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沧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慕容沧海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陛下,恕老奴愚钝,不知陛下何意?”
“儿臣自幼便立志以父皇为榜样,期盼着为我大赵开疆拓土,扬我国威。”
“嗨嗨…耍滑头?朕命你说,错了也无妨。你认为太子刚才的话是虚言搪塞还是真心改过?”
“陛下,您可真是难为奴婢了,奴婢肚子里这点墨水,怎敢在陛下面前卖弄。”
朱貆赶紧双膝跪倒,不住地请罪。
朱貆感到甚是诧异,这次与他一起出征凉州的将领幕僚,都是曾跟随他常年征战的心腹,对自己绝对忠诚,为何消息这么快便传到皇帝耳中。
毕竟十常侍乱政的教训并不遥远,享国祚四百年的大汉顷刻间灰飞烟灭,前车之鉴,赵琬不得不防。
赵琬见郭筌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些不耐烦:“你想说什么?”
“因此儿臣认为,凉州百姓纵使归顺也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日后叛军卷土重来,他们还是会背叛朝廷,不如一劳永逸,免除后患。”
文官们更喜欢的是知书守礼,性情温和的三皇子赵恂。倘若大臣们借此事趁机发难,靠那帮大老粗,恐怕绝难应付。
良久,赵琬才深吸一口气,像是在极力地压制着某种情绪,冷冷地望着赵貆说道:
大殿内异常安静,只有屋内的炭盆里,时不时有窜出的火苗发出“噗噗”的声音,空气凝重而又紧张。
“且多次劝谏朕应敬天爱民,宽刑仁恕,朕虽不喜他过于宽厚柔弱,但所言倒不失为邦国至理。”
“但身为储君,不仅要会治军,更重要的要懂得安民,百姓乃社稷之本,没有了百姓,就算攻下一百座城池又有何用?”
“儿臣遵命,今后一定向三弟多多请益。”
“此事你怎么看?”
赵貆脸色平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的神色,仍然恭敬地回答道:
因此,今日若是皇帝将他痛斥一番,他反而放心。
“谢陛下!陛下方才提到晋王,奴婢想定有深意。”
赵琬听罢,“腾”地站起身,绕过书案,指着朱貆责问道:
赵琬一口接一口喝着茶,偶尔抬起头看了看面前站着的太子,半晌无言。
这样一来,皇帝即使有意袒护太子,也不能不顾忌朝臣的意见,弄得赵貆大伤脑筋。
其实,赵貆虽贵为太子,在朝中也并非一呼百应,朝廷五大士族贵胄之中,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这两家士族多出武将,是铁杆的太子派。
“哼哼,你有这个态度,很好。圣人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你有治军之能朕知道。”
是皇帝百年之后即将执掌大赵神器之人,如此作为势必难以令天下百姓真心拥戴。
赵貆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下情回禀。”
“太子,有人向朕禀报,此番收复凉州,入城之后你将城中十五万百姓尽数屠戮,可有此事?”
太子这几句奉承之言,可谓真正拍到了点上,令其大为受用。笑道: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请父皇责罚。”
“说,朕赦你无罪。”
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杨放,刑部尚书、南阳侯卢湛,户部尚书李续等重臣,即使没有什么要事,也会隔三差五地上书皇帝,给太子上眼药。
朝中反对势力若以此为借口群起攻之,进而引发朝局动荡恐怕在所难免。
否则,一个处处能猜中皇帝心思的太监,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死太监。
赵琬凝望着太子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侧身问郭筌道:
当了二十多年太子,朱貆曾不止一次幻想着有朝一日坐上那把象征着最高权力和地位的龙椅时的情景,这个念头一开,内心便如火山迸发,大河奔涌一般难以遏制。
赵貆虽十岁便被立为储君,但自弱冠起便常年在外征战,因此朝中支持者大多为武将老臣。
此人身长八尺,朱衣锦袍,头戴王冠,体态极为健壮。唇边短须黝黑浓密,两只眼睛如狩猎的雄鹰一般闪着光芒,给人一种畏惧之感。
“不曾想多年来竟忽略了所谓治国之道,当文武兼顾,不可偏废的道理,实在是糊涂之极。”
其实,郭筌这番话说的还是比较委婉,尚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他没敢多说。
“在这一点上,你要向赵恂多学学,他虽然打仗不如你,但他生性仁厚,颇有…这个…嗯…古君子之风。”
想到此,郭筌躬身答道:
“凉州归而复叛,可见并非真心臣服。此番攻城,若非城中百姓为叛军提供粮草,传递消息,断不至于如此耗费时日。”
倘若太子稍有不慎,应对失据,或者言语神色之间流露出些许不满和骄狂,恐怕今后的太子之位并不顺遂。
那么,今后两位皇子之间的争斗恐怕难以避免,届时双方势力相互攻讦,掀起党争,朝廷将永无宁日。
“没白跟朕这些年,果然有点脑子。不错,朕拿晋王刺激太子,是想让他今后多加收敛,多一些仁慈,少一些戾气。”
但他刚刚班师回京,尚来不及休整,便被皇帝急召宫中问话,一定是为了在凉州又一次屠城之事。
“陛下圣明,以太子殿下的英明睿智,嘿…嘿…嘿…,想必能体谅陛下的良苦用心。”
赵貆稳了稳心神,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双手伏地道:
但是没有,皇帝脸色看起来很平静,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愤怒,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说明皇帝对他已极其不满。
赵琬略微顿了顿,用余光扫了一眼赵貆,继续说道:
郭筌是自赵琬未登基时便已服侍多年的心腹太监,深得皇帝宠信。
整个身子竟有些眩晕,轻飘飘如坠入云端,心头也似有一头小鹿砰砰直撞。
诸如为君者要爱惜百姓,不可过度地使用民力云云,明里暗里把矛头指向太子,典型的搂草打兔子,伤不着你也要恶心你。
戌时初,皇宫御书房。
遗憾的是,太子又犯了老毛病,将一城百姓尽数诛杀,这样一个残忍嗜杀的太子,将来如何能得到天下臣民真心拥戴?
“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且叛军征调百姓与我军作战甚是顽强,至城破前,竟无一人归降。”
“请父皇放心,儿臣定档反躬自省,静心养性,绝不辜负父皇信任。”
赵貆虽然多年身在军旅,但并不糊涂,皇帝今夜诏他前来,想必有两层意思。
今晚的奏对,表面上风轻云淡,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汹涌,杀机四伏,若非赵貆早有准备,以他的秉性才学,万难应对得如此得体。
“父皇言重了,都是儿臣之过。”
郭筌奉上一盏热茶,垂手站到皇帝身侧。
今日皇帝可以和你推心置腹,引为知己,一旦哪天龙颜不悦,琢磨出“宦官干政”四个字来,恐怕立时死无葬身之地。
“朕自即位时起,便常常在外征讨,多年来对你也疏于管教,说起来朕也有责任。”
此人乃是皇太子赵貆。
其二,想必也是给他提个醒,这件事相瞒是瞒不住的。虽说屠城之举自古以来屡见不鲜,但赵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太子。
其一自然是警告敲打。出征之前,皇帝曾专门召见,要他谦虚沉稳,收敛脾性,遇事多听僚属建议。
文官之中,弘农杨氏、范阳卢氏和赵郡李氏则更倾向于支持三皇子晋王赵恂。
皇帝夸奖晋王宽厚仁德来刺激太子,倘若太子知事明理还好说,一旦太子曲解了皇帝的意思,认为这是打算扶晋王上位。
当听到皇帝提及大赵未来的天子这句话时,赵貆的脑子里忽地嗡嗡作响。
赵琬早年领兵征伐,攻之必取,战则必胜,单以兵书战策而言,自认不输秦将王翦,汉之淮阴。
“糊涂,这是什么话?不要忘了你是堂堂太子,朝廷储君,朕百年之后,你还是我大赵未来的皇帝,天下百姓都将是你的子民,如此残忍嗜杀,岂是社稷之福?”
“嗯。”赵琬见太子主动承担责任,态度倒也诚恳。又重新坐回到龙椅之上,脸色也缓和了下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若冰霜,和声道:
“是,儿臣告退。”
郭筌明白,皇帝自始至终都在试探太子,尤其是当面对晋王大加赞赏,更是给太子以极大的刺激。
赵琬端坐于书案前,正跟一个人说着什么。
“很好,今日天色已晚,朕也有些疲惫了,你刚回来,下去歇着吧,明日再向你母后问安。”
赵琬虽然语气平和,并没有对他厉声责问,但赵貆依然能感受到来自皇帝如泰山一般的威严和压迫感,令他喘不过气来。
朱貆所料丝毫不差,按规制,他本应在翌日早朝向皇帝回奏此次出征详情。
如此复杂的局势郭筌岂能不知,他自然明白皇帝问话的意思,但以他的精明狡猾,怎可公开站队。人心难测,圣心更是如此。
“朕想让赵貆明白,既已被立为太子,就该有储君的气度,而不是脑子里只有打仗和杀戮。”
身为内廷总管,除了行事小心谨慎之外,还要能准确地察言观色,揣度圣意,最重要的是懂得在皇帝面前藏“拙”。
大赵建始三十八年,正月初七。
赵貆低着头不敢答话,脑子里飞速旋转着,皇帝城府极深,向来喜怒不形于色。
] “陛下,恕老奴愚钝,不知陛下何意?”
“儿臣自幼便立志以父皇为榜样,期盼着为我大赵开疆拓土,扬我国威。”
“嗨嗨…耍滑头?朕命你说,错了也无妨。你认为太子刚才的话是虚言搪塞还是真心改过?”
“陛下,您可真是难为奴婢了,奴婢肚子里这点墨水,怎敢在陛下面前卖弄。”
朱貆赶紧双膝跪倒,不住地请罪。
朱貆感到甚是诧异,这次与他一起出征凉州的将领幕僚,都是曾跟随他常年征战的心腹,对自己绝对忠诚,为何消息这么快便传到皇帝耳中。
毕竟十常侍乱政的教训并不遥远,享国祚四百年的大汉顷刻间灰飞烟灭,前车之鉴,赵琬不得不防。
赵琬见郭筌欲言又止的样子,有些不耐烦:“你想说什么?”
“因此儿臣认为,凉州百姓纵使归顺也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日后叛军卷土重来,他们还是会背叛朝廷,不如一劳永逸,免除后患。”
文官们更喜欢的是知书守礼,性情温和的三皇子赵恂。倘若大臣们借此事趁机发难,靠那帮大老粗,恐怕绝难应付。
良久,赵琬才深吸一口气,像是在极力地压制着某种情绪,冷冷地望着赵貆说道:
大殿内异常安静,只有屋内的炭盆里,时不时有窜出的火苗发出“噗噗”的声音,空气凝重而又紧张。
“且多次劝谏朕应敬天爱民,宽刑仁恕,朕虽不喜他过于宽厚柔弱,但所言倒不失为邦国至理。”
“但身为储君,不仅要会治军,更重要的要懂得安民,百姓乃社稷之本,没有了百姓,就算攻下一百座城池又有何用?”
“儿臣遵命,今后一定向三弟多多请益。”
“此事你怎么看?”
赵貆脸色平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的神色,仍然恭敬地回答道:
因此,今日若是皇帝将他痛斥一番,他反而放心。
“谢陛下!陛下方才提到晋王,奴婢想定有深意。”
赵琬听罢,“腾”地站起身,绕过书案,指着朱貆责问道:
赵琬一口接一口喝着茶,偶尔抬起头看了看面前站着的太子,半晌无言。
这样一来,皇帝即使有意袒护太子,也不能不顾忌朝臣的意见,弄得赵貆大伤脑筋。
其实,赵貆虽贵为太子,在朝中也并非一呼百应,朝廷五大士族贵胄之中,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这两家士族多出武将,是铁杆的太子派。
“哼哼,你有这个态度,很好。圣人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你有治军之能朕知道。”
是皇帝百年之后即将执掌大赵神器之人,如此作为势必难以令天下百姓真心拥戴。
赵貆小心翼翼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下情回禀。”
“太子,有人向朕禀报,此番收复凉州,入城之后你将城中十五万百姓尽数屠戮,可有此事?”
太子这几句奉承之言,可谓真正拍到了点上,令其大为受用。笑道: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请父皇责罚。”
“说,朕赦你无罪。”
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杨放,刑部尚书、南阳侯卢湛,户部尚书李续等重臣,即使没有什么要事,也会隔三差五地上书皇帝,给太子上眼药。
朝中反对势力若以此为借口群起攻之,进而引发朝局动荡恐怕在所难免。
否则,一个处处能猜中皇帝心思的太监,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死太监。
赵琬凝望着太子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侧身问郭筌道:
当了二十多年太子,朱貆曾不止一次幻想着有朝一日坐上那把象征着最高权力和地位的龙椅时的情景,这个念头一开,内心便如火山迸发,大河奔涌一般难以遏制。
赵貆虽十岁便被立为储君,但自弱冠起便常年在外征战,因此朝中支持者大多为武将老臣。
此人身长八尺,朱衣锦袍,头戴王冠,体态极为健壮。唇边短须黝黑浓密,两只眼睛如狩猎的雄鹰一般闪着光芒,给人一种畏惧之感。
“不曾想多年来竟忽略了所谓治国之道,当文武兼顾,不可偏废的道理,实在是糊涂之极。”
其实,郭筌这番话说的还是比较委婉,尚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他没敢多说。
“在这一点上,你要向赵恂多学学,他虽然打仗不如你,但他生性仁厚,颇有…这个…嗯…古君子之风。”
想到此,郭筌躬身答道:
“凉州归而复叛,可见并非真心臣服。此番攻城,若非城中百姓为叛军提供粮草,传递消息,断不至于如此耗费时日。”
倘若太子稍有不慎,应对失据,或者言语神色之间流露出些许不满和骄狂,恐怕今后的太子之位并不顺遂。
那么,今后两位皇子之间的争斗恐怕难以避免,届时双方势力相互攻讦,掀起党争,朝廷将永无宁日。
“没白跟朕这些年,果然有点脑子。不错,朕拿晋王刺激太子,是想让他今后多加收敛,多一些仁慈,少一些戾气。”
但他刚刚班师回京,尚来不及休整,便被皇帝急召宫中问话,一定是为了在凉州又一次屠城之事。
“陛下圣明,以太子殿下的英明睿智,嘿…嘿…嘿…,想必能体谅陛下的良苦用心。”
赵貆稳了稳心神,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双手伏地道:
但是没有,皇帝脸色看起来很平静,并没有表现得十分愤怒,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说明皇帝对他已极其不满。
赵琬略微顿了顿,用余光扫了一眼赵貆,继续说道:
郭筌是自赵琬未登基时便已服侍多年的心腹太监,深得皇帝宠信。
整个身子竟有些眩晕,轻飘飘如坠入云端,心头也似有一头小鹿砰砰直撞。
诸如为君者要爱惜百姓,不可过度地使用民力云云,明里暗里把矛头指向太子,典型的搂草打兔子,伤不着你也要恶心你。
戌时初,皇宫御书房。
遗憾的是,太子又犯了老毛病,将一城百姓尽数诛杀,这样一个残忍嗜杀的太子,将来如何能得到天下臣民真心拥戴?
“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且叛军征调百姓与我军作战甚是顽强,至城破前,竟无一人归降。”
“请父皇放心,儿臣定档反躬自省,静心养性,绝不辜负父皇信任。”
赵貆虽然多年身在军旅,但并不糊涂,皇帝今夜诏他前来,想必有两层意思。
今晚的奏对,表面上风轻云淡,波澜不惊,实则暗藏汹涌,杀机四伏,若非赵貆早有准备,以他的秉性才学,万难应对得如此得体。
“父皇言重了,都是儿臣之过。”
郭筌奉上一盏热茶,垂手站到皇帝身侧。
今日皇帝可以和你推心置腹,引为知己,一旦哪天龙颜不悦,琢磨出“宦官干政”四个字来,恐怕立时死无葬身之地。
“朕自即位时起,便常常在外征讨,多年来对你也疏于管教,说起来朕也有责任。”
此人乃是皇太子赵貆。
其二,想必也是给他提个醒,这件事相瞒是瞒不住的。虽说屠城之举自古以来屡见不鲜,但赵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太子。
其一自然是警告敲打。出征之前,皇帝曾专门召见,要他谦虚沉稳,收敛脾性,遇事多听僚属建议。
文官之中,弘农杨氏、范阳卢氏和赵郡李氏则更倾向于支持三皇子晋王赵恂。
皇帝夸奖晋王宽厚仁德来刺激太子,倘若太子知事明理还好说,一旦太子曲解了皇帝的意思,认为这是打算扶晋王上位。
当听到皇帝提及大赵未来的天子这句话时,赵貆的脑子里忽地嗡嗡作响。
赵琬早年领兵征伐,攻之必取,战则必胜,单以兵书战策而言,自认不输秦将王翦,汉之淮阴。
“糊涂,这是什么话?不要忘了你是堂堂太子,朝廷储君,朕百年之后,你还是我大赵未来的皇帝,天下百姓都将是你的子民,如此残忍嗜杀,岂是社稷之福?”
“嗯。”赵琬见太子主动承担责任,态度倒也诚恳。又重新坐回到龙椅之上,脸色也缓和了下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若冰霜,和声道:
“是,儿臣告退。”
郭筌明白,皇帝自始至终都在试探太子,尤其是当面对晋王大加赞赏,更是给太子以极大的刺激。
赵琬端坐于书案前,正跟一个人说着什么。
“很好,今日天色已晚,朕也有些疲惫了,你刚回来,下去歇着吧,明日再向你母后问安。”
赵琬虽然语气平和,并没有对他厉声责问,但赵貆依然能感受到来自皇帝如泰山一般的威严和压迫感,令他喘不过气来。
朱貆所料丝毫不差,按规制,他本应在翌日早朝向皇帝回奏此次出征详情。
如此复杂的局势郭筌岂能不知,他自然明白皇帝问话的意思,但以他的精明狡猾,怎可公开站队。人心难测,圣心更是如此。
“朕想让赵貆明白,既已被立为太子,就该有储君的气度,而不是脑子里只有打仗和杀戮。”
身为内廷总管,除了行事小心谨慎之外,还要能准确地察言观色,揣度圣意,最重要的是懂得在皇帝面前藏“拙”。
大赵建始三十八年,正月初七。
赵貆低着头不敢答话,脑子里飞速旋转着,皇帝城府极深,向来喜怒不形于色。
武侠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