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坡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灵坡居士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世界仍在继续,他依然走在所有人的前面,远远地。
在那间朝北的办公室里,高中生几乎看到了当时所有的民间诗刊,他借阅并抄写,那是促使他成长的真正的学校。卡夫卡·朱时时谈论现实的荒诞,乃至抽象层面的存在的荒诞,然而,他无法跳脱这种荒诞。1989年之后,朱凌波被迫离开那座小城,与此前的自己分道扬镳。某种意义上,他由卡夫卡变成了兰波,成年之后的兰波,离开故乡,走入非洲,成为一名军火贩子,只不过,兰波·朱在中国的非洲推销的是房子。
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作家。曾参加2009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14年法国巴黎第37届英法诗歌节、2015年德国第十六届柏林国际诗歌节。
.创作了几百篇诗歌及评论文章并入选了《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后朦胧诗全集》、《中国诗典》和《中国跨年诗选》等几十种诗歌文集并在国内外数十种报刊和网媒发表。
曾经主编《外滩画报》、《星尚画报》,以及瑞典、意大利、英国前卫时尚杂志《Rodeo》中文版等多种周刊、杂志。
第三代诗歌评论家、诗人、体验诗始人:
曾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
如果卡夫卡活着,他或许会受惠于今日所谓的互联网精神:写你喜欢的,自然有人喜欢你。这是一种乐观的假设,甚至是过于乐观的假设。在他的年代,卡夫卡只是布拉格的囚徒,德语的囚徒,字纸的囚徒,他被他的存在规定,这就是卡夫卡式的困境。我不敢肯定,在今天,所谓信息社会的当下,那种困境会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改善。信息的流动是扁平的,而卡夫卡是纵深的。信息流动的规模是否有助于偏爱向纵深处发掘的诗人觅来更广阔的时代的回应,而非作为零星个体的高山流水的知音?
2014年春,瑞士—塞尔维亚—香港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上海浦东世博馆中的一个意大利主题大型派对上,当年的高中生已逾不惑,为生计而疲惫。他少年时那位精神上的父亲则神采奕奕,自信之态丝毫未减于八十年代。那时,卡夫卡·朱只有二十七岁,那时的高中生深信,除了写作,别无它途可以在荒谬的存在中掘出一只望远镜。卡夫卡·朱鼓励他:你必须考上大学,离开这里,只有那样,你才能获得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八十年代的文化风气却并未使那座小城对这种形象产生过多的排异反应。高中生首先结识了宋词,他与卡夫卡·朱共同创办了体验诗派,这个诗派成为了决定整个八九十年代诗坛格局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的一员。在宋词家里,高中生结识了卡夫卡·朱,但后者显然不如宋词平易近人,这是高中生的第一印象,直至1989年,宋词骑上单车周游全国,高中生开始频繁拜访卡夫卡·朱,他总是在傍晚时分前往报社,爬上顶楼,在卡夫卡·朱的办公室里,听后者谈论诗歌、哲学、八卦以及一切信手拈来的东西。高中生已经在宋词那里收获了对于现代诗歌的基本看法,以及如何提炼语言的方式,而在卡夫卡·朱这里,他的更多收获是文化观点,以及一种激进的社会态度。
朱凌波(笔名灵坡居士)
. 曾出任海内外上百场金融、商业及不动产专业论坛的演讲嘉宾、评委和主持人;是中国业内最早赴JCSC日本购物中心协会和ICSC国际购物中心协会(美国)出席年会并做主题演讲者。
韩博简介:
.2002年1月,应邀担任清华-哈佛《全球化城市与地产运营商UEO》培训计划首席教学顾问;
. 曾先后担任几十家商业不动产企业和项目的战略顾问;
.2008年,发起成立“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
.1984年大学金融本科毕业后,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党报工作6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中国东北一隅,一座叫做牡丹江的小城,在一位高中生的眼里——他正在学习写诗,并因此而对自身的处境初感绝望,也就是说,他正悬于渴望“生活在别处”的年纪,无论那个别处是地理意义上的还是心灵意义上的,他所置身的家庭,他的学校,他不得不依从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位出走之后的娜拉的化身,那位娜拉已经出走了几十年,挣扎于创建一个新世界还是无家可归的困顿之中——有一位在报社上班的诗人,在分行的文字作品中表达出这样的态度:有时候,他喜欢走在所有人前面,远远地;有时候,他喜欢走在所有人后面,远远地。
《卡夫卡·朱前传》
此后二十余年间,当年的高中生与兰波·朱很少见面,甚至不超过五次。1989年将八十年代的诗人分作两种:一种是文字诗人,一种是时势英雄。兰波·朱无疑属于后者。有一次在上海见面,当年的高中生正在策划民间电影节,兰波·朱温和地劝慰:凡事顺势而为。不久之后,其更成为统摄中国式军火行业的院长,一位令人仰视的资源整合者。虽然他仍以文字著诗,兴致一起,即经由互联网发送至所有朋友的移动终端,但他的命途本身,已比任何诗歌更专擅记载中国的卡夫卡式一面。
.2010年,发起成立国内商业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
作者:韩博
先后发起并参与创立亚太系院办企业“亚太商业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泰合盛投资有限公司”,“亚泰聚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五八亚太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本书作者简介:
前卫诗人,艺术家,戏剧编剧、导演,旅行作家。
.被业内和媒体誉为中国商业地产的布道者和中国REITs的探索者。荣获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国商业地产风云人物”和“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2003年1月,以“第一中国房地产(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参与了“第一中国不动产基金”的策划和设计工作;
高中生几乎武断地认定,这就是一位本地版本的卡夫卡。卡夫卡姓朱,有一个颇具古典色彩的甚至性别难辨的名字,凌波。卡夫卡·朱戴一副硕大的黑框眼镜,就像民国时期的革命者那样,长发及腰,就像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那样——实际上,也许他本人更愿意将这种波西米亚风格与嬉皮风潮联系起来。这种形象就是一个符号,旗帜鲜明的符号,在那个以工业和犬儒主义态度安身立命的城市里,这种形象就像卡夫卡的小说一样令人费解。
.1990年后,在大连、深圳和北京的金融投资机构和房地产企业任高管12年;
又是最远的——哦,这是诗性世界强大的弹性空间?!1993年夏天开始,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我和凌波成了同事——也是凌波的邀请,我成了他创办的“一行广告策划公司”暨“一行影视制作公司”文字总监——两个诗人每天八小时凑在一起,可着劲儿要唱艺术-人文-市场三位一体的一台戏。戏的落幕是1993年12月26日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那天——凌波和我二人策划的“包装中山广场”巨型全景式现代公共艺术行动,在行政强力干预下的流产。诗人介入市场、反思社会、提升文化之梦的“破灭”,让我和凌波几个月面对面的诗意活化、思想激荡也嘎然而止。我不得不离开了大连。我们两个老友之间从“最近”这一端,开始摆荡向“最远”。凌波仍然在“海”里,我呢,既没有真正下海,也无所谓上岸,就在“海”的边缘徘徊着。两年之后,1995年秋天,我离开中国,去了美国。再一次与凌波相会,那已是11年后,2006年秋天的北京。凌波,依旧是在“海”上飘逸行走的诗人,内心的诗歌江湖依旧气象万千,那次我们在京城很畅快地喝了一台酒,诗性世界强大的弹性空间,又有几次把这台酒搬到了我人生“摆荡”中落到的香港——诗呢,有啊,此后我的手机里时不时收到凌波发来的。又有好几个年头了,若有一阵子不见凌波来诗,我会感觉失落了什么。我记起了诗人凌波早年的三行诗句:我这个人有点怪 / 要么走在最前头 远远地 / 要么走在最后头 远远地 想到这诗,我倒觉得刻与诗人凌波又一点儿不远。一点儿不怪。2014年4月于香港
地产金融专家、商业地产专家。
.2006年6月,策划和主持了国内首个商业地产培训和研究计划“清华大学《国际商业不动产运营商CREO》。
. 曾接受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的采访并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
] 世界仍在继续,他依然走在所有人的前面,远远地。
在那间朝北的办公室里,高中生几乎看到了当时所有的民间诗刊,他借阅并抄写,那是促使他成长的真正的学校。卡夫卡·朱时时谈论现实的荒诞,乃至抽象层面的存在的荒诞,然而,他无法跳脱这种荒诞。1989年之后,朱凌波被迫离开那座小城,与此前的自己分道扬镳。某种意义上,他由卡夫卡变成了兰波,成年之后的兰波,离开故乡,走入非洲,成为一名军火贩子,只不过,兰波·朱在中国的非洲推销的是房子。
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作家。曾参加2009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14年法国巴黎第37届英法诗歌节、2015年德国第十六届柏林国际诗歌节。
.创作了几百篇诗歌及评论文章并入选了《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后朦胧诗全集》、《中国诗典》和《中国跨年诗选》等几十种诗歌文集并在国内外数十种报刊和网媒发表。
曾经主编《外滩画报》、《星尚画报》,以及瑞典、意大利、英国前卫时尚杂志《Rodeo》中文版等多种周刊、杂志。
第三代诗歌评论家、诗人、体验诗始人:
曾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
如果卡夫卡活着,他或许会受惠于今日所谓的互联网精神:写你喜欢的,自然有人喜欢你。这是一种乐观的假设,甚至是过于乐观的假设。在他的年代,卡夫卡只是布拉格的囚徒,德语的囚徒,字纸的囚徒,他被他的存在规定,这就是卡夫卡式的困境。我不敢肯定,在今天,所谓信息社会的当下,那种困境会在多大程度上有所改善。信息的流动是扁平的,而卡夫卡是纵深的。信息流动的规模是否有助于偏爱向纵深处发掘的诗人觅来更广阔的时代的回应,而非作为零星个体的高山流水的知音?
2014年春,瑞士—塞尔维亚—香港
最近一次见面,是在上海浦东世博馆中的一个意大利主题大型派对上,当年的高中生已逾不惑,为生计而疲惫。他少年时那位精神上的父亲则神采奕奕,自信之态丝毫未减于八十年代。那时,卡夫卡·朱只有二十七岁,那时的高中生深信,除了写作,别无它途可以在荒谬的存在中掘出一只望远镜。卡夫卡·朱鼓励他:你必须考上大学,离开这里,只有那样,你才能获得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然而,八十年代的文化风气却并未使那座小城对这种形象产生过多的排异反应。高中生首先结识了宋词,他与卡夫卡·朱共同创办了体验诗派,这个诗派成为了决定整个八九十年代诗坛格局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的一员。在宋词家里,高中生结识了卡夫卡·朱,但后者显然不如宋词平易近人,这是高中生的第一印象,直至1989年,宋词骑上单车周游全国,高中生开始频繁拜访卡夫卡·朱,他总是在傍晚时分前往报社,爬上顶楼,在卡夫卡·朱的办公室里,听后者谈论诗歌、哲学、八卦以及一切信手拈来的东西。高中生已经在宋词那里收获了对于现代诗歌的基本看法,以及如何提炼语言的方式,而在卡夫卡·朱这里,他的更多收获是文化观点,以及一种激进的社会态度。
朱凌波(笔名灵坡居士)
. 曾出任海内外上百场金融、商业及不动产专业论坛的演讲嘉宾、评委和主持人;是中国业内最早赴JCSC日本购物中心协会和ICSC国际购物中心协会(美国)出席年会并做主题演讲者。
韩博简介:
.2002年1月,应邀担任清华-哈佛《全球化城市与地产运营商UEO》培训计划首席教学顾问;
. 曾先后担任几十家商业不动产企业和项目的战略顾问;
.2008年,发起成立“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
.1984年大学金融本科毕业后,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党报工作6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中国东北一隅,一座叫做牡丹江的小城,在一位高中生的眼里——他正在学习写诗,并因此而对自身的处境初感绝望,也就是说,他正悬于渴望“生活在别处”的年纪,无论那个别处是地理意义上的还是心灵意义上的,他所置身的家庭,他的学校,他不得不依从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位出走之后的娜拉的化身,那位娜拉已经出走了几十年,挣扎于创建一个新世界还是无家可归的困顿之中——有一位在报社上班的诗人,在分行的文字作品中表达出这样的态度:有时候,他喜欢走在所有人前面,远远地;有时候,他喜欢走在所有人后面,远远地。
《卡夫卡·朱前传》
此后二十余年间,当年的高中生与兰波·朱很少见面,甚至不超过五次。1989年将八十年代的诗人分作两种:一种是文字诗人,一种是时势英雄。兰波·朱无疑属于后者。有一次在上海见面,当年的高中生正在策划民间电影节,兰波·朱温和地劝慰:凡事顺势而为。不久之后,其更成为统摄中国式军火行业的院长,一位令人仰视的资源整合者。虽然他仍以文字著诗,兴致一起,即经由互联网发送至所有朋友的移动终端,但他的命途本身,已比任何诗歌更专擅记载中国的卡夫卡式一面。
.2010年,发起成立国内商业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
作者:韩博
先后发起并参与创立亚太系院办企业“亚太商业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亚泰合盛投资有限公司”,“亚泰聚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五八亚太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本书作者简介:
前卫诗人,艺术家,戏剧编剧、导演,旅行作家。
.被业内和媒体誉为中国商业地产的布道者和中国REITs的探索者。荣获相关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国商业地产风云人物”和“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2003年1月,以“第一中国房地产(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参与了“第一中国不动产基金”的策划和设计工作;
高中生几乎武断地认定,这就是一位本地版本的卡夫卡。卡夫卡姓朱,有一个颇具古典色彩的甚至性别难辨的名字,凌波。卡夫卡·朱戴一副硕大的黑框眼镜,就像民国时期的革命者那样,长发及腰,就像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中的侠客那样——实际上,也许他本人更愿意将这种波西米亚风格与嬉皮风潮联系起来。这种形象就是一个符号,旗帜鲜明的符号,在那个以工业和犬儒主义态度安身立命的城市里,这种形象就像卡夫卡的小说一样令人费解。
.1990年后,在大连、深圳和北京的金融投资机构和房地产企业任高管12年;
又是最远的——哦,这是诗性世界强大的弹性空间?!1993年夏天开始,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我和凌波成了同事——也是凌波的邀请,我成了他创办的“一行广告策划公司”暨“一行影视制作公司”文字总监——两个诗人每天八小时凑在一起,可着劲儿要唱艺术-人文-市场三位一体的一台戏。戏的落幕是1993年12月26日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那天——凌波和我二人策划的“包装中山广场”巨型全景式现代公共艺术行动,在行政强力干预下的流产。诗人介入市场、反思社会、提升文化之梦的“破灭”,让我和凌波几个月面对面的诗意活化、思想激荡也嘎然而止。我不得不离开了大连。我们两个老友之间从“最近”这一端,开始摆荡向“最远”。凌波仍然在“海”里,我呢,既没有真正下海,也无所谓上岸,就在“海”的边缘徘徊着。两年之后,1995年秋天,我离开中国,去了美国。再一次与凌波相会,那已是11年后,2006年秋天的北京。凌波,依旧是在“海”上飘逸行走的诗人,内心的诗歌江湖依旧气象万千,那次我们在京城很畅快地喝了一台酒,诗性世界强大的弹性空间,又有几次把这台酒搬到了我人生“摆荡”中落到的香港——诗呢,有啊,此后我的手机里时不时收到凌波发来的。又有好几个年头了,若有一阵子不见凌波来诗,我会感觉失落了什么。我记起了诗人凌波早年的三行诗句:我这个人有点怪 / 要么走在最前头 远远地 / 要么走在最后头 远远地 想到这诗,我倒觉得刻与诗人凌波又一点儿不远。一点儿不怪。2014年4月于香港
地产金融专家、商业地产专家。
.2006年6月,策划和主持了国内首个商业地产培训和研究计划“清华大学《国际商业不动产运营商CREO》。
. 曾接受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的采访并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