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至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冬之至也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照片中的那两件东西的初步鉴别结果出来了,现在来不及讲这个。我只问你,那件圣旨现在在你身边不?”
“好的,我现在就去。有什么情况我随时给您打电话。教授再见。”
“对,就是你想到的。不用说出来,心里明白就行。”江教授安抚我道。
“要不你跟朋友说一下,你来学校的时候把原件带过来,我当面观察,最多半个小时,原封不动地还回去。行不行?”
江教授摇摇手,说道:“造成的损失该弥补的一定要补,这个就不要争了。另外要向你道歉的是:当时在电话里太失态了,也请不要笑话,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海涵。”
我笑着对江教授说:“您是想跟医院的医生看x光片子一样看清楚细节吗?”
印记是朱红色,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十厘米左右。可能是因为时间久远吧,印色里的油有点向周围晕散开来的趋势。印面是阳刻,印出来的字迹是红色的。印文我虽然不认识,但能够分辨出来是八个字,四列,每列两个字,线条非常匀称。再仔细端详,字迹的线条流畅,没有因拼接而产生的那种错位或是中间断续的痕迹。再看边框,跟普通印章边框线条与字迹线条基本一样的情况不同,这枚御玺的边框特别宽,有将近两厘米宽。朱红色也十分匀称,没有错位或断续的痕迹。再趴得近一些,瞪大眼睛仔细搜索,在左下角竖边框距离顶点不到三厘米的地方,隐约能分辨出有一条自左上至右下的贯穿整个粗线条的斜向的线状痕迹,斜度大约有四十五度,颜色比其他位置要淡一些。我不由的心头一震,下意识地顺着这条斜线的方向往右下方的地方看去。果然,在印面左下角横边框距离顶点同样不到三厘米的地方,隐约分辨出一条自右下至左上的贯穿整个粗线条边框的斜向的线状痕迹,斜度也是四十五度左右,颜色同样比其他位置要淡一些。我激动地用目光把这两条斜线连接了一下,不出期望的果真在同一条直线上!
我拿起话筒刚“喂”了一声,就听见那边江教授急切的声音:“黄三甲吗?”
“可那圣旨的纸张非常厚,光线根本透不过来呀!”
我稍稍思索了一下,问江教授:“教授您是想从中找到什么细节?我看看我能不能代您做调查?”
听到电话那头的江教授说了再见并挂了电话,我才挂了电话,回过头看见爷爷和马爷爷的神态,吓了我一跳!
“拼接的痕迹?”我感觉到一些疑惑。
马爷爷稍稍匀了口气,缓缓地说到:“没出什么事。师傅说北京有个姓江的教授打电话要找你,师傅告诉他说你到车站准备坐火车呢,他让赶紧把你拦下来,回家接他的电话。说是有天大的事情也先放下来,无论如何都要让你接电话。师傅吓坏了但又没法问,只好到我家让我赶过来把你拦下来,说我还年轻一点,腿脚也利索点。”
车到北京。出了站,我径直的来到江教授家。江教授的家就在学校北边的教授楼。进了门,江教授高兴地走过来伸出双手同我握手,使我受宠若惊。江教授又嘱咐师母准备了饭菜,还拿出一瓶红酒,说是给我接风洗尘。
我惶恐不已,连忙说道:“不用不用,推延了一天,不耽误任何事,退票的手续费也没几块钱,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吃完饭来到江教授的书房,江教授示意我坐下,首先向我道歉:“前天把你从火车站拦了回来,耽误了你的行程,真的很抱歉,造成的损失我来弥补。”
第二天,我重新买了车票,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得知两样东西的鉴别结果都出来了,我又高兴又激动。但听江教授问起那件圣旨的时候,声音虽然很低沉,却很激动,因为我从话筒中都能听见喘着粗气的声音,甚至还有心跳声!
电话那头暂时没了声音,估计也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来不及给马建设打电话,我就征得了马爷爷的同意,到马建设的房间,找到那只皮箱,打开一看,那牛皮筒果然还在。于是我就象马建设那样,郑重地戴上白手套,打开盖子,慢慢地提出纸卷,铺开在屋里的一张桌子上,拉过台灯,对着拓印着御玺的地方。又向马爷爷要来他的老花镜当做放大镜,就象一位侦探那样,仔细地寻找着蛛丝马迹。
突如其来的兴奋与激动,让我站在原地,愣愣地站着,身上竟然还微微地有些颤抖!我也终于明白,江教授面对这样的激动与兴奋时难以控制的颤栗!
“那怎么办?”江教授那边竟然隐约带着点哭腔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把一名见多识广的大学教授急哭呢?
我不禁失声叫出:“金镶玉!”
估计是上次寄过去的照片有鉴定结果了。让马爷爷留下把票退了,明天再走不迟。想罢,便往回走去。
江教授可能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或许这个结果是在他的预期和意料之中,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只是连续说了几个太好了,并一再地向我表示感谢。也没有忘记再一次安顿我千万保密,回到北京先别回学校,直接到他家里。
两个老汉怔怔地站在地当中,瞪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我。爷爷虽然已经听我说过马建设从外面淘回来的很可能是一件古代圣旨的后半截,可刚才听到我和江教授的通话,还是和马爷爷一样惊得瞪着双眼、张大嘴巴,愣在地当中。
我不禁哑然失笑,心里暗想:江教授还是炮仗一样的脾气性子,遇到点火星马上就要炸,多一秒都等不得,看把两个老实巴交的老汉给吓的。
我愉快地答应了江教授。
江教授这是怎么了?一个全国顶尖的历史教授,正在为了这么一件半张圣旨,竟然婉转地央求于我?!
江教授这话让我顿时羞得无地自容,连忙红着脸说到:“教授您太客气了,哪里有什么失态和笑话呢。当时要换做是我,
我紧张地看着马爷爷,声音居然还有些颤抖:“马爷…爷爷,您别…别急,出…出什么事了?”
“难道是……难道是……”我惊愕不已,已经开始有些语无伦次了。
“我连皮箱一起放到我炕上的炕柜子里。”马爷爷郑重地点点头,答应了我。
我身后的马爷爷看到我的样子,惊讶地看着我,睁着疑惑的双眼,说不出一句话。倒是我回过神来安慰他说到:“没事的,马爷爷。只是这东西太珍贵太重要了,您千万要收好了。”
“对,是拼接的痕迹。”江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就好比把一块铁和一块木头粘在一起,底下磨平,再刻成一枚印章。刚开始用的时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时间一长,问题就表现出来了。铁和木头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时间一久,比如过了两千年。两种物质的变形不同步,原本粘接的部位就会出现缝隙,再拓印到纸面上,缝隙就会留下明显的印记。现在你明白我说的是哪一枚印章了吧?”
“现在只能这样了,就由你来代我仔细求证吧。真要是预料的那样,还有更多更大的谜团等着你我去解呢,到那时怕是半部中国古代史要改写了。记得观察重点是四个角。”
“对对对,就是这样!”
我当然听明白了,他是想要跟医院的医生看x光片一样,通过背后的强光,把纸张表面和内部的细节都照亮,从而显现出来。
我告诉江教授那件圣旨是我朋友在四川的古玩摊子上买的,现在应该还放在家里。江教授听罢气息平稳了很多,告诉我说:“你先去你朋友家看看东西还在不,一定要亲眼看见原件。要确认还在,你找一块大一点厚一点的玻璃砖,下面放个点亮的灯泡,把圣旨紧贴玻璃平铺好,照相机从上往下,与玻璃保持垂直,把玉玺的每个细节都拍好。尤其是四个角。明白怎么做了吗?”
我正想着要如何答复的时候,江教授那边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地说到:“不行不行,在路上太危险了,那东西来北京也太危险了……怎么办?怎么办?要不我去一趟?!对呀,我自己去一趟不就行了吗?”
到家进了屋门一看,电话还没挂呢,一直是通话状态。北京打过来的长途电话,从家里到火车站来回一个多小时,电话费好贵哟!我替江教授心疼。
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安顿两位老人:这个物件事关重大,无论如何不能露了消息,知道的人目前仅限于两位老人、江教授、我、马建设和丁志坚,不能再让其他任何人知道,马建设和丁志坚那边我打电话重点强调。
我一听江教授要自己亲自来,吓得立马叫出声来:“什么?!您要自己来?您那身体能行吗?平时坐自行车都晕车,这两三千里路您怎么来啊?”
虽说论辈分马建设的爷爷是我的父辈而非祖辈,但从小看见跟爷爷一样苍老的老人,喊马爷爷已经习惯了。至于让马建设管我叫叔叔,那纯粹是同龄人之间的一种不是很文明但也丝毫不会伤感情的玩笑话而已。
两位老人我是相信的,从乱世走过来的人都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自然不会多说。丁志坚的脾气性子那样,进了他耳朵的话比进了保险箱还保险。马建设那边也没问题,他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得来的宝贝,他肯定是指望着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他是不可能走漏风声的。还有就是江教授,那是个老学究,专业方面比谁都精,治学严谨,没有百分之二百的把握不可能下定论。同时,江教授也好比是一只洞庭湖里的老麻雀,经历过大风浪,见识过大场面,深知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不会惹祸上身的。
我虽然年龄不大,学的也不是考古专业,但“金镶玉”的传说我还是听过的。万没想到,他的踪迹在人间消失近一千年之后,如今竟然又再现,而且就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条痕迹用我的照相机根本无法拍摄下来,我就拿来一张纸,用铅笔画了个示意图。帮着马爷爷收拾好,搬着放到了炕柜子里,回到家里给江教授打电话汇报了。
电话中安静了有十几秒,才听见江教授缓缓的说:“找拼接的痕迹”。
“对,教授,我是黄三甲。”
] “照片中的那两件东西的初步鉴别结果出来了,现在来不及讲这个。我只问你,那件圣旨现在在你身边不?”
“好的,我现在就去。有什么情况我随时给您打电话。教授再见。”
“对,就是你想到的。不用说出来,心里明白就行。”江教授安抚我道。
“要不你跟朋友说一下,你来学校的时候把原件带过来,我当面观察,最多半个小时,原封不动地还回去。行不行?”
江教授摇摇手,说道:“造成的损失该弥补的一定要补,这个就不要争了。另外要向你道歉的是:当时在电话里太失态了,也请不要笑话,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海涵。”
我笑着对江教授说:“您是想跟医院的医生看x光片子一样看清楚细节吗?”
印记是朱红色,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十厘米左右。可能是因为时间久远吧,印色里的油有点向周围晕散开来的趋势。印面是阳刻,印出来的字迹是红色的。印文我虽然不认识,但能够分辨出来是八个字,四列,每列两个字,线条非常匀称。再仔细端详,字迹的线条流畅,没有因拼接而产生的那种错位或是中间断续的痕迹。再看边框,跟普通印章边框线条与字迹线条基本一样的情况不同,这枚御玺的边框特别宽,有将近两厘米宽。朱红色也十分匀称,没有错位或断续的痕迹。再趴得近一些,瞪大眼睛仔细搜索,在左下角竖边框距离顶点不到三厘米的地方,隐约能分辨出有一条自左上至右下的贯穿整个粗线条的斜向的线状痕迹,斜度大约有四十五度,颜色比其他位置要淡一些。我不由的心头一震,下意识地顺着这条斜线的方向往右下方的地方看去。果然,在印面左下角横边框距离顶点同样不到三厘米的地方,隐约分辨出一条自右下至左上的贯穿整个粗线条边框的斜向的线状痕迹,斜度也是四十五度左右,颜色同样比其他位置要淡一些。我激动地用目光把这两条斜线连接了一下,不出期望的果真在同一条直线上!
我拿起话筒刚“喂”了一声,就听见那边江教授急切的声音:“黄三甲吗?”
“可那圣旨的纸张非常厚,光线根本透不过来呀!”
我稍稍思索了一下,问江教授:“教授您是想从中找到什么细节?我看看我能不能代您做调查?”
听到电话那头的江教授说了再见并挂了电话,我才挂了电话,回过头看见爷爷和马爷爷的神态,吓了我一跳!
“拼接的痕迹?”我感觉到一些疑惑。
马爷爷稍稍匀了口气,缓缓地说到:“没出什么事。师傅说北京有个姓江的教授打电话要找你,师傅告诉他说你到车站准备坐火车呢,他让赶紧把你拦下来,回家接他的电话。说是有天大的事情也先放下来,无论如何都要让你接电话。师傅吓坏了但又没法问,只好到我家让我赶过来把你拦下来,说我还年轻一点,腿脚也利索点。”
车到北京。出了站,我径直的来到江教授家。江教授的家就在学校北边的教授楼。进了门,江教授高兴地走过来伸出双手同我握手,使我受宠若惊。江教授又嘱咐师母准备了饭菜,还拿出一瓶红酒,说是给我接风洗尘。
我惶恐不已,连忙说道:“不用不用,推延了一天,不耽误任何事,退票的手续费也没几块钱,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吃完饭来到江教授的书房,江教授示意我坐下,首先向我道歉:“前天把你从火车站拦了回来,耽误了你的行程,真的很抱歉,造成的损失我来弥补。”
第二天,我重新买了车票,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得知两样东西的鉴别结果都出来了,我又高兴又激动。但听江教授问起那件圣旨的时候,声音虽然很低沉,却很激动,因为我从话筒中都能听见喘着粗气的声音,甚至还有心跳声!
电话那头暂时没了声音,估计也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来不及给马建设打电话,我就征得了马爷爷的同意,到马建设的房间,找到那只皮箱,打开一看,那牛皮筒果然还在。于是我就象马建设那样,郑重地戴上白手套,打开盖子,慢慢地提出纸卷,铺开在屋里的一张桌子上,拉过台灯,对着拓印着御玺的地方。又向马爷爷要来他的老花镜当做放大镜,就象一位侦探那样,仔细地寻找着蛛丝马迹。
突如其来的兴奋与激动,让我站在原地,愣愣地站着,身上竟然还微微地有些颤抖!我也终于明白,江教授面对这样的激动与兴奋时难以控制的颤栗!
“那怎么办?”江教授那边竟然隐约带着点哭腔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把一名见多识广的大学教授急哭呢?
我不禁失声叫出:“金镶玉!”
估计是上次寄过去的照片有鉴定结果了。让马爷爷留下把票退了,明天再走不迟。想罢,便往回走去。
江教授可能已经有了足够的思想准备,或许这个结果是在他的预期和意料之中,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只是连续说了几个太好了,并一再地向我表示感谢。也没有忘记再一次安顿我千万保密,回到北京先别回学校,直接到他家里。
两个老汉怔怔地站在地当中,瞪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我。爷爷虽然已经听我说过马建设从外面淘回来的很可能是一件古代圣旨的后半截,可刚才听到我和江教授的通话,还是和马爷爷一样惊得瞪着双眼、张大嘴巴,愣在地当中。
我不禁哑然失笑,心里暗想:江教授还是炮仗一样的脾气性子,遇到点火星马上就要炸,多一秒都等不得,看把两个老实巴交的老汉给吓的。
我愉快地答应了江教授。
江教授这是怎么了?一个全国顶尖的历史教授,正在为了这么一件半张圣旨,竟然婉转地央求于我?!
江教授这话让我顿时羞得无地自容,连忙红着脸说到:“教授您太客气了,哪里有什么失态和笑话呢。当时要换做是我,
我紧张地看着马爷爷,声音居然还有些颤抖:“马爷…爷爷,您别…别急,出…出什么事了?”
“难道是……难道是……”我惊愕不已,已经开始有些语无伦次了。
“我连皮箱一起放到我炕上的炕柜子里。”马爷爷郑重地点点头,答应了我。
我身后的马爷爷看到我的样子,惊讶地看着我,睁着疑惑的双眼,说不出一句话。倒是我回过神来安慰他说到:“没事的,马爷爷。只是这东西太珍贵太重要了,您千万要收好了。”
“对,是拼接的痕迹。”江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就好比把一块铁和一块木头粘在一起,底下磨平,再刻成一枚印章。刚开始用的时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但时间一长,问题就表现出来了。铁和木头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时间一久,比如过了两千年。两种物质的变形不同步,原本粘接的部位就会出现缝隙,再拓印到纸面上,缝隙就会留下明显的印记。现在你明白我说的是哪一枚印章了吧?”
“现在只能这样了,就由你来代我仔细求证吧。真要是预料的那样,还有更多更大的谜团等着你我去解呢,到那时怕是半部中国古代史要改写了。记得观察重点是四个角。”
“对对对,就是这样!”
我当然听明白了,他是想要跟医院的医生看x光片一样,通过背后的强光,把纸张表面和内部的细节都照亮,从而显现出来。
我告诉江教授那件圣旨是我朋友在四川的古玩摊子上买的,现在应该还放在家里。江教授听罢气息平稳了很多,告诉我说:“你先去你朋友家看看东西还在不,一定要亲眼看见原件。要确认还在,你找一块大一点厚一点的玻璃砖,下面放个点亮的灯泡,把圣旨紧贴玻璃平铺好,照相机从上往下,与玻璃保持垂直,把玉玺的每个细节都拍好。尤其是四个角。明白怎么做了吗?”
我正想着要如何答复的时候,江教授那边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地说到:“不行不行,在路上太危险了,那东西来北京也太危险了……怎么办?怎么办?要不我去一趟?!对呀,我自己去一趟不就行了吗?”
到家进了屋门一看,电话还没挂呢,一直是通话状态。北京打过来的长途电话,从家里到火车站来回一个多小时,电话费好贵哟!我替江教授心疼。
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安顿两位老人:这个物件事关重大,无论如何不能露了消息,知道的人目前仅限于两位老人、江教授、我、马建设和丁志坚,不能再让其他任何人知道,马建设和丁志坚那边我打电话重点强调。
我一听江教授要自己亲自来,吓得立马叫出声来:“什么?!您要自己来?您那身体能行吗?平时坐自行车都晕车,这两三千里路您怎么来啊?”
虽说论辈分马建设的爷爷是我的父辈而非祖辈,但从小看见跟爷爷一样苍老的老人,喊马爷爷已经习惯了。至于让马建设管我叫叔叔,那纯粹是同龄人之间的一种不是很文明但也丝毫不会伤感情的玩笑话而已。
两位老人我是相信的,从乱世走过来的人都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自然不会多说。丁志坚的脾气性子那样,进了他耳朵的话比进了保险箱还保险。马建设那边也没问题,他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得来的宝贝,他肯定是指望着能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他是不可能走漏风声的。还有就是江教授,那是个老学究,专业方面比谁都精,治学严谨,没有百分之二百的把握不可能下定论。同时,江教授也好比是一只洞庭湖里的老麻雀,经历过大风浪,见识过大场面,深知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不会惹祸上身的。
我虽然年龄不大,学的也不是考古专业,但“金镶玉”的传说我还是听过的。万没想到,他的踪迹在人间消失近一千年之后,如今竟然又再现,而且就鲜活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条痕迹用我的照相机根本无法拍摄下来,我就拿来一张纸,用铅笔画了个示意图。帮着马爷爷收拾好,搬着放到了炕柜子里,回到家里给江教授打电话汇报了。
电话中安静了有十几秒,才听见江教授缓缓的说:“找拼接的痕迹”。
“对,教授,我是黄三甲。”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
史海魅影之永昌遗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冬之至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史海魅影之永昌遗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