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千里草人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第一,虢国支持过周携王,居然与周平王足足对抗了二十多年,没有一定的拥护力量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个拥护力量,周平王需要拉过来,成为属于拥护自己的力量。
周平王觉得这事挺在理:谁叫郑伯久不来朝?再说,予一人又不是剥夺了你郑伯的地位,只是你郑伯太忙了,予一人想让别人来多帮帮自己而已嘛。于是,他找虢忌父谈话,欲任命虢忌父为右卿。
这里我们讲讲虢忌父这个名字。虢忌父,首先是以虢为氏,以姬为姓,以忌为名,即其本名应该叫姬忌。那后面加个父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读春秋,会读到很多后面带“父”字的名,比如孙林父、阳处父、观丁父等等,这个父,并非是父亲的意思,也不是一开始他的名字便带了这个父。名字后面加一个父,表示人们对于这个人的尊称。
这里,我们得交待一下这个时候的时代局势了。首先是二王并立局面早在公元前750年终结了,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文侯袭杀了在虢国的周携王,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年太长了,属下可以变领导,领导可以成属下。朋友可以变敌人,敌人也可以变朋友。
邾国热情洋溢地站在郑国一边,结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一边郁闷去了。郑庄公呢?郑庄公不动声色,他已经看到了天子的不悦。那就消停一点吧,先将国政给治理好。
第二,借机可以分了郑国的权。此时的周王朝朝政,由郑庄公一人独掌,这不符合周平王的利益。虢国是很听周平王的话的,此前,周平王在郑国灭了东虢国后,让虢国复国,重新建立了一个北虢国。这意味着周王室继续了周武王时期,同时封东西两虢国共同拱卫王室的战略部署,虽然现在不能叫东西虢国,而是南北虢国,但形式上仍旧是两虢国共存。
春秋记载的人名是非常复杂的,至少所谓的姓名,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姓名。周天子,一般笔者是姓加名来称呼,如周平王姬宜臼。各诸侯国君,则是氏加名称呼,如楚武王,芈姓氏熊名通,故称熊通,而不称芈通。宋国国君宋穆公,子姓,宋氏,名和,故称宋和。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姓齐氏名小白,故称齐小白。
这是遵循了以国为氏,加之以名的称谓。但当上了国君后,我们则是以其谥名为正式名称,所以我们就称楚武王、宋穆公、齐桓公、郑庄公等。
如果重用虢国,那不但使这些曾经反对过周平王的诸侯从此彻底放下悬了足足三十年的心,还因此感恩戴德,真正成为强力拥护周平王的力量。
也就在这些年里,正好虢国国君虢忌父经常来朝见周平王。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虢国的来龙去脉,这个时候的虢国,正是南虢国。有人要说了,虢国不是拥立周携王的吗?那可是周平王的死敌,怎么可能虢国国君虢忌父大摇大摆前来朝见周平王?
东方大国齐国,国君是齐僖公,但由于前些年齐国出兵灭了祝国,在周平王的震怒下,得到了一定的教训,所以此时显得也非常老实。
中原此时最强势的,还得数郑国。这个中原新贵,从京畿搬来不过几十年工夫,但凭着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世代在周王朝为卿的权力,迅速在中原崛起。
于是周平王有意提拔虢公,让郑国国君郑庄公做左卿,虢国虢忌父为右卿。
西方大国秦国,在秦襄公、秦文公两代英明君主的领导下,以夺取周平王赏赐的歧、丰、镐一带地盘为主要战略目标,与长期盘踞在这一带的西戎武装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后来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基础。
我们前面说过,郑庄公之所以能在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独霸一方,不仅仅是因为郑国国力强盛,在数次对外征战中获得了胜利,关键还有一点:郑庄公世袭了周卿士这一重要职位!
当然,有一些诸侯国是例外的。比如秦国,并非以国为氏,而是赢姓赵氏,我们就按传统,称赢某某,比如秦穆公我们称赢任好,不称赵任好,也不叫秦任好。越国国君,如越王勾践,姒姓越氏,但我们不称姒勾践,也不称越勾践,而是称越王勾践。吴国国君,如吴王夫差,姬姓吴氏,我们不称为吴夫差,也不称姬夫差,而是吴王夫差。这个是取按传统称谓,否则,会乱得头大为止。
中原,是予一人眼皮子底下最重要的地区,不能让你郑国这么乱来。你郑国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无非就是凭着整个王朝就你郑伯一个卿士,手握大权,才如此恣意妄为。那,予一人就分了你的权!
所以,这位虢公,我们就称他为虢忌父。
在周王朝,卿士相当于丞相,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官了。按理说,在其位得尽其职,但由于郑庄公要收拾国内老弟叛乱以后的残局,并加紧发展国力,所以一时无法顾及朝廷相关事务,可以说一连几年都不上朝,这使得周平王找到了修理郑庄公的理由。
周平王已经试用了一下虢国,命令虢国出兵帮助郑国讨伐卫国,虢国高度讲政治,二话不说,立即出兵,对周平王命令的执行力相当强。
所以当郑庄公想为在这次伐卫行动中立下大功的邾国国君邾定公讨个封赏时,周平王不予理会。周平王眼里,你邾国不但不应该得到封赏,还得罚你哩。
自郑段之乱修理了卫国后,郑庄公潜心治理郑国。他一位有作为的君王,短短数年,郑国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gdp连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国力空前雄厚,军事实力尤其强大。
北方大国晋国正陷入严重的内部斗争中。曲沃的晋国小宗已经与掌握晋国政权的大宗斗争了几十年,暂时也是顾不上中原了。南方大国楚国,在楚武王领导下,正与以随国为首的汉阳诸姬死磕,暂时是顾不上中原的。
第三,虢国的爵位为公爵,选择一个爵位较高的诸侯担任卿士,恐怕没人有意见。既然你郑伯没精力来朝廷为予一人分忧,那予一人只好另请高明了。人事人事说到底是自己人的事,用人不用自己人是愚蠢。
周平王有意起用虢忌父,也是一举三得的事:
郑国强势伐卫,并最终让卫国服输,这事哄动了整个中原。此时的天子周平王,也终于对郑国又有了意见。本来嘛,你郑伯请示予一人,予一人还给予你王师,并让虢国也参与进来,帮助你郑伯讨伐卫国。但你郑伯也太过分了一点,不经予一人同意,便私自命令了邾国,要求邾国请求鲁国一道出兵,这把予一人放在哪里了?
] 第一,虢国支持过周携王,居然与周平王足足对抗了二十多年,没有一定的拥护力量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个拥护力量,周平王需要拉过来,成为属于拥护自己的力量。
周平王觉得这事挺在理:谁叫郑伯久不来朝?再说,予一人又不是剥夺了你郑伯的地位,只是你郑伯太忙了,予一人想让别人来多帮帮自己而已嘛。于是,他找虢忌父谈话,欲任命虢忌父为右卿。
这里我们讲讲虢忌父这个名字。虢忌父,首先是以虢为氏,以姬为姓,以忌为名,即其本名应该叫姬忌。那后面加个父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读春秋,会读到很多后面带“父”字的名,比如孙林父、阳处父、观丁父等等,这个父,并非是父亲的意思,也不是一开始他的名字便带了这个父。名字后面加一个父,表示人们对于这个人的尊称。
这里,我们得交待一下这个时候的时代局势了。首先是二王并立局面早在公元前750年终结了,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文侯袭杀了在虢国的周携王,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年太长了,属下可以变领导,领导可以成属下。朋友可以变敌人,敌人也可以变朋友。
邾国热情洋溢地站在郑国一边,结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一边郁闷去了。郑庄公呢?郑庄公不动声色,他已经看到了天子的不悦。那就消停一点吧,先将国政给治理好。
第二,借机可以分了郑国的权。此时的周王朝朝政,由郑庄公一人独掌,这不符合周平王的利益。虢国是很听周平王的话的,此前,周平王在郑国灭了东虢国后,让虢国复国,重新建立了一个北虢国。这意味着周王室继续了周武王时期,同时封东西两虢国共同拱卫王室的战略部署,虽然现在不能叫东西虢国,而是南北虢国,但形式上仍旧是两虢国共存。
春秋记载的人名是非常复杂的,至少所谓的姓名,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姓名。周天子,一般笔者是姓加名来称呼,如周平王姬宜臼。各诸侯国君,则是氏加名称呼,如楚武王,芈姓氏熊名通,故称熊通,而不称芈通。宋国国君宋穆公,子姓,宋氏,名和,故称宋和。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姓齐氏名小白,故称齐小白。
这是遵循了以国为氏,加之以名的称谓。但当上了国君后,我们则是以其谥名为正式名称,所以我们就称楚武王、宋穆公、齐桓公、郑庄公等。
如果重用虢国,那不但使这些曾经反对过周平王的诸侯从此彻底放下悬了足足三十年的心,还因此感恩戴德,真正成为强力拥护周平王的力量。
也就在这些年里,正好虢国国君虢忌父经常来朝见周平王。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虢国的来龙去脉,这个时候的虢国,正是南虢国。有人要说了,虢国不是拥立周携王的吗?那可是周平王的死敌,怎么可能虢国国君虢忌父大摇大摆前来朝见周平王?
东方大国齐国,国君是齐僖公,但由于前些年齐国出兵灭了祝国,在周平王的震怒下,得到了一定的教训,所以此时显得也非常老实。
中原此时最强势的,还得数郑国。这个中原新贵,从京畿搬来不过几十年工夫,但凭着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世代在周王朝为卿的权力,迅速在中原崛起。
于是周平王有意提拔虢公,让郑国国君郑庄公做左卿,虢国虢忌父为右卿。
西方大国秦国,在秦襄公、秦文公两代英明君主的领导下,以夺取周平王赏赐的歧、丰、镐一带地盘为主要战略目标,与长期盘踞在这一带的西戎武装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后来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基础。
我们前面说过,郑庄公之所以能在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独霸一方,不仅仅是因为郑国国力强盛,在数次对外征战中获得了胜利,关键还有一点:郑庄公世袭了周卿士这一重要职位!
当然,有一些诸侯国是例外的。比如秦国,并非以国为氏,而是赢姓赵氏,我们就按传统,称赢某某,比如秦穆公我们称赢任好,不称赵任好,也不叫秦任好。越国国君,如越王勾践,姒姓越氏,但我们不称姒勾践,也不称越勾践,而是称越王勾践。吴国国君,如吴王夫差,姬姓吴氏,我们不称为吴夫差,也不称姬夫差,而是吴王夫差。这个是取按传统称谓,否则,会乱得头大为止。
中原,是予一人眼皮子底下最重要的地区,不能让你郑国这么乱来。你郑国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无非就是凭着整个王朝就你郑伯一个卿士,手握大权,才如此恣意妄为。那,予一人就分了你的权!
所以,这位虢公,我们就称他为虢忌父。
在周王朝,卿士相当于丞相,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官了。按理说,在其位得尽其职,但由于郑庄公要收拾国内老弟叛乱以后的残局,并加紧发展国力,所以一时无法顾及朝廷相关事务,可以说一连几年都不上朝,这使得周平王找到了修理郑庄公的理由。
周平王已经试用了一下虢国,命令虢国出兵帮助郑国讨伐卫国,虢国高度讲政治,二话不说,立即出兵,对周平王命令的执行力相当强。
所以当郑庄公想为在这次伐卫行动中立下大功的邾国国君邾定公讨个封赏时,周平王不予理会。周平王眼里,你邾国不但不应该得到封赏,还得罚你哩。
自郑段之乱修理了卫国后,郑庄公潜心治理郑国。他一位有作为的君王,短短数年,郑国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gdp连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国力空前雄厚,军事实力尤其强大。
北方大国晋国正陷入严重的内部斗争中。曲沃的晋国小宗已经与掌握晋国政权的大宗斗争了几十年,暂时也是顾不上中原了。南方大国楚国,在楚武王领导下,正与以随国为首的汉阳诸姬死磕,暂时是顾不上中原的。
第三,虢国的爵位为公爵,选择一个爵位较高的诸侯担任卿士,恐怕没人有意见。既然你郑伯没精力来朝廷为予一人分忧,那予一人只好另请高明了。人事人事说到底是自己人的事,用人不用自己人是愚蠢。
周平王有意起用虢忌父,也是一举三得的事:
郑国强势伐卫,并最终让卫国服输,这事哄动了整个中原。此时的天子周平王,也终于对郑国又有了意见。本来嘛,你郑伯请示予一人,予一人还给予你王师,并让虢国也参与进来,帮助你郑伯讨伐卫国。但你郑伯也太过分了一点,不经予一人同意,便私自命令了邾国,要求邾国请求鲁国一道出兵,这把予一人放在哪里了?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春秋郑国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春秋郑国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