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西洋湖边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夜幕降临,归仁半岛的灯火与那霸市的灯光遥相辉映。孙玉校站在营地外,望着远处的稻田和港口,心中默念:
南部的那霸市,已然成为小琉球的经济与工业中心。按照舟山军的规划,这里建有工厂、学校和集市,俨然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两拨人安静下来,不敢再多说。
「怕什么!我们有蔡太师撑腰,他们魔教难道还敢动手?」
「听说了没?舟山那边的明教高层对我们这些安排到南琉球小岛的流民有怀疑,最近可能要派人清查。」
李炳皱眉,低声骂道:「这些金狗,真是无孔不入!不过,明教现在在东南风头正劲,这地方再偏远,也难保不会被用作东海的前哨。他们必然会来清理我们这群‘闲人’。我们得想办法自保。」
孙玉校冷冷地拍了一下桌子:「够了!不管是谁,都要记住,你们现在都归方教主统领,教主她看重的是大家的和睦与劳作成果,谁再挑事,就别怪我不客气!」
而那些隐匿在阴影中的探子们,还未意识到一场针对他们的风暴即将来临。
工人们听了,一边抱怨,一边加快了动作。尽管劳动辛苦,但大家心里清楚,这份工作不仅能养活一家老小,还有额外的奖励分配,这在过去的日子里是无法想象的。
归仁代表立刻反驳:「这是我们的地盘,你们新来的应该客气点!」
邻居大婶挑着水桶走过,搭话道:「是啊,这地方不缺水,地又肥沃,只要不打仗,我们这日子就算熬出头了。」
万座毛的风吹过归仁半岛,将海浪的声音送入天孫裕泰的府邸。他站在厅堂外,望着远方稻田纵横的山脚,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的土地自他的祖先东吴孙氏流亡至此后,已历经八百年风雨。而今,归仁县虽依然由他管辖,但身边却多了一些舟山军的陌生面孔。
船长点点头:「放心吧,杨姐,这两年咱们的航线稳定得很,风浪也习惯了。就是石垣岛那边,听说最近有几个外来的探子,不知是什么来头?」
「裕泰公,县城新修的码头已经建成,第一批从那霸送来的粮食和工具刚卸船。」一名县府文书恭敬地禀报。
「这里这么偏远,消息闭塞,若是我们暴露,根本没人能来救!」
远处的海浪拍打着礁石,似在回应她的心声。这座岛屿正在经历一场新旧交替的变革,而它的未来,也将随着舟山军的脚步,融入更大的东海版图之中。
「王兄,这片土地将来不仅是我们的琉球国归仁县,更是舟山军的桥头堡。」孙玉校语气坚定,「这些会稽故地来的百姓虽然有些粗鲁,但他们的韧性与勤劳令人敬佩。未来,我们天孫氏的血脉也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才能在这片海岛上生生不息。」
与宫古岛的忙碌相比,石垣岛的清晨更为安静。岛上的朗姆酒厂建在一片低矮的丘陵下,四周种满了椰子树和甘蔗。酒厂内,几口巨大的蒸馏器正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甘蔗汁发酵后特有的甜香和微酸。
「靠山?」李炳目光闪烁,「你是说,明教?」
学徒们看着张叔的神情,心里既敬佩又好奇。石垣岛上的酒厂不仅生产普通的朗姆酒,还试验着加入椰子、香草、黑糖等当地特色原料,开发出适合海外市场的新口味。最近的一批酒刚运到大琉球,就引来了不少商贩的青睐。
一旁的监工笑着补充道:「再努努力,月底大家还能多分几斤黑糖回去!今年的收成不错,咱们都得赶上这一波好行情!」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洒在宫古岛的制糖厂外。一队人正在将甘蔗搬运到磨坊。一个
对面的壮汉点点头:「是的。他白天伪装成木匠,实际上一直在记录周边岛屿的布防情况。我试探过他几次,他对明教的情况比我们还熟。」
旁边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冷笑:「陆虞候,您还算好的。蔡京的儿子还不是带着家财跑路,结果半路被绿林好汉劫了,死无全尸!」
「妈妈说,将来读完书,就能进工厂做事。」一个小女孩骄傲地说。
一名中年农夫正在田埂上指挥家人插秧。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们一家还能有这么多地。这是教主的恩典,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种得比睦州更好!」
林间一处隐蔽的小屋中,两名男子正在低声交谈。
「舟山军带来的新秩序已经扎根。无论是天孫氏的血脉,还是东吴故地来的流民,我们终将融合成一体,共同守护这片岛屿,为明教的事业开辟新的未来。」
宫古海峡对面的群岛上薄雾弥漫,甘蔗田泛着晶莹的露水。一队工人已经开始忙碌,他们挥舞着砍刀,将成片的甘蔗收割下来,堆放在牛车上,准备运往不远处的制糖工厂。
孙玉校在营地中召集两拨代表进行调解。她面无表情地扫视全场,语气铿锵有力:「你们的文化不同,但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浙西的兄弟要尊重本地的风俗,归仁的百姓也要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只有团结,才能让这片土地更强大。」
杨清每日清晨都会坐在海边的码头上,查看出入港的货物清单。今天她特地叮嘱一名船长:「这批白糖到了石垣岛后,直接装船运往大琉球。那边的工厂需要原料配合新订单,千万别耽搁了。」
旁边一名年轻女子身着劲装,眉目清秀,却眼神凌厉。她是天孫裕泰的妹妹天孙裕美久、曾经的大巫祝,如今改回祖姓为孙玉校,并担任倭百花营的营长。
尽管岛上新移民的到来带来了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矛盾。归仁县的琉球土著居民依旧坚持着古老的东吴山越信仰与习俗,他们对浙西宋人移民的饮食、语言和礼仪感到陌生。
「我才不想进工厂!我要像光明教主一样,做个大英雄!」另一个男孩挥舞着拳头,脸上满是憧憬。
就在酒厂不远的一片密林中,一伙流民正在秘密聚集。他们神色慌张,低声议论着。
工厂外,几名孩子正背着书包走向希望小学。这是那霸市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由舟山军按照近代教育模式兴建,设有基础的读写课程和简单的技艺培训。
杨清皱了皱眉:「我知道这事儿。可能是些不甘心的余孽。你做好自己的事,那些人我会处理。」
在一家纺织厂中,十几台手摇纺车正在高速运转,女工们灵活地穿梭其间。厂长李学义是舟山军派来的技术员,他站在一旁指导工人操作。
杨清站在码头上,远眺着忙碌的船只和远方的群岛,心中默默计划着下一步的清理行动。这片土地上,不允许任何威胁到新秩序的力量存在。
南琉球群岛上,甘蔗和酒香飘荡在海风中,为这片偏远的岛屿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然而,明教在这里的统治依然面临着暗流和挑战。
壮汉冷笑:「自保?别做梦了!看看这些人,各怀鬼胎,哪能拧成一股绳?与其等着被清理,不如主动找个靠山。」
「这批布料将直接运回舟山,供给明教商会的订单。大家干得好,年底都会有额外赏银。」李学义笑着鼓励道。
这话引来一阵低声附和。此处的流民中,混杂着因蔡京派的探子、陈义庄派的探子、陆朝东派的探子甚至完颜希尹派的卧底。他们三三两两聚成小团体,彼此提防。
天孫裕泰沉思片刻,叹道:「希望如此吧。」
八重山群岛的海风夹杂着盐腥,拍打在低矮的礁石上。岛上植被茂密,原始的林间小道隐约可见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火光映照着他们满是风霜的面庞。一个年约五十的男子正低声咒骂:「蔡太师真是害人不浅!若不是信了他的‘东南安抚’计划,我陆某岂会落得今日田地!」
天孫裕泰点点头:「好,传令下去,务必与吴地移民多加沟通。虽然他们是新来的,但与我天孫氏共同守护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别急,火候稳住。想让酒醇香,时间是关键!」张叔一边说,一边从铜管里接出一小杯刚蒸馏出来的酒,轻轻抿了一口,点头说道:「这一批不错,有股淡淡的椰子味,下个月那批出口大食的货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工厂负责人是一名四十多岁的汉子,名叫周强。他曾是浙南的农民,因战乱流离失所,加入舟山军后才找到稳定的生活。他站在工厂的高台上,用沙哑的嗓音指挥工人:「动作快点!别浪费时间。今天这一批糖还要赶船去泉州,耽误了就得赔银子!」
一个年纪较长的男子开口压下了争论:「都别吵了!这里是我们的最后机会。宫古岛和石垣岛的糖厂和酒厂都是明教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果能找到他们的破绽,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
一名浙西代表小声嘟囔:「谁让他们说话我们听不懂,还总盯着我们的田。」
在那霸城外,一片片新开垦的稻田与沟渠纵横交错。十万浙西流民被安置在这里,每人分得百亩田地。他们多是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贫苦农民,如今终于有了可以安居的土地。
酒厂的管理者是一名从闽南迁来的老酒师,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叔」。张叔是个有经验的老手,他带着几个学徒,在一口巨大的铜锅旁小心调整火候。
「你确认那人是金国派来的?」一名消瘦的中年男子低声问道,他是蔡京早年安插的密探,名叫李炳。
这些人的话并没有逃过酒厂内部安插的明教线人。不久后,一份密报悄悄递到了杨清的手中。
这座工厂是舟山军开发南琉球群岛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从浙南迁来的工匠建造,以满足宋朝和海外市场对糖的需求。工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传统榨汁熬糖的区域,另一个则是实验性的精炼车间,用舟山学堂派来的学徒测试更高效的精制工艺。
宫古岛和石垣岛之间的船只每日往来,不仅运送制糖厂和酒厂的原料和成品,也承载着流民们的希望。两岛之间的协调是由舟山军派驻的管理员负责的。这位管理员名叫杨清,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女性。
] 夜幕降临,归仁半岛的灯火与那霸市的灯光遥相辉映。孙玉校站在营地外,望着远处的稻田和港口,心中默念:
南部的那霸市,已然成为小琉球的经济与工业中心。按照舟山军的规划,这里建有工厂、学校和集市,俨然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两拨人安静下来,不敢再多说。
「怕什么!我们有蔡太师撑腰,他们魔教难道还敢动手?」
「听说了没?舟山那边的明教高层对我们这些安排到南琉球小岛的流民有怀疑,最近可能要派人清查。」
李炳皱眉,低声骂道:「这些金狗,真是无孔不入!不过,明教现在在东南风头正劲,这地方再偏远,也难保不会被用作东海的前哨。他们必然会来清理我们这群‘闲人’。我们得想办法自保。」
孙玉校冷冷地拍了一下桌子:「够了!不管是谁,都要记住,你们现在都归方教主统领,教主她看重的是大家的和睦与劳作成果,谁再挑事,就别怪我不客气!」
而那些隐匿在阴影中的探子们,还未意识到一场针对他们的风暴即将来临。
工人们听了,一边抱怨,一边加快了动作。尽管劳动辛苦,但大家心里清楚,这份工作不仅能养活一家老小,还有额外的奖励分配,这在过去的日子里是无法想象的。
归仁代表立刻反驳:「这是我们的地盘,你们新来的应该客气点!」
邻居大婶挑着水桶走过,搭话道:「是啊,这地方不缺水,地又肥沃,只要不打仗,我们这日子就算熬出头了。」
万座毛的风吹过归仁半岛,将海浪的声音送入天孫裕泰的府邸。他站在厅堂外,望着远方稻田纵横的山脚,心中感慨万千。这里的土地自他的祖先东吴孙氏流亡至此后,已历经八百年风雨。而今,归仁县虽依然由他管辖,但身边却多了一些舟山军的陌生面孔。
船长点点头:「放心吧,杨姐,这两年咱们的航线稳定得很,风浪也习惯了。就是石垣岛那边,听说最近有几个外来的探子,不知是什么来头?」
「裕泰公,县城新修的码头已经建成,第一批从那霸送来的粮食和工具刚卸船。」一名县府文书恭敬地禀报。
「这里这么偏远,消息闭塞,若是我们暴露,根本没人能来救!」
远处的海浪拍打着礁石,似在回应她的心声。这座岛屿正在经历一场新旧交替的变革,而它的未来,也将随着舟山军的脚步,融入更大的东海版图之中。
「王兄,这片土地将来不仅是我们的琉球国归仁县,更是舟山军的桥头堡。」孙玉校语气坚定,「这些会稽故地来的百姓虽然有些粗鲁,但他们的韧性与勤劳令人敬佩。未来,我们天孫氏的血脉也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才能在这片海岛上生生不息。」
与宫古岛的忙碌相比,石垣岛的清晨更为安静。岛上的朗姆酒厂建在一片低矮的丘陵下,四周种满了椰子树和甘蔗。酒厂内,几口巨大的蒸馏器正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甘蔗汁发酵后特有的甜香和微酸。
「靠山?」李炳目光闪烁,「你是说,明教?」
学徒们看着张叔的神情,心里既敬佩又好奇。石垣岛上的酒厂不仅生产普通的朗姆酒,还试验着加入椰子、香草、黑糖等当地特色原料,开发出适合海外市场的新口味。最近的一批酒刚运到大琉球,就引来了不少商贩的青睐。
一旁的监工笑着补充道:「再努努力,月底大家还能多分几斤黑糖回去!今年的收成不错,咱们都得赶上这一波好行情!」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树林洒在宫古岛的制糖厂外。一队人正在将甘蔗搬运到磨坊。一个
对面的壮汉点点头:「是的。他白天伪装成木匠,实际上一直在记录周边岛屿的布防情况。我试探过他几次,他对明教的情况比我们还熟。」
旁边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冷笑:「陆虞候,您还算好的。蔡京的儿子还不是带着家财跑路,结果半路被绿林好汉劫了,死无全尸!」
「妈妈说,将来读完书,就能进工厂做事。」一个小女孩骄傲地说。
一名中年农夫正在田埂上指挥家人插秧。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们一家还能有这么多地。这是教主的恩典,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种得比睦州更好!」
林间一处隐蔽的小屋中,两名男子正在低声交谈。
「舟山军带来的新秩序已经扎根。无论是天孫氏的血脉,还是东吴故地来的流民,我们终将融合成一体,共同守护这片岛屿,为明教的事业开辟新的未来。」
宫古海峡对面的群岛上薄雾弥漫,甘蔗田泛着晶莹的露水。一队工人已经开始忙碌,他们挥舞着砍刀,将成片的甘蔗收割下来,堆放在牛车上,准备运往不远处的制糖工厂。
孙玉校在营地中召集两拨代表进行调解。她面无表情地扫视全场,语气铿锵有力:「你们的文化不同,但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浙西的兄弟要尊重本地的风俗,归仁的百姓也要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只有团结,才能让这片土地更强大。」
杨清每日清晨都会坐在海边的码头上,查看出入港的货物清单。今天她特地叮嘱一名船长:「这批白糖到了石垣岛后,直接装船运往大琉球。那边的工厂需要原料配合新订单,千万别耽搁了。」
旁边一名年轻女子身着劲装,眉目清秀,却眼神凌厉。她是天孫裕泰的妹妹天孙裕美久、曾经的大巫祝,如今改回祖姓为孙玉校,并担任倭百花营的营长。
尽管岛上新移民的到来带来了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矛盾。归仁县的琉球土著居民依旧坚持着古老的东吴山越信仰与习俗,他们对浙西宋人移民的饮食、语言和礼仪感到陌生。
「我才不想进工厂!我要像光明教主一样,做个大英雄!」另一个男孩挥舞着拳头,脸上满是憧憬。
就在酒厂不远的一片密林中,一伙流民正在秘密聚集。他们神色慌张,低声议论着。
工厂外,几名孩子正背着书包走向希望小学。这是那霸市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由舟山军按照近代教育模式兴建,设有基础的读写课程和简单的技艺培训。
杨清皱了皱眉:「我知道这事儿。可能是些不甘心的余孽。你做好自己的事,那些人我会处理。」
在一家纺织厂中,十几台手摇纺车正在高速运转,女工们灵活地穿梭其间。厂长李学义是舟山军派来的技术员,他站在一旁指导工人操作。
杨清站在码头上,远眺着忙碌的船只和远方的群岛,心中默默计划着下一步的清理行动。这片土地上,不允许任何威胁到新秩序的力量存在。
南琉球群岛上,甘蔗和酒香飘荡在海风中,为这片偏远的岛屿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然而,明教在这里的统治依然面临着暗流和挑战。
壮汉冷笑:「自保?别做梦了!看看这些人,各怀鬼胎,哪能拧成一股绳?与其等着被清理,不如主动找个靠山。」
「这批布料将直接运回舟山,供给明教商会的订单。大家干得好,年底都会有额外赏银。」李学义笑着鼓励道。
这话引来一阵低声附和。此处的流民中,混杂着因蔡京派的探子、陈义庄派的探子、陆朝东派的探子甚至完颜希尹派的卧底。他们三三两两聚成小团体,彼此提防。
天孫裕泰沉思片刻,叹道:「希望如此吧。」
八重山群岛的海风夹杂着盐腥,拍打在低矮的礁石上。岛上植被茂密,原始的林间小道隐约可见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火光映照着他们满是风霜的面庞。一个年约五十的男子正低声咒骂:「蔡太师真是害人不浅!若不是信了他的‘东南安抚’计划,我陆某岂会落得今日田地!」
天孫裕泰点点头:「好,传令下去,务必与吴地移民多加沟通。虽然他们是新来的,但与我天孫氏共同守护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别急,火候稳住。想让酒醇香,时间是关键!」张叔一边说,一边从铜管里接出一小杯刚蒸馏出来的酒,轻轻抿了一口,点头说道:「这一批不错,有股淡淡的椰子味,下个月那批出口大食的货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工厂负责人是一名四十多岁的汉子,名叫周强。他曾是浙南的农民,因战乱流离失所,加入舟山军后才找到稳定的生活。他站在工厂的高台上,用沙哑的嗓音指挥工人:「动作快点!别浪费时间。今天这一批糖还要赶船去泉州,耽误了就得赔银子!」
一个年纪较长的男子开口压下了争论:「都别吵了!这里是我们的最后机会。宫古岛和石垣岛的糖厂和酒厂都是明教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果能找到他们的破绽,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
一名浙西代表小声嘟囔:「谁让他们说话我们听不懂,还总盯着我们的田。」
在那霸城外,一片片新开垦的稻田与沟渠纵横交错。十万浙西流民被安置在这里,每人分得百亩田地。他们多是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贫苦农民,如今终于有了可以安居的土地。
酒厂的管理者是一名从闽南迁来的老酒师,姓张,大家都叫他「张叔」。张叔是个有经验的老手,他带着几个学徒,在一口巨大的铜锅旁小心调整火候。
「你确认那人是金国派来的?」一名消瘦的中年男子低声问道,他是蔡京早年安插的密探,名叫李炳。
这些人的话并没有逃过酒厂内部安插的明教线人。不久后,一份密报悄悄递到了杨清的手中。
这座工厂是舟山军开发南琉球群岛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从浙南迁来的工匠建造,以满足宋朝和海外市场对糖的需求。工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传统榨汁熬糖的区域,另一个则是实验性的精炼车间,用舟山学堂派来的学徒测试更高效的精制工艺。
宫古岛和石垣岛之间的船只每日往来,不仅运送制糖厂和酒厂的原料和成品,也承载着流民们的希望。两岛之间的协调是由舟山军派驻的管理员负责的。这位管理员名叫杨清,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女性。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芳明1128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西洋湖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芳明1128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