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
孺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孺人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再加上封建社会下,等级制度分明, 一些地方上的百姓, 他们甚至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自己所在地的父母官。
“不过去京郊乡下村子里去购置,价钱确实是比京城内便宜许多。”
并且,韩彻还派遣人出去广而告之,他在宣传中还表示希望明日京城百姓若有空闲的,都能去他府门前亲见。
“慌什么!”王尚书不悦的低喝道。
——韩彻当然要脸。
作为拥有着超越眼下这个时代不少技术的农科技术人员,韩彻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去赚取银钱,实在是太过简单。
一个连平日日常开销都这般节省的官员,他贪污了哪门子的钱财啊?
这年头,但凡是谁家里出了不好的事,都恨不得藏着捂着,半点也不吐露出去。如韩彻这般已经被传播了贪污受贿,官商勾结等不好的名声,自然更是该想法子压下去。
所以如韩彻这样的行为,简直称得上是荒诞不经!
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则因交结地方官员,攀附权贵,从而实施包揽垄断。
“我听闻,那位韩大人在朝堂上主动跟陛下请旨, 让大理寺明日去他府上清查?”有那之前听闻过流言的百姓,便扎堆到一起议论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朝廷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利,对不少地方州县,很难做到掌控,这也就形成了时下以人治为主的现象。
“他韩彻怎么敢!”
后来的家资,几乎全都是韩彻一手挣回来的。
“啧, 你说这事是真是假啊?”
而属于韩彻自己的财产,竟只有银钱不到一千两,一些京郊的土地地契,和一些粮食、棉衣、毛毯、棉被等。
“价钱啊?比京城里的是便宜一些,要不然韩大人家里也不会辛苦跑这一趟了么?不过比咱们拿到城里来卖还是划算很多。”
他们便正好能抓住这一点,让韩彻只会越证越黑。
这若是一个两个人,老百姓或许还会因为心生胆怯而不敢来。
可要是京城各坊间的百姓都收到了宣传邀请,他们就又不害怕了。
时下本就娱乐不多。
他韩彻还要不要脸面了?
在物质上,韩彻也不是一个喜欢奢靡的人。以他不同阶段官职的俸禄,还有农业技术,赚取到的银钱对他的生活而言,也全都是绰绰有余。
见状,王尚书的脸控制不住的黑了下来。
可不管他们背地里是如何抨击韩彻这种行为的,到了第二天,京城不少的百姓都奔到韩彻府门前来瞧热闹了。
“大人,您看这……”这时候,一随行在王尚书身边的官员凑进来低声道,语气里也带着些许的担忧。
“其实我也是不信那些个谣言的……”
接下来, 韩彻果然就如他们所预料的一般,选择了自证清白。
“就是, 若韩大人真是那样一个贪官, 如今又如何敢这般派人大肆宣告的,让咱们去给他做见证。”
“这事我也听说了。”
甚至连普通的百姓,一家子的土地亩数也比韩彻这里要多不少。
京郊土地地契这部分,可以说是非常少了。
王尚书那群人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以操控京城流言的方式, 先在京城各坊间扩散,把事情闹大,再抓住这一点, 安排人在朝堂上将韩彻弹劾了。
最要紧的是,这还是那位韩宰相主动请求他们过来做见证的!
那么对于一个官员的好坏, 大多数的百姓便都是取决于“听”。
不过眼下,韩彻既然敢派人在京城各坊间广而告之,甚至还邀请大家过去亲自瞧看,大家难免又愿意对他生出几分相信来。
之后在安南和柏州时,因为地方主官能有职田分发,韩彻确实是挣得的银钱不少。不过这些银钱,早前韩彻就让柳氏,把原来准备给自己的聘礼,都分成了两部分,添给了三娘和四娘做嫁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对于地方上的一些治理,甚至是财政税收,很多时候都是采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待到大理寺清查的时候,随着家里的财产逐一被摆放到大门口,王尚书等人的面色便越发的难看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朝廷一旦清查某个官员的家底,无异于抄家!
这些消息很快便也传到了王尚书等人的耳朵里,对方既愤怒又震惊。
本来是一桩清查的严肃事件,结果因为韩彻让韩老三把家里这些年来的收支明细一报,围观的百姓一下子全都被这方面给吸引了过去。
在社会等级分明下,像眼下这种能亲眼围观当朝宰相主动亲旨让大理寺清查的场景,属于开天辟地头一遭。
因为今日来围观的人实在是太多,只见那魏林,还带着刑部府衙的人在现场一边组织着秩序,一边还疏导建议大家,怎样才能观看得更方便清晰。
“哈哈哈,我就是钱家村的!瞧见没,站韩大人身边的那位,他叫阿三!就是他娶了我们钱家村的女郎……那钱家女经常回村里给韩大人家跟村里人购置东西,我家也卖过一些鸡蛋给她!”
息过于闭塞,普通百姓连想要识字的机会都很难,也就完全谈不上对时务能有所了解。
可谁也想不到,韩彻非但没有去压那些流言,反而在他们即将能够将自己早就安排好的人推上去,来彻查这方面事务的时候,韩彻先主动跟皇帝请旨清查他府中财产。
韩家经历过原身因被流放发配到安南一事,因为根本没想过还能有回来的一天,所以家中的财产,除了韩家老宅外,其他能变卖的,当时都变卖了。
但也有一点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王尚书等人虽心中万分恼恨这次筹划失败,却也在清查完毕后的第一时间,就过来跟韩彻放低姿态,还连连告罪了一番。
韩彻还很清楚,在这个时代,钱财再多,也不如权利稳妥可靠。
所以在王尚书他们看来,哪怕韩彻从未想过贪污受贿,为官也确实称得上清白廉洁。可他这一路走来,能从流放发配的安南县令,再到如今掌握全国财政税收的权臣宰相,是不可能没有过变通或是妥协的时候。
哪怕时下这些世家大族或是官吏们,嘴里口口声声把“爱民”“重民”等字眼时常挂在嘴上,甚至还有一些官员确实在任职期间做过不少为民的好事,可在封建阶级社会这个大环境里面,他们大多数人在心里和行为上,却鲜少真的会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这广大的普通百姓。
韩彻居然一点也不在乎这方面!
韩彻表现得特别好脾气,还好言好语的表示理解。
无它,只因韩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居然也会觉得京城物价太高,家中人日常食用的蔬菜粮食等这些,竟然还要安排人专门出城去京郊附近的村子里购买。
这部分东西,皇帝那边在赏赐下来时,都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做详细登记的。因此韩彻做不得假,如王尚书等人也不敢以此来做攀诬。
在他们看来,那些老百姓是来受到他们的治理和管控的。
相较之下,韩彻的神色显得轻松得多。
也因为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口口相传,所以时人才会十分看重自己在外的名声。
于是就造成了一些地方官员,往往有时候也会受到这些资本雄厚又有靠山的地方豪绅的钳制,而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变通或让步。
在过去,因为封建性的管理制度下,再加上吏治上的腐败,便也导致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往往对中小商人控制极严,甚至勒索过度。
针对这部分,韩彻还交出了一本账册,命韩老三扯着个大嗓门,把上面这几年来的收支,还有棉衣、毛毯、棉被等这些物品的添置由来,都逐一报了出来。
只见韩家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里面,最多的那部分是皇帝多次嘉赏给韩彻或是柳氏的,足足有两大车的金银珠宝玉器锦帛等物件。
说到底,不过是观念不同。
但奈何流言传播得有鼻子有眼,比如勾结韩彻的王家商行,还有具体的勾结内容,乃至于过程,都称得上一句细致了。
“……”
然后有些人来得还特别的早,王尚书等官员和大理寺的人过来时,这些百姓已经将韩彻府门前围堵得人山人海的。
“哈哈哈哈……也是!”
“我觉着韩大人是个好官, 你瞧咱们现在吃的米粮, 还有盐……可都是因着韩大人, 才能有这般的便宜。”
围观的百姓本来还在震惊,韩彻这么一个作为宰相的大官,抛开皇帝嘉赏那块,家底竟然只有这么点的时候,又马上被韩老三念出来的收支给逗乐了。
至于棉衣、棉被这些东西,在早些年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值钱的。但这几年,随着各地棉花栽种面积越来越广,农户种植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使得棉织品这一类也逐渐成为了家境但凡稍微过得去的百姓,家里都能添置得起的必备生活用品。
韩彻的名声本来一向来就很好,像这次的流言,刚传出来的时候,其实京城不少百姓是并不那么相信的。
尤其是韩彻最初回到京城的时候,那种在官场上的圆滑处世,便更是证明了他极为擅长此道。
一个当朝的宰相,竟把自己当做戏文一般,供那些百姓肆意戏看评论!
可以说,在某一瞬间,京城不少的百姓都因此心情变得澎湃又激动了起来。
至于韩彻官商勾结?贪污受贿?
“是呢,我家乡下有亲戚,我家也是跟韩大人这样,经常托家里的人给我们送蔬果粮食来的……”
这一日早上,京城不少百姓才刚起床,就见到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吆喝声。引得但凡碰见的人,便都听闻了一件对时下来说, 都能称得上稀奇又有点震撼的事。
] 再加上封建社会下,等级制度分明, 一些地方上的百姓, 他们甚至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自己所在地的父母官。
“不过去京郊乡下村子里去购置,价钱确实是比京城内便宜许多。”
并且,韩彻还派遣人出去广而告之,他在宣传中还表示希望明日京城百姓若有空闲的,都能去他府门前亲见。
“慌什么!”王尚书不悦的低喝道。
——韩彻当然要脸。
作为拥有着超越眼下这个时代不少技术的农科技术人员,韩彻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去赚取银钱,实在是太过简单。
一个连平日日常开销都这般节省的官员,他贪污了哪门子的钱财啊?
这年头,但凡是谁家里出了不好的事,都恨不得藏着捂着,半点也不吐露出去。如韩彻这般已经被传播了贪污受贿,官商勾结等不好的名声,自然更是该想法子压下去。
所以如韩彻这样的行为,简直称得上是荒诞不经!
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则因交结地方官员,攀附权贵,从而实施包揽垄断。
“我听闻,那位韩大人在朝堂上主动跟陛下请旨, 让大理寺明日去他府上清查?”有那之前听闻过流言的百姓,便扎堆到一起议论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朝廷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利,对不少地方州县,很难做到掌控,这也就形成了时下以人治为主的现象。
“他韩彻怎么敢!”
后来的家资,几乎全都是韩彻一手挣回来的。
“啧, 你说这事是真是假啊?”
而属于韩彻自己的财产,竟只有银钱不到一千两,一些京郊的土地地契,和一些粮食、棉衣、毛毯、棉被等。
“价钱啊?比京城里的是便宜一些,要不然韩大人家里也不会辛苦跑这一趟了么?不过比咱们拿到城里来卖还是划算很多。”
他们便正好能抓住这一点,让韩彻只会越证越黑。
这若是一个两个人,老百姓或许还会因为心生胆怯而不敢来。
可要是京城各坊间的百姓都收到了宣传邀请,他们就又不害怕了。
时下本就娱乐不多。
他韩彻还要不要脸面了?
在物质上,韩彻也不是一个喜欢奢靡的人。以他不同阶段官职的俸禄,还有农业技术,赚取到的银钱对他的生活而言,也全都是绰绰有余。
见状,王尚书的脸控制不住的黑了下来。
可不管他们背地里是如何抨击韩彻这种行为的,到了第二天,京城不少的百姓都奔到韩彻府门前来瞧热闹了。
“大人,您看这……”这时候,一随行在王尚书身边的官员凑进来低声道,语气里也带着些许的担忧。
“其实我也是不信那些个谣言的……”
接下来, 韩彻果然就如他们所预料的一般,选择了自证清白。
“就是, 若韩大人真是那样一个贪官, 如今又如何敢这般派人大肆宣告的,让咱们去给他做见证。”
“这事我也听说了。”
甚至连普通的百姓,一家子的土地亩数也比韩彻这里要多不少。
京郊土地地契这部分,可以说是非常少了。
王尚书那群人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以操控京城流言的方式, 先在京城各坊间扩散,把事情闹大,再抓住这一点, 安排人在朝堂上将韩彻弹劾了。
最要紧的是,这还是那位韩宰相主动请求他们过来做见证的!
那么对于一个官员的好坏, 大多数的百姓便都是取决于“听”。
不过眼下,韩彻既然敢派人在京城各坊间广而告之,甚至还邀请大家过去亲自瞧看,大家难免又愿意对他生出几分相信来。
之后在安南和柏州时,因为地方主官能有职田分发,韩彻确实是挣得的银钱不少。不过这些银钱,早前韩彻就让柳氏,把原来准备给自己的聘礼,都分成了两部分,添给了三娘和四娘做嫁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对于地方上的一些治理,甚至是财政税收,很多时候都是采取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待到大理寺清查的时候,随着家里的财产逐一被摆放到大门口,王尚书等人的面色便越发的难看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朝廷一旦清查某个官员的家底,无异于抄家!
这些消息很快便也传到了王尚书等人的耳朵里,对方既愤怒又震惊。
本来是一桩清查的严肃事件,结果因为韩彻让韩老三把家里这些年来的收支明细一报,围观的百姓一下子全都被这方面给吸引了过去。
在社会等级分明下,像眼下这种能亲眼围观当朝宰相主动亲旨让大理寺清查的场景,属于开天辟地头一遭。
因为今日来围观的人实在是太多,只见那魏林,还带着刑部府衙的人在现场一边组织着秩序,一边还疏导建议大家,怎样才能观看得更方便清晰。
“哈哈哈,我就是钱家村的!瞧见没,站韩大人身边的那位,他叫阿三!就是他娶了我们钱家村的女郎……那钱家女经常回村里给韩大人家跟村里人购置东西,我家也卖过一些鸡蛋给她!”
息过于闭塞,普通百姓连想要识字的机会都很难,也就完全谈不上对时务能有所了解。
可谁也想不到,韩彻非但没有去压那些流言,反而在他们即将能够将自己早就安排好的人推上去,来彻查这方面事务的时候,韩彻先主动跟皇帝请旨清查他府中财产。
韩家经历过原身因被流放发配到安南一事,因为根本没想过还能有回来的一天,所以家中的财产,除了韩家老宅外,其他能变卖的,当时都变卖了。
但也有一点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王尚书等人虽心中万分恼恨这次筹划失败,却也在清查完毕后的第一时间,就过来跟韩彻放低姿态,还连连告罪了一番。
韩彻还很清楚,在这个时代,钱财再多,也不如权利稳妥可靠。
所以在王尚书他们看来,哪怕韩彻从未想过贪污受贿,为官也确实称得上清白廉洁。可他这一路走来,能从流放发配的安南县令,再到如今掌握全国财政税收的权臣宰相,是不可能没有过变通或是妥协的时候。
哪怕时下这些世家大族或是官吏们,嘴里口口声声把“爱民”“重民”等字眼时常挂在嘴上,甚至还有一些官员确实在任职期间做过不少为民的好事,可在封建阶级社会这个大环境里面,他们大多数人在心里和行为上,却鲜少真的会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这广大的普通百姓。
韩彻居然一点也不在乎这方面!
韩彻表现得特别好脾气,还好言好语的表示理解。
无它,只因韩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居然也会觉得京城物价太高,家中人日常食用的蔬菜粮食等这些,竟然还要安排人专门出城去京郊附近的村子里购买。
这部分东西,皇帝那边在赏赐下来时,都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做详细登记的。因此韩彻做不得假,如王尚书等人也不敢以此来做攀诬。
在他们看来,那些老百姓是来受到他们的治理和管控的。
相较之下,韩彻的神色显得轻松得多。
也因为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口口相传,所以时人才会十分看重自己在外的名声。
于是就造成了一些地方官员,往往有时候也会受到这些资本雄厚又有靠山的地方豪绅的钳制,而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变通或让步。
在过去,因为封建性的管理制度下,再加上吏治上的腐败,便也导致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往往对中小商人控制极严,甚至勒索过度。
针对这部分,韩彻还交出了一本账册,命韩老三扯着个大嗓门,把上面这几年来的收支,还有棉衣、毛毯、棉被等这些物品的添置由来,都逐一报了出来。
只见韩家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里面,最多的那部分是皇帝多次嘉赏给韩彻或是柳氏的,足足有两大车的金银珠宝玉器锦帛等物件。
说到底,不过是观念不同。
但奈何流言传播得有鼻子有眼,比如勾结韩彻的王家商行,还有具体的勾结内容,乃至于过程,都称得上一句细致了。
“……”
然后有些人来得还特别的早,王尚书等官员和大理寺的人过来时,这些百姓已经将韩彻府门前围堵得人山人海的。
“哈哈哈哈……也是!”
“我觉着韩大人是个好官, 你瞧咱们现在吃的米粮, 还有盐……可都是因着韩大人, 才能有这般的便宜。”
围观的百姓本来还在震惊,韩彻这么一个作为宰相的大官,抛开皇帝嘉赏那块,家底竟然只有这么点的时候,又马上被韩老三念出来的收支给逗乐了。
至于棉衣、棉被这些东西,在早些年的时候确实是非常值钱的。但这几年,随着各地棉花栽种面积越来越广,农户种植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使得棉织品这一类也逐渐成为了家境但凡稍微过得去的百姓,家里都能添置得起的必备生活用品。
韩彻的名声本来一向来就很好,像这次的流言,刚传出来的时候,其实京城不少百姓是并不那么相信的。
尤其是韩彻最初回到京城的时候,那种在官场上的圆滑处世,便更是证明了他极为擅长此道。
一个当朝的宰相,竟把自己当做戏文一般,供那些百姓肆意戏看评论!
可以说,在某一瞬间,京城不少的百姓都因此心情变得澎湃又激动了起来。
至于韩彻官商勾结?贪污受贿?
“是呢,我家乡下有亲戚,我家也是跟韩大人这样,经常托家里的人给我们送蔬果粮食来的……”
这一日早上,京城不少百姓才刚起床,就见到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吆喝声。引得但凡碰见的人,便都听闻了一件对时下来说, 都能称得上稀奇又有点震撼的事。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秦毅并收藏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