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万花丛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阿玲端着脸盆走了过来,看到坐在河沿发呆的若安,她没有像上次那样突然说话,而是静静
听到问话,那个孩子抬起了头,若安也看清了他大概的样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有些胆怯,瘦瘦的脸蛋儿灰土土的,穿的衣服也有些大,猛一看去,整个身上和头发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泥土的小人儿,难怪会这么不起眼儿,这个孩子用瘦弱的手握着树枝指了一个方向,然后又低下头在地上划来划去,若安感觉自己并不招待见,也就没过多停留,朝着那个孩子手指的方向走去了,走到胡同口若安像是想到了什么,回头看去,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朝着相反的方向跑走了,是的,若安刚刚遇到的,就是昨天在小树林里被欺负的孩子,出了胡同口右拐不到百米,就是一个村里的小超市,里面的柴米油盐都是全的,但肉类的就没有了,和超市老板又打听了一遍镇上的方向,走出超市,听着从身边走过的几个男人带着怨气的唠叨,若安快步的向着镇上走去了。
第二天上午,若安没有太多挣扎就起来了,阿玲已经把早饭做好,吃饭的时候阿玲告诉若安,一会儿要去村里的超市买点儿东西,问他有没有需要带的,若安想了想跟阿玲说,正好要打印个东西,索性就由他去吧,阿玲没有反驳,起身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了过去,除了需要带回来的生活用品,还提醒他打印东西要到镇上才行,若安接过了钱,早饭过后本想把上午的活儿干完再去,但阿玲催促着让他早去早回。
阿玲走过去弯下腰,看到马扎上厚厚的剧目在第一页写着几个大字--《追花逐蜜》,阿玲没用手去摸,只是认真的看着,这件东西自从辍学回去以后就没见过了,这也曾是她所追求的,但现在看着却那么的陌生,她努着嘴唇体会着来来回回冲击着的情愫,个中滋味无法言说,同时阿玲也更加明确了若安从出现到跟随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准备一部舞台剧而体验生活,看着若安满不在乎的样子,阿玲欲言又止,随后也只是轻声的提醒到:好好收起来吧,别弄皱了。
来的时候阿玲交代过,让他快去快回,若安在路上也是不敢耽搁,一是怕阿玲担心,二是怕她不惜身体的干活儿,40分钟后再次来到村子里的超市,买了一些油盐酱醋和一小袋面粉,另外还有两根棒棒糖,从超市出来走进胡同,经过那家门口时,那个孩子没有回来,地上留下一些凌乱的树枝,另外生锈的铁门上多了几个凹进去的脚印,挂在上面一片泥白,此时若安想起了去镇上时在超市门口遇到的那几个男人,隐约的听到一句“不能就这么便宜他们”,抬头看向空地的四周,刺眼的太阳遮不住一份冷清,若安半低着头若有所思的走回了驻地,把东西放下,听到动静的阿玲从车后走了过来,一只手半举的拿着木瓢,一只手掀起纱帘擦着汗,
妻子:我就是担心。
若安把剩下的钱递给阿玲,回到:都买了,一共花了56块5,还剩43块5元,给。
穿过空地,往左边的胡同口走去,看到身边新建的房子若安感慨不已,比起以前的砖瓦房还有爷爷奶奶曾住过的泥墙房要好太多,拐过弯走进胡同,时不时的左右看看,一些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胡同右边的第一间院落和其它人家的有明显不同,左右两下对比,左边的贴着干净瓷砖还有新的推拉窗子,而右边只用砖头搭建起来,并没有泥灰,明显很久没有修缮过了,再看大门,右边是镶嵌着大颗圆钉气派新式的双扇门,而左边则是锈迹斑斑的老旧铁门,若安认为这里应该是没有人住的地方,毕竟发了财的人可能去城里住上了更好的房子,这在现在的农村也是很常见的事,就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想到这里,若安苦笑着摇摇头继续往前走,刚要走过那扇铁门时,走出的脚步又收了回来,他发现在铁门的一侧角落里蹲着一个瘦小的孩子,很不起眼的孩子,若安站在身边,但那个孩子似乎并没有要理他的意思,只是低着头用手指在地上划拉着什么,若安弯下腰轻声的问到,
阿实:哭,就知道哭,没用的娘们儿。
阿玲微笑着接过零钱又问到:打印的东西呢?
由于三里村距离镇子不远,若安没有打三蹦子,每到一个地方,他也喜欢这样走走看看,可能和所做的职业有关,一切的陌生都在吸引着他的目光,30分钟左右,宽阔一些的街上越来越热闹,道路两侧摆着各种摊位,不断的有人从各个方向来到这里,从不少的四五层楼房建筑和柏油路判断,这里应该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了,在往前走一小段儿,几处门前带着三里镇的牌子出现了,也证实了他的猜想,在热闹的集市里穿来穿去,终于在一处拐角的地方找到一家打印店,和中年男老板交代好需要打印的东西后,迈着轻快的步子混入了热闹的人群,来到肉摊儿买了两斤新鲜猪肉,在菜摊儿挑了几种刚下地的蔬菜,又到馒头铺提留了一袋儿刚出锅的馒头,挤过人群,偶然经过一家小的服装店门口时,若安被一件红色长裙短暂的吸引,那件穿在一个少了头和手臂的塑料人身上的裙子,在北风中摇动着鲜艳的裙摆,像是在无声的招摇着自己的美丽,告诉路人它的存在,又或是努力挣脱束缚去寻找远方未知的自由,在这一刻若安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仿佛在那里飘动的红裙不是一件衣服,而是挣扎的人,在嘈杂中安静的挥舞着身体的红裙,留下了一副画面,这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孤独的浪漫。
阿玲:都买了吗?
“喜欢吗,给老婆买一件吧”,
若安一边摆放东西一边指着放在板凳上的剧目说到:打好了。
再次看去,只见刚刚在院子里转悠的两个人,此时从屋子里抬出洗衣机搬上了车,接着又是一台缝纫机,其他开着农用车来的人有些等不及了,也开车进到院子里,到处寻摸着搬东西,甚至为了一件农具一把凳子,几家人毫不避讳的在院子里争执了起来,中年妇女还是低着头站在那里,没有任何动静,好像被抢的东西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土匪也没这么干的”,“就是”,又有两三个人高声喝道,若安扫视着这个家里,基本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围墙的砖头,破掉的窗户,不知道做饭的锅碗瓢盆能不能幸免于难,正在皱眉思索的时候,若安看到堂屋的破窗里闪出一个人影,眨眼之间那个小小的人影又消失不见了,但就在一瞬间,若安从捕捉到的那双大眼睛里仿佛看到了什么,是的,那双和阿玲有着同样像溪水一样的眼睛,就在刚刚从堂屋的窗子里,释放出了无助、不解、冷冽和仇恨,若安没有看完这出闹剧就离开了,他没有回到帐篷,而是走到了河边,神情落寞的坐在河沿,脑子里没有任何想象,只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缠绕着他,刚刚发生的事情像是回到了从前,一个夏天的傍晚,几个男人爬上房顶往房外的车上装着谁家晾晒的玉米,而在西屋窗户的一个破洞里,闪过一个孩子的眼神,时过境迁,世道轮回,没想到时隔多年,一些同样的事情正发生在另一个孩子身上,抬头看着远处的树叶,在阳光里留下一点阴凉,在枯黄前留下一抹青绿,无论大风从何处来,也只有轻轻的沙响,一片变成泥土,一片当成饵料,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片叶子或许就是一个答案。
若安疑惑的“奥”了一声,又想问什么的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开始有些躁动,有人喊了一声:给她们留点儿,别太缺德了。
这时屋子里走出来一个四十多岁劲瘦的女人,看到若安瞅的出神,特意从柜台走出来招呼他,若安听到这样的问话收回凌乱的想法微笑的摇摇头,随后来到打印店取过打印好的剧目,付过钱之后跨过门口,朝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坐在树荫下喝着蜂蜜水抽着半截烟的若安,被身前的车辆和人的吵闹声吸引了注意力,抬头看去,只见几辆带着车斗的农用车停在了胡同口的空地上,车上下来的人和慢慢围过来的邻居杂乱的说着什么,若安顿时有些不好的预感,因为那些车辆和人聚集的地方正是胡同口拐角右边第一家,捻灭烟头喝了几口水,摘下帽子挂在帐篷口,若安起身向前方走去。
停的小声抽泣,为了不吵醒儿子,阿实压低了声音生气的说到,
看到丈夫这样生气,阿实的妻子识趣的离开了,在医院的走廊里找了个靠窗的角落,蜷缩在那里闷着头抽泣,窗外皓月当空,大地品尝同一片月光。
经过几辆空着的农用车,来到那个破落的院子门口,大门敞开着,一些邻居围在一边说着什么,院子正当中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两个男人拿着工具正在往上面装着地上的粮食,车的一侧一个中年妇女呆呆的站在那里,穿着和打扮像极了80年代的农村人,前面的头发遮挡着额头和眼睛,但可以看出来,没有遮挡住生活的悲伤,一辆车装满后,其中一个光膀子的壮男人对着女人没好气的说到,
女老板看了若安一眼,无奈的说到:还债呗。
阿实:回去吧,我陪儿子就行,看着你心烦。
壮男人:咱们的账两清了!
说完壮男人上了车,不一会儿从院里开出的农用三轮车驶出大门口,向另一个方向走了,紧接着另一辆农用车开了进去,车上下来一个瘦男人和一个胖女人,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寻找着什么,若安看到超市的女老板也在围观的人群里,于是走过去小声的问到:这是干什么?
做了一会儿活儿,吃过午饭休息一阵,下午的时光并不轻松,若安负责抬起每个蜂箱,阿玲负责搬运和在蜂箱下面放一块儿木板,期间时有村里的人过来买蜜,听到喊声,阿玲都要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应付,然后回来继续当下的工作,这也让若安想起了刚进剧团的那几年,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你说为什么,他也懵懵懂懂,只知道这样做会在剧团多留几年,这样的习惯他在剧团保持了下来,现在看来,只是为了保留一个遥远的梦吧,加完木板后,阿玲教给若安怎么检查蜂箱里的虫害病,随后两人分开一一打开蜂箱各自低头弯腰的仔细辨别,看着自始至终任劳任怨工作的阿玲,若安很是佩服,她一定知道每天这样勤劳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吧,以后的生活若安打算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没什么结果,只有越来越慌乱的脚步,还有一根烟消不掉的惆怅。
若安:小朋友,镇上怎么走?
] 阿玲端着脸盆走了过来,看到坐在河沿发呆的若安,她没有像上次那样突然说话,而是静静
听到问话,那个孩子抬起了头,若安也看清了他大概的样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有些胆怯,瘦瘦的脸蛋儿灰土土的,穿的衣服也有些大,猛一看去,整个身上和头发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泥土的小人儿,难怪会这么不起眼儿,这个孩子用瘦弱的手握着树枝指了一个方向,然后又低下头在地上划来划去,若安感觉自己并不招待见,也就没过多停留,朝着那个孩子手指的方向走去了,走到胡同口若安像是想到了什么,回头看去,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朝着相反的方向跑走了,是的,若安刚刚遇到的,就是昨天在小树林里被欺负的孩子,出了胡同口右拐不到百米,就是一个村里的小超市,里面的柴米油盐都是全的,但肉类的就没有了,和超市老板又打听了一遍镇上的方向,走出超市,听着从身边走过的几个男人带着怨气的唠叨,若安快步的向着镇上走去了。
第二天上午,若安没有太多挣扎就起来了,阿玲已经把早饭做好,吃饭的时候阿玲告诉若安,一会儿要去村里的超市买点儿东西,问他有没有需要带的,若安想了想跟阿玲说,正好要打印个东西,索性就由他去吧,阿玲没有反驳,起身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了过去,除了需要带回来的生活用品,还提醒他打印东西要到镇上才行,若安接过了钱,早饭过后本想把上午的活儿干完再去,但阿玲催促着让他早去早回。
阿玲走过去弯下腰,看到马扎上厚厚的剧目在第一页写着几个大字--《追花逐蜜》,阿玲没用手去摸,只是认真的看着,这件东西自从辍学回去以后就没见过了,这也曾是她所追求的,但现在看着却那么的陌生,她努着嘴唇体会着来来回回冲击着的情愫,个中滋味无法言说,同时阿玲也更加明确了若安从出现到跟随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准备一部舞台剧而体验生活,看着若安满不在乎的样子,阿玲欲言又止,随后也只是轻声的提醒到:好好收起来吧,别弄皱了。
来的时候阿玲交代过,让他快去快回,若安在路上也是不敢耽搁,一是怕阿玲担心,二是怕她不惜身体的干活儿,40分钟后再次来到村子里的超市,买了一些油盐酱醋和一小袋面粉,另外还有两根棒棒糖,从超市出来走进胡同,经过那家门口时,那个孩子没有回来,地上留下一些凌乱的树枝,另外生锈的铁门上多了几个凹进去的脚印,挂在上面一片泥白,此时若安想起了去镇上时在超市门口遇到的那几个男人,隐约的听到一句“不能就这么便宜他们”,抬头看向空地的四周,刺眼的太阳遮不住一份冷清,若安半低着头若有所思的走回了驻地,把东西放下,听到动静的阿玲从车后走了过来,一只手半举的拿着木瓢,一只手掀起纱帘擦着汗,
妻子:我就是担心。
若安把剩下的钱递给阿玲,回到:都买了,一共花了56块5,还剩43块5元,给。
穿过空地,往左边的胡同口走去,看到身边新建的房子若安感慨不已,比起以前的砖瓦房还有爷爷奶奶曾住过的泥墙房要好太多,拐过弯走进胡同,时不时的左右看看,一些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胡同右边的第一间院落和其它人家的有明显不同,左右两下对比,左边的贴着干净瓷砖还有新的推拉窗子,而右边只用砖头搭建起来,并没有泥灰,明显很久没有修缮过了,再看大门,右边是镶嵌着大颗圆钉气派新式的双扇门,而左边则是锈迹斑斑的老旧铁门,若安认为这里应该是没有人住的地方,毕竟发了财的人可能去城里住上了更好的房子,这在现在的农村也是很常见的事,就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想到这里,若安苦笑着摇摇头继续往前走,刚要走过那扇铁门时,走出的脚步又收了回来,他发现在铁门的一侧角落里蹲着一个瘦小的孩子,很不起眼的孩子,若安站在身边,但那个孩子似乎并没有要理他的意思,只是低着头用手指在地上划拉着什么,若安弯下腰轻声的问到,
阿实:哭,就知道哭,没用的娘们儿。
阿玲微笑着接过零钱又问到:打印的东西呢?
由于三里村距离镇子不远,若安没有打三蹦子,每到一个地方,他也喜欢这样走走看看,可能和所做的职业有关,一切的陌生都在吸引着他的目光,30分钟左右,宽阔一些的街上越来越热闹,道路两侧摆着各种摊位,不断的有人从各个方向来到这里,从不少的四五层楼房建筑和柏油路判断,这里应该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了,在往前走一小段儿,几处门前带着三里镇的牌子出现了,也证实了他的猜想,在热闹的集市里穿来穿去,终于在一处拐角的地方找到一家打印店,和中年男老板交代好需要打印的东西后,迈着轻快的步子混入了热闹的人群,来到肉摊儿买了两斤新鲜猪肉,在菜摊儿挑了几种刚下地的蔬菜,又到馒头铺提留了一袋儿刚出锅的馒头,挤过人群,偶然经过一家小的服装店门口时,若安被一件红色长裙短暂的吸引,那件穿在一个少了头和手臂的塑料人身上的裙子,在北风中摇动着鲜艳的裙摆,像是在无声的招摇着自己的美丽,告诉路人它的存在,又或是努力挣脱束缚去寻找远方未知的自由,在这一刻若安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仿佛在那里飘动的红裙不是一件衣服,而是挣扎的人,在嘈杂中安静的挥舞着身体的红裙,留下了一副画面,这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孤独的浪漫。
阿玲:都买了吗?
“喜欢吗,给老婆买一件吧”,
若安一边摆放东西一边指着放在板凳上的剧目说到:打好了。
再次看去,只见刚刚在院子里转悠的两个人,此时从屋子里抬出洗衣机搬上了车,接着又是一台缝纫机,其他开着农用车来的人有些等不及了,也开车进到院子里,到处寻摸着搬东西,甚至为了一件农具一把凳子,几家人毫不避讳的在院子里争执了起来,中年妇女还是低着头站在那里,没有任何动静,好像被抢的东西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土匪也没这么干的”,“就是”,又有两三个人高声喝道,若安扫视着这个家里,基本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围墙的砖头,破掉的窗户,不知道做饭的锅碗瓢盆能不能幸免于难,正在皱眉思索的时候,若安看到堂屋的破窗里闪出一个人影,眨眼之间那个小小的人影又消失不见了,但就在一瞬间,若安从捕捉到的那双大眼睛里仿佛看到了什么,是的,那双和阿玲有着同样像溪水一样的眼睛,就在刚刚从堂屋的窗子里,释放出了无助、不解、冷冽和仇恨,若安没有看完这出闹剧就离开了,他没有回到帐篷,而是走到了河边,神情落寞的坐在河沿,脑子里没有任何想象,只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缠绕着他,刚刚发生的事情像是回到了从前,一个夏天的傍晚,几个男人爬上房顶往房外的车上装着谁家晾晒的玉米,而在西屋窗户的一个破洞里,闪过一个孩子的眼神,时过境迁,世道轮回,没想到时隔多年,一些同样的事情正发生在另一个孩子身上,抬头看着远处的树叶,在阳光里留下一点阴凉,在枯黄前留下一抹青绿,无论大风从何处来,也只有轻轻的沙响,一片变成泥土,一片当成饵料,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片叶子或许就是一个答案。
若安疑惑的“奥”了一声,又想问什么的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开始有些躁动,有人喊了一声:给她们留点儿,别太缺德了。
这时屋子里走出来一个四十多岁劲瘦的女人,看到若安瞅的出神,特意从柜台走出来招呼他,若安听到这样的问话收回凌乱的想法微笑的摇摇头,随后来到打印店取过打印好的剧目,付过钱之后跨过门口,朝着来时的方向走去。
坐在树荫下喝着蜂蜜水抽着半截烟的若安,被身前的车辆和人的吵闹声吸引了注意力,抬头看去,只见几辆带着车斗的农用车停在了胡同口的空地上,车上下来的人和慢慢围过来的邻居杂乱的说着什么,若安顿时有些不好的预感,因为那些车辆和人聚集的地方正是胡同口拐角右边第一家,捻灭烟头喝了几口水,摘下帽子挂在帐篷口,若安起身向前方走去。
停的小声抽泣,为了不吵醒儿子,阿实压低了声音生气的说到,
看到丈夫这样生气,阿实的妻子识趣的离开了,在医院的走廊里找了个靠窗的角落,蜷缩在那里闷着头抽泣,窗外皓月当空,大地品尝同一片月光。
经过几辆空着的农用车,来到那个破落的院子门口,大门敞开着,一些邻居围在一边说着什么,院子正当中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两个男人拿着工具正在往上面装着地上的粮食,车的一侧一个中年妇女呆呆的站在那里,穿着和打扮像极了80年代的农村人,前面的头发遮挡着额头和眼睛,但可以看出来,没有遮挡住生活的悲伤,一辆车装满后,其中一个光膀子的壮男人对着女人没好气的说到,
女老板看了若安一眼,无奈的说到:还债呗。
阿实:回去吧,我陪儿子就行,看着你心烦。
壮男人:咱们的账两清了!
说完壮男人上了车,不一会儿从院里开出的农用三轮车驶出大门口,向另一个方向走了,紧接着另一辆农用车开了进去,车上下来一个瘦男人和一个胖女人,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寻找着什么,若安看到超市的女老板也在围观的人群里,于是走过去小声的问到:这是干什么?
做了一会儿活儿,吃过午饭休息一阵,下午的时光并不轻松,若安负责抬起每个蜂箱,阿玲负责搬运和在蜂箱下面放一块儿木板,期间时有村里的人过来买蜜,听到喊声,阿玲都要放下手里的活儿去应付,然后回来继续当下的工作,这也让若安想起了刚进剧团的那几年,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你说为什么,他也懵懵懂懂,只知道这样做会在剧团多留几年,这样的习惯他在剧团保持了下来,现在看来,只是为了保留一个遥远的梦吧,加完木板后,阿玲教给若安怎么检查蜂箱里的虫害病,随后两人分开一一打开蜂箱各自低头弯腰的仔细辨别,看着自始至终任劳任怨工作的阿玲,若安很是佩服,她一定知道每天这样勤劳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吧,以后的生活若安打算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没什么结果,只有越来越慌乱的脚步,还有一根烟消不掉的惆怅。
若安:小朋友,镇上怎么走?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