或者大羿)在慢慢积累了自身实力后,趁着太康有次外出打野发育(狩猎)的时候,直接去偷了夏朝老家。
后羿趁太康出门打猎,攻下了夏都城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太康回来的时候懵了,老家都易主了。后羿占着斟鄩没让太康进门,太康看势头不对,喊了一声“溜了溜了”就跑了。可怜的太康,继位才一年,就被人赶跑了,流亡到戈地(今河南省太康县),过了三年就挂了。《五子之歌》就是在太康流亡时期,他的老娘和五个藕豆豆(弟弟)到洛水旁创作出来缅怀大禹,并期盼太康早日回归的。
后来启是如何夺权有两种说法,一是据说伯益也想玩一玩套路,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年后,自己躲到一个山头,原来以为各位大臣都还是会来求他回去当首领,没想到,大家都直接去启那里了,并推选了启当天子;二是简单粗暴的武力夺取。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启作为帝王,本职工作干得还不错,算是个贤明的君主。从他开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但也是从他这里开始,帝王的骄奢之风开始慢慢兴起。
启在位时,经历了两场战争,第一场是甘之战,当时启破坏了禅让制的规矩让很多部族感到不满。其中,胆子最肥的就是有扈氏,公开叫板,启也是个暴脾气,你批评我,我就打你。战争发生在现在的陕西户县南郊,那个年代的打仗嘛,还没什么战术,基本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双方打得比较惨烈,最后是启这边赢了。
中康继位,虽然是表面的君主,实际是只是个傀儡,甚至还要向后羿的有穷国进贡。要说中康也是够倒霉的,在位时正好碰到了日食。在封建迷信的当时,日食可是吓人的,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自然就把责任归结到了天子中康的身上,因为当时与上天沟通是天子的特权。中康也很无奈,只能让当时的首席天文专家羲氏和主管历法的和氏背锅,把他们治了罪。
大禹在世时,给儿子启谋划了坚实的从政基础。在大禹逝世后,启其实掌握了大权。但大禹没有直接搞世袭,他也搞了禅让,叫伯益作代理首领。
夏经过大禹的奠定,启的治理,到太康继位初期本是井然有序的,可是太康不争气,整天游手好闲,贪玩爱吃,不理朝政,太不应该了(虽然我也想做这么一个人),但毕竟你是天子,总要担负常人不堪的重任。
] 太康死后,后羿取代他的位置,做了八年老大,不过后羿本人也喜欢玩怪物猎人,不怎么处理政事,各部族都表示不是很服气,后羿迫于无奈,就还是把位子让给太康的弟弟中康。
启死后,根据世袭制度,长子太康继位,话说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到了太康头上就要应验了。
第二场战争叫做武观之乱。武观是启的第五个儿子(也有说是他弟弟),照理是轮不到他继位的。为了争权,在启晚年的时候,武观发动了叛乱,没啥悬念,最后被剿灭,武观也被治罪。
中康执政第七年时,他觉得这几年在军事上发展的不错,自信心膨胀了,于是就和有穷国撕破脸皮,准备干一架。然而两万经济一秒躺,面对凶猛的有穷士兵,中康的夏军兵败如山倒,据说仗还没打完就归天了,估计是被气的。
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朝?夏在我的印象中确实有点虚无缥缈,记载也十分有限,不过我又不是专业史学家,你们说有就有呗,我就写我认知的历史就好。
夏,时间线: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太康痴迷打猎,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应该是怪物猎人的铁杆玩家。太康长期不理朝政,国力日渐衰弱。当时东夷集团有穷族的首领后羿(这个应该才是真正的后羿,不是后羿射日的那个后羿,前面说过了,射日的那个就叫羿,或者大羿)在慢慢积累了自身实力后,趁着太康有次外出打野发育(狩猎)的时候,直接去偷了夏朝老家。
后羿趁太康出门打猎,攻下了夏都城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太康回来的时候懵了,老家都易主了。后羿占着斟鄩没让太康进门,太康看势头不对,喊了一声“溜了溜了”就跑了。可怜的太康,继位才一年,就被人赶跑了,流亡到戈地(今河南省太康县),过了三年就挂了。《五子之歌》就是在太康流亡时期,他的老娘和五个藕豆豆(弟弟)到洛水旁创作出来缅怀大禹,并期盼太康早日回归的。
后来启是如何夺权有两种说法,一是据说伯益也想玩一玩套路,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年后,自己躲到一个山头,原来以为各位大臣都还是会来求他回去当首领,没想到,大家都直接去启那里了,并推选了启当天子;二是简单粗暴的武力夺取。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启作为帝王,本职工作干得还不错,算是个贤明的君主。从他开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但也是从他这里开始,帝王的骄奢之风开始慢慢兴起。
启在位时,经历了两场战争,第一场是甘之战,当时启破坏了禅让制的规矩让很多部族感到不满。其中,胆子最肥的就是有扈氏,公开叫板,启也是个暴脾气,你批评我,我就打你。战争发生在现在的陕西户县南郊,那个年代的打仗嘛,还没什么战术,基本是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双方打得比较惨烈,最后是启这边赢了。
中康继位,虽然是表面的君主,实际是只是个傀儡,甚至还要向后羿的有穷国进贡。要说中康也是够倒霉的,在位时正好碰到了日食。在封建迷信的当时,日食可是吓人的,一时间人心惶惶,大家自然就把责任归结到了天子中康的身上,因为当时与上天沟通是天子的特权。中康也很无奈,只能让当时的首席天文专家羲氏和主管历法的和氏背锅,把他们治了罪。
大禹在世时,给儿子启谋划了坚实的从政基础。在大禹逝世后,启其实掌握了大权。但大禹没有直接搞世袭,他也搞了禅让,叫伯益作代理首领。
夏经过大禹的奠定,启的治理,到太康继位初期本是井然有序的,可是太康不争气,整天游手好闲,贪玩爱吃,不理朝政,太不应该了(虽然我也想做这么一个人),但毕竟你是天子,总要担负常人不堪的重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