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万花丛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阿玲:谢谢大哥。
走在村子的路上,不时有路过的村民投来异样的目光,处在兴奋中的阿玲顾不得多想,跟在李老三身后一直往前走,三五分钟的功夫,两人来到了村西头儿挨着路的大院儿,在这个明显比别家阔绰的院子里,有几个老头儿老太太正在院子里忙着灌装蜂蜜,阿玲听从李老三的招呼,把蜜堆放在了一位老太太的脚边,此时她快速观察了一下制作的过程,一位老太太把纯色的蜂蜜倒在一个有些生锈的铁盆里,旁边的大爷往里面加着水和白糖并用木棍不断的搅动着,另一位大爷则用木勺从里面舀出来装入一个约莫半斤量的空玻璃瓶里,最后一位大娘则擦拭了一下瓶口贴上带有李老三头像的标签,然后拧好瓶盖儿放入了纸箱。
阿玲:不是,还往北。
若安:阿实没告诉你吗?
阿玲:唉。
放下绳索,阿玲朝货车走去,回到:卖蜜。
信息发出后,若安放下手机走出帐篷,去蜂箱帮助午饭后就一直忙碌的阿玲。
李老三看出了阿玲的担忧,凑过去解释到,
日当正午的时候,随着一阵喊声,两人同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向路边看去,只见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孩子站在路边的杨树下,正朝这边挥手,
李老三:看什么看,干活儿!
午饭过后,躺在帐篷里休息的若安目不转睛的盯着篷顶,嘴里一直嘟囔着几个字“十万,十万”,这个数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若安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自身上是看到很多可恨的地方,但对于阿玲,这恨从哪儿来,只因她踏实认真的过日子,还是为家庭付出一切换来了报应,评判标准有很多,但这句话一定不适合用在阿玲身上,他要想办法帮助阿玲,哪怕这份力量极为有限,也是真诚和温暖的,但是银行账户的余额让若安清楚,万把块钱养活自己都难,怎么再去帮助别人,就算狠心拿出少部分表达一下心意,阿玲肯不肯接受也是个问题,侧过身体,不自觉的翻弄着手机,眼神忽闪过一点亮堂,像是想到了什么新的主意,若安打开手机翻找着什么,一阵思来想去,最终他在同学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这句话若安是认同的,作为农民的孩子,农村人在生活上可能会精打细算有时还会风言风语,但骨子里的朴实善良和诚实守信让这片大地多了一份热情,小时候母亲去隔壁村买上房的梯子,只需交谈几句,转天卖家就拉着二轮板车一路打听着给送到了家,钱也是在这时候才付的,娘也拉着车去城里卖过东西,在遇到尿急时,她总会喊一句“帮忙看一会儿”,仿佛就真的有个人在那里看着一样,不知道这和那份热情有没有关系,但当若安看到提着空的不锈钢桶,朝帐篷侧后蜂箱走去的阿玲时,他就莫名的想到了这些,带着隐隐的一种感觉,装备上同样的行头,从货车上取下桶和刀,若安大步跟了过去,这段时间是收蜜的好时候,差不多隔一天就要收一次,而且每个巢板里的蜜都是满满的,虽说损失了一半蜂箱的收成,但完成剩下的工作量也是需要费不少功夫的,像以前一样二人分排而做,在日渐上升的日头中显得格外卖力。
若安:去哪儿了?
若安:不用看着吗?
阿玲打开货车后车门爬了上去,说到:不饿。
阿玲用响亮的嗓音回应着,随后对若安说到,
…
阿玲:他只说够用。
李老三:妹子,你这是干嘛,千万别跟哥客气。
上午收蜜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一半,对于可以预知的时间和剩下的工作量,下午的时候若安放缓了一点儿速度,关于那条只发在同学群的信息,若安是这样考虑的,既然想帮助阿玲卖掉一些蜂蜜,就要有销售的途径,这个途径对他来说是很狭窄的,眼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拉着车学阿玲去村里转悠着卖,就算自己能低下头去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在要强的阿玲面前,能不能走出这片草地都是回事,那么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就只有通过手机上认识的人去完成这个设想,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不过有些人要排除在外,比如家人和同事,他们一旦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肯定会追问个不停,为了不让过多的人担心,本就朋友不多的若安最后只在同学群发了这条信息,这或许就是他能带给阿玲的一点真诚和温暖吧,之所以没有
说着阿玲捡起地上的绳子拉着车快速离开了,李老三在身后大声的喊到,
“养蜂的,找钱!”
阿玲:你不了解阿实,有什么事他总喜欢自己扛着。
若安:会有办法的。
阿玲从李老三的手里挣脱了一下,李老三沉了一下脸,随后松开手笑眯眯的说到,
说着向路边奔跑而去,若安摘下纱帽擦着汗回到了帐篷前,面对着路边的方向大口喝起了水,在送走了一对母子后,阿玲在路边站了一会儿,随后回到帐篷忙活起了午饭,不多时,两碗手擀面做好了,阿玲把炒的那盘菜推向若安身前,自己则只夹着桌上的咸菜吃,和两人第一次吃饭时一样,只有一个碗里有鸡蛋,不过这次蛋盘儿不是空的,若安看在眼里,还是没有说什么,从早上去村里卖蜜到路边的摊位,以及对自己的缩衣减食,这些一步步让他确信了自己的猜想,她再为阿实尽可能多的筹集给儿子治病的钱财,这是一个有担当的女人,也是一位需要被照顾的女人,若安用筷子将煎蛋一分为二,夹起一块儿放到了她的碗里,并将那盘炒菜推向了桌子中间,看着碗里的那半个煎蛋,又看向若安,阿玲本想夹还给他,但若安端起碗躲了一下,说到,
李老三:乡下人吃东西没那么将就,味儿对就行,你看这几个没儿没女的老头儿老太太,要不是这个作坊,咋生活?
阿玲摘下挂着的纱帽,拿起手套回到:不用,村里人好。
阿玲:谢谢大哥,我真是遇到贵人了。
李老三笑呵呵的看着走出门口的阿玲,挠着头顶不多的头发,抖一抖身上的青色老式外褂儿,扭头不经意间看到几位大爷大娘木木的看着远去的阿玲,他大声的喊到,
阿玲:哎。
若安:我不爱吃。
阿玲没说什么,李老三走到旁边的凳子上拿起计算器摁了起来,嘴里嘟囔着,
阿玲听到这话排除了疑虑,兴奋的弯腰道谢,
若安起床后没有看到阿玲,以为她还在休息,看到锅里做好的饭朝帐篷喊了两声,没有得到回应,简单吃了两口便戴上纱帽去了蜂箱,上次宋叔送来的幼虫已经很好融合进来,体型也慢慢变大,为了提高存活率,这几十个调过脾的蜂箱要格外细心的照看,本来隔两天换一次的水,若安又把昨天刚洗过的饲喂器一个个拿出来洗净灌满,在拿不定要不要铺放木板以调节温度和湿度时,阿玲拉着板车回到了帐篷,若安放下手里的活儿走了过去,
阿玲:是。
李老三笑呵呵的:傻姑娘,不瞒你说,我家开个小作坊,就是加工成品蜜的,需要这个。
阿玲没有作答,夹起一点酸辣咸菜,小口的嚼着。
若安:或许这个病没那么严重。
听到熟悉的语气和熟悉的话,阿玲微动了一下嘴角,随后若安问起了自己猜想过的那个话题,
阿玲把手里的蜜递了过去,李老三仔细的看了起来,像刚刚中年妇女一样的品尝着,
李老三:妹子,你那儿要是还有这么好的蜜就给哥再送一桶来,还是这个价儿,不嫌多。
阿玲:用不了这么多。
李老三上前用力的握住阿玲的手臂,慈悲的说到,
李老三从兜里掏出一叠红票,一边点一边说到,
李老三:我这人做生意啊,讲究的就是言而有信,说到就做到,是不妹子。
若安:还差多少?
在一阵沉默中,阿玲收起那一抹笑容和惊讶的眼神,平静的说到,
阿玲:休息会儿吧,我这就做饭。
李老三:我瞧瞧。
蜜,转身回了家,阿玲看着从胡同口笑眯眯走过来的李老三,心里犯起了嘀咕,
阿玲:大哥,您一个人买这些蜜太多了,好意我领了,还是十五元,我卖您两瓶。
若安:蜂箱的水加好了,去吃饭吧。
阿玲:嗯。
李老三:姑娘,卖蜜呢?
说着李老三把计算器递到了阿玲面前,
李老三:嗯,不错,15一瓶亏了吧?
李老三:一瓶二十,共四十二瓶,加起来是…八百四十元,妹子,你看对不。
看着空的板车,若安问到:卖完了?
阿玲:可能八万,也可能十万。
阿玲:没办法,应急。
若安:朋友家有自酿的蜜,好吃不贵,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我联系。
李老三将点好的钱递给阿玲,阿玲鞠躬道谢的接过了钞票,
李老三:奥,这样,这些蜜我全要了,给你二十元一瓶。
李老三:妹子,那就晚吧晌儿送来吧,哥等你。
李老三:客气啥,我就是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这样吧姑娘,你把蜜拉到我家来。
阿玲:来啦!
从货车上搬下半桶蜜,两人坐在帐篷前往几十个玻璃瓶里相对无言的灌着,若安感受到阿玲情绪的微妙变化,也没想好要说什么,干完这件活儿,阿玲向若安借来笔又找了一块儿纸箱的壳子,在上面写上“自产蜂蜜,十五一瓶”的两行大字,随后拿着纸壳和不大的敞口铁盒,拉上装上板车的蜂蜜走向南面的路边,在一棵杨树下放妥后又反身折了回来,之所以没有像早上一样去附近村里转悠着卖,是因为身后的一摊活儿是她放不下的,总不能都交给若安去做吧,他始终是个客人,另外,她不想再见到李老三这个人,
李老三:奥,也是,出门在外难免遇上点儿难事儿,姑娘不是本地人吧?
] 阿玲:谢谢大哥。
走在村子的路上,不时有路过的村民投来异样的目光,处在兴奋中的阿玲顾不得多想,跟在李老三身后一直往前走,三五分钟的功夫,两人来到了村西头儿挨着路的大院儿,在这个明显比别家阔绰的院子里,有几个老头儿老太太正在院子里忙着灌装蜂蜜,阿玲听从李老三的招呼,把蜜堆放在了一位老太太的脚边,此时她快速观察了一下制作的过程,一位老太太把纯色的蜂蜜倒在一个有些生锈的铁盆里,旁边的大爷往里面加着水和白糖并用木棍不断的搅动着,另一位大爷则用木勺从里面舀出来装入一个约莫半斤量的空玻璃瓶里,最后一位大娘则擦拭了一下瓶口贴上带有李老三头像的标签,然后拧好瓶盖儿放入了纸箱。
阿玲:不是,还往北。
若安:阿实没告诉你吗?
阿玲:唉。
放下绳索,阿玲朝货车走去,回到:卖蜜。
信息发出后,若安放下手机走出帐篷,去蜂箱帮助午饭后就一直忙碌的阿玲。
李老三看出了阿玲的担忧,凑过去解释到,
日当正午的时候,随着一阵喊声,两人同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向路边看去,只见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孩子站在路边的杨树下,正朝这边挥手,
李老三:看什么看,干活儿!
午饭过后,躺在帐篷里休息的若安目不转睛的盯着篷顶,嘴里一直嘟囔着几个字“十万,十万”,这个数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若安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自身上是看到很多可恨的地方,但对于阿玲,这恨从哪儿来,只因她踏实认真的过日子,还是为家庭付出一切换来了报应,评判标准有很多,但这句话一定不适合用在阿玲身上,他要想办法帮助阿玲,哪怕这份力量极为有限,也是真诚和温暖的,但是银行账户的余额让若安清楚,万把块钱养活自己都难,怎么再去帮助别人,就算狠心拿出少部分表达一下心意,阿玲肯不肯接受也是个问题,侧过身体,不自觉的翻弄着手机,眼神忽闪过一点亮堂,像是想到了什么新的主意,若安打开手机翻找着什么,一阵思来想去,最终他在同学群里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这句话若安是认同的,作为农民的孩子,农村人在生活上可能会精打细算有时还会风言风语,但骨子里的朴实善良和诚实守信让这片大地多了一份热情,小时候母亲去隔壁村买上房的梯子,只需交谈几句,转天卖家就拉着二轮板车一路打听着给送到了家,钱也是在这时候才付的,娘也拉着车去城里卖过东西,在遇到尿急时,她总会喊一句“帮忙看一会儿”,仿佛就真的有个人在那里看着一样,不知道这和那份热情有没有关系,但当若安看到提着空的不锈钢桶,朝帐篷侧后蜂箱走去的阿玲时,他就莫名的想到了这些,带着隐隐的一种感觉,装备上同样的行头,从货车上取下桶和刀,若安大步跟了过去,这段时间是收蜜的好时候,差不多隔一天就要收一次,而且每个巢板里的蜜都是满满的,虽说损失了一半蜂箱的收成,但完成剩下的工作量也是需要费不少功夫的,像以前一样二人分排而做,在日渐上升的日头中显得格外卖力。
若安:去哪儿了?
若安:不用看着吗?
阿玲打开货车后车门爬了上去,说到:不饿。
阿玲用响亮的嗓音回应着,随后对若安说到,
…
阿玲:他只说够用。
李老三:妹子,你这是干嘛,千万别跟哥客气。
上午收蜜的工作差不多完成了一半,对于可以预知的时间和剩下的工作量,下午的时候若安放缓了一点儿速度,关于那条只发在同学群的信息,若安是这样考虑的,既然想帮助阿玲卖掉一些蜂蜜,就要有销售的途径,这个途径对他来说是很狭窄的,眼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拉着车学阿玲去村里转悠着卖,就算自己能低下头去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在要强的阿玲面前,能不能走出这片草地都是回事,那么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就只有通过手机上认识的人去完成这个设想,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不过有些人要排除在外,比如家人和同事,他们一旦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肯定会追问个不停,为了不让过多的人担心,本就朋友不多的若安最后只在同学群发了这条信息,这或许就是他能带给阿玲的一点真诚和温暖吧,之所以没有
说着阿玲捡起地上的绳子拉着车快速离开了,李老三在身后大声的喊到,
“养蜂的,找钱!”
阿玲:你不了解阿实,有什么事他总喜欢自己扛着。
若安:会有办法的。
阿玲从李老三的手里挣脱了一下,李老三沉了一下脸,随后松开手笑眯眯的说到,
说着向路边奔跑而去,若安摘下纱帽擦着汗回到了帐篷前,面对着路边的方向大口喝起了水,在送走了一对母子后,阿玲在路边站了一会儿,随后回到帐篷忙活起了午饭,不多时,两碗手擀面做好了,阿玲把炒的那盘菜推向若安身前,自己则只夹着桌上的咸菜吃,和两人第一次吃饭时一样,只有一个碗里有鸡蛋,不过这次蛋盘儿不是空的,若安看在眼里,还是没有说什么,从早上去村里卖蜜到路边的摊位,以及对自己的缩衣减食,这些一步步让他确信了自己的猜想,她再为阿实尽可能多的筹集给儿子治病的钱财,这是一个有担当的女人,也是一位需要被照顾的女人,若安用筷子将煎蛋一分为二,夹起一块儿放到了她的碗里,并将那盘炒菜推向了桌子中间,看着碗里的那半个煎蛋,又看向若安,阿玲本想夹还给他,但若安端起碗躲了一下,说到,
李老三:乡下人吃东西没那么将就,味儿对就行,你看这几个没儿没女的老头儿老太太,要不是这个作坊,咋生活?
阿玲摘下挂着的纱帽,拿起手套回到:不用,村里人好。
阿玲:谢谢大哥,我真是遇到贵人了。
李老三笑呵呵的看着走出门口的阿玲,挠着头顶不多的头发,抖一抖身上的青色老式外褂儿,扭头不经意间看到几位大爷大娘木木的看着远去的阿玲,他大声的喊到,
阿玲:哎。
若安:我不爱吃。
阿玲没说什么,李老三走到旁边的凳子上拿起计算器摁了起来,嘴里嘟囔着,
阿玲听到这话排除了疑虑,兴奋的弯腰道谢,
若安起床后没有看到阿玲,以为她还在休息,看到锅里做好的饭朝帐篷喊了两声,没有得到回应,简单吃了两口便戴上纱帽去了蜂箱,上次宋叔送来的幼虫已经很好融合进来,体型也慢慢变大,为了提高存活率,这几十个调过脾的蜂箱要格外细心的照看,本来隔两天换一次的水,若安又把昨天刚洗过的饲喂器一个个拿出来洗净灌满,在拿不定要不要铺放木板以调节温度和湿度时,阿玲拉着板车回到了帐篷,若安放下手里的活儿走了过去,
阿玲:是。
李老三笑呵呵的:傻姑娘,不瞒你说,我家开个小作坊,就是加工成品蜜的,需要这个。
阿玲没有作答,夹起一点酸辣咸菜,小口的嚼着。
若安:或许这个病没那么严重。
听到熟悉的语气和熟悉的话,阿玲微动了一下嘴角,随后若安问起了自己猜想过的那个话题,
阿玲把手里的蜜递了过去,李老三仔细的看了起来,像刚刚中年妇女一样的品尝着,
李老三:妹子,你那儿要是还有这么好的蜜就给哥再送一桶来,还是这个价儿,不嫌多。
阿玲:用不了这么多。
李老三上前用力的握住阿玲的手臂,慈悲的说到,
李老三从兜里掏出一叠红票,一边点一边说到,
李老三:我这人做生意啊,讲究的就是言而有信,说到就做到,是不妹子。
若安:还差多少?
在一阵沉默中,阿玲收起那一抹笑容和惊讶的眼神,平静的说到,
阿玲:休息会儿吧,我这就做饭。
李老三:我瞧瞧。
蜜,转身回了家,阿玲看着从胡同口笑眯眯走过来的李老三,心里犯起了嘀咕,
阿玲:大哥,您一个人买这些蜜太多了,好意我领了,还是十五元,我卖您两瓶。
若安:蜂箱的水加好了,去吃饭吧。
阿玲:嗯。
李老三:姑娘,卖蜜呢?
说着李老三把计算器递到了阿玲面前,
李老三:嗯,不错,15一瓶亏了吧?
李老三:一瓶二十,共四十二瓶,加起来是…八百四十元,妹子,你看对不。
看着空的板车,若安问到:卖完了?
阿玲:可能八万,也可能十万。
阿玲:没办法,应急。
若安:朋友家有自酿的蜜,好吃不贵,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我联系。
李老三将点好的钱递给阿玲,阿玲鞠躬道谢的接过了钞票,
李老三:奥,这样,这些蜜我全要了,给你二十元一瓶。
李老三:妹子,那就晚吧晌儿送来吧,哥等你。
李老三:客气啥,我就是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这样吧姑娘,你把蜜拉到我家来。
阿玲:来啦!
从货车上搬下半桶蜜,两人坐在帐篷前往几十个玻璃瓶里相对无言的灌着,若安感受到阿玲情绪的微妙变化,也没想好要说什么,干完这件活儿,阿玲向若安借来笔又找了一块儿纸箱的壳子,在上面写上“自产蜂蜜,十五一瓶”的两行大字,随后拿着纸壳和不大的敞口铁盒,拉上装上板车的蜂蜜走向南面的路边,在一棵杨树下放妥后又反身折了回来,之所以没有像早上一样去附近村里转悠着卖,是因为身后的一摊活儿是她放不下的,总不能都交给若安去做吧,他始终是个客人,另外,她不想再见到李老三这个人,
李老三:奥,也是,出门在外难免遇上点儿难事儿,姑娘不是本地人吧?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