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桓公六年(2)
万年眉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万年眉寿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熊通面不改色:“寡人如何作想并不重要,毕竟周人都是这般认为的不是吗?既然如此,何不顺势而为之。”
【总之这次太子忽还是拒绝了,理由依然很正当。他说,没有帮齐国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女,这次是奉国君的命令率军驰援,如果带了女子回去,就好像劳师动众一番竟然是为了我的婚姻私事,民众怎么看我呢?】
【嗯,后果没那么快,在桓公十年,又要先放放了。他们是真的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他们记仇不累,我看书的人都累了。】
【先秦的这些公室贵族基本都是国君血亲,有时候离谱一点国君也不能把他们咋样,比如之前公子翚背着鲁隐公出兵什么的,虽然有鲁隐公名不正言不顺的原因,但也和国君确实没那么大权独享有关。所以他们劝谏通常都挺直白。】
冯笑得颠三倒四:“郑伯忽有乃父之风,昔日为报东门之役,郑伯寤生也是一个都没有放过,哪怕拖了不少年。”
【不过,虽然姻亲不会雪中送炭,但是联姻某种程度上可以保底。
刚才那人称自己为郑伯寤生,其他人的身份怕是也差不多。商人之后,当是宋公;周公族裔,应为鲁侯。熊通一一给冯和允打上具体的身份标记,不过总体而言,在他眼里他们都是周人,哪怕是那位号称自己并非周人族裔的宋国国君。
【上述是楚和随在桓公八年打起来的前情,具体战况请听下回分解。继续回到六年的原文,接下来的事情又要往前思索一下。繻葛之战之前,齐国和郑国去当了黄鼠狼,给鸡,也就是纪国拜了个年。纪国现在很慌,跑来会见鲁君求助。】
寤生笑道:“不听劝的主君才是常态。只不过有些事不听便不听了,有些事不听可是要亡国的。”
【说正经的,《史记》里面只记载了第二次请婚,并且只用了“齐大非偶”这一个理由,不管是《齐世家》还是《郑世家》都是这样,可能是史料流传的时候又有点混淆了。关于败北戎这次拒婚,祭仲还对太子忽有过一番劝谏,虽然失败了。】
【这一年,曾经跑去打过郑国的北戎又跑去打齐国啦,齐国一时打不过,于是请求郑国出兵帮忙。太子忽带着军队去救命,勇猛无比,把北戎打的落花流水,不但擒获了将领,还取得贼首三百。】
寤生瞥了公子忽一眼,他也大致想起来了,毕竟公子忽拒绝联姻也是经过他同意的。想到这里,寤生又瞧向文姜,对方竟也意外地向这边投来了视线。二人四目相对,文姜的笑容明媚而澄净,寤生却皱了皱眉。
他虽不曾亲耳听闻文姜如何害死鲁侯允之事,却也已经知晓此乃事实,甚至亲眼见过这夫妻二人的对峙。文姜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一名单纯的女子,她却试图给旁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史记》对桓公六年,也就是楚武王三十五年伐随的这件事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的。中原各国互相征伐需要师出有名,所以楚伐随的时候,随国按照周人的原则抗议说自己无罪。然而楚武王的态度十分光棍,他说,我蛮夷也。】
【纪国没办法,后面还直接把自家女儿嫁给周桓王当续弦,希望能够挽救自己的国家。想当然的并没有什么卵用,开什么玩笑,繻葛之战以后周王现在也就是个摆设。再加上联姻这种事情,锦上添花可以,指望姻亲雪中送炭太不靠谱啦。】
“季梁很清醒。”熊通认真听着,尽管他赞赏的这个人是在针对他和他的国家,“可惜主君无能。”
“倒也未必。”允冷声道,“汉东既以随国为首,楚国如今羽翼未丰,为免引起注意,当不至于斩草除根。我等有生之年都未曾听闻随国国灭之事,否则,为同姓之国复仇本为应有之义。”
【既然随侯已经疯狂心动想去追楚国了,季梁想要阻止他肯定是要有一定说服力的。www.baijiawenxue.com所以季梁首先抛出了一个观点,小国确实可以和大国敌对;但接着提出那是有前提的,必须得小国行事有道,而大国肆意妄为,这样才能有对抗的机会。】
【随侯确实不能把季梁怎么样,但他不服气啊,他说我祭祀用最健美的牲畜和足够多的粮食,怎么能说我对神不诚信。发现了没,他甚至没有辩解他对人民不好,一看就属于无道之君。不管心里怎么想,论迹不论心也要关爱百姓啊。】
与周人通婚,怎么能不算周人呢?熊通想着,丝毫不觉得双标地把和邓国通婚的自己排除在周人之外。
冯笑着摇了摇头:“不不,楚君切莫多想,吾乃商人之后,也并非周人族属。”
【等到这次太子忽打败北戎军队,虽然鲁国把他得罪了,但是齐国还是挺无辜的,所以太子忽也没迁怒。齐僖公这次又提出要嫁女儿给他,这时候文姜已经嫁给鲁桓公了,就很难说嫁的是不是宣姜哦,如果是的话,嗯,有点微妙。】
【两次理由其实都挺有说服力的,郑庄公估计也这么觉得,所以同意了他的拒绝。说起来第二次的时候罗敷有夫没错,但是使君也有妇啊,公子忽早就娶了陈女,怎么感觉完全没有提过她,先配而后祖的威力这么大吗?】
“周人源于西戎,为羌人一支,从血脉而言自是比不上殷商正统,非四夷所出。”允讥讽道,“可惜当年武庚之乱后,我祖周公东征,所诛杀的叛贼却多与东夷之族相近,难分亲疏哩。”
【祭仲是郑庄公的心腹,曾经出场于郑伯克段于鄢,周郑
【多年以前,鲁桓公还没有从齐国娶妻的时候,齐僖公曾经是想要将文姜许配给太子忽的。但是太子忽拒绝了,他的理由是,结婚要门当户对,齐国强大,和我并不匹配。这也就是所谓齐大非偶这个词的来源。】
【刚才说过太子忽战功赫赫,结果鲁国派去的这位大夫,却在排序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子忽放在第一个。虽然太子忽看起来很仁厚,就像是所有被弟弟篡位的老实哥哥,但一员猛将对外怎么可能完全没脾气,所以他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第一次没出成果自然有第二次,纪侯很有诚意,上次是会见,这次纪侯直接找上门了,是来朝鲁侯。他甚至还搞了份王命才来,扯了周桓王的大旗希望鲁国能帮他与齐国说和,但是鲁桓公最终还是拒绝了他。】
【我就是蛮夷,我就是师出无名,你打算怎么地吧。这句著名台词其实不是出自楚武王,而是要向前追溯几代。楚国早年其实已经有国君自立为王,只是后来畏惧周厉王才去了王号,正是当时的国君熊渠首先发出了“我蛮夷也”的名言。】
【季梁说话非常嘲讽,他说随侯不顾人民饥饿只顾自己爽快是不忠于民,祭祀的时候因为没有功绩可以上告给祖先只能敷衍是不诚于神,这种无道的小国我觉得不配和楚国这样的大国对抗。而且现在楚国正有天命,虚弱一看就是装的。】
望少师速速进谗言了。】
这或许还不如他自己的母亲,至少武姜足够坦诚。
【战后论功行赏,想也知道太子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然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然而上。齐国举办了一个招待所有前来帮忙的大夫的宴会,又准备了丰盛的各类谷物和肉食作为感谢。但是人这么多,总要有个先后,齐国请鲁国来排序。】
【说到随国,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成果越来越多,基本已经确定发现过不少墓葬的曾国其实就是随国。这个问题曾经争论过四十年。然后好几件曾国铜器上都有类似“金道锡行”的字样,说明汉阳诸姬的重要任务之一可能是镇守战略资源通道。】
【当然季梁又把他怼了一顿,说你祭祀用的牲畜和粮食都是人民献上的,牲畜和粮食状态好是为了对神显示人民过得好,结果呢,人家过得根本不好,鬼神不会听你的。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治理国家,顺便团结周边的兄弟之国才比较靠谱。】
“寡人有恩必偿,自也有仇必报。”寤生微微斜过眼看他,颇有几分嫌弃,“宋国自东门之役后执着于郑,未尝不是与宋公有关。宋公却是对寡人,对郑国恩将仇报。”
?本作者万年眉寿提醒您《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道,是先秦古书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说法,大概类似于某种执政资格。只有满足人民和神明的需求,才能被称为“有道”,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君主。如果君主无道,则天命就不再眷顾他,他迟早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执政权。】
【扯远了扯远了,曾国的事情要讲的话其实挺复杂,它的考古经历还有考证过程蛮传奇的。我们还是先等随国的历史记载写到那里再说。回到季梁的有效劝谏,由于汉阳诸姬依然团结,所以楚国没动手,现在就指
【一旦先承认了自己是蛮夷,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不遵守周礼了,什么计划通。楚武王最终没打随国,但是要求随国帮自己传话,让周王室承认楚国的王号,从此周与楚就是平等之国。当然,想也知道周天子不可能同意的。】
“称自己是蛮夷的感觉如何?”冯挑起眉,颇有兴味地问道。
【汉水一带有很多姬姓小国,《左传》称之为“汉阳诸姬”。关于汉阳诸姬的存在,历史学界一直认为它们可能是周为了控制南方而特意分封的。随国就是其中为首的那个,它和楚国的和战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其实故事还挺跌宕起伏。】
公子忽回忆了一下,虽然记不清具体时日,但他大抵知道这个女子在说什么,也就知晓了应该是什么事情。无非是他拒绝了齐国的联姻请求,而且,不止一次。
“啊,确实如此。”冯毫不心虚地点头,“但寡人不是郑公,品德不够高尚。”
说到这里,我们就又要请出插了一身fg的公子忽了。当然,这个时候他大概已经被立为郑国太子,我们已经可以称他为太子忽了。】
【之所以找鲁国是因为鲁国曾经嫁女给纪国,之前省略掉的联姻内容主要就是和纪国的,也就是说鲁和纪为舅甥之国。同时,鲁桓公刚娶了文姜,齐鲁正是的热恋期,找鲁国当说客再合适不过了。这次他们并没有合计出个结果。】
] 熊通面不改色:“寡人如何作想并不重要,毕竟周人都是这般认为的不是吗?既然如此,何不顺势而为之。”
【总之这次太子忽还是拒绝了,理由依然很正当。他说,没有帮齐国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女,这次是奉国君的命令率军驰援,如果带了女子回去,就好像劳师动众一番竟然是为了我的婚姻私事,民众怎么看我呢?】
【嗯,后果没那么快,在桓公十年,又要先放放了。他们是真的信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他们记仇不累,我看书的人都累了。】
【先秦的这些公室贵族基本都是国君血亲,有时候离谱一点国君也不能把他们咋样,比如之前公子翚背着鲁隐公出兵什么的,虽然有鲁隐公名不正言不顺的原因,但也和国君确实没那么大权独享有关。所以他们劝谏通常都挺直白。】
冯笑得颠三倒四:“郑伯忽有乃父之风,昔日为报东门之役,郑伯寤生也是一个都没有放过,哪怕拖了不少年。”
【不过,虽然姻亲不会雪中送炭,但是联姻某种程度上可以保底。
刚才那人称自己为郑伯寤生,其他人的身份怕是也差不多。商人之后,当是宋公;周公族裔,应为鲁侯。熊通一一给冯和允打上具体的身份标记,不过总体而言,在他眼里他们都是周人,哪怕是那位号称自己并非周人族裔的宋国国君。
【上述是楚和随在桓公八年打起来的前情,具体战况请听下回分解。继续回到六年的原文,接下来的事情又要往前思索一下。繻葛之战之前,齐国和郑国去当了黄鼠狼,给鸡,也就是纪国拜了个年。纪国现在很慌,跑来会见鲁君求助。】
寤生笑道:“不听劝的主君才是常态。只不过有些事不听便不听了,有些事不听可是要亡国的。”
【说正经的,《史记》里面只记载了第二次请婚,并且只用了“齐大非偶”这一个理由,不管是《齐世家》还是《郑世家》都是这样,可能是史料流传的时候又有点混淆了。关于败北戎这次拒婚,祭仲还对太子忽有过一番劝谏,虽然失败了。】
【这一年,曾经跑去打过郑国的北戎又跑去打齐国啦,齐国一时打不过,于是请求郑国出兵帮忙。太子忽带着军队去救命,勇猛无比,把北戎打的落花流水,不但擒获了将领,还取得贼首三百。】
寤生瞥了公子忽一眼,他也大致想起来了,毕竟公子忽拒绝联姻也是经过他同意的。想到这里,寤生又瞧向文姜,对方竟也意外地向这边投来了视线。二人四目相对,文姜的笑容明媚而澄净,寤生却皱了皱眉。
他虽不曾亲耳听闻文姜如何害死鲁侯允之事,却也已经知晓此乃事实,甚至亲眼见过这夫妻二人的对峙。文姜无论如何不可能是一名单纯的女子,她却试图给旁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史记》对桓公六年,也就是楚武王三十五年伐随的这件事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的。中原各国互相征伐需要师出有名,所以楚伐随的时候,随国按照周人的原则抗议说自己无罪。然而楚武王的态度十分光棍,他说,我蛮夷也。】
【纪国没办法,后面还直接把自家女儿嫁给周桓王当续弦,希望能够挽救自己的国家。想当然的并没有什么卵用,开什么玩笑,繻葛之战以后周王现在也就是个摆设。再加上联姻这种事情,锦上添花可以,指望姻亲雪中送炭太不靠谱啦。】
“季梁很清醒。”熊通认真听着,尽管他赞赏的这个人是在针对他和他的国家,“可惜主君无能。”
“倒也未必。”允冷声道,“汉东既以随国为首,楚国如今羽翼未丰,为免引起注意,当不至于斩草除根。我等有生之年都未曾听闻随国国灭之事,否则,为同姓之国复仇本为应有之义。”
【既然随侯已经疯狂心动想去追楚国了,季梁想要阻止他肯定是要有一定说服力的。www.baijiawenxue.com所以季梁首先抛出了一个观点,小国确实可以和大国敌对;但接着提出那是有前提的,必须得小国行事有道,而大国肆意妄为,这样才能有对抗的机会。】
【随侯确实不能把季梁怎么样,但他不服气啊,他说我祭祀用最健美的牲畜和足够多的粮食,怎么能说我对神不诚信。发现了没,他甚至没有辩解他对人民不好,一看就属于无道之君。不管心里怎么想,论迹不论心也要关爱百姓啊。】
与周人通婚,怎么能不算周人呢?熊通想着,丝毫不觉得双标地把和邓国通婚的自己排除在周人之外。
冯笑着摇了摇头:“不不,楚君切莫多想,吾乃商人之后,也并非周人族属。”
【等到这次太子忽打败北戎军队,虽然鲁国把他得罪了,但是齐国还是挺无辜的,所以太子忽也没迁怒。齐僖公这次又提出要嫁女儿给他,这时候文姜已经嫁给鲁桓公了,就很难说嫁的是不是宣姜哦,如果是的话,嗯,有点微妙。】
【两次理由其实都挺有说服力的,郑庄公估计也这么觉得,所以同意了他的拒绝。说起来第二次的时候罗敷有夫没错,但是使君也有妇啊,公子忽早就娶了陈女,怎么感觉完全没有提过她,先配而后祖的威力这么大吗?】
“周人源于西戎,为羌人一支,从血脉而言自是比不上殷商正统,非四夷所出。”允讥讽道,“可惜当年武庚之乱后,我祖周公东征,所诛杀的叛贼却多与东夷之族相近,难分亲疏哩。”
【祭仲是郑庄公的心腹,曾经出场于郑伯克段于鄢,周郑
【多年以前,鲁桓公还没有从齐国娶妻的时候,齐僖公曾经是想要将文姜许配给太子忽的。但是太子忽拒绝了,他的理由是,结婚要门当户对,齐国强大,和我并不匹配。这也就是所谓齐大非偶这个词的来源。】
【刚才说过太子忽战功赫赫,结果鲁国派去的这位大夫,却在排序的时候,并没有把太子忽放在第一个。虽然太子忽看起来很仁厚,就像是所有被弟弟篡位的老实哥哥,但一员猛将对外怎么可能完全没脾气,所以他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第一次没出成果自然有第二次,纪侯很有诚意,上次是会见,这次纪侯直接找上门了,是来朝鲁侯。他甚至还搞了份王命才来,扯了周桓王的大旗希望鲁国能帮他与齐国说和,但是鲁桓公最终还是拒绝了他。】
【我就是蛮夷,我就是师出无名,你打算怎么地吧。这句著名台词其实不是出自楚武王,而是要向前追溯几代。楚国早年其实已经有国君自立为王,只是后来畏惧周厉王才去了王号,正是当时的国君熊渠首先发出了“我蛮夷也”的名言。】
【季梁说话非常嘲讽,他说随侯不顾人民饥饿只顾自己爽快是不忠于民,祭祀的时候因为没有功绩可以上告给祖先只能敷衍是不诚于神,这种无道的小国我觉得不配和楚国这样的大国对抗。而且现在楚国正有天命,虚弱一看就是装的。】
望少师速速进谗言了。】
这或许还不如他自己的母亲,至少武姜足够坦诚。
【战后论功行赏,想也知道太子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然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然而上。齐国举办了一个招待所有前来帮忙的大夫的宴会,又准备了丰盛的各类谷物和肉食作为感谢。但是人这么多,总要有个先后,齐国请鲁国来排序。】
【说到随国,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成果越来越多,基本已经确定发现过不少墓葬的曾国其实就是随国。这个问题曾经争论过四十年。然后好几件曾国铜器上都有类似“金道锡行”的字样,说明汉阳诸姬的重要任务之一可能是镇守战略资源通道。】
【当然季梁又把他怼了一顿,说你祭祀用的牲畜和粮食都是人民献上的,牲畜和粮食状态好是为了对神显示人民过得好,结果呢,人家过得根本不好,鬼神不会听你的。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治理国家,顺便团结周边的兄弟之国才比较靠谱。】
“寡人有恩必偿,自也有仇必报。”寤生微微斜过眼看他,颇有几分嫌弃,“宋国自东门之役后执着于郑,未尝不是与宋公有关。宋公却是对寡人,对郑国恩将仇报。”
?本作者万年眉寿提醒您《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道,是先秦古书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说法,大概类似于某种执政资格。只有满足人民和神明的需求,才能被称为“有道”,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君主。如果君主无道,则天命就不再眷顾他,他迟早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执政权。】
【扯远了扯远了,曾国的事情要讲的话其实挺复杂,它的考古经历还有考证过程蛮传奇的。我们还是先等随国的历史记载写到那里再说。回到季梁的有效劝谏,由于汉阳诸姬依然团结,所以楚国没动手,现在就指
【一旦先承认了自己是蛮夷,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不遵守周礼了,什么计划通。楚武王最终没打随国,但是要求随国帮自己传话,让周王室承认楚国的王号,从此周与楚就是平等之国。当然,想也知道周天子不可能同意的。】
“称自己是蛮夷的感觉如何?”冯挑起眉,颇有兴味地问道。
【汉水一带有很多姬姓小国,《左传》称之为“汉阳诸姬”。关于汉阳诸姬的存在,历史学界一直认为它们可能是周为了控制南方而特意分封的。随国就是其中为首的那个,它和楚国的和战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其实故事还挺跌宕起伏。】
公子忽回忆了一下,虽然记不清具体时日,但他大抵知道这个女子在说什么,也就知晓了应该是什么事情。无非是他拒绝了齐国的联姻请求,而且,不止一次。
“啊,确实如此。”冯毫不心虚地点头,“但寡人不是郑公,品德不够高尚。”
说到这里,我们就又要请出插了一身fg的公子忽了。当然,这个时候他大概已经被立为郑国太子,我们已经可以称他为太子忽了。】
【之所以找鲁国是因为鲁国曾经嫁女给纪国,之前省略掉的联姻内容主要就是和纪国的,也就是说鲁和纪为舅甥之国。同时,鲁桓公刚娶了文姜,齐鲁正是的热恋期,找鲁国当说客再合适不过了。这次他们并没有合计出个结果。】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万年眉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直播和古人一起读史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