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酸酸的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归云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作者那颗酸酸的糖提示:如果章节内容错乱的话,关掉阅读模式,关闭广告拦截即可正常】
] 百姓们分别进了几座屋子,在地上铺些稻草,躺了下来。白策给每间屋子都放置了一个炭盆,用来取暖。
章辞领着一群人走了出来,摆好了桌子,放置好笔墨纸砚。随行的官员们上前交接,陈忠楣领着他们进院休息用餐。
早晨的路比较好走,路还冻着,但是中午过后,有些地方就比较难走了。
尽管嘴上说着出了昌平乡就跟他们无关,孩子们心里还是担心离乡百姓的安危。陈帆也不希望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在路上被抢,不希望乡民们在外遭遇不测,就派大船送他们回去。灾民们都是黄河北岸的,走水路比较方便。
张嘴有点艰难,大家只能用力地点头。
此时他们已经下了船,在路上走着。白策和陈忠柱带着几个护院在护送他们。
“一家一家排好,到桌子面前排队。”默笺在人群和桌子之间来回指点,示意大家分开排队。
“若是让他们自己走回来,走到过年还不一定能到家呢。”陈忠柱靠着马车壁,哈了一口冷气。
“东西都放在地上,不会有人敢瞎拿。”墨笺说了第二句话,大家纷纷把手上的东西放在了地上,有些还不放心地看了两眼,有些人还不甘心地扶着行李。
“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回家?”有些人后悔了。
这些人的原籍很分散,村子和村子之间相距甚远。期间还下过两场雪,迷得路都看不清。把他们一个村一个村送过去,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
“或许就倒在路上了。”白策冷冷地说。
他领着白策走到几座房子前,说:“这几户都离开了,有些锁也被路过的劫匪砸了,你们找几间屋子住一晚吧。”
中午没什么风,阳光还有点暖。www.yywenxuan.com难民们下了船,舒展了一下手脚,看到的就是岸边绿油油的麦苗。
陈忠楣点头:“大船去送百姓们回乡了。”
到傍晚投宿时,他们再次疲惫不堪,又有人开始后悔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行人又出发了。
“这里的麦苗长这么好?”大家都很惊诧。
“我们没饭吃吗?”有几个刺头嚷嚷起来。
“这里的路太差了,昌平乡的路都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根本不会陷下去。”
第265章 有些人后悔了
白策找到里正,给了点钱,想租用空房子。
回乡的人在天黑前走到了一个村子,不用在外面搭帐篷过夜。
众人一边走一边议论,来到了乡君府门前的广场上。
“遵守规矩,服从安排,都听清楚了吗?”墨笺的声音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回家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全村都找不到几个人,好多房子都塌了,田地都在皑皑白雪之下,一时都分辨不清自家的田地在哪儿。到明年开荒,庄稼收多少暂且不说,赋税是肯定比昌平乡重的,或许还会加重。
毫无意外,他们都被小石子打中了嘴巴;骂得凶的,还被打掉了两颗牙。等到吃过晚饭去找房子的时候,这几个刺头都被带到了又一村。
墨笺看了他们一眼:“晚饭有。”
“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十四岁以下的孤儿,都到那边去排队登记。”墨笺指了个位置,一些人迟疑了几下,瑟瑟缩缩地往那边走。
“其实到处的路都差不多,是昌平乡的路修得太好了。”好到他们忘记了原来走过的路是怎样的。
“我受够了,脚上没一寸是干的。”
里正得知了他们的身份,叹了口气:“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回乡?我们村上大半都逃荒去了。这边的天时又不好,田地荒了两年,还能种啥?”
“没有馒头吗?昌平乡这么富足,连个馒头都不给吗?”这是比较文明的。
学子们都过来负责登记,连书院的小娃娃们都拉过来了。
(本章完)
有几个粗鲁的直接爆起了粗话,咒骂昌平乡君府的人。
人们一边等候登记,一边羡慕地看着那些写字的娃娃们。
一位姓石的长史问道:“我们来的时候,好像没看到河中有船只停留。”
白策他们回程时没再下雪,走得很快,几天就赶到了黄河边,上了船,赶在冬至前夜回到家中。
晚饭是统一供应的,一碗粥,加一个红薯。红薯的甜味让很多人欣喜不已。
“还要等晚饭?我们会饿死的。不是说昌平乡仁义吗?仁义个屁。”一个壮汉破口大骂。
留在昌平乡的人都安安心心地窝在家里过冬。新到的难民这些天也靠着伐木、搓麻绳换取了粮食和蔬菜,还分到了田地和种子。
回乡的几乎都是男的,很多是与妻子和离,抛下了孩子回来的。看着家徒四壁,冷锅冷灶,有些路上还满怀希望各种向往的,到家了反而失望了,后悔了。
北方的天气比昌平乡冷多了,早就下过雨下过雪,潮湿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走一步就陷下去,得拔出脚来再走。人迹稀少的路上则是堆了厚厚的雪,车子在雪地里推拉也很吃力。
墨笺甩了一下鞭子,众人都觉得那鞭子在向自己伸过来,都吓呆了,全场寂静无声。
“离家还要好几天呢。”
官员们吃过饭,丫环给他们上了茶。
有几个身子弱的,到了家一放松,就没爬得起来。
“这么大一块地方,居然都空着?还都是铺的青石板,真阔气啊。”
才走了半天,他们就累得没什么力气了,再次坐了下来,开始吃干粮。
“老家的麦苗稀稀拉拉的。”
“这是石板路吧?跟城里似的。”
“幸亏有这么大块空地,不然我们这么多人都站不下。”
随行官员们离开了,难民的登记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的,各人都领到一块身份牌,房屋分配工作也完成了。
一道鞭子伸了过来,将他卷起,甩出了人群。众人都睁大了眼,看着那人突然飞了起来,又“嘭”地一声摔在地上。
走了一千人,来了三千多人,房源就很紧张。一间屋子一座房能塞多一点就尽量塞多一点,几家分一个院子的都有,共用厨房,共用茅厕。
也有不满足的,又开始嚷嚷了。
] 百姓们分别进了几座屋子,在地上铺些稻草,躺了下来。白策给每间屋子都放置了一个炭盆,用来取暖。
章辞领着一群人走了出来,摆好了桌子,放置好笔墨纸砚。随行的官员们上前交接,陈忠楣领着他们进院休息用餐。
早晨的路比较好走,路还冻着,但是中午过后,有些地方就比较难走了。
尽管嘴上说着出了昌平乡就跟他们无关,孩子们心里还是担心离乡百姓的安危。陈帆也不希望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在路上被抢,不希望乡民们在外遭遇不测,就派大船送他们回去。灾民们都是黄河北岸的,走水路比较方便。
张嘴有点艰难,大家只能用力地点头。
此时他们已经下了船,在路上走着。白策和陈忠柱带着几个护院在护送他们。
“一家一家排好,到桌子面前排队。”默笺在人群和桌子之间来回指点,示意大家分开排队。
“若是让他们自己走回来,走到过年还不一定能到家呢。”陈忠柱靠着马车壁,哈了一口冷气。
“东西都放在地上,不会有人敢瞎拿。”墨笺说了第二句话,大家纷纷把手上的东西放在了地上,有些还不放心地看了两眼,有些人还不甘心地扶着行李。
“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回家?”有些人后悔了。
这些人的原籍很分散,村子和村子之间相距甚远。期间还下过两场雪,迷得路都看不清。把他们一个村一个村送过去,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
“或许就倒在路上了。”白策冷冷地说。
他领着白策走到几座房子前,说:“这几户都离开了,有些锁也被路过的劫匪砸了,你们找几间屋子住一晚吧。”
中午没什么风,阳光还有点暖。www.yywenxuan.com难民们下了船,舒展了一下手脚,看到的就是岸边绿油油的麦苗。
陈忠楣点头:“大船去送百姓们回乡了。”
到傍晚投宿时,他们再次疲惫不堪,又有人开始后悔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行人又出发了。
“这里的麦苗长这么好?”大家都很惊诧。
“我们没饭吃吗?”有几个刺头嚷嚷起来。
“这里的路太差了,昌平乡的路都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根本不会陷下去。”
第265章 有些人后悔了
白策找到里正,给了点钱,想租用空房子。
回乡的人在天黑前走到了一个村子,不用在外面搭帐篷过夜。
众人一边走一边议论,来到了乡君府门前的广场上。
“遵守规矩,服从安排,都听清楚了吗?”墨笺的声音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回家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全村都找不到几个人,好多房子都塌了,田地都在皑皑白雪之下,一时都分辨不清自家的田地在哪儿。到明年开荒,庄稼收多少暂且不说,赋税是肯定比昌平乡重的,或许还会加重。
毫无意外,他们都被小石子打中了嘴巴;骂得凶的,还被打掉了两颗牙。等到吃过晚饭去找房子的时候,这几个刺头都被带到了又一村。
墨笺看了他们一眼:“晚饭有。”
“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十四岁以下的孤儿,都到那边去排队登记。”墨笺指了个位置,一些人迟疑了几下,瑟瑟缩缩地往那边走。
“其实到处的路都差不多,是昌平乡的路修得太好了。”好到他们忘记了原来走过的路是怎样的。
“我受够了,脚上没一寸是干的。”
里正得知了他们的身份,叹了口气:“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回乡?我们村上大半都逃荒去了。这边的天时又不好,田地荒了两年,还能种啥?”
“没有馒头吗?昌平乡这么富足,连个馒头都不给吗?”这是比较文明的。
学子们都过来负责登记,连书院的小娃娃们都拉过来了。
(本章完)
有几个粗鲁的直接爆起了粗话,咒骂昌平乡君府的人。
人们一边等候登记,一边羡慕地看着那些写字的娃娃们。
一位姓石的长史问道:“我们来的时候,好像没看到河中有船只停留。”
白策他们回程时没再下雪,走得很快,几天就赶到了黄河边,上了船,赶在冬至前夜回到家中。
晚饭是统一供应的,一碗粥,加一个红薯。红薯的甜味让很多人欣喜不已。
“还要等晚饭?我们会饿死的。不是说昌平乡仁义吗?仁义个屁。”一个壮汉破口大骂。
留在昌平乡的人都安安心心地窝在家里过冬。新到的难民这些天也靠着伐木、搓麻绳换取了粮食和蔬菜,还分到了田地和种子。
回乡的几乎都是男的,很多是与妻子和离,抛下了孩子回来的。看着家徒四壁,冷锅冷灶,有些路上还满怀希望各种向往的,到家了反而失望了,后悔了。
北方的天气比昌平乡冷多了,早就下过雨下过雪,潮湿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走一步就陷下去,得拔出脚来再走。人迹稀少的路上则是堆了厚厚的雪,车子在雪地里推拉也很吃力。
墨笺甩了一下鞭子,众人都觉得那鞭子在向自己伸过来,都吓呆了,全场寂静无声。
“离家还要好几天呢。”
官员们吃过饭,丫环给他们上了茶。
有几个身子弱的,到了家一放松,就没爬得起来。
“这么大一块地方,居然都空着?还都是铺的青石板,真阔气啊。”
才走了半天,他们就累得没什么力气了,再次坐了下来,开始吃干粮。
“老家的麦苗稀稀拉拉的。”
“这是石板路吧?跟城里似的。”
“幸亏有这么大块空地,不然我们这么多人都站不下。”
随行官员们离开了,难民的登记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的,各人都领到一块身份牌,房屋分配工作也完成了。
一道鞭子伸了过来,将他卷起,甩出了人群。众人都睁大了眼,看着那人突然飞了起来,又“嘭”地一声摔在地上。
走了一千人,来了三千多人,房源就很紧张。一间屋子一座房能塞多一点就尽量塞多一点,几家分一个院子的都有,共用厨房,共用茅厕。
也有不满足的,又开始嚷嚷了。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