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风中的失落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朱慈烺冷笑的声音传来,王承恩知趣的闭嘴。
“儿臣遵旨,这就去见父皇,李继周、邱致中,你们在这里等候,王大人前面带路。”
朱慈烺脸上冷笑的神情消失,看向王承恩,代之是微笑。
王承恩其实从未关注过太子殿下,他是皇上的贴身太监,深得皇上信任,大权在握,皇上年富力强,正值当年,皇太子想要继承皇位,还需要时日,所以王承恩没有必要刻意巴结太子殿下,再说了,作为皇上的贴身太监,如果与太子殿下走的太近了,等同于找死。
王承恩需要做的,就是不得罪太子殿下。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宫里的御医想尽办法,也没有能够让皇太子醒来。
太子殿下直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皇上无从反驳,斩杀相干人等的口谕,也就没有执行。
第一章迁都事宜
往事不可追,当下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太多,走错一步,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太子,就要遭遇****,随同大明王朝一起倒下。
醒来的皇太子及时出手,不惜与皇上和皇后娘娘顶撞,以不容置疑的姿态救下了一干人。
朱慈烺刚刚说完,王承恩再一次稽首行礼。
本书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一点一滴展现出来穿越者的能力,一点一滴改变明末大厦将倾的局面,我以为大凡王朝中兴之类的书籍,不管过程如何的曲折,最终的结局异曲同工,而让读者大大感兴趣的就是这个王朝中兴的过程是不是耐看,是不是有爽点,是不是能够让读者大大有代入的感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竭尽全力,力求写好这本书,写的过程有些烧脑,期望能够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
醒来的皇太子,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不管是性格还是气质,与以前都不一样了,李继周和邱致中两人是最为清楚的,两人以为皇太子脑子摔坏了,或者是乱了心智,导致性格大变,不过他们绝不会也绝不敢开口乱说。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九,卯时。
朝中的文武大臣倒是没有搅合到此事之中,这毕竟是皇家的事情,若是莽撞插手,引发了皇上的震怒和处罚,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好,太子殿下请随奴婢来,皇上此刻在文渊阁。”
王承恩身体颤抖了一下,连忙稽首,对着朱慈烺行礼。
让王承恩感觉到心寒的是,朝中的诸多大人,没有任何人提及此事,没有谁关心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那么长时间没有参加早朝,也不见有谁站出来询问一番。
如果不是太子殿下尽力护住御马监的一干太监,王承恩甚至不可能与太子殿下说话。
“太子殿下,皇上殚精竭虑,这些天都在思索此事,昨日早朝,皇上还与内阁商议,准备调遣辽东总兵吴三桂驰援京城,奴婢以为,吴三桂率领大军一定能够击溃流贼李自成,太子殿下不必担忧。。。”
这是王承恩的真心话。
暴怒之下的皇上和悲痛欲绝的皇后娘娘,决意要处置众人。
朱慈烺看了看身上玄色冕服,回首看了看身后的端本宫,微微的摇头,扭头朝着文华殿的方向大踏步而去,内侍李继周、邱致中一左一右小碎步跟随,两人微微屈腰,斜眼看着皇太子,憋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
“太子殿下慎言,这些话语若是被朝中大人听见,会掀起风浪。”
过了隆宗门,朱慈烺放慢脚步,趁着王承恩斜身扭头的时候开口了。
明末皇太子朱慈烺,留下的资料与他的下落一样,是一个很大的迷,可以说任何一朝的太子留下的资料都要比他多,当然,大明王朝末年那段岁月,人们关注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金的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关注的是风云变幻的局势,关注的是东林党和党争,一个没有成为皇帝的皇太子,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分量还是太轻了,再说了,明朝末年的英雄人物太多,轰轰烈烈的悲剧也太多,在深宫中长大、不怎么出彩的皇太子朱慈烺,被忽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太子殿下拳拳之心,皇上知晓,太子殿下所说之事,自有朝中的大人去做,奴婢以为,太子殿下还是要保重身体。”
皇太子一向温文尔雅,顺从听话,没有谁想到,在这件事情上面,皇太子展现出来极其强硬的一面,包括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王承恩和曹化淳等人,因为附和皇上的看法,认为诸多的太监和御医失职,应该被惩处,都被皇太子直接训斥了。
“王大人,闯贼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号称率领百万大军,准备进攻京城,父皇很担忧吧。”
希望我的努力,最终能够得到读者大大的认可。
太子殿下醒来,皇上放下一切事情,专门前往端本宫前去看望。
三天之后,皇太子醒了。
王承恩以为,京城已经处于万分危急的状态,左中允李明睿的提议可行,朝廷能够从北方调遣的大军不多,其中辽东边军最为强悍,可后金鞑子虎视眈眈,一旦山海关失守,后金鞑子将直接扑向京城,局势更加危急。
太子殿下跌落马背昏迷的事宜,非同小可,在紫禁城引发巨大风波,太子殿下毕竟是未来的君王,无缘无故的跌落马背,是不是预示着大明皇室要再次遭受巨大的震动。
那几天的时间,皇上一方面需要操心朝中接踵而来的告急奏折,一方面需要关注太子殿下的身体,皇后娘娘以泪洗面,让皇上更加的心烦,如果不是因为太子殿下暂时没有醒来,这个时候杀人可能会触霉头,皇上早就下旨斩杀了诸多相干的人了。
这是一本有关明末皇太子朱慈烺的小说。
半个月之前,皇太子不顾众人劝阻,在端本宫外骑马,御马受惊发狂,皇太子跌落马背昏迷,此事引发极大震荡,御马监的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以及皇太子的贴身太监李继周、东宫伴读邱致中等人,立即被扣押,关押在司礼监,等候皇上处置。
皇太子身边的宫女倒是没有什么感觉,这些宫女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年老色衰,说话絮絮叨叨,开口闭口就是宫里的诸多规矩,就是皇家的礼仪,恨不得皇太子怎么走路都听她们的,皇太子平日里根本不待见这些宫女,不给她们脸色看就很不错了,这些个宫女也有自知之明,她们是皇上专门安排在皇太子身边服侍的,避免皇太子陷入到温柔乡,这些宫女做好了,是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务,做的不好,那就是死罪,功劳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这些宫女不敢过分得罪未来的皇上,没有必要,她们不会打扰皇太子。
“王大人,内阁和吴三桂那帮人要是能够指望,母猪都能够上树了。”
后来皇后娘娘从中调停,加之朝中的事情太多,皇上无暇顾及,也就不追问此事。
王承恩点点头,转身低头开口了。
本书立足于朱慈烺,以现代人的先进思想,试图从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角度振兴大明王朝,书中的主角是朱慈烺,但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对大明王朝的反思与恨铁不成钢,在我看来,大明王朝具有非常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个王朝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点足以鼓舞士气,提升民族自豪感。
李继周是皇太子的贴身太监,邱致中是皇太子的东宫伴读,两人常年跟随在皇太子的身边,与皇太子最为熟悉。
明朝末年的优秀网络小说很多,有关朱慈烺的优秀网络小说同样不少,动笔的时候,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脑子里面想到的是尽最大的能力写好这本书。
“太子殿下,皇上召见。”
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王承恩开始关注太子殿下了,包括曹化淳,也有这个意向。
皇上已经下了口谕,处置这一帮人,没想到恢复时间不长的太子殿下,得到消息之后,居然赶到文华殿,力保众人,皇上不同意,曹化淳和他王承恩也站出来说诸多太监和御医失职,应该遭受处罚,一向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当着皇上的面,板着脸将两人训斥一番。
诸事不顺,让皇上内心郁积太多的怒气,这股怒气自然而然发泄到失职太监和御医身上。
朱慈烺的步伐依旧有些大,低着头,几乎没有关注外界的情形,王承恩、李继周和邱致中等人小心走路的姿态和谦卑的话语,朱慈烺已经习惯了,穿越一个月时间,他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当下的一切,让自己完全代替以前的那个皇太子朱慈烺。
昨日早朝之后,左中允李明睿和左都御史李邦华都拜见了皇上,左中允李明睿提议皇上迁都南京,左都御史李邦华提议皇上遵从组训,派遣太子殿下到南京监国,皇上的态度颇为明确,对于李明睿提出的迁都南京有些兴趣,对于派遣太子殿下到南京监国则没有回应。
王承恩看了看眼前气质有些冷的皇太子朱慈烺,恭恭敬敬的点头,转身迈着小碎步,朝着文渊阁的方向而去,一边走还要一边斜着身子,看看皇太子是不是跟随而来,那一次被皇太子训斥的场景,一直都在他的脑海里面旋转,虽然遭受到皇太子的呵斥,但王承恩内心还是感激和温暖的,因为皇太子保的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监督太监和提督太监,这些人可都是他王承恩提拔起来的,都是他的心腹。
还是心疼皇太子的皇后娘娘,眼见皇太子身体无碍,放心了很多,从中斡旋,勉强平息了皇上的怒气,保住众人性命。
“王大人放心,这些话语孤也就是在你的面前说说,北边后金鞑子虎视眈眈,西面闯贼李自成悍然称帝,南面流贼张献忠搅乱湖广四川,还有这各地的灾害,父皇为了大明天下,呕心沥血,孤看在眼里,内心焦急,可惜不能够为父皇分忧,如若不然,孤愿意率领京营军士前往西安,彻底击溃流贼李自成,砍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脑袋,还我大明之安宁。”
为皇太子诊断的数名御医,也被锦衣卫扣押,等候皇上处置。
] 朱慈烺冷笑的声音传来,王承恩知趣的闭嘴。
“儿臣遵旨,这就去见父皇,李继周、邱致中,你们在这里等候,王大人前面带路。”
朱慈烺脸上冷笑的神情消失,看向王承恩,代之是微笑。
王承恩其实从未关注过太子殿下,他是皇上的贴身太监,深得皇上信任,大权在握,皇上年富力强,正值当年,皇太子想要继承皇位,还需要时日,所以王承恩没有必要刻意巴结太子殿下,再说了,作为皇上的贴身太监,如果与太子殿下走的太近了,等同于找死。
王承恩需要做的,就是不得罪太子殿下。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宫里的御医想尽办法,也没有能够让皇太子醒来。
太子殿下直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皇上无从反驳,斩杀相干人等的口谕,也就没有执行。
第一章迁都事宜
往事不可追,当下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事情太多,走错一步,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太子,就要遭遇****,随同大明王朝一起倒下。
醒来的皇太子及时出手,不惜与皇上和皇后娘娘顶撞,以不容置疑的姿态救下了一干人。
朱慈烺刚刚说完,王承恩再一次稽首行礼。
本书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一点一滴展现出来穿越者的能力,一点一滴改变明末大厦将倾的局面,我以为大凡王朝中兴之类的书籍,不管过程如何的曲折,最终的结局异曲同工,而让读者大大感兴趣的就是这个王朝中兴的过程是不是耐看,是不是有爽点,是不是能够让读者大大有代入的感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竭尽全力,力求写好这本书,写的过程有些烧脑,期望能够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
醒来的皇太子,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不管是性格还是气质,与以前都不一样了,李继周和邱致中两人是最为清楚的,两人以为皇太子脑子摔坏了,或者是乱了心智,导致性格大变,不过他们绝不会也绝不敢开口乱说。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初九,卯时。
朝中的文武大臣倒是没有搅合到此事之中,这毕竟是皇家的事情,若是莽撞插手,引发了皇上的震怒和处罚,那就只能自认倒霉。
“好,太子殿下请随奴婢来,皇上此刻在文渊阁。”
王承恩身体颤抖了一下,连忙稽首,对着朱慈烺行礼。
让王承恩感觉到心寒的是,朝中的诸多大人,没有任何人提及此事,没有谁关心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那么长时间没有参加早朝,也不见有谁站出来询问一番。
如果不是太子殿下尽力护住御马监的一干太监,王承恩甚至不可能与太子殿下说话。
“太子殿下,皇上殚精竭虑,这些天都在思索此事,昨日早朝,皇上还与内阁商议,准备调遣辽东总兵吴三桂驰援京城,奴婢以为,吴三桂率领大军一定能够击溃流贼李自成,太子殿下不必担忧。。。”
这是王承恩的真心话。
暴怒之下的皇上和悲痛欲绝的皇后娘娘,决意要处置众人。
朱慈烺看了看身上玄色冕服,回首看了看身后的端本宫,微微的摇头,扭头朝着文华殿的方向大踏步而去,内侍李继周、邱致中一左一右小碎步跟随,两人微微屈腰,斜眼看着皇太子,憋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出。
。。。
“太子殿下慎言,这些话语若是被朝中大人听见,会掀起风浪。”
过了隆宗门,朱慈烺放慢脚步,趁着王承恩斜身扭头的时候开口了。
明末皇太子朱慈烺,留下的资料与他的下落一样,是一个很大的迷,可以说任何一朝的太子留下的资料都要比他多,当然,大明王朝末年那段岁月,人们关注的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后金的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关注的是风云变幻的局势,关注的是东林党和党争,一个没有成为皇帝的皇太子,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分量还是太轻了,再说了,明朝末年的英雄人物太多,轰轰烈烈的悲剧也太多,在深宫中长大、不怎么出彩的皇太子朱慈烺,被忽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太子殿下拳拳之心,皇上知晓,太子殿下所说之事,自有朝中的大人去做,奴婢以为,太子殿下还是要保重身体。”
皇太子一向温文尔雅,顺从听话,没有谁想到,在这件事情上面,皇太子展现出来极其强硬的一面,包括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王承恩和曹化淳等人,因为附和皇上的看法,认为诸多的太监和御医失职,应该被惩处,都被皇太子直接训斥了。
“王大人,闯贼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号称率领百万大军,准备进攻京城,父皇很担忧吧。”
希望我的努力,最终能够得到读者大大的认可。
太子殿下醒来,皇上放下一切事情,专门前往端本宫前去看望。
三天之后,皇太子醒了。
王承恩以为,京城已经处于万分危急的状态,左中允李明睿的提议可行,朝廷能够从北方调遣的大军不多,其中辽东边军最为强悍,可后金鞑子虎视眈眈,一旦山海关失守,后金鞑子将直接扑向京城,局势更加危急。
太子殿下跌落马背昏迷的事宜,非同小可,在紫禁城引发巨大风波,太子殿下毕竟是未来的君王,无缘无故的跌落马背,是不是预示着大明皇室要再次遭受巨大的震动。
那几天的时间,皇上一方面需要操心朝中接踵而来的告急奏折,一方面需要关注太子殿下的身体,皇后娘娘以泪洗面,让皇上更加的心烦,如果不是因为太子殿下暂时没有醒来,这个时候杀人可能会触霉头,皇上早就下旨斩杀了诸多相干的人了。
这是一本有关明末皇太子朱慈烺的小说。
半个月之前,皇太子不顾众人劝阻,在端本宫外骑马,御马受惊发狂,皇太子跌落马背昏迷,此事引发极大震荡,御马监的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以及皇太子的贴身太监李继周、东宫伴读邱致中等人,立即被扣押,关押在司礼监,等候皇上处置。
皇太子身边的宫女倒是没有什么感觉,这些宫女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年老色衰,说话絮絮叨叨,开口闭口就是宫里的诸多规矩,就是皇家的礼仪,恨不得皇太子怎么走路都听她们的,皇太子平日里根本不待见这些宫女,不给她们脸色看就很不错了,这些个宫女也有自知之明,她们是皇上专门安排在皇太子身边服侍的,避免皇太子陷入到温柔乡,这些宫女做好了,是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务,做的不好,那就是死罪,功劳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这些宫女不敢过分得罪未来的皇上,没有必要,她们不会打扰皇太子。
“王大人,内阁和吴三桂那帮人要是能够指望,母猪都能够上树了。”
后来皇后娘娘从中调停,加之朝中的事情太多,皇上无暇顾及,也就不追问此事。
王承恩点点头,转身低头开口了。
本书立足于朱慈烺,以现代人的先进思想,试图从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角度振兴大明王朝,书中的主角是朱慈烺,但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对大明王朝的反思与恨铁不成钢,在我看来,大明王朝具有非常特殊的象征意义,这个王朝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点足以鼓舞士气,提升民族自豪感。
李继周是皇太子的贴身太监,邱致中是皇太子的东宫伴读,两人常年跟随在皇太子的身边,与皇太子最为熟悉。
明朝末年的优秀网络小说很多,有关朱慈烺的优秀网络小说同样不少,动笔的时候,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脑子里面想到的是尽最大的能力写好这本书。
“太子殿下,皇上召见。”
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王承恩开始关注太子殿下了,包括曹化淳,也有这个意向。
皇上已经下了口谕,处置这一帮人,没想到恢复时间不长的太子殿下,得到消息之后,居然赶到文华殿,力保众人,皇上不同意,曹化淳和他王承恩也站出来说诸多太监和御医失职,应该遭受处罚,一向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当着皇上的面,板着脸将两人训斥一番。
诸事不顺,让皇上内心郁积太多的怒气,这股怒气自然而然发泄到失职太监和御医身上。
朱慈烺的步伐依旧有些大,低着头,几乎没有关注外界的情形,王承恩、李继周和邱致中等人小心走路的姿态和谦卑的话语,朱慈烺已经习惯了,穿越一个月时间,他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当下的一切,让自己完全代替以前的那个皇太子朱慈烺。
昨日早朝之后,左中允李明睿和左都御史李邦华都拜见了皇上,左中允李明睿提议皇上迁都南京,左都御史李邦华提议皇上遵从组训,派遣太子殿下到南京监国,皇上的态度颇为明确,对于李明睿提出的迁都南京有些兴趣,对于派遣太子殿下到南京监国则没有回应。
王承恩看了看眼前气质有些冷的皇太子朱慈烺,恭恭敬敬的点头,转身迈着小碎步,朝着文渊阁的方向而去,一边走还要一边斜着身子,看看皇太子是不是跟随而来,那一次被皇太子训斥的场景,一直都在他的脑海里面旋转,虽然遭受到皇太子的呵斥,但王承恩内心还是感激和温暖的,因为皇太子保的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监督太监和提督太监,这些人可都是他王承恩提拔起来的,都是他的心腹。
还是心疼皇太子的皇后娘娘,眼见皇太子身体无碍,放心了很多,从中斡旋,勉强平息了皇上的怒气,保住众人性命。
“王大人放心,这些话语孤也就是在你的面前说说,北边后金鞑子虎视眈眈,西面闯贼李自成悍然称帝,南面流贼张献忠搅乱湖广四川,还有这各地的灾害,父皇为了大明天下,呕心沥血,孤看在眼里,内心焦急,可惜不能够为父皇分忧,如若不然,孤愿意率领京营军士前往西安,彻底击溃流贼李自成,砍下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脑袋,还我大明之安宁。”
为皇太子诊断的数名御医,也被锦衣卫扣押,等候皇上处置。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明末中兴大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风中的失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明末中兴大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