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笔下的年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少年笔下的年少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既熟悉又陌生。
关尚书瞧了眼身旁的首辅大人,见后者笑着不说话,只得无奈地向眼前的中年男人见礼,稍显恭敬地说了句:“见过许大人,大人您说笑了。”
兵部尚书自认军需调度一事比不过那远在南疆的南安王;而温候则自认比不过那镇北王。不是一方面比不过,而是方方面面都不如。凡是涉及两军对垒一事,那更是万万不如,所以这兵绝,将绝就是个摆设而已。至于那最后一绝,倒是有些说法,不过最终还是由那禁军都督领了武绝一称,陷阵杀敌,勇武无双。
男人叠放的双手忽然上下颠倒位置,笑望着眼前的首辅大人,轻声道:“佛家讲今生修善因,来世才能结善果。首辅大人珍重才是。”
长孙神策不以为意,轻声笑道:“这话还是等回来之后再与我说吧。”
男人轻轻点头,笑容诡异。
一向喜欢十指相扣,拇指打转的大旭皇帝萧衍,略作思量,同意了首辅长孙神策的意见。既然已经打算给了,早晚都要给,与其在他人
户部侍郎提议分三次送达,第一次五十万石,第二次一百万石,第三次一百五十万石。此番考量自然是为君王谋个千秋万代。若是一次付清,便使得北境有了可以兵变作乱的资本。更何况当年那件事,北境军中尚有怒火,死的可不仅仅是一位王府世子,更是一位镇北军的少将。
有关祖宗礼法的事解决之后便是第二件事,就是那算作长公主嫁妆的三百万石漕运,该如何兑现给北境。
当朝首辅摇摇头,无奈道:“百余年前那位王佐之才可真是彻底打弯了天下士子的腰杆。父母官,父母官,真真正正做到了视官为父母。三十年前尚且还未封王的两位少年将军更是打断了天下儒生的脊梁骨,使之彻底沦为山下王朝治理世俗的傀儡。如今为臣者,如他一般,可谓少之又少。”
镇北城三公子,姓张名璟,字麟熙。
宫门之内忽然有个小太监推着一只轮椅缓缓走出。椅子上坐着一个双腿残疾,形容枯槁的中年男人。双膝之上盖着一张羊毛毯子,双手叠放在毯子上,见到当朝首辅和礼部尚书,男人只是轻微点头示意,嘴角勉强勾起一丝弧度,道:“关大人若是怕挨打,趁早辞官返乡吧。”
冥冥中的牵引联系,大旭萧氏倒是乐见其成。
无论是世人眼中的皇家身份,还是那百里封地,在郎君之间如何取舍,我萧若君很难做选择吗?一点都不难。
片刻之后,诸臣子皆至。宫城之内一个个太监依次扯开嗓子大喊,诸臣上殿。
璟者,玉之光彩也。
身材修长的首辅大人以左手抓住右手手腕,拇指轻轻摩擦,依旧是笑而不语。
圣人造字八万余,其间气运牵扯不断。儒家至圣尚未成圣之前,曾周游列国以宣扬自己的仁道,却不得认可,穷困不堪时退而著书,编撰《春秋》已载大道雏形。其弟子七十二人,更是以文字记录先师之言,而做《论语》以再传也。道祖一朝勘破生死,出关西游时也曾被人以言语相劝,乞求为众生传下大道,道祖以五千言诉之,而成《道德经》。故而文字之道是为世间大道,所承载之玄妙不言而喻,十方阁有位书生更是文字之道的集大成者。
至于这差不多算作陪衬物的武将三绝就有待商榷了。因为兵部尚书与那长陵温候都是对此不屑一顾,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比不过那个两个人,所以这个绝字,担不得。
而萧氏国号则为旭,九日旭也,旭者亦光明也。
最后一次是在大理寺中。那是男人与首辅大人为数不多的几次合作,二人当时共同审讯了如今的太子殿下萧建安。核查相关供词时,长孙神策以这个动作盯着一份女子的陈词供状良久,审讯结束后那女子便被处以诛九族之极刑。
按照大旭宗法,凡迎娶我皇族女眷者理当在宫城之内叩拜君主,成婚七日后方可返回家中,且无需叩拜公婆,只需略微躬身奉茶即可,受封郡主爵位时授予的土地不允收回,封地内的一切事务仍由其掌管,且夫家无权过问。
中年男人对此视而不见,与长孙神策同朝为官数十载,此时的这个动作,男人并不陌生,甚至其中还有那么三次最为记忆深刻。
长孙神策不觉得昨日夜里皇帝急召入宫是什么秘密,于是便大方透露道:“昨天夜里当着皇帝的面,这家伙主动请缨与温侯一同去北境送亲,咱们陛下答应了。于是这家伙一高兴便跟陛下下了几盘棋,天色渐晚,故而便留在宫里。”
姓许的中年男人脸色阴沉,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太监推自己离开,经过首辅身边时,男人以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了句:“大人您终归是要走在我前面。”
故而有好事者仿其做大旭文官三绝,武将三绝。文官三绝自然是以青衣首辅长孙神策为魁,人称大旭谋绝,伏线千里,周严谨密。其二则是那身材臃肿,极喜新鲜人奶的大旭财绝,有传言其府中豢养无数“美雀”,每日子时以作生产人奶之用,其户部尚书府更是华丽异常,甚至有几分可以与昭阳殿比肩的味道。需知那昭阳殿乃是大旭历代皇帝的御用书房,无论是皇后或是地位更为尊崇的太后也不能涉足一步,否则必杀之。这位恶名昭彰的户部尚却对大旭的财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生财之法的独到之处,使得大旭国战从无因钱财军粮等事出现过任何意外。其功劳不亚于那位首辅大人,但其恶名恶行却也是无比遭人唾弃。其三便是这时绝了,或者叫守绝,总而言之守时一绝。凡大小朝会这位礼部的关大人从未有过早来之时,但也从未迟到过,守时守得简直令人发指,微不足道的一毫时间,似乎都要计算仔细。
大旭京都城。
熙者,光明也。
汝等安敢与许诺相提并论。
待那男人离去后,关尚书轻声询问道:“长孙大人,这许诺不是向来都不在宫中留宿的吗,今日为何却从宫城里出来了?”
京都城号称有大旭三绝,一是那太子之师,算无遗策的智绝陆长风;二是那书画无双,冠绝京华的书绝陈羲禹,三则是那左眼异孔,阴损至极的算绝许诺。
但嫁入北境的长公主不但需要一路上舟车劳顿,去那镇北王府行成亲之礼,而且还要学那一般世俗女子嫁人时的一切俗礼。这便意味着,嫁到王府之后便再也不是什么皇家公主了,而是一个需要遵守三从四德的张家媳妇,说好听些就一个王府公子的正室而已。不但昔日的皇家身份再也没有了,就连名下的封地也将从新回归到朝廷手中,而且曾经伺候左右的下人奴仆将会得到一笔不错的银两,然后被遣散回家以安度余生。
文武百官大都同意,倒是首辅大人却在大殿上摇了摇头,提议一次付清,免得让北境觉得我京都城小气。
与首辅大人见礼后,关尚书不禁叹了口气,道:“首辅大人就莫要再打趣卑职了,如今卑职这心里可算的上是五味杂陈,害怕的紧呢。”
关海潮不搭话,这般念头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的,为人臣子理当效忠君主。更何况天心难测,帝王之心岂能肆意揣度,轻则削官减爵,重则死连三族,万万不敢轻为。
瞧着身侧关尚书的惴惴不安,长孙神策轻蔑一笑。
其中还有那不为人知的一点,就是那三公子的表字着实有趣。
关尚书瞪大了眼睛,首辅大人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一高兴?便跟陛下下了几盘棋??若是不高兴呢?
旭日初升,晨辉初定。身为礼部尚书的关海潮关大人早早地穿好了朝服,站在宫门之外静静等候。往日朝会一向喜欢踩着时辰才来的关尚书,今日竟是比首辅大人,来的还要早些。
另一次是在皇帝陛下的书房内。时值温州大旱,皇帝陛下询问解决之策,长孙神策保持这个动作静默了将近半个时辰,结果温州各处大小百余位官员一夜之间全部身首异处。
两鬓斑白的老人,叹了口气,轻声道:“护了一辈子,也该都还清了吧。”
当朝首辅自然走在了百官的最前面,过了那昏暗的城门孔洞后,长孙神策举起手,遮了遮那有些刺眼的阳光,眯着眼望向前方的那座大殿。
“今个莫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咱们关大人竟然来的如此早。”随后而至的青衣首辅,一位貌不惊人,两鬓处已然微白的男人,褶皱的脸上露出笑意,朝着这位礼部尚书不禁打趣道。
一方面,大旭皇帝是真心疼爱自己的这位女儿,一直视若掌上明珠一般,所以多少还是顺着她的性子;另一方面,自然就是镇北王府的面子问题了,换做别的王候自然是绝不可能的事。
仿佛每一次这个动作都伴随着一段祸事。
一次是在当年的那次小朝会上,决定兵部尚书的人选。那位年过花甲,放言兵部尚书之位已是囊中物的陈勖陈大人事后莫名其妙地得了个户部侍郎的官位,而且在这个位置上至死也没有任何调动,其中最好玩的在于,这位户部的侍郎大人死的时候连口棺材也买不起。
今日朝会一共商议了三件事,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长公主嫁入北境一事。大旭皇帝最终还是同意了镇北城三公子的某些建议,给了一个与历朝祖制极为不合的殊荣。
“关大人多虑了,相应的婚嫁礼节,礼部诸多官员已反复推敲过多次,咱们皇帝陛下最后也是点头答应了的,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长孙神策安慰道。
长孙神策笑道:“如此看来许大人也未得佛门精髓。”
最终促使皇帝陛下点头的,自然还是那位自幼便被道门掌教誉为古往今来福缘最深者的大旭长公主萧若君。其理由非常简单,我乐意。
北国大旭正值太平盛世,汝等皆以扶龙为傲,可知五百年前尚有谋士屠龙一说?
“首辅大人,真正让卑职忧心的是那北境。一旦这次出了岔子,那镇北王下次进京要打的可就是卑职了!”一想到那个看上去就要吃人的镇北王,关海潮就不禁后背一凉,可见这位尚书大人对那位镇北老王爷是何等的畏惧。
] 既熟悉又陌生。
关尚书瞧了眼身旁的首辅大人,见后者笑着不说话,只得无奈地向眼前的中年男人见礼,稍显恭敬地说了句:“见过许大人,大人您说笑了。”
兵部尚书自认军需调度一事比不过那远在南疆的南安王;而温候则自认比不过那镇北王。不是一方面比不过,而是方方面面都不如。凡是涉及两军对垒一事,那更是万万不如,所以这兵绝,将绝就是个摆设而已。至于那最后一绝,倒是有些说法,不过最终还是由那禁军都督领了武绝一称,陷阵杀敌,勇武无双。
男人叠放的双手忽然上下颠倒位置,笑望着眼前的首辅大人,轻声道:“佛家讲今生修善因,来世才能结善果。首辅大人珍重才是。”
长孙神策不以为意,轻声笑道:“这话还是等回来之后再与我说吧。”
男人轻轻点头,笑容诡异。
一向喜欢十指相扣,拇指打转的大旭皇帝萧衍,略作思量,同意了首辅长孙神策的意见。既然已经打算给了,早晚都要给,与其在他人
户部侍郎提议分三次送达,第一次五十万石,第二次一百万石,第三次一百五十万石。此番考量自然是为君王谋个千秋万代。若是一次付清,便使得北境有了可以兵变作乱的资本。更何况当年那件事,北境军中尚有怒火,死的可不仅仅是一位王府世子,更是一位镇北军的少将。
有关祖宗礼法的事解决之后便是第二件事,就是那算作长公主嫁妆的三百万石漕运,该如何兑现给北境。
当朝首辅摇摇头,无奈道:“百余年前那位王佐之才可真是彻底打弯了天下士子的腰杆。父母官,父母官,真真正正做到了视官为父母。三十年前尚且还未封王的两位少年将军更是打断了天下儒生的脊梁骨,使之彻底沦为山下王朝治理世俗的傀儡。如今为臣者,如他一般,可谓少之又少。”
镇北城三公子,姓张名璟,字麟熙。
宫门之内忽然有个小太监推着一只轮椅缓缓走出。椅子上坐着一个双腿残疾,形容枯槁的中年男人。双膝之上盖着一张羊毛毯子,双手叠放在毯子上,见到当朝首辅和礼部尚书,男人只是轻微点头示意,嘴角勉强勾起一丝弧度,道:“关大人若是怕挨打,趁早辞官返乡吧。”
冥冥中的牵引联系,大旭萧氏倒是乐见其成。
无论是世人眼中的皇家身份,还是那百里封地,在郎君之间如何取舍,我萧若君很难做选择吗?一点都不难。
片刻之后,诸臣子皆至。宫城之内一个个太监依次扯开嗓子大喊,诸臣上殿。
璟者,玉之光彩也。
身材修长的首辅大人以左手抓住右手手腕,拇指轻轻摩擦,依旧是笑而不语。
圣人造字八万余,其间气运牵扯不断。儒家至圣尚未成圣之前,曾周游列国以宣扬自己的仁道,却不得认可,穷困不堪时退而著书,编撰《春秋》已载大道雏形。其弟子七十二人,更是以文字记录先师之言,而做《论语》以再传也。道祖一朝勘破生死,出关西游时也曾被人以言语相劝,乞求为众生传下大道,道祖以五千言诉之,而成《道德经》。故而文字之道是为世间大道,所承载之玄妙不言而喻,十方阁有位书生更是文字之道的集大成者。
至于这差不多算作陪衬物的武将三绝就有待商榷了。因为兵部尚书与那长陵温候都是对此不屑一顾,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比不过那个两个人,所以这个绝字,担不得。
而萧氏国号则为旭,九日旭也,旭者亦光明也。
最后一次是在大理寺中。那是男人与首辅大人为数不多的几次合作,二人当时共同审讯了如今的太子殿下萧建安。核查相关供词时,长孙神策以这个动作盯着一份女子的陈词供状良久,审讯结束后那女子便被处以诛九族之极刑。
按照大旭宗法,凡迎娶我皇族女眷者理当在宫城之内叩拜君主,成婚七日后方可返回家中,且无需叩拜公婆,只需略微躬身奉茶即可,受封郡主爵位时授予的土地不允收回,封地内的一切事务仍由其掌管,且夫家无权过问。
中年男人对此视而不见,与长孙神策同朝为官数十载,此时的这个动作,男人并不陌生,甚至其中还有那么三次最为记忆深刻。
长孙神策不觉得昨日夜里皇帝急召入宫是什么秘密,于是便大方透露道:“昨天夜里当着皇帝的面,这家伙主动请缨与温侯一同去北境送亲,咱们陛下答应了。于是这家伙一高兴便跟陛下下了几盘棋,天色渐晚,故而便留在宫里。”
姓许的中年男人脸色阴沉,摆了摆手示意身后的太监推自己离开,经过首辅身边时,男人以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了句:“大人您终归是要走在我前面。”
故而有好事者仿其做大旭文官三绝,武将三绝。文官三绝自然是以青衣首辅长孙神策为魁,人称大旭谋绝,伏线千里,周严谨密。其二则是那身材臃肿,极喜新鲜人奶的大旭财绝,有传言其府中豢养无数“美雀”,每日子时以作生产人奶之用,其户部尚书府更是华丽异常,甚至有几分可以与昭阳殿比肩的味道。需知那昭阳殿乃是大旭历代皇帝的御用书房,无论是皇后或是地位更为尊崇的太后也不能涉足一步,否则必杀之。这位恶名昭彰的户部尚却对大旭的财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生财之法的独到之处,使得大旭国战从无因钱财军粮等事出现过任何意外。其功劳不亚于那位首辅大人,但其恶名恶行却也是无比遭人唾弃。其三便是这时绝了,或者叫守绝,总而言之守时一绝。凡大小朝会这位礼部的关大人从未有过早来之时,但也从未迟到过,守时守得简直令人发指,微不足道的一毫时间,似乎都要计算仔细。
大旭京都城。
熙者,光明也。
汝等安敢与许诺相提并论。
待那男人离去后,关尚书轻声询问道:“长孙大人,这许诺不是向来都不在宫中留宿的吗,今日为何却从宫城里出来了?”
京都城号称有大旭三绝,一是那太子之师,算无遗策的智绝陆长风;二是那书画无双,冠绝京华的书绝陈羲禹,三则是那左眼异孔,阴损至极的算绝许诺。
但嫁入北境的长公主不但需要一路上舟车劳顿,去那镇北王府行成亲之礼,而且还要学那一般世俗女子嫁人时的一切俗礼。这便意味着,嫁到王府之后便再也不是什么皇家公主了,而是一个需要遵守三从四德的张家媳妇,说好听些就一个王府公子的正室而已。不但昔日的皇家身份再也没有了,就连名下的封地也将从新回归到朝廷手中,而且曾经伺候左右的下人奴仆将会得到一笔不错的银两,然后被遣散回家以安度余生。
文武百官大都同意,倒是首辅大人却在大殿上摇了摇头,提议一次付清,免得让北境觉得我京都城小气。
与首辅大人见礼后,关尚书不禁叹了口气,道:“首辅大人就莫要再打趣卑职了,如今卑职这心里可算的上是五味杂陈,害怕的紧呢。”
关海潮不搭话,这般念头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的,为人臣子理当效忠君主。更何况天心难测,帝王之心岂能肆意揣度,轻则削官减爵,重则死连三族,万万不敢轻为。
瞧着身侧关尚书的惴惴不安,长孙神策轻蔑一笑。
其中还有那不为人知的一点,就是那三公子的表字着实有趣。
关尚书瞪大了眼睛,首辅大人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一高兴?便跟陛下下了几盘棋??若是不高兴呢?
旭日初升,晨辉初定。身为礼部尚书的关海潮关大人早早地穿好了朝服,站在宫门之外静静等候。往日朝会一向喜欢踩着时辰才来的关尚书,今日竟是比首辅大人,来的还要早些。
另一次是在皇帝陛下的书房内。时值温州大旱,皇帝陛下询问解决之策,长孙神策保持这个动作静默了将近半个时辰,结果温州各处大小百余位官员一夜之间全部身首异处。
两鬓斑白的老人,叹了口气,轻声道:“护了一辈子,也该都还清了吧。”
当朝首辅自然走在了百官的最前面,过了那昏暗的城门孔洞后,长孙神策举起手,遮了遮那有些刺眼的阳光,眯着眼望向前方的那座大殿。
“今个莫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咱们关大人竟然来的如此早。”随后而至的青衣首辅,一位貌不惊人,两鬓处已然微白的男人,褶皱的脸上露出笑意,朝着这位礼部尚书不禁打趣道。
一方面,大旭皇帝是真心疼爱自己的这位女儿,一直视若掌上明珠一般,所以多少还是顺着她的性子;另一方面,自然就是镇北王府的面子问题了,换做别的王候自然是绝不可能的事。
仿佛每一次这个动作都伴随着一段祸事。
一次是在当年的那次小朝会上,决定兵部尚书的人选。那位年过花甲,放言兵部尚书之位已是囊中物的陈勖陈大人事后莫名其妙地得了个户部侍郎的官位,而且在这个位置上至死也没有任何调动,其中最好玩的在于,这位户部的侍郎大人死的时候连口棺材也买不起。
今日朝会一共商议了三件事,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长公主嫁入北境一事。大旭皇帝最终还是同意了镇北城三公子的某些建议,给了一个与历朝祖制极为不合的殊荣。
“关大人多虑了,相应的婚嫁礼节,礼部诸多官员已反复推敲过多次,咱们皇帝陛下最后也是点头答应了的,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长孙神策安慰道。
长孙神策笑道:“如此看来许大人也未得佛门精髓。”
最终促使皇帝陛下点头的,自然还是那位自幼便被道门掌教誉为古往今来福缘最深者的大旭长公主萧若君。其理由非常简单,我乐意。
北国大旭正值太平盛世,汝等皆以扶龙为傲,可知五百年前尚有谋士屠龙一说?
“首辅大人,真正让卑职忧心的是那北境。一旦这次出了岔子,那镇北王下次进京要打的可就是卑职了!”一想到那个看上去就要吃人的镇北王,关海潮就不禁后背一凉,可见这位尚书大人对那位镇北老王爷是何等的畏惧。
玄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桃李春风皆是笑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少年笔下的年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桃李春风皆是笑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