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镇北城
李向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李向东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另外,棱堡一般不会只有一道城墙,往往是由内外多层结构组合而成,可以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马天佑打算先暂时修建最外面的一层城墙,对付没有火炮的漠北游牧民族,仅仅一层城墙就足够了。
最终马天佑在图拉河流域选中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合适的地点,一个天然的小土坡,一面环水,地势较高,既不用担心水源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可能会出现的洪涝灾害,非常适合筑城。
漠北三部接下来的动作,果然不出李向东所料,他们得知大华朝派兵北伐,选择了坚壁清野的策略,避大华朝锋芒,提前离开了水草丰茂的图拉河流域,向西迁移。
虽然两支队伍都没有找到漠北三部主力的踪迹,但至少已经证明漠北三部主力在图拉河流域的西面,到时候再向西面搜寻即可。
棱堡的防守精髓,在于通过多个交叉火力点打击敌人,特别适合火器部队进行主动防守,像一个钢铁刺猬,而不是仅仅依靠高大厚实的城墙进行被动防守。
“嗯,我让我想想...这是为了镇守漠北而建的城池,不如就叫镇北城吧!”马天佑想了一会儿说道。
沙子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可以直接就近在河滩边挖取。
另外,还要趁着冬季还没来临,提前开挖农田灌溉用的沟渠等水利设施,等来年开春就可以开荒种粮食和蔬菜了,减轻后勤的补给压力。
扎萨克图汗国老首领次子阿古拉作为向导,带领所部三千人马作为大军的前驱。
“好名字啊,镇北城,镇守漠北之城,南有镇南关,北有镇北城。”叶有为称赞道。
马天佑打算就地取材,以石块作为修建棱堡城墙的主要材料,外侧再覆盖一层厚土,土层起到缓冲作用,相比于石块,土层更加能够吸收实心炮弹的冲击能量。
为了增大搜寻效率,大华军兵两路,一路由马天佑带领,在图拉河方圆百里的地方搜寻敌人的踪迹,而另一路由方鹏飞带领,在漠北东面区域进行搜寻。
棱堡的城墙并不算高,也就四米多高,城墙上预留了很多炮位和射击孔,这些众多的炮位和密密麻麻的射击孔,将会组成多重交叉的恐怖火力网。
“马参谋长,给这座城池起个名字吧!”叶有为建议道。
这次北伐由马天佑领兵,参与出征部队有方鹏飞部、叶有为部、姜继海部、黄君浩部、陈新茂部,约16万人马。www.baiwenzai.com
在敌人进攻棱堡的任何一个点时,都会暴露在棱堡多个攻击点之下(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通过多个交叉火力点,对敌人进行多重打击。
叶有为领命率领大军,从山西出发,直奔图拉河流域。
考虑到以后会面对准噶尔汗国,甚至是沙皇俄国,他们有攻城火炮,最终还是要在内部修建第二层棱堡。
棱堡内一片空旷,暂时还没有修建其他的建筑物,只有密密麻麻紧挨在一起的军用帐篷,后期北伐军将会在棱堡内建设营房、粮仓、马厩等建筑设施,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将会修建第二道棱堡城墙。
短时间内他们还能支撑一些,不去图拉河流域附近及以东的地方放牧,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受不了,在其他贫瘠的草场放牧,会让他们的牲口开始掉膘,这样下去牲口会很难熬过漫长的冬季。
马天佑也不认为大华军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漠北三部主力,要知道在一百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寻找到鞑子主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天佑也不着急寻找敌人主力,反而带领北伐军着手进行筑城,他打算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一两万人驻守的棱堡。
马天佑对北伐军各部进行了分工。
“不错,已经有那么点意思了,城墙上再摆放上大量的火炮,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了。”马天佑打量着初具规模的棱堡欣慰地说道。
漠北三部很快就发现了北伐军的意图,这下他们终于坐不住了,大华军竟然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图拉河流域筑城,霸占了他们最好的草场。
马天佑一边搜寻敌人主力,一边勘察地形,寻找比较适合筑城的地点。
这次北伐军是有备而来,带了不少水泥,就是为筑城准备的,而且后续还可以继续从关内运过来。
方鹏飞带领的队伍也回来了,他们在漠北东面也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接下来工作就是开挖棱堡外围的壕沟,在城内修建常驻部队的营房、粮仓、马厩等建筑设施,改善驻军的居住条件。
黄君浩部的骑兵负责警戒任务,几万骑兵轮流外出,四处散开进行警戒;
而且这个地点附近水草丰茂,地势平坦,离图拉河不远,只要开凿出几条水渠,就有大量的水源用于灌溉,非常适合屯田和放牧,发展农牧业。
“本来以为他们找不到我们,就会在冬季来临前退去,没想到他们居然选择在图拉河附加筑城,看来他们是打算在草原长久待下去了。”车臣汗一副忧心忡忡地样子。
马天佑计划开采山上的石头当作城墙主材,正好棱堡选址的北面的不远处有几座石头山。
叶有为部负责筑城;
陈新茂部大部分兵力负责图拉河滩挖取河沙;
漠北冬季寒冷,大雪封路,补给将会变得困难,而大军将会在冬季来临之前,撤回关内,只留下1万守军驻守在棱堡内。
传统的城池一般都是四方形的,而棱堡却是凹多边形,这样修建的好处就是减少防守盲点,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特别适合火器强大的防守者。
姜继海部负责去北面的石山开采石头;
方鹏飞部和陈新茂部的一卫骑兵负责押运粮食和筑城所需的水泥等物资。
大半年过去了,在十来万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中型棱堡的外围城墙初步建成,整体呈不规则的六角星形状,盘踞在一面环水的小土坡上。
] 另外,棱堡一般不会只有一道城墙,往往是由内外多层结构组合而成,可以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马天佑打算先暂时修建最外面的一层城墙,对付没有火炮的漠北游牧民族,仅仅一层城墙就足够了。
最终马天佑在图拉河流域选中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合适的地点,一个天然的小土坡,一面环水,地势较高,既不用担心水源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可能会出现的洪涝灾害,非常适合筑城。
漠北三部接下来的动作,果然不出李向东所料,他们得知大华朝派兵北伐,选择了坚壁清野的策略,避大华朝锋芒,提前离开了水草丰茂的图拉河流域,向西迁移。
虽然两支队伍都没有找到漠北三部主力的踪迹,但至少已经证明漠北三部主力在图拉河流域的西面,到时候再向西面搜寻即可。
棱堡的防守精髓,在于通过多个交叉火力点打击敌人,特别适合火器部队进行主动防守,像一个钢铁刺猬,而不是仅仅依靠高大厚实的城墙进行被动防守。
“嗯,我让我想想...这是为了镇守漠北而建的城池,不如就叫镇北城吧!”马天佑想了一会儿说道。
沙子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可以直接就近在河滩边挖取。
另外,还要趁着冬季还没来临,提前开挖农田灌溉用的沟渠等水利设施,等来年开春就可以开荒种粮食和蔬菜了,减轻后勤的补给压力。
扎萨克图汗国老首领次子阿古拉作为向导,带领所部三千人马作为大军的前驱。
“好名字啊,镇北城,镇守漠北之城,南有镇南关,北有镇北城。”叶有为称赞道。
马天佑打算就地取材,以石块作为修建棱堡城墙的主要材料,外侧再覆盖一层厚土,土层起到缓冲作用,相比于石块,土层更加能够吸收实心炮弹的冲击能量。
为了增大搜寻效率,大华军兵两路,一路由马天佑带领,在图拉河方圆百里的地方搜寻敌人的踪迹,而另一路由方鹏飞带领,在漠北东面区域进行搜寻。
棱堡的城墙并不算高,也就四米多高,城墙上预留了很多炮位和射击孔,这些众多的炮位和密密麻麻的射击孔,将会组成多重交叉的恐怖火力网。
“马参谋长,给这座城池起个名字吧!”叶有为建议道。
这次北伐由马天佑领兵,参与出征部队有方鹏飞部、叶有为部、姜继海部、黄君浩部、陈新茂部,约16万人马。www.baiwenzai.com
在敌人进攻棱堡的任何一个点时,都会暴露在棱堡多个攻击点之下(通常是2-3个),防守方可以通过多个交叉火力点,对敌人进行多重打击。
叶有为领命率领大军,从山西出发,直奔图拉河流域。
考虑到以后会面对准噶尔汗国,甚至是沙皇俄国,他们有攻城火炮,最终还是要在内部修建第二层棱堡。
棱堡内一片空旷,暂时还没有修建其他的建筑物,只有密密麻麻紧挨在一起的军用帐篷,后期北伐军将会在棱堡内建设营房、粮仓、马厩等建筑设施,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将会修建第二道棱堡城墙。
短时间内他们还能支撑一些,不去图拉河流域附近及以东的地方放牧,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受不了,在其他贫瘠的草场放牧,会让他们的牲口开始掉膘,这样下去牲口会很难熬过漫长的冬季。
马天佑也不认为大华军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漠北三部主力,要知道在一百万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寻找到鞑子主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天佑也不着急寻找敌人主力,反而带领北伐军着手进行筑城,他打算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一两万人驻守的棱堡。
马天佑对北伐军各部进行了分工。
“不错,已经有那么点意思了,城墙上再摆放上大量的火炮,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了。”马天佑打量着初具规模的棱堡欣慰地说道。
漠北三部很快就发现了北伐军的意图,这下他们终于坐不住了,大华军竟然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图拉河流域筑城,霸占了他们最好的草场。
马天佑一边搜寻敌人主力,一边勘察地形,寻找比较适合筑城的地点。
这次北伐军是有备而来,带了不少水泥,就是为筑城准备的,而且后续还可以继续从关内运过来。
方鹏飞带领的队伍也回来了,他们在漠北东面也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接下来工作就是开挖棱堡外围的壕沟,在城内修建常驻部队的营房、粮仓、马厩等建筑设施,改善驻军的居住条件。
黄君浩部的骑兵负责警戒任务,几万骑兵轮流外出,四处散开进行警戒;
而且这个地点附近水草丰茂,地势平坦,离图拉河不远,只要开凿出几条水渠,就有大量的水源用于灌溉,非常适合屯田和放牧,发展农牧业。
“本来以为他们找不到我们,就会在冬季来临前退去,没想到他们居然选择在图拉河附加筑城,看来他们是打算在草原长久待下去了。”车臣汗一副忧心忡忡地样子。
马天佑计划开采山上的石头当作城墙主材,正好棱堡选址的北面的不远处有几座石头山。
叶有为部负责筑城;
陈新茂部大部分兵力负责图拉河滩挖取河沙;
漠北冬季寒冷,大雪封路,补给将会变得困难,而大军将会在冬季来临之前,撤回关内,只留下1万守军驻守在棱堡内。
传统的城池一般都是四方形的,而棱堡却是凹多边形,这样修建的好处就是减少防守盲点,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特别适合火器强大的防守者。
姜继海部负责去北面的石山开采石头;
方鹏飞部和陈新茂部的一卫骑兵负责押运粮食和筑城所需的水泥等物资。
大半年过去了,在十来万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中型棱堡的外围城墙初步建成,整体呈不规则的六角星形状,盘踞在一面环水的小土坡上。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李向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明末义军观众席上的黄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