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未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春未绿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甄氏笑道:“那等你爹晚上过来,我替你问问他。”
窈娘等人围着看了一会儿,都啧啧称奇,还好一会儿余先生来了,她们才各自回到座位上。
几乎晚膳都是她和娘一起用的,哥哥则陪祖母用膳,没有人规定,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祖母权老夫人从哥哥一生下来,就抱养在她的身边,据说之前母亲要见一面都很难,还得贿赂讨好他的乳母,哥哥和乳母们都比和娘亲近。
莹娘在一旁道:“正好女儿今儿准备打一对络子,正好送给爹爹。”
莘婉坐下之后,却不吃冰酥酪,她对颜如贝道:“我恐怕不能享用了,多谢你的美意。”
窈娘看起来瘦,其实身子骨挺好的,所以不介意,倩娘倒是很赞同:“昨日我吃了一碗木瓜水,闹了肚子。”
莘婉正欲回答时,只听外面道:“夫人,三爷回来了。”
颜家并不是那等泥古不化之家,虽然于老夫人常常说女孩儿家不做睁眼瞎就好,可依旧请了举子教她们读书识字。窈娘五岁那年因为解氏生病,只得随祖父母去西北,即便如此,也让人教读书识字,只是在西北学的浅,有些跟不上女学教的。
“过些日子再请人来看姑娘瞧瞧。”甄氏看了莘婉的脸色,思忖之下道。
应该说自从甄氏进门之后,她就很少主动亲近颜应祁了,后来窈娘出生之后,她待在金陵,也不去京中,若非这次颜应祁回金陵任职,夫妻更不会重聚。
颜应祁也觉得桌上气氛尴尬,又主动和窈娘说话:“你从西北回来,可还适应?”
甄氏笑道:“那等你爹晚上过来,我替你问问他。”
不一会儿,只见一少年进来,他一身桂子绿刻丝双飞燕纱袍,额头上沁着汗。他生的很剑眉星目,唇方口正,正是甄氏之子颜景文。
甄氏又问起莘婉:“如今天气炎热,姑娘身子可还吃的消?”
窈娘看了颜如贝一眼,莘婉据说是早产儿,因此身子骨不好,颜如贝平素再周到不过的人了,怎么明知人家不能用,还专门准备这个,完全可以准备些竹蔗马蹄茅根水这样平和的凉茶。
窈娘咬了一口鲍鱼,又听解氏道:“您是家主,您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我们也不会犯了忌讳啊。”
桌上又添了一幅碗筷,颜景文坐下后,正好看到对面的莘婉,二人相视一笑。
“先生生病要家去奔丧,我回来时正好遇到了大哥哥,他说和爹说到时候让我拜在他业师门下,所以我先回来了,看何时大哥的业师澜沧先生过来,我再过去。”颜景文道。
“正好我明日休沐,不如我们明日也去爬栖霞山?”颜应祁虽然是说给窈娘听的,可是眼睛一直看着解氏。
“快,快让景文进来。”甄氏欢喜道。
虽然这里摆了冰盆,但依旧燥热不堪,窈娘艰难熬过上半晌,下学后就先走了。倩娘和莹娘还有莘婉则一起去甄氏那里用饭,莹娘看今日中午果然有鲍鱼,不由得问甄氏:“这是不是三姐姐舅舅家送的?”
因为颜应祁意外过来,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解氏吩咐人多添了一幅碗筷,还有些歉疚道:“不知道您今日要过来,所以没让厨下烧你平素爱吃的菜。”
“先生生病要家去奔丧,我回来时正好遇到了大哥哥,他说和爹说到时候让我拜在他业师门下,所以我先回来了,看何时大哥的业师澜沧先生过来,我再过去。”颜景文道。
解氏有些怔愣。
“莘表姐。”窈娘笑着起身。
几乎晚膳都是她和娘一起用的,哥哥则陪祖母
“昨日清理旧物,发现了《郑羲碑》的拓文,当年我父亲在山东任上做官,带我和哥哥爬天柱山,发现了上碑,后来听人说下碑在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我那时年纪还小,父兄又去寒洞山亲手拓下。我听说这碑文集篆、隶、草之长于一体,所以今儿特地带给你们看看。”
还好她是个不服输的性子,这一个月连日补缺,她记性又出其的好,也算是勤能补拙,后来居上了。
“你的脾气还是这么倔,外表看起来可亲可怜,内心却不服不驯。”颜应祁说完,看向解氏,期待她能够回看他一眼。
出乎意料方才还显得很凌厉的爹,听了解氏的话,周身柔和起来:“我听说东山解家的舅爷来了,怎么不多留几日,这么快就回去了?原本我还准备和他小酌几杯。”
另一边三房绛雪轩,窈娘见到生腌木瓜水很喜欢,不料解氏道:“你早上可是吃过冰的,现下,只许吃一点点。”
晚膳摆好时,却听外面传来素心激动的声音:“大爷过来了。”
颜应祁又问她书读的如何,窈娘则道:“现下功课已经全部能跟上了,今日赵姐姐还给碑文贴给我们看,说是爬山的时候拓下来的《郑曦碑》,那里面的字儿写的真好。”
莹娘噘嘴:“今儿就听三姐姐说过了。”
窈娘当然很想去,她以前和祖父母在一处,她们都要她贞静乖顺,很少让她出去玩儿。可她没有说,只是放下筷子抱着解氏的胳膊道:“娘亲去,我就去,娘亲不去,我就不去。”
“知道了。”莹娘埋头喝汤,不敢多问。虽说她会在窈娘面前显摆一二,可是若是在甄氏面前被她知晓了,定然会被责备。
解氏没有答话,她只是温柔的看向女儿:“窈娘想不想去?”
他好不容易找到理由和解氏说话,当然要抓准机会。
“大爷。”解氏柔声道。
耳边又响起颜如贝笑吟吟的声音:“婉姐儿你真的客气了。”
虽然她是这么说,可小孩子不会掩藏情绪,解氏一眼就看出女儿想去,遂对颜应祁道:“那明日去的人多不多,要不要我现在去告诉她们,再让管事们准备好马车?”
这个时候颜如贝已经坐在书桌前了,她年方十四,快到将笄之年,生的丰润端庄,见到窈娘她们,对她们招手:“瞧你们一头的汗,我带了冰酥酪来,快解解渴。”
窈娘和解氏一道起身,只见门口进来一高大的男子,他鼻梁高耸,双唇紧抿,备显他的坚毅,脸庞线条分明,看起来英挺而俊朗,双眼看过来,更显凌厉之色。
甄氏颔首,哪里知晓晚饭时,颜应祁去了三房,甄氏到底是大夫人,面上还能撑得住,莹娘心情就开始不好了。
甄氏讶异道:“你如何知晓?”
颜如贝笑道:“虽说好吃,可也别贪嘴,解解渴就好了。”
又听甄氏问他:“你怎么这个时候有功夫过来?”
另一边三房绛雪轩,窈娘见到生腌木瓜水很喜欢,不料解氏道:“你早上可是吃过冰的,现下,只许吃一点点。”
几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只见门口出现一瘦弱的姑娘,她生的纤巧薄弱,即便如此暑热,她依旧穿戴整齐。
窈娘笑道:“很是适应,有娘在我身边我比什么都好。”她说完又看向解氏,解氏唯独看到女儿会很触动。
甄氏笑道:“这是新鲜的鲍鱼炖的汤,里边加了苹果、无花果、黑枣还有猪排骨这些,我是北人不擅长做这些,还是你二娘做了送过来的,你多喝一些。”
“你还记得我爱吃的菜吗?我以为你早就忘记了。”颜应祁看了解氏一眼,终究不敢和她对视。
解氏也没料到颜应祁这个时候过来,她自从三年前生病之后,后来虽然恢复了身体,可是除了往于老夫人那里探望一二,几乎不会和颜应祁见面。
甄氏颔首,哪里知晓晚饭时,颜应祁去了三房,甄氏到底是大夫人,面上还能撑得住,莹娘心情就开始不好了。
但莹娘却不大喜欢莘婉,无他,同行是冤家。原本在莘婉没来之前,莹娘很受宠爱,莘婉来了之后,莹娘地位就不如以前了。
可解氏却始终垂眸,不发一言。
“知道了。”窈娘虽然表现出不开心,但心里还是很欢喜,毕竟她和娘在一起比和祖父母在一处好多了。
这些日子她的学业有长进,也多亏了莘婉指点,所以她对莘婉多了几分亲近。又听母亲解氏提起她父母双亡,托孤颜家,颇为可怜。
“知道了。”窈娘虽然表现出不开心,但心里还是很欢喜,毕竟她和娘在一起比和祖父母在一处好多了。
莹娘在一旁道:“正好女儿今儿准备打一对络子,正好送给爹爹。”
窈娘用丝帕擦着汗,坐下来向颜如贝道谢:“多谢贝姐姐了。”
颜应祁却笑道:“不必了,明日就我们一家四口过去。”
莘婉笑道:“还是和以前那样,不过和姐妹们一处消遣也极好。”
这颜家二房的在第二代算得上人丁兴旺,二老太爷现任宁州知府,一共三个儿子,两嫡一庶。到了第三代,反而比不得大房和三房了,莫说大房有三子三女,三房也有一子一女。二房长子颜应龙比窈娘父亲颜应祁还大五岁,已经十年前去世,撇下妻儿,次子则是颜如贝的父亲,不好读书,荫监出身,虽是庶出,但因为娶了盐商的女儿,家境颇为富庶,只可惜颜如贝没有兄弟姊妹。至于二老太太的幼子颜应钧夫妻,夫妻感情虽好,但成婚数载,一直无所出,钧三太太这里把娘家一对侄儿侄女常常接来小住。
解氏没感觉到一丝尴尬,仿佛和老朋友说话似的:“哥哥家中也忙,哪里能劳烦您。”
最后进来的是赵芳,她年纪约莫和莘婉差不多大,十岁左右的年纪,若说莘婉身上有一股“精华灵秀”,赵芳则是颇有“林下之风”,和魏晋名士一样的品格。
学堂放着六张桌子,除了她们姊妹三人,另外还有二房的堂妹颜如贝,再有二房钧三太太的侄女赵芳以及于老夫人嫡亲的外孙女莘婉都和她们一伴读书。
窈娘有点害怕,从小到大她和爹接触就不是很多,她自小是和娘在金陵长大的,后来和祖父母去了西边,现下回来金陵,和爹也就见过几面而已。
] 甄氏笑道:“那等你爹晚上过来,我替你问问他。”
窈娘等人围着看了一会儿,都啧啧称奇,还好一会儿余先生来了,她们才各自回到座位上。
几乎晚膳都是她和娘一起用的,哥哥则陪祖母用膳,没有人规定,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祖母权老夫人从哥哥一生下来,就抱养在她的身边,据说之前母亲要见一面都很难,还得贿赂讨好他的乳母,哥哥和乳母们都比和娘亲近。
莹娘在一旁道:“正好女儿今儿准备打一对络子,正好送给爹爹。”
莘婉坐下之后,却不吃冰酥酪,她对颜如贝道:“我恐怕不能享用了,多谢你的美意。”
窈娘看起来瘦,其实身子骨挺好的,所以不介意,倩娘倒是很赞同:“昨日我吃了一碗木瓜水,闹了肚子。”
莘婉正欲回答时,只听外面道:“夫人,三爷回来了。”
颜家并不是那等泥古不化之家,虽然于老夫人常常说女孩儿家不做睁眼瞎就好,可依旧请了举子教她们读书识字。窈娘五岁那年因为解氏生病,只得随祖父母去西北,即便如此,也让人教读书识字,只是在西北学的浅,有些跟不上女学教的。
“过些日子再请人来看姑娘瞧瞧。”甄氏看了莘婉的脸色,思忖之下道。
应该说自从甄氏进门之后,她就很少主动亲近颜应祁了,后来窈娘出生之后,她待在金陵,也不去京中,若非这次颜应祁回金陵任职,夫妻更不会重聚。
颜应祁也觉得桌上气氛尴尬,又主动和窈娘说话:“你从西北回来,可还适应?”
甄氏笑道:“那等你爹晚上过来,我替你问问他。”
不一会儿,只见一少年进来,他一身桂子绿刻丝双飞燕纱袍,额头上沁着汗。他生的很剑眉星目,唇方口正,正是甄氏之子颜景文。
甄氏又问起莘婉:“如今天气炎热,姑娘身子可还吃的消?”
窈娘看了颜如贝一眼,莘婉据说是早产儿,因此身子骨不好,颜如贝平素再周到不过的人了,怎么明知人家不能用,还专门准备这个,完全可以准备些竹蔗马蹄茅根水这样平和的凉茶。
窈娘咬了一口鲍鱼,又听解氏道:“您是家主,您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我们也不会犯了忌讳啊。”
桌上又添了一幅碗筷,颜景文坐下后,正好看到对面的莘婉,二人相视一笑。
“先生生病要家去奔丧,我回来时正好遇到了大哥哥,他说和爹说到时候让我拜在他业师门下,所以我先回来了,看何时大哥的业师澜沧先生过来,我再过去。”颜景文道。
“正好我明日休沐,不如我们明日也去爬栖霞山?”颜应祁虽然是说给窈娘听的,可是眼睛一直看着解氏。
“快,快让景文进来。”甄氏欢喜道。
虽然这里摆了冰盆,但依旧燥热不堪,窈娘艰难熬过上半晌,下学后就先走了。倩娘和莹娘还有莘婉则一起去甄氏那里用饭,莹娘看今日中午果然有鲍鱼,不由得问甄氏:“这是不是三姐姐舅舅家送的?”
因为颜应祁意外过来,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解氏吩咐人多添了一幅碗筷,还有些歉疚道:“不知道您今日要过来,所以没让厨下烧你平素爱吃的菜。”
“先生生病要家去奔丧,我回来时正好遇到了大哥哥,他说和爹说到时候让我拜在他业师门下,所以我先回来了,看何时大哥的业师澜沧先生过来,我再过去。”颜景文道。
解氏有些怔愣。
“莘表姐。”窈娘笑着起身。
几乎晚膳都是她和娘一起用的,哥哥则陪祖母
“昨日清理旧物,发现了《郑羲碑》的拓文,当年我父亲在山东任上做官,带我和哥哥爬天柱山,发现了上碑,后来听人说下碑在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我那时年纪还小,父兄又去寒洞山亲手拓下。我听说这碑文集篆、隶、草之长于一体,所以今儿特地带给你们看看。”
还好她是个不服输的性子,这一个月连日补缺,她记性又出其的好,也算是勤能补拙,后来居上了。
“你的脾气还是这么倔,外表看起来可亲可怜,内心却不服不驯。”颜应祁说完,看向解氏,期待她能够回看他一眼。
出乎意料方才还显得很凌厉的爹,听了解氏的话,周身柔和起来:“我听说东山解家的舅爷来了,怎么不多留几日,这么快就回去了?原本我还准备和他小酌几杯。”
另一边三房绛雪轩,窈娘见到生腌木瓜水很喜欢,不料解氏道:“你早上可是吃过冰的,现下,只许吃一点点。”
晚膳摆好时,却听外面传来素心激动的声音:“大爷过来了。”
颜应祁又问她书读的如何,窈娘则道:“现下功课已经全部能跟上了,今日赵姐姐还给碑文贴给我们看,说是爬山的时候拓下来的《郑曦碑》,那里面的字儿写的真好。”
莹娘噘嘴:“今儿就听三姐姐说过了。”
窈娘当然很想去,她以前和祖父母在一处,她们都要她贞静乖顺,很少让她出去玩儿。可她没有说,只是放下筷子抱着解氏的胳膊道:“娘亲去,我就去,娘亲不去,我就不去。”
“知道了。”莹娘埋头喝汤,不敢多问。虽说她会在窈娘面前显摆一二,可是若是在甄氏面前被她知晓了,定然会被责备。
解氏没有答话,她只是温柔的看向女儿:“窈娘想不想去?”
他好不容易找到理由和解氏说话,当然要抓准机会。
“大爷。”解氏柔声道。
耳边又响起颜如贝笑吟吟的声音:“婉姐儿你真的客气了。”
虽然她是这么说,可小孩子不会掩藏情绪,解氏一眼就看出女儿想去,遂对颜应祁道:“那明日去的人多不多,要不要我现在去告诉她们,再让管事们准备好马车?”
这个时候颜如贝已经坐在书桌前了,她年方十四,快到将笄之年,生的丰润端庄,见到窈娘她们,对她们招手:“瞧你们一头的汗,我带了冰酥酪来,快解解渴。”
窈娘和解氏一道起身,只见门口进来一高大的男子,他鼻梁高耸,双唇紧抿,备显他的坚毅,脸庞线条分明,看起来英挺而俊朗,双眼看过来,更显凌厉之色。
甄氏颔首,哪里知晓晚饭时,颜应祁去了三房,甄氏到底是大夫人,面上还能撑得住,莹娘心情就开始不好了。
甄氏讶异道:“你如何知晓?”
颜如贝笑道:“虽说好吃,可也别贪嘴,解解渴就好了。”
又听甄氏问他:“你怎么这个时候有功夫过来?”
另一边三房绛雪轩,窈娘见到生腌木瓜水很喜欢,不料解氏道:“你早上可是吃过冰的,现下,只许吃一点点。”
几人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只见门口出现一瘦弱的姑娘,她生的纤巧薄弱,即便如此暑热,她依旧穿戴整齐。
窈娘笑道:“很是适应,有娘在我身边我比什么都好。”她说完又看向解氏,解氏唯独看到女儿会很触动。
甄氏笑道:“这是新鲜的鲍鱼炖的汤,里边加了苹果、无花果、黑枣还有猪排骨这些,我是北人不擅长做这些,还是你二娘做了送过来的,你多喝一些。”
“你还记得我爱吃的菜吗?我以为你早就忘记了。”颜应祁看了解氏一眼,终究不敢和她对视。
解氏也没料到颜应祁这个时候过来,她自从三年前生病之后,后来虽然恢复了身体,可是除了往于老夫人那里探望一二,几乎不会和颜应祁见面。
甄氏颔首,哪里知晓晚饭时,颜应祁去了三房,甄氏到底是大夫人,面上还能撑得住,莹娘心情就开始不好了。
但莹娘却不大喜欢莘婉,无他,同行是冤家。原本在莘婉没来之前,莹娘很受宠爱,莘婉来了之后,莹娘地位就不如以前了。
可解氏却始终垂眸,不发一言。
“知道了。”窈娘虽然表现出不开心,但心里还是很欢喜,毕竟她和娘在一起比和祖父母在一处好多了。
这些日子她的学业有长进,也多亏了莘婉指点,所以她对莘婉多了几分亲近。又听母亲解氏提起她父母双亡,托孤颜家,颇为可怜。
“知道了。”窈娘虽然表现出不开心,但心里还是很欢喜,毕竟她和娘在一起比和祖父母在一处好多了。
莹娘在一旁道:“正好女儿今儿准备打一对络子,正好送给爹爹。”
窈娘用丝帕擦着汗,坐下来向颜如贝道谢:“多谢贝姐姐了。”
颜应祁却笑道:“不必了,明日就我们一家四口过去。”
莘婉笑道:“还是和以前那样,不过和姐妹们一处消遣也极好。”
这颜家二房的在第二代算得上人丁兴旺,二老太爷现任宁州知府,一共三个儿子,两嫡一庶。到了第三代,反而比不得大房和三房了,莫说大房有三子三女,三房也有一子一女。二房长子颜应龙比窈娘父亲颜应祁还大五岁,已经十年前去世,撇下妻儿,次子则是颜如贝的父亲,不好读书,荫监出身,虽是庶出,但因为娶了盐商的女儿,家境颇为富庶,只可惜颜如贝没有兄弟姊妹。至于二老太太的幼子颜应钧夫妻,夫妻感情虽好,但成婚数载,一直无所出,钧三太太这里把娘家一对侄儿侄女常常接来小住。
解氏没感觉到一丝尴尬,仿佛和老朋友说话似的:“哥哥家中也忙,哪里能劳烦您。”
最后进来的是赵芳,她年纪约莫和莘婉差不多大,十岁左右的年纪,若说莘婉身上有一股“精华灵秀”,赵芳则是颇有“林下之风”,和魏晋名士一样的品格。
学堂放着六张桌子,除了她们姊妹三人,另外还有二房的堂妹颜如贝,再有二房钧三太太的侄女赵芳以及于老夫人嫡亲的外孙女莘婉都和她们一伴读书。
窈娘有点害怕,从小到大她和爹接触就不是很多,她自小是和娘在金陵长大的,后来和祖父母去了西边,现下回来金陵,和爹也就见过几面而已。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