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故事.缘由.动因(1)
六千来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六千来世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受此影响,乡村旅游马上就成为了岛国最大的投资风口,恰逢此时的岛国银行苦于无人贷款,因此海量的银行贷款也马上用入了乡村旅游行业——根据故事中岛国旅游局的数据,乡村休闲促进法推出6个月后,就新增开工了109个大中型度假区;而到了1998年,岛国仅滑雪场就有700多座。
总之,那时候的岛国城市里,别说是高薪工作了,就是正式稳定的工作也寥寥无几。
简单来说,就是乡村这套依赖举债基建的模式,一旦被断掉了上游资金流水,便无法维系;用大基建营造出来的乡村就业繁荣,也会在风险来临之际,快速的破裂。
听完杨默有选择性隐瞒了一些具体细节的这第一个故事,赵老陷入了沉思,高庆峰却是在沉吟了一会儿后,轻轻点了点头:“城市在区域性经济中的地位类似于心脏一般的关键器官,虽然重要无比,却也需要从周边抽取大量的血液和能量来维持运转……一副躯体有一个心脏那是必须的,但如果这颗心脏膨大的太过异常,甚至要耗干这幅躯体七成以上的能量,却是一种要命的疾病了。”
虽然这场大合并拯救了岛国乡村财政,并使其依旧具备最起码的经济蓄水功能,但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这场返乡创业和就业潮,却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众所周知,岛国是一个赌性很大的国度,而且动不动就喜欢赌国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岛国的官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砸入天量资金到大基建计划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跟我国08年的情况很类似,但两者不同的是,08年我国的4万亿基建计划是为了化解那次外来冲击而提出来的,而岛国的25万亿日元基建计划是试图化解它们内生性冲击而提出来,说白了就是岛国房地产硬着陆而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效果也截然不同)。
而对于岛国的乡村来说,则带来了两个更大的冲击。
要知道,在千禧年初,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企业破产潮的洗礼,岛国城市经济圈的就业环境本来就不容乐观,此时又加上如此巨大的人口返城潮,岛国当年的失业率直接一路飙升5%以上;各大都市圈充满了等待就业的人群,其萧条无序感,甚至令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当世的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瞎编出来的故事中,这段时间也被岛国称为“超级就业冰河期”。
在返乡潮正式划上句号后,海量的当初返乡青年只能再次大量涌入都市。
但与之前第一阶段的大基建带动建筑业人员回流不同,这一轮的乡村旅游热潮,带动的是大量的服务行业人口的返乡。
然而大部分并不清楚,命运给予你的礼物,其实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要知道,岛国这两轮的回乡创业潮和回乡就业潮,都是建立在巨量的基建投资与海量的民间资本基础上的,其中很多岗位都是通过“人为”创造出来的;一旦投资停止,这些岗位就会迅速消亡。
但如果继续采用大基建刺激,却还有可能延缓一段时间,以等到岛国经济的好转。
事实上,在故事里,这场大合并在民间还有一个更为贴切的名称——平成雪崩。
在这段超级就业冰河期内,岛国的劳务派遣市场规模每年上涨幅度达到30%,无数人抢着出国干着十年前被视为发配苦寒之地的劳务派遣工作,就只是为了那一份收入在本国范围内相对还算勉强过得去的工资。
这是个非常要命的数字。
到了1999年,岛国终于出现了地方债务危机,当年各地债务总额达到了恐怖的180万亿日元,是1990年的足足三倍……也就是说,仅仅十年时间,岛国各地就新增了120万亿日元的债务。
1995年以后,到过第一轮大基建的浪潮基本消退,部分乡村开始出现少量人口回流都市;因此岛国只能立马开始第二轮刺激计划。
………………
在那个故事里,这些出生在非一线城市,生活在东京,却只能打零工生存的年轻人,被岛国社会称为“漂流一族”……也就是“在大城市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又无法回到自己长大故乡(或是已经没有了故乡),被迫放弃婚姻、生育、房产,最后只能面对不断失去一切的人生”的意思。
至1997年,得益于旅游业的升级和发展,岛国农村地区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而事实证明,岛国这一轮主导的乡村旅游热潮在短期内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至少它带动了海量人口返乡就业。
按照故事里的时间线,到了1996年,岛国各项新建旅游项目开始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后,乡村中高附加值的旅游收入开始迅速增加,岛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被迅速缩小;
在艰难无比的财政困境下,再一次减少财政支出,并缩减各地岗位,就成了岛国官方必然的选择;
而那批返城工作的青年人,在阔别城市数年之后,更多的却是连这种并不稳定的劳务派遣的机会都很难抢到,只能从事着诸如便利店员工、餐饮服务员这样的低薪工作。
于是在千禧年到来的时候,岛国官方终于下定决心,启动了一场在后世被无数人诟病,也被无数人认为是拯救了岛国乡村的乡村大合并计划(平成大合并)——在短短七年时间,将岛国原有的3200个乡村,合并缩减到了1700个,同时在这一轮合并的大潮中,撤销了47%的基层机构。
在这场一波三折的过程中,以及突如其来的变故里,许多岛国民众的人生就像是遇到了雪崩一样,根本无法躲避,被裹挟其中。
但滑雪场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1995~1998这段时间里,岛国乡村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子,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乡村特色旅游……从吃穿娱玩购,乃至于两性吸引,可谓是五花八门,怪招齐出;其本质就是在房地产信贷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投资,岛国民间资本与官方资本共同参与的结果。
2001年,东京人口的净流入量在时隔十二年后,重新回到了12万人/年的规模,此后一路上涨,并在2008年的时候突破了16万人/年。
这是对于人才的极度浪费!
说着,他深深地望了杨默一眼:“难怪杨总始终不太赞成加快德州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转而以城镇化进程来代替,想必是有这方面
第一,是海量基建投资从乡村抽离用于挽救城市经济圈那些倒闭的企业,这使得岛国农村地区的大基建进度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了持续投资带来的红利;
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小镇青年通往大城市的最后一代人;在他们之前的那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在大都市的原始积累,而他们之后的那一代人,却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大城市生存的艰难,从而选择了平淡的人生剧本。
事实上,漂流一族中的绝大部分人,的确注定会继续这么漂流下去,从青年漂流到中年,再从中年漂流到老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大合并过程中,岛国的农协趁着官方财政困难之际趁虚而入,并且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壮大后,成为了许多地区的一字并肩王,甚至反过来成为了各大财阀影响岛国各项政策的无上杀器……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再次暂且不提。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别说是继续承担各类基础设施的运营费用,岛国的很多乡村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偿还能力,只能依靠岛国官方的财政资源维持运转。
可如今他们再度回到城市,却只能从事这种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工作,并且很难再迎来二次改变命运的机遇……无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他们跟城市脱节太久了。
根据岛国官方厅的统计,大合并完成后,岛国乡村仅人事支出这一项,每年就减少了1.8万亿日元,由此可见这一轮的合并潮中减少的基层岗位数量之多。
这无疑是给当时本就艰难无比的岛国官方财政雪上加霜,你要知道,岛国的经济和税收主力,依旧是那些城市圈的企业,岛国官方不可能放任不管;
恰逢此时的岛国又遇到了波及全亚洲的金融危机,城市地区开始大量裁员降薪,因此此消彼长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竟然达到了城市工人家庭的1.26倍;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返乡就业——一边是城市圈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人无法喘息的工作压力和逐渐攀升的失业率,一边是回到自己的故乡疗伤,还能够享受大基建和产业扶持带来的高收入岗位,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要知道,既然当初能有资本和底气返乡创业,那么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曾经是大企业里面的核心骨干甚至是中层管理者。
只不过这一轮,岛国官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为了乡村旅游投资,并推出了“乡村休闲促进法”,鼓励民间资本在乡村建设度假村等休闲设施。
滑雪场素来被视为是旅游行业建设维护成本最高的娱乐休闲项目,短短几年里就新建了这么多滑雪场,岛国那段是时间的投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是大量通过银行贷款修建的度假村因为银行体系的破产,以及经济寒冬下游客的锐减,同样迎来了规模庞大的倒闭潮。
根据岛国官方厅的统计,到了1999年,岛国有大约20%的乡村的可支配财政收入里,官方的援助就占到了50%以上;很多乡村已经无法创造收入,只能靠着岛国官方的转移支付来存续;
1998年,随着那场波及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岛国迎来了泡沫破裂后最大破产潮,岛国官方也被迫超发海量债务,用来拯救城市经济圈那些原本就在艰难求存,如今更是接二连三倒逼的企业;
所以,大量漂流一族的出现,标志着岛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开始从“积极奋斗”向“消极躺平”转变的同时,也预示着这个曾经令阿美莉卡感到不安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丧失了长线竞争力,其中的种种细微之处,不得不令人细思极恐。
] 受此影响,乡村旅游马上就成为了岛国最大的投资风口,恰逢此时的岛国银行苦于无人贷款,因此海量的银行贷款也马上用入了乡村旅游行业——根据故事中岛国旅游局的数据,乡村休闲促进法推出6个月后,就新增开工了109个大中型度假区;而到了1998年,岛国仅滑雪场就有700多座。
总之,那时候的岛国城市里,别说是高薪工作了,就是正式稳定的工作也寥寥无几。
简单来说,就是乡村这套依赖举债基建的模式,一旦被断掉了上游资金流水,便无法维系;用大基建营造出来的乡村就业繁荣,也会在风险来临之际,快速的破裂。
听完杨默有选择性隐瞒了一些具体细节的这第一个故事,赵老陷入了沉思,高庆峰却是在沉吟了一会儿后,轻轻点了点头:“城市在区域性经济中的地位类似于心脏一般的关键器官,虽然重要无比,却也需要从周边抽取大量的血液和能量来维持运转……一副躯体有一个心脏那是必须的,但如果这颗心脏膨大的太过异常,甚至要耗干这幅躯体七成以上的能量,却是一种要命的疾病了。”
虽然这场大合并拯救了岛国乡村财政,并使其依旧具备最起码的经济蓄水功能,但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这场返乡创业和就业潮,却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众所周知,岛国是一个赌性很大的国度,而且动不动就喜欢赌国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岛国的官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砸入天量资金到大基建计划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跟我国08年的情况很类似,但两者不同的是,08年我国的4万亿基建计划是为了化解那次外来冲击而提出来的,而岛国的25万亿日元基建计划是试图化解它们内生性冲击而提出来,说白了就是岛国房地产硬着陆而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效果也截然不同)。
而对于岛国的乡村来说,则带来了两个更大的冲击。
要知道,在千禧年初,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企业破产潮的洗礼,岛国城市经济圈的就业环境本来就不容乐观,此时又加上如此巨大的人口返城潮,岛国当年的失业率直接一路飙升5%以上;各大都市圈充满了等待就业的人群,其萧条无序感,甚至令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当世的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瞎编出来的故事中,这段时间也被岛国称为“超级就业冰河期”。
在返乡潮正式划上句号后,海量的当初返乡青年只能再次大量涌入都市。
但与之前第一阶段的大基建带动建筑业人员回流不同,这一轮的乡村旅游热潮,带动的是大量的服务行业人口的返乡。
然而大部分并不清楚,命运给予你的礼物,其实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要知道,岛国这两轮的回乡创业潮和回乡就业潮,都是建立在巨量的基建投资与海量的民间资本基础上的,其中很多岗位都是通过“人为”创造出来的;一旦投资停止,这些岗位就会迅速消亡。
但如果继续采用大基建刺激,却还有可能延缓一段时间,以等到岛国经济的好转。
事实上,在故事里,这场大合并在民间还有一个更为贴切的名称——平成雪崩。
在这段超级就业冰河期内,岛国的劳务派遣市场规模每年上涨幅度达到30%,无数人抢着出国干着十年前被视为发配苦寒之地的劳务派遣工作,就只是为了那一份收入在本国范围内相对还算勉强过得去的工资。
这是个非常要命的数字。
到了1999年,岛国终于出现了地方债务危机,当年各地债务总额达到了恐怖的180万亿日元,是1990年的足足三倍……也就是说,仅仅十年时间,岛国各地就新增了120万亿日元的债务。
1995年以后,到过第一轮大基建的浪潮基本消退,部分乡村开始出现少量人口回流都市;因此岛国只能立马开始第二轮刺激计划。
………………
在那个故事里,这些出生在非一线城市,生活在东京,却只能打零工生存的年轻人,被岛国社会称为“漂流一族”……也就是“在大城市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又无法回到自己长大故乡(或是已经没有了故乡),被迫放弃婚姻、生育、房产,最后只能面对不断失去一切的人生”的意思。
至1997年,得益于旅游业的升级和发展,岛国农村地区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而事实证明,岛国这一轮主导的乡村旅游热潮在短期内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至少它带动了海量人口返乡就业。
按照故事里的时间线,到了1996年,岛国各项新建旅游项目开始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后,乡村中高附加值的旅游收入开始迅速增加,岛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被迅速缩小;
在艰难无比的财政困境下,再一次减少财政支出,并缩减各地岗位,就成了岛国官方必然的选择;
而那批返城工作的青年人,在阔别城市数年之后,更多的却是连这种并不稳定的劳务派遣的机会都很难抢到,只能从事着诸如便利店员工、餐饮服务员这样的低薪工作。
于是在千禧年到来的时候,岛国官方终于下定决心,启动了一场在后世被无数人诟病,也被无数人认为是拯救了岛国乡村的乡村大合并计划(平成大合并)——在短短七年时间,将岛国原有的3200个乡村,合并缩减到了1700个,同时在这一轮合并的大潮中,撤销了47%的基层机构。
在这场一波三折的过程中,以及突如其来的变故里,许多岛国民众的人生就像是遇到了雪崩一样,根本无法躲避,被裹挟其中。
但滑雪场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1995~1998这段时间里,岛国乡村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子,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乡村特色旅游……从吃穿娱玩购,乃至于两性吸引,可谓是五花八门,怪招齐出;其本质就是在房地产信贷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投资,岛国民间资本与官方资本共同参与的结果。
2001年,东京人口的净流入量在时隔十二年后,重新回到了12万人/年的规模,此后一路上涨,并在2008年的时候突破了16万人/年。
这是对于人才的极度浪费!
说着,他深深地望了杨默一眼:“难怪杨总始终不太赞成加快德州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转而以城镇化进程来代替,想必是有这方面
第一,是海量基建投资从乡村抽离用于挽救城市经济圈那些倒闭的企业,这使得岛国农村地区的大基建进度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了持续投资带来的红利;
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小镇青年通往大城市的最后一代人;在他们之前的那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在大都市的原始积累,而他们之后的那一代人,却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大城市生存的艰难,从而选择了平淡的人生剧本。
事实上,漂流一族中的绝大部分人,的确注定会继续这么漂流下去,从青年漂流到中年,再从中年漂流到老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大合并过程中,岛国的农协趁着官方财政困难之际趁虚而入,并且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壮大后,成为了许多地区的一字并肩王,甚至反过来成为了各大财阀影响岛国各项政策的无上杀器……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再次暂且不提。
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别说是继续承担各类基础设施的运营费用,岛国的很多乡村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偿还能力,只能依靠岛国官方的财政资源维持运转。
可如今他们再度回到城市,却只能从事这种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工作,并且很难再迎来二次改变命运的机遇……无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他们跟城市脱节太久了。
根据岛国官方厅的统计,大合并完成后,岛国乡村仅人事支出这一项,每年就减少了1.8万亿日元,由此可见这一轮的合并潮中减少的基层岗位数量之多。
这无疑是给当时本就艰难无比的岛国官方财政雪上加霜,你要知道,岛国的经济和税收主力,依旧是那些城市圈的企业,岛国官方不可能放任不管;
恰逢此时的岛国又遇到了波及全亚洲的金融危机,城市地区开始大量裁员降薪,因此此消彼长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竟然达到了城市工人家庭的1.26倍;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返乡就业——一边是城市圈高昂的生活成本、令人无法喘息的工作压力和逐渐攀升的失业率,一边是回到自己的故乡疗伤,还能够享受大基建和产业扶持带来的高收入岗位,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要知道,既然当初能有资本和底气返乡创业,那么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曾经是大企业里面的核心骨干甚至是中层管理者。
只不过这一轮,岛国官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为了乡村旅游投资,并推出了“乡村休闲促进法”,鼓励民间资本在乡村建设度假村等休闲设施。
滑雪场素来被视为是旅游行业建设维护成本最高的娱乐休闲项目,短短几年里就新建了这么多滑雪场,岛国那段是时间的投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第二,是大量通过银行贷款修建的度假村因为银行体系的破产,以及经济寒冬下游客的锐减,同样迎来了规模庞大的倒闭潮。
根据岛国官方厅的统计,到了1999年,岛国有大约20%的乡村的可支配财政收入里,官方的援助就占到了50%以上;很多乡村已经无法创造收入,只能靠着岛国官方的转移支付来存续;
1998年,随着那场波及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岛国迎来了泡沫破裂后最大破产潮,岛国官方也被迫超发海量债务,用来拯救城市经济圈那些原本就在艰难求存,如今更是接二连三倒逼的企业;
所以,大量漂流一族的出现,标志着岛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开始从“积极奋斗”向“消极躺平”转变的同时,也预示着这个曾经令阿美莉卡感到不安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丧失了长线竞争力,其中的种种细微之处,不得不令人细思极恐。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六千来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