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风里话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这两年,韦十三病体沉疴,任上的事管的少了,很多时间都在修养中。打发时辰的就两桩事,要么躺在摇椅上看着院中的丹桂发呆入梦,等他的妻子。要么就去树下给那小小的无名墓拔草除虫。
半点不妨碍小姑娘随时过来照顾树和人,以及看望她的母亲。
而他还想继续梦一场。
初一道,“误了大人美事,自请离去。”
韦十三终日虚弱黯淡的眉眼难得聚起光亮,眼中星辰似海,深邃又刻骨,“所以,我不会再爱旁人。”
初一叹了口气,将一整盒都给了他。
回来长安时,已是十月深秋。
妇人问,“我们能去哪?”
初一便将她埋在了桂花树下。
“好。”
梦中各种场景,在河底,在高门,在寺庙……他都能看见一男一女的身影。起初的时候轮廓模糊,隐约见得女主决绝远去的背影,男主追之不及的模样。这两年偶尔还能听到他们的对话,断断续续,并不真切,但很明显梦境稍许清晰。
但初一说,“我陪你回去,只是我不能丢下阿母独自在这,不能让阿母离开我。”
是崔堂临终所求。
韦十三。
韦十三开心地笑起来,慢慢吃着,“把药端来,正好压一压苦味。”
韦十三说,“我收你做义女,给你挑 个好人家,好不好?”
入土为安,如何能这般挖出,扰逝者安宁。
大婚前夕,她捧着那个白瓷罐在书房寻到韦十三,与他道,“既然我做了您女儿,这里便是我母家,可否让我母亲埋在这处?”
告诉他身份的乃原凉州牧崔堂与他的夫人。
革带虚束,衣袍空荡荡。
韦十三二回长安,乃送崔堂棺椁入京畿。他陪了杜氏数月,终于还是回来姑臧。杜氏舍不得他,却也不敢留他。
自十年前,在凉州姑臧的这个小镇上住下,他总是做类似的梦。
男子道,“去凉州,往北走,去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
韦十三看着那个白瓷罐,当年入土的时候,他捧过一回,里面装的根本不是骨灰,而是液体。因为他听到水波晃荡的声响。
这日,初一没再像以往般絮絮叨叨个不停,只埋头桂花树下,挖出那个白瓷罐。
韦十三过来看她,问,“这是要作甚?”
韦十三眺望窗外的丹桂树,“那树怎么办?”
初一看着他,他继续道,“我总觉得我成过婚了,我在这里,就是在等我的妻子。”
“明岁未必还能用上。”韦十三依旧笑着,双目混沌,容色清淡,常年累月的病痛不仅磨去了他的风流意气,也带走了他清俊模样,只甚剩得一副嶙峋的躯体。
《欲买桂花同载酒》
他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两件事,前者是对生者的思念,后者是对亡魂的尊重。
因为他隔三差五梦魇,头风发作得厉害,时有晕厥,整个人混沌不堪,日渐消瘦。医官念及他初回长安也有此症,遂建议他回边地修养。
同是天涯沦落人。
“成!”女郎点头,“但是我还要回来修树养花的,不能嫁太远。”
他有姓而无名,恰崔氏夫妇故去的儿子族中齿序为十三,他便得了名字。
只因心中执念,欲要回想起往昔岁月,他的梦越来越频繁,头风发作得便越厉害。难熬的时候,他甚至用过两回五石散。
一块糕点就着一盏药,药尽糕点也正好用完。初一正要夸他两句,竟见他又用了一块。
倒不是因秋风微寒,风沙侵身,实乃梦醒了。
他不知来处,他们已无归处,自然是好的。
迎面走来的妇人,名唤初一。
十年里,连大声说话都没有。
驱除贼寇的最后一仗,打了三昼夜,崔堂领兵直入北戎腹地,斩杀北戎王,自己亦力竭倒下。
车驾行经城郊正值日暮,城门已经关闭,一行人下榻在城郊的小慈安寺中。入寺总要上香,韦十三持香虔诚跪
韦十三驱马寻找,翻遍尸骨,寻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咽气前留了两句话:
杜氏多有不舍,赠他细软无数,一路着人保护侍奉。崔堂更是支会了凉州的旧部多番照顾他。
初一凭借一手种植丹桂的手艺,拿捏住了韦十三。
崔氏夫妇老年丧子,将他当作了儿子。
讨好地请她给丹桂树施肥修剪,讨好地问她何时再做桂花糕,讨好地求她许他多饮一盏桂花酒……
从暗戳戳赶走上门给他牵线的媒婆,发展到在他的聚会宴席上,把欲要送瘦马给他的官吏泼了一脸酒水……宴散人尽,她在寝屋整理包袱,将他赠的衣衫钗环统统扔在一处,只将一个白色瓷罐小心捧入行李中。
他在任上亦是尽心尽力,不敢辱没辜负他们的栽培和帮扶。他不记得早年间的那些经历,但文武才干还在,帮助查清过受贿贪污的案子;异族犯境的时候,持枪纵马上过战场。十年里,一路从八品闲差做到如今的五品参军,掌管着姑臧一郡的军事防御。
有的是一次次讨好地笑意。
韦十三得人资助,自当行善,不仅给她饮食,还带她同行,为她取名初一。
转眼又是五个春秋,韦十三驻守姑臧,完全承了崔堂的风骨,将这道抵北的边境线守得固若金汤,只是身子却日益衰弱。
韦十三这会同初一正在蹒跚学走路的孩子无甚区别,毫无道理可讲,一定还要一块。
他能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大限将至。
“十三,可否唤我一声阿翁?”
“我酒都戒了。”他不依不饶。
为官的名声很好,俸禄也不低,家私慢慢丰厚起来。只是对他而言并无大用,他没有妻室,也没子嗣,高堂也不知何许人也。韦渊清曾派人去洛州按照族谱查过他这支的人口,奈何没有结果。便在往来书信中问他,可愿拜崔氏夫妇为义父母,他们很想再要一个孩子。
初一听不得他这样的话,柳眉倒挂正要开口,便听他话语继续落下,“过两日任上事务交接结束,我要回长安一趟。”
“韦十三,你是不是又头疼了?瞧瞧你眉皱的,都能夹死蚊子了。”院门口传来的一个声音,清脆响亮,毫不留情地驱赶他的困意,将他从梦境中唤醒,“我做了桂花糕,尝尝!”
少女静静看他,流下一道清泪。
“阿翁。”
“谢你给我拒了他们,我本也不要的。”
初一见他自觉用药,眉眼舒展些。
正德八年,他改口,唤“义父”为“阿翁”。
彼时好奇问过,但初一没回答。他亦不再多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义父义母,他在信中喊了好几年。
“十三,回去看看你的母亲。”
不惑之年,便是生而在世四十年。但他只有最近十年的记忆,之前三十年皆为空白。即便是韦氏子弟这个身份,还是从旁人口里知晓的。
“你这是作甚?”韦十三问道。
譬如眼下这处宅院,这院中奴仆,亦都是崔堂吩咐的。甚至,老人家还举荐他做了凉州刺史的门下吏。
初遇时,她抱着一个白瓷罐,说是她阿母亡故唯剩她一人,求他给一口饭吃。
崔堂死于战场。这一年北戎犯境,崔堂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领兵出征,营帐就驻扎在姑臧城外,韦十三负责后勤。
他对她格外好。即便是扰了他清梦,这等让他情绪激涌的事。他斥责过府中的小厮,近身的下属,但是从来没有对她生过气。
这是在梦中,水雾迷蒙,茫茫一片,韦十三看不清他们的面容。
于是,在正德六年,回去长安行认亲礼仪。
韦十三颔首,丹桂是需要人精心打理。
韦十三叹了口气,无奈睁眼。
梦让他沉溺,他总想看清梦中人的样子,觉得或许那是他缺失的一段记忆。他记得自己是洛河韦氏旁支的子嗣,与如今长安城中韦氏家主韦渊清同岁,今岁正至不惑之年。
韦十三时有感慨,“我也不知如何这般喜欢丹桂!”
于是,初一愈发蛮横泼辣。
但他心中模糊记得一事,乃赶赴凉州,去等一个人。便在伤好之后,谢恩辞别上路。
初一蹙了蹙眉。
初一两年前嫁的人,是韦十三同僚的儿子,周正的相貌,清贵的人品。就住在这条坊市中,仅相聚两里路。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祖籍洛河遭洪涝,家中就剩了他一人。他入京寻韦氏正支谋生,一路奔波,九月天饿晕在崔府门边,被崔老夫人杜氏救下。
韦十三瞧着那个白瓷罐,笑着点头。
夜风吹过,丹桂飘香,树影婆娑。
“食不过三。”初一拂去他捏向第四块糕点的手,“再吃又要积食了。”
院子里刮过一阵风,带来远道上的驼铃声和漫天黄沙。他半躺在门前的摇椅上,听到也感觉到了,但没有睁开眼,只微微蹙了眉。
杜氏心善,又念他长得与已故的儿子有三分相似,遂待他很好。时值韦氏家的三姑娘出了事,其胞兄韦渊清应顾不暇,杜氏便留他在府中养伤。
是十年前他来姑臧的路上,长安城外小慈安寺门口救下的乞丐。初识不过十岁女童,如今已是碧玉年华的女郎。
“去看一看义母,同渊清告个别。”
初一扭头得意地笑。
韦十三依旧低声下气,“我特地来谢你的。”
] 这两年,韦十三病体沉疴,任上的事管的少了,很多时间都在修养中。打发时辰的就两桩事,要么躺在摇椅上看着院中的丹桂发呆入梦,等他的妻子。要么就去树下给那小小的无名墓拔草除虫。
半点不妨碍小姑娘随时过来照顾树和人,以及看望她的母亲。
而他还想继续梦一场。
初一道,“误了大人美事,自请离去。”
韦十三终日虚弱黯淡的眉眼难得聚起光亮,眼中星辰似海,深邃又刻骨,“所以,我不会再爱旁人。”
初一叹了口气,将一整盒都给了他。
回来长安时,已是十月深秋。
妇人问,“我们能去哪?”
初一便将她埋在了桂花树下。
“好。”
梦中各种场景,在河底,在高门,在寺庙……他都能看见一男一女的身影。起初的时候轮廓模糊,隐约见得女主决绝远去的背影,男主追之不及的模样。这两年偶尔还能听到他们的对话,断断续续,并不真切,但很明显梦境稍许清晰。
但初一说,“我陪你回去,只是我不能丢下阿母独自在这,不能让阿母离开我。”
是崔堂临终所求。
韦十三。
韦十三开心地笑起来,慢慢吃着,“把药端来,正好压一压苦味。”
韦十三说,“我收你做义女,给你挑 个好人家,好不好?”
入土为安,如何能这般挖出,扰逝者安宁。
大婚前夕,她捧着那个白瓷罐在书房寻到韦十三,与他道,“既然我做了您女儿,这里便是我母家,可否让我母亲埋在这处?”
告诉他身份的乃原凉州牧崔堂与他的夫人。
革带虚束,衣袍空荡荡。
韦十三二回长安,乃送崔堂棺椁入京畿。他陪了杜氏数月,终于还是回来姑臧。杜氏舍不得他,却也不敢留他。
自十年前,在凉州姑臧的这个小镇上住下,他总是做类似的梦。
男子道,“去凉州,往北走,去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
韦十三看着那个白瓷罐,当年入土的时候,他捧过一回,里面装的根本不是骨灰,而是液体。因为他听到水波晃荡的声响。
这日,初一没再像以往般絮絮叨叨个不停,只埋头桂花树下,挖出那个白瓷罐。
韦十三过来看她,问,“这是要作甚?”
韦十三眺望窗外的丹桂树,“那树怎么办?”
初一看着他,他继续道,“我总觉得我成过婚了,我在这里,就是在等我的妻子。”
“明岁未必还能用上。”韦十三依旧笑着,双目混沌,容色清淡,常年累月的病痛不仅磨去了他的风流意气,也带走了他清俊模样,只甚剩得一副嶙峋的躯体。
《欲买桂花同载酒》
他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两件事,前者是对生者的思念,后者是对亡魂的尊重。
因为他隔三差五梦魇,头风发作得厉害,时有晕厥,整个人混沌不堪,日渐消瘦。医官念及他初回长安也有此症,遂建议他回边地修养。
同是天涯沦落人。
“成!”女郎点头,“但是我还要回来修树养花的,不能嫁太远。”
他有姓而无名,恰崔氏夫妇故去的儿子族中齿序为十三,他便得了名字。
只因心中执念,欲要回想起往昔岁月,他的梦越来越频繁,头风发作得便越厉害。难熬的时候,他甚至用过两回五石散。
一块糕点就着一盏药,药尽糕点也正好用完。初一正要夸他两句,竟见他又用了一块。
倒不是因秋风微寒,风沙侵身,实乃梦醒了。
他不知来处,他们已无归处,自然是好的。
迎面走来的妇人,名唤初一。
十年里,连大声说话都没有。
驱除贼寇的最后一仗,打了三昼夜,崔堂领兵直入北戎腹地,斩杀北戎王,自己亦力竭倒下。
车驾行经城郊正值日暮,城门已经关闭,一行人下榻在城郊的小慈安寺中。入寺总要上香,韦十三持香虔诚跪
韦十三驱马寻找,翻遍尸骨,寻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咽气前留了两句话:
杜氏多有不舍,赠他细软无数,一路着人保护侍奉。崔堂更是支会了凉州的旧部多番照顾他。
初一凭借一手种植丹桂的手艺,拿捏住了韦十三。
崔氏夫妇老年丧子,将他当作了儿子。
讨好地请她给丹桂树施肥修剪,讨好地问她何时再做桂花糕,讨好地求她许他多饮一盏桂花酒……
从暗戳戳赶走上门给他牵线的媒婆,发展到在他的聚会宴席上,把欲要送瘦马给他的官吏泼了一脸酒水……宴散人尽,她在寝屋整理包袱,将他赠的衣衫钗环统统扔在一处,只将一个白色瓷罐小心捧入行李中。
他在任上亦是尽心尽力,不敢辱没辜负他们的栽培和帮扶。他不记得早年间的那些经历,但文武才干还在,帮助查清过受贿贪污的案子;异族犯境的时候,持枪纵马上过战场。十年里,一路从八品闲差做到如今的五品参军,掌管着姑臧一郡的军事防御。
有的是一次次讨好地笑意。
韦十三得人资助,自当行善,不仅给她饮食,还带她同行,为她取名初一。
转眼又是五个春秋,韦十三驻守姑臧,完全承了崔堂的风骨,将这道抵北的边境线守得固若金汤,只是身子却日益衰弱。
韦十三这会同初一正在蹒跚学走路的孩子无甚区别,毫无道理可讲,一定还要一块。
他能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大限将至。
“十三,可否唤我一声阿翁?”
“我酒都戒了。”他不依不饶。
为官的名声很好,俸禄也不低,家私慢慢丰厚起来。只是对他而言并无大用,他没有妻室,也没子嗣,高堂也不知何许人也。韦渊清曾派人去洛州按照族谱查过他这支的人口,奈何没有结果。便在往来书信中问他,可愿拜崔氏夫妇为义父母,他们很想再要一个孩子。
初一听不得他这样的话,柳眉倒挂正要开口,便听他话语继续落下,“过两日任上事务交接结束,我要回长安一趟。”
“韦十三,你是不是又头疼了?瞧瞧你眉皱的,都能夹死蚊子了。”院门口传来的一个声音,清脆响亮,毫不留情地驱赶他的困意,将他从梦境中唤醒,“我做了桂花糕,尝尝!”
少女静静看他,流下一道清泪。
“阿翁。”
“谢你给我拒了他们,我本也不要的。”
初一见他自觉用药,眉眼舒展些。
正德八年,他改口,唤“义父”为“阿翁”。
彼时好奇问过,但初一没回答。他亦不再多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义父义母,他在信中喊了好几年。
“十三,回去看看你的母亲。”
不惑之年,便是生而在世四十年。但他只有最近十年的记忆,之前三十年皆为空白。即便是韦氏子弟这个身份,还是从旁人口里知晓的。
“你这是作甚?”韦十三问道。
譬如眼下这处宅院,这院中奴仆,亦都是崔堂吩咐的。甚至,老人家还举荐他做了凉州刺史的门下吏。
初遇时,她抱着一个白瓷罐,说是她阿母亡故唯剩她一人,求他给一口饭吃。
崔堂死于战场。这一年北戎犯境,崔堂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将领兵出征,营帐就驻扎在姑臧城外,韦十三负责后勤。
他对她格外好。即便是扰了他清梦,这等让他情绪激涌的事。他斥责过府中的小厮,近身的下属,但是从来没有对她生过气。
这是在梦中,水雾迷蒙,茫茫一片,韦十三看不清他们的面容。
于是,在正德六年,回去长安行认亲礼仪。
韦十三颔首,丹桂是需要人精心打理。
韦十三叹了口气,无奈睁眼。
梦让他沉溺,他总想看清梦中人的样子,觉得或许那是他缺失的一段记忆。他记得自己是洛河韦氏旁支的子嗣,与如今长安城中韦氏家主韦渊清同岁,今岁正至不惑之年。
韦十三时有感慨,“我也不知如何这般喜欢丹桂!”
于是,初一愈发蛮横泼辣。
但他心中模糊记得一事,乃赶赴凉州,去等一个人。便在伤好之后,谢恩辞别上路。
初一蹙了蹙眉。
初一两年前嫁的人,是韦十三同僚的儿子,周正的相貌,清贵的人品。就住在这条坊市中,仅相聚两里路。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祖籍洛河遭洪涝,家中就剩了他一人。他入京寻韦氏正支谋生,一路奔波,九月天饿晕在崔府门边,被崔老夫人杜氏救下。
韦十三瞧着那个白瓷罐,笑着点头。
夜风吹过,丹桂飘香,树影婆娑。
“食不过三。”初一拂去他捏向第四块糕点的手,“再吃又要积食了。”
院子里刮过一阵风,带来远道上的驼铃声和漫天黄沙。他半躺在门前的摇椅上,听到也感觉到了,但没有睁开眼,只微微蹙了眉。
杜氏心善,又念他长得与已故的儿子有三分相似,遂待他很好。时值韦氏家的三姑娘出了事,其胞兄韦渊清应顾不暇,杜氏便留他在府中养伤。
是十年前他来姑臧的路上,长安城外小慈安寺门口救下的乞丐。初识不过十岁女童,如今已是碧玉年华的女郎。
“去看一看义母,同渊清告个别。”
初一扭头得意地笑。
韦十三依旧低声下气,“我特地来谢你的。”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欲买桂花同载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风里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欲买桂花同载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